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eq\a\vs4\al(第一节相识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和执行主体。2.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3.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环境管理的必要性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需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2.环境管理的概念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1.环境管理的对象(1)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3)政府: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1)主体:国家和政府。(2)作用:确定环境爱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爱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安排。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1.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扬教化手段等。2.对公民的要求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具备肯定的环境法学问,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自身行为和爱护自己的利益,利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3.公民违反环境法律的缘由(1)经济利益的驱动。(2)不懂法律。1.单靠技术手段不能解决任何环境问题。(√)2.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3.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须要应当得到满意”和“发展经济不能超诞生物圈耐受的极限”,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B)A.制定法规 B.环境管理C.公众参加 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4.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A)A.行政手段、法律手段B.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C.教化手段、新闻媒介手段D.法律手段、经济手段5.世界环境日当天环保部门都会实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D)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C.技术手段 D.宣扬教化手段学问点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及主要手段[问题探究]读教材P76图5.1,探究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我国环境爱护的基本政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内容。(2)我国环境爱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为:________,合理布局,综合利用,________,依靠群众,大家动手,________,造福人民。(3)说出我国环境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和两控区。答案:(1)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2)全面规划化害为利爱护环境(3)三河:淮河、海河和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控区:酸雨限制区和二氧化硫限制区。[总结深化]1.环境管理的必要性技术的局限性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公产与资源环境的退化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殊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环境管理的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意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耐受极限。因此,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2.环境管理的手段比较手段定义详细内容行政手段通过行政程序干脆管理环境依据国家环境爱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确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管理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制定环境法律法规组建执法法规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的各种关系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经济手段运用税收、征收有偿运用费以及嘉奖、罚款等间接管理环境项目税收和收费制度财政补贴、信贷实惠市场交易押金制度举例环境税、资源运用税补助金制度、税收减免市场干预、责任保险-宣扬教化手段普及环境科学学问,思想动员通过环境教化培育环境爱护的特地人才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实行科学管理、提倡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技术手段借助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限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爱护环境[拓展延长]环境管理的分类分类依据内容或任务资源环境管理人类的需求、消耗使部分资源退化和枯竭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区域环境管理区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的详细状况选择有利于环境的发展模式,建立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专业环境管理行业和污染因子的特点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开展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生产,推广有利于环境的好用技术,提高污染防治和生态复原的技术水平[对点演练]2024年7月31日我国财政部、环保部正式公布其次十期《环境标记产品政府选购 清单》。《环境标记产品政府选购 清单》是国家为了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规定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必需优先选购 获得环境标记认证产品的一种制度。据此回答1~3题。1.国家强制选购 绿色产品,体现了国家在环境管理中()A.是执行主体B.是被管理对象C.既是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D.既不是执行主体又不是被管理对象2.政府选购 绿色产品,利用了环境管理的()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 D.宣扬教化手段3.政府会取消一些生产排污不合格企业的政府选购 资格,这利用了环境管理的()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 D.宣扬教化手段解析:1.C2.C3.B在环境管理上,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通过选购 绿色产品,引导市场,扩大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是利用经济手段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体现。取消排污不合格企业的政府选购 资格,是国家依法进行环境管理的表现。4.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解析: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之一为土地沙漠化;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由图例C的分布可知其应表示酸雨,对河湖、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生物都会产生影响。第(3)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扬教化等。第(4)题,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为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2)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流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扬教化手段。(4)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1.有关环境管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须要都应当得到满意B.发展经济不能超诞生物圈承受的极限C.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D.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虽然不能使技术措施更有效,但是能够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解析:选D环境管理的简洁表述是: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意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所以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可以使技术措施更有效。2.政府加强执法力度,遏制对环境的危害,说明白()A.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是环境管理最重要的手段B.立法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C.政府是环境管理的对象D.国家和政府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解析:选D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因此立法和行政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虽然B、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但不是题干所要说明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其顺当实施,山东省沿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保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依据材料回答3~4题。3.环保部门依法关停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C.部门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4.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宣扬教化手段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3.B4.A本题组主要考查对环境管理的分类和手段的理解。第3题,自备井能够比较随意地抽取地下水资源,关停自备井是为了爱护当地的水资源,所以属于资源环境管理。第4题,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5.有关环境管理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即个人、团体和政府B.企业具有双重身份C.个人的约束方向包括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地高消费等D.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颁布的环保法律差别不大解析:选C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即个人、企业和政府;政府具有双重身份;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所颁布的环保法律有很大差别。6.下图是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据环境爱护部《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绘制(1)环境爱护部发布公报,按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进行分类,属于________管理;从环境管理的手段来看,是以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2)比较图中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的异同,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缘由。相同点不同点缘由(3)请你为企业减排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解析:第(1)题,据环境管理和管理手段的分类作答。第(2)题,在仔细阅读图示的基础上找寻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的异同。第(3)题,可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及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多角度加以阐述。答案:(1)环境质量行政(2)相同点大多数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与2007年上半年相比较,均出现下降趋势不同点北方各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于南方各省缘由我国煤炭主要分布于北方,北方煤炭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较大(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和利用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化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依据肯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爱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据此完成1~2题。1.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①个人②企业③政府④地区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A.国家和政府 B.个人和企业C.地区和行业 D.部门和单位解析:1.C2.A第1题,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因为政府干脆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驾驭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全部权和管理权。第2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当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爱护的方针,颁布环境爱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安排。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需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据此回答3~4题。3.实行环境管理的缘由是()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4.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实行的措施不包括()A.确定环境爱护方针大计B.颁布环境爱护法律法规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安排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化解析:3.A4.D第3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技术上的缘由,也有缺乏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缘由。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必需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B、C、D说法明显错误。第4题,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化属于公众的参加行为,本题要求主体是国家和政府,D符合题意,应选。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及环境教化和新闻媒介手段等。据此完成5~7题。5.20世纪80年头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爱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 D.环境技术手段6.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平安、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产生危害的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A.通过行政程序干脆管理环境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D.环境技术管理7.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爱护的技术询问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沟通,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之中。这些活动主要运用的管理手段、属于的类型分别是()A.行政、环境技术 B.行政、环境质量C.法律、环境技术 D.法律、环境安排解析:5.A6.B7.A第5题,题干所述的环境管理手段属于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环境爱护部门常常采纳的手段,主要是探讨制定环境政策、组织制定和检查环境安排;运用行政权力,将某些地域划分为自然爱护区、重点治理区等;对某些环境危害严峻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以至勒令停产、转产或搬迁等。第6题,依法管理属于法律手段的运用。依据环境法规、环境标准来处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对违反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损坏公共财产的单位或个人赐予指责、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帮助和协作司法机关与违反环境爱护法律的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帮助仲裁等。第7题,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等属于行政手段;组织环境爱护的技术询问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沟通等,属于环境技术手段。8.我国环境爱护“32字方针”中,属于环境爱护途径的是()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B.综合利用,化害为利C.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D.爱护环境,造福人民解析:选C我国环境爱护“32字方针”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环境爱护的原则,“依靠群众,大家动手”是环境爱护的途径,“爱护环境,造福人民”是环境爱护的目的。2024年5月11日,环保部发布了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环境日期间,环保部依据惯例举办一系列宣扬纪念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措施与2024年环境日的主题相吻合的是()A.退耕还林 B.南水北调C.推广新能源汽车 D.治理荒漠化10.世界环境日当天都会实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C.技术手段 D.宣扬教化手段解析:9.C10.D第9题,推广新能源汽车能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第10题,庆祝活动其实是一种宣扬教化手段。二、综合题(共50分)11.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旁边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起伏,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峻,鱼类活动绝迹。材料二苏州河部分流域示意图。(1)图中①②③三地中污染最严峻的是________地。(2分)(2)③地的主要污染源(旁边工厂污染源除外)包括(多选)(4分)()A.来自岸上和水上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B.水运造成的污染C.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D.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3)试依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4分)(4)利用材料说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4分)解析:第(1)题,读图简洁解答。第(2)题,苏州河的污染源除旁边工业污染之外,还应有生活污染、运输污染(材料中“码头连绵起伏”),另外还应有酸雨污染,通过读图可知还有上游和支流携带的污染物等。第(3)题,环境问题单靠技术解决有很大的局限性,还必需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第(4)题,由材料可看出,环境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答案:(1)③(2)ABCD(3)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需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4)对象: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12.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常常造成严峻的水污染。下图为黄河中游某水文站的实测结果,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6分)不同温度下的DO(溶解氧)饱和值表水温/℃25262729313234DO饱和值/(mg/L)8.158.007.857.657.437.307.20(1)简要说明水中的DO(溶解氧)含量与水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DO(溶解氧)饱和值的大小与水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2)一年中,不同的时期,当地河段富养分化程度不同,在什么时期河流富养分化最严峻?(4分)(3)为防止水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当地政府应实行哪些措施?(8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中的DO(溶解氧)含量与水温的关系为正相关。从表格中可以看出DO(溶解氧)饱和值的大小与水温的关系是负相关。第(2)题,在枯水期河流流量最小,河水的自净实力最差,河流的富养分化最严峻。第(3)题,考查环境管理,可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角度阐述。答案:(1)随水温升降而增减随水温的增高而减小(2)枯水期。(3)当地政府应依据国家环保政策对排污企业实行管理,限期治污(政策制约);加大宣扬力度,让人们增加环保意识;利用税收、罚款等经济手段,促使排污企业主动实行措施,治理污染(经济惩罚)。13.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一副大观楼长联描绘出了“高原明珠”滇池的绝美画卷。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侧,是闻名的高原淡水湖泊,被称为云南的母亲湖。材料二千百年来,滇池始终是昆明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