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时空坐标核心素养目标1.历史说明: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学习,能够以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批判。2.家国情怀: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史实的学习,相识其爆发和失败的缘由,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细致梳理·核心点]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背景(1)鸦片斗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冲突。(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难严峻。(4)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创立“拜上帝会”组织。2.兴起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3.发展(1)永安建制①概况: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由东王节制诸王。②意义: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2)定都天京①背景:从永安突围后北上进入湖南,1853年攻克武汉三镇,占据南京。②概况:1853年3月,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③意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4.全盛(1)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2)西征:为太平天国的发展供应了牢靠的依据地和物质基础。(3)天京突围:打垮了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巩固了天京。[灵巧点拨·关键点][分析理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斗争炮声的回声”鸦片斗争的军费和赔款以及随后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社会阶级冲突激化,是起义的重要缘由。另外,西方基督教的传播被农夫阶级利用改造成为组织发动起义的新的思想工具。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中心:解决土地问题。(2)原则: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匀称”。②“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3)内容:①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全部制。②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安排土地。③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4)目的: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志向社会。(5)评价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夫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剧烈愿望,是农夫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空想性:其平分土地的方法,并不切合实际,其平均一切社会财宝,以求人人同等,是农夫平均主义的空想。2.《资政新篇》(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①政治上:主见中心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上:主见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嘉奖科技独创。③外交上:中外自由通商,同等往来。④文教上: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3)特点: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调的一个改革方案。(4)评价①进步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究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肯定的进步意义。②历史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斗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灵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思维点拨]太平天国运动是清王朝统治下长期积聚的阶级冲突,在鸦片斗争的影响下汇聚而成社会冲突的总爆发,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两大冲突的集中体现。[思维点拨]1.《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肯定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安排土地,其次是指平均安排产品。平均安排土地调动了农夫革命与生产的主动性,而平均安排产品则相反。2.《资政新篇》具有显明的资本主义色调,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它没有反映农夫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斗争环境下也没能实行。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缘由: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争权夺利,破坏了团结和谐局面。(2)经过①1856年8月,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继而被处死。②石达开遭洪秀全猜忌,率军出走。(3)影响:严峻减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合力,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2.天京陷落(1)缘由:其次次鸦片斗争后,外国侵略者起先同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2)表现:1864年6月,天京陷落,标记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4.教训农夫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担当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易错提示]天京事变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定。农夫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行避开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作指导。因而,天京事变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定。探究主题一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史料一漫画《天国的土地》抓住漫画中关于土地的话语归纳经济主见,联系经济主见的特点分析缘由。(1)史料一表明太平天国提出了什么经济主见?这一主见为什么不行能实现?试答:史料二经济方面:主见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兴银行,嘉奖技术独创,举办保险事业等。外交方面:主见同外国自由通商,沟通文化,同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提倡兴办新式学校等。——摘编自洪仁玕《资政新篇》由“主见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兴银行”、“举办保险事业”、“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可以看出洪仁对待西方文明的看法。(2)从时代的要求看,《资政新篇》具有怎样显明的进步性?试答:(3)《资政新篇》为什么无法实施?试答:答案:(1)经济主见:平均安排土地,发展小农经济。缘由:坚持肯定平均主义,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具有空想性;发展小农经济,违反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落后性。(2)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究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3)没有反映农夫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农夫的支持;中国当时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太平天国处于防卫状态,斗争环境残酷,社会担心定。历史说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相同点: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没有真正实行。2.不同点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产生背景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社会经济主见主见歼灭私有制,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肯定平均主义为安排原则的人间天国学习西方,发展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群众基础反映农夫愿望,得到农夫支持,群众基础广泛没有反映农夫的土地要求,未调动农夫革命主动性历史作用干脆推动革命蓬勃发展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时代特点标记农夫斗争的最高峰具有显明的资本主义色调探究主题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及其失败缘由史料一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同等条约,攫取了很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快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胡绳《从鸦片斗争到五四运动》转折性词语“但”把史料分为两层,留意其次层中的有效信息“兑现不了”“大大推迟了”。(1)依据史料一,分析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试答:史料二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夫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确定了太平天国的必定崩溃。——范文澜《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由“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与“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之间的关系理解解答。(2)依据史料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缘由。对中国民主革命有何教训?试答:答案:(1)打击了西方列强,客观上阻挡了中国快速殖民地化。(2)缘由: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的存在,根本缘由是农夫阶级的局限性。教训:农夫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历史说明农夫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1.作用(1)农夫阶级始终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在近代,农夫由于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抗拒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同等的革命性。(2)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作用。2.局限性(1)经济上,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3)思想上,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多是用迷信的思想宣扬和组织群众。(4)组织上,难以形成团结统一的领导核心,天京事变就是集中体现。[建体系][微总结]1.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金田起义标记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北伐、西征进入全盛时期。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夫要求获得土地的剧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夫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调的改革方案。3.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赐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农夫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但是,农夫阶级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基础巩固]题组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记是()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洪秀全称“天王”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解析:永安建制标记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故选C项;定都天京标记着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D项解除。答案:C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日的()A.西安B.天津C.北京D.南京解析: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日的南京,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D3.太平天国实行北伐,只半年左右便靠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缘由是()A.武器落后,装备简陋B.纪律松弛,军心涣散C.优柔寡断,贻误战机D.孤军深化,后援不继解析:北伐进军快速,成果卓著,但因孤军深化,南方士兵无法适应北方寒冷气候,后援不能刚好到位,最终失败,故选D项。答案:D题组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缘由在于()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B.惊惶的军事形势C.领导集团的内部冲突D.代表农夫阶级利益解析:太平天国是农夫阶级的政权,农夫是小生产者,确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安排土地满意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安排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主动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故选D项。答案:D5.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进行北伐D.颁布《资政新篇》解析:《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资本主义色调的方案,故选D项。答案:D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社会经济上的主见()A.相互冲突B.大同小异C.完全一样D.互为补充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的是农夫阶级肯定平均安排土地和产品的制度,而《资政新篇》爱护的是私有财产,主见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因此二者的经济观点是相反的,故选A项。答案:A题组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评价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大建天王府,杨秀清大建东王府,争权夺利,最终酿成了天京事变。对天京事变正确的表述是()①是偶然事务,不带规律性②是农夫阶级局限性的表现③带有显明的时代特征④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农夫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具有阶级局限性,因此出现内部冲突是一种必定,不具有时代特征。天京事变严峻减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合力,②④正确,故选D项。答案:D8.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夫斗争都不曾遇到的新状况是()A.地主阶级镇压B.农夫阶级内部变乱导致分裂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斗争之后,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以往农夫斗争都不曾遇到的新状况,所以D项正确。答案:D[同步真题]1.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限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夫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同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夫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其受农夫起义中“均贫富”思想的影响,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匀称”的土地安排原则,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这是受基督教同等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想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匀称,无人不饱暖”的志向社会,这是受“大同”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与题干中“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限制的组合”的信息不符,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2.某学者说:“农夫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起先建立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缘由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肯定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夫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解析:从材料中“天京陷落”可以推断出这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缘由是农夫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故D项正确。答案:D课时作业8太平天国运动一、选择题1.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其目的在于()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解析:太平天国没有干脆打击西方列强,故B项错误;“拜上帝会”仍具有深厚的专制思想,故C项错误;洪秀全传教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故D项错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才是最终目的,故选A项。答案:A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妥协行为B.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冲突,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D.英国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缘由解析:马克思相识到了外国的侵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刺激作用,联系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阶级冲突,民族危机的加深只是起了一个加速或者是推动的作用。故选B项。答案:B3.《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肯定平均主义C.支配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解析:《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是为了实行肯定平均主义,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匀称,无人不饱暖”的志向社会。故答案为B项。这一制度剥夺农夫劳动成果,并非公正,解除A项;“圣库”制度主要是限制安排环节,解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解除D项。答案:B4.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同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悲观。”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悲观”的是()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中志向社会的各种主见,在起义以后明显是流于形式的空想,未能真正实施,故B项正确。答案:B5.《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改变的要求C.与《资政新篇》的主见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夫阶级“耕者有其田”的志向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也是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故选A项。答案:A6.有观点认为,“农夫斗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旧是旧式农夫斗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A.1851年金田起义B.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1853年定都天京D.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解析:材料“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主要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指出要发展资本主义,合乎时代潮流,故D项正确;1851年金田起义和1853年定都天京,与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无必定联系,故A、C两项解除;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体现出“太平天国仍旧是旧式农夫斗争”,故B项解除。答案:D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留意到美国“邦长”“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由“各省”(即各州)公议确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的他()A.主见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心集权B.对西方政治制度相识较为清晰C.主见发展工商业来振兴天国D.主见引进外交方面的特地人才解析:“权归于一”,反映出洪仁玕主见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心集权,故A项正确;洪仁玕认为美国国家大事由“各省”(即各州)公议确定,否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对西方政治制度相识不够清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洪仁玕一系列政治革新主见,与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主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引进外交方面的特地人才,故D项错误。答案:A8.有史学家认为:“德源(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非常珍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肯定能上道。”文中的“这个方向”是指()A.借用西方的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发动群众B.坚持将反封建与反侵略结合起来挽救民族危亡C.发展资本主义,追寻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D.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志向社会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他主见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使中国走向富强,C选项符合题意。为了宣扬拜上帝教,洪秀全借用西方的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夫的平均主义来发动群众,这不符合历史潮流,A选项解除。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洪仁玕未将反封建与反侵略结合起来挽救民族危亡,他提出的主见是为了挽救衰微中的太平天国,B选项解除。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志向社会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见,不符合历史潮流,D选项解除。答案:C9.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缘由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夫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确定了太平天国的必定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提出《资政新篇》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夫阶级的局限性,天京事变是农夫阶级局限性的突出表现,故选C项。答案:C10.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策总基调是“中立”。但是在其次次鸦片斗争后,英国放弃“中立”,要求维持清政府的统一稳定,并“借师助剿”太平军。这一改变说明,当时英国()A.在列强瓜分中国中处于劣势B.欲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C.不满太平军把矛头指向自己D.主动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解析:依据材料英国对太平天国政策由“中立”到“借师助剿”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英国对华政策的动身点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华政策,无法得出列强瓜分中国的结论,A选项解除。英国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是被侵略的对象,B选项解除。太平军的矛头是清政府,C选项解除。答案:D11.李秀成在1862年1月发出通告说:“在上海贸易之洋商,各宜自爱,两不相扰。自谕之后,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该通告表明当时()A.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中国社会冲突B.太平天国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C.外国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伪装D.清政府“借师助剿”引起人民不满解析:依据材料“在上海贸易之洋商,各宜自爱,两不相扰”“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可知太平天国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B选项符合题意。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中国社会冲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解除。外国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伪装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解除。清政府“借师助剿”引起人民不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解除。答案:B12.从时代特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夫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A.斗争矛头干脆指向地主阶级B.主见建立“均贫富”的志向社会C.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D.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又肩负着反侵略的任务,这是我国以往历代农夫起义所未遇到过的新状况,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行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材料三凡外邦人技艺精致,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育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1)材料一中《天朝田亩制度》封面上的“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镌,雕刻。这里指出版)”中的“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找寻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2)依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见?这些主见的目的何在?(3)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分析《资政新篇》无法实施的主要缘由。(5)依据材料一、二、三,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全部制主见上的不同之处。答案:(1)1853年。理由:这种制度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平均一切社会财宝,以求人人同等,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反了客观规律,是一种空想,无法实现。(2)主见:学习西方,发展近代交通业;发展近代工业;允许私人建立银行,发展近代金融业;建立管理工商业的机构,征收关税。目的:振兴太平天国。(3)主见与外国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母婴市场高端化趋势下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智能手机使用说明书模板及编写技巧
- 2025年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对投资策略的影响分析报告
- 企业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操作规程
- 2025年电商绿色物流行业绿色物流政策法规影响报告
- 项目投资申请报告写作规范与范本
- 2023年工业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 建设工程材料验收实务操作指南
- 小学阶段语文古诗词默写训练册
-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设计案例
- 2024北京四中初三10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动漫制作培训课程
- 肘关节超声病变诊断与评估
- 专题训练:28.4 垂径定理(培优篇)
- 2025-2030中国征信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室内农业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集装箱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 ktv股东股权协议书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解读 课件
- 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公司信贷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025年春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设计 第九章第二节 第2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