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工作作业指导书TOC\o"1-2"\h\u21605第一章三农工作概述 311501.1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3301061.2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 49211第二章农村经济发展 4168722.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488042.2农业现代化建设 5291412.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54552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92943.1农村道路建设 6322693.1.1规划设计 6172913.1.2施工管理 699373.1.3质量监督与验收 676603.2农村供水供电 6249033.2.1供水设施建设 6150763.2.2供电设施建设 6107423.3农村信息通信 6297483.3.1通信网络建设 7280433.3.2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724066第四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723314.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773054.2农村污染防治 7177954.3农村生态修复 831867第五章农村社会事业 8283665.1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828975.1.1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 8286175.1.2基础教育普及与提高 859015.1.3职业教育与培训 8233375.1.4教育扶贫与关爱 9310515.2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9222585.2.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9285575.2.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9174025.2.3医疗保障制度 948985.2.4健康教育与促进 927635.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9217935.3.1社会保险制度 9345.3.2社会救助制度 9182435.3.3社会福利制度 999545.3.4社会治理与和谐 9175第六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5716.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97086.1.1指导思想 105846.1.2基本原则 1055256.1.3主要任务 1098546.2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1019266.2.1指导思想 1032226.2.2基本原则 1068116.2.3主要任务 1061156.3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11279576.3.1指导思想 11317906.3.2基本原则 11325496.3.3主要任务 114233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 11203977.1农村扶贫政策体系 11127397.1.1政策背景 111747.1.2政策框架 11310657.1.3政策实施 12205517.2农村扶贫开发措施 12299807.2.1产业扶贫 1211377.2.2就业扶贫 12114957.2.3教育扶贫 12847.2.4健康扶贫 13284367.2.5社会保障和救助 13146977.2.6生态补偿 13249847.2.7易地扶贫搬迁 13129777.3农村扶贫成果巩固 141254第八章农村深化改革 1457568.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4325228.1.1土地确权 1429728.1.2土地流转 14308878.1.3土地用途管制 1422928.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4252648.2.1集体资产改革 14170938.2.2农村房屋产权改革 15294608.2.3农村林权改革 15264148.3农村金融改革 15224618.3.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15193688.3.2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15231828.3.3农村金融风险防控 1531638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 15179889.1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5225559.1.1目的与意义 1570119.1.2主要任务 15153159.1.3工作措施 16239659.2农村矛盾排查化解 16269159.2.1目的与意义 16177439.2.2主要任务 16629.2.3工作措施 16158829.3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17251009.3.1目的与意义 1787719.3.2主要任务 17203779.3.3工作措施 1726010第十章农村风廉政建设 172092110.1农村风廉政建设重要性 171085210.1.1提高农村员干部素质 17486210.1.2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72567810.1.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182616810.2农村风廉政建设任务 183106310.2.1加强风廉政教育 181794110.2.2完善风廉政制度 18703510.2.3加强风廉政监督 181602510.3农村风廉政建设措施 181042810.3.1加强风廉政教育 183060210.3.2完善风廉政制度 18318310.3.3加强风廉政监督 18第一章三农工作概述1.1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三农工作,即指农村、农业、农民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农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做好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稳定供应,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三农工作是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途径。农民是我国最广泛的基层群体,农民增收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三农工作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三农工作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农村社会稳定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础。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1.2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5)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6)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通过以上任务的实施,为我国三农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第二章农村经济发展2.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2)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拓宽农民收入来源,促进农村产业升级。(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保障。(4)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至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增长。2.2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以下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推广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发展农业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促进农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4)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5)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从几个方面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1)加强农村产业融合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2)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3)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布局。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合理布局农村产业,实现产业优势互补。(4)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摸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农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5)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1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便捷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农村道路建设的具体指导内容:3.1.1规划设计(1)遵循国家和地方道路建设标准,合理规划农村道路路线、等级和宽度。(2)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保证道路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3)加强农村道路与城市道路、国省道的衔接,提高农村地区与外界的互联互通。3.1.2施工管理(1)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道路质量。(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障施工安全,防止发生。(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3.1.3质量监督与验收(1)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对道路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2)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进行验收,保证道路质量达到设计要求。3.2农村供水供电农村供水供电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以下是农村供水供电的具体指导内容:3.2.1供水设施建设(1)合理规划水源地,保证水源安全、可靠。(2)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供水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3)加强供水管道建设,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3.2.2供电设施建设(1)优化农村电网布局,提高供电可靠性。(2)采用高效节能的供电设备,降低农村电力消耗。(3)加强农村供电设施维护,保证电力供应稳定。3.3农村信息通信农村信息通信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农村信息通信的具体指导内容:3.3.1通信网络建设(1)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速度。(2)优化农村通信网络布局,保障农村居民通信需求。(3)推广4G、5G等先进通信技术,提升农村信息通信水平。3.3.2信息服务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2)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居民信息化素养。(3)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四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4.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环节,关乎农民生活质量、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生态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生态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2)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农村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实施严格保护,保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3)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4.2农村污染防治农村污染防治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水平。(2)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对农村工业企业进行排查,依法取缔非法企业,督促合法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3)农村农业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4)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应急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应急处理机制,保证得到及时、有效处理。4.3农村生态修复农村生态修复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旨在恢复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农村生态修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土地进行整理、改良,提高土地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2)农村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农村湿地保护,对退化湿地进行恢复,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3)农村植被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农村植被覆盖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4)农村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廊道建设,连接各个生态斑块,提高农村生态系统连通性。(5)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监管。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保证项目质量和效果。第五章农村社会事业5.1农村教育事业发展5.1.1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应遵循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原则,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具体措施包括:合理配置师资力量,优化校点布局,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5.1.2基础教育普及与提高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提高农村教育普及水平。同时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5.1.3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4教育扶贫与关爱关注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实施教育扶贫政策,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5.2农村医疗卫生事业5.2.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5.2.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降低农村传染病发病率。5.2.3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扩大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5.2.4健康教育与促进加强农村健康教育与促进,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农村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5.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3.1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加强农村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5.3.2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保证救助政策落到实处。5.3.3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福利制度,关注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5.3.4社会治理与和谐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第六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6.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6.1.1指导思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布局,强化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实现农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6.1.2基本原则(1)坚持的领导,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始终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2)坚持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照的章程和法律法规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4)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摸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6.1.3主要任务(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组织书记。(2)加强员队伍建设,提高员素质,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3)加强组织阵地建设,保证组织活动正常开展。(4)加强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6.2农村基层政权建设6.2.1指导思想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应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科学发展。6.2.2基本原则(1)坚持的领导,保证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2)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3)坚持为民务实,密切联系群众,保障群众利益。(4)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农村发展相适应。6.2.3主要任务(1)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政权组织运行效率。(2)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3)加强农村基层政权法治建设,保证政权运行依法依规。(4)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监督,保障政权廉洁高效。6.3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6.3.1指导思想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3.2基本原则(1)坚持的领导,保证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始终紧密围绕的中心工作。(2)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3)坚持依法自治,保证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活动依法依规。(4)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摸索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6.3.3主要任务(1)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自治组织负责人。(2)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培训,提高成员素质和能力。(3)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阵地建设,保证组织活动正常开展。(4)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协调配合,形成治理合力。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7.1农村扶贫政策体系7.1.1政策背景农村扶贫政策体系是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该体系旨在发挥主导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精准扶贫,助力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7.1.2政策框架农村扶贫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扶贫目标:保证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2)扶贫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精准扶贫、分类施策、合力攻坚、可持续发展。(3)扶贫措施: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和救助、生态补偿、易地扶贫搬迁等。(4)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发挥投入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7.1.3政策实施农村扶贫政策体系的实施,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责任:各级要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明确扶贫任务、目标和措施。(2)精准识别: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保证扶贫资源精准投放。(3)政策宣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4)跟踪评估:对扶贫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觉问题,调整政策。7.2农村扶贫开发措施7.2.1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措施包括:(1)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开发。(3)产业链扶贫:通过发展产业链,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7.2.2就业扶贫就业扶贫是指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主要措施包括:(1)技能培训: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2)就业援助: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援助,保证其稳定就业。(3)劳务输出:组织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外出务工,增加收入。7.2.3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指通过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主要措施包括:(1)普及义务教育:保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2)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3)教育资助: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给予教育资助,减轻家庭负担。7.2.4健康扶贫健康扶贫是指通过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主要措施包括:(1)基本医疗保障:保证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给予医疗救助,减轻家庭医疗负担。(3)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保健能力。7.2.5社会保障和救助社会保障和救助是指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主要措施包括:(1)最低生活保障:保证农村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临时救助:对遭遇特殊困难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临时救助。(3)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扩大农村贫困人口的保险覆盖范围。7.2.6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措施包括:(1)生态建设: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2)生态补偿: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补偿,增加农民收入。(3)生态扶贫:引导农村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脱贫致富。7.2.7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主要措施包括:(1)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搬迁地点,保证搬迁对象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政策扶持:为搬迁对象提供政策扶持,保证其稳定脱贫。(3)后续扶持:加强搬迁对象的后续扶持,防止返贫现象发生。7.3农村扶贫成果巩固农村扶贫成果巩固是指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措施落实,保证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包括:(1)政策延续: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农村贫困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并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3)产业升级:推动农村扶贫产业升级,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4)能力提升: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5)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扶贫成果巩固,形成合力。第八章农村深化改革8.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农民土地权益。8.1.1土地确权土地确权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要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土地产权主体,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8.1.2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8.1.3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要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保障耕地面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旨在明确农村各类资产产权,激发农村要素活力。8.2.1集体资产改革集体资产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要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确集体资产产权,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监管制度。8.2.2农村房屋产权改革农村房屋产权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推进农村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障农民住房权益。8.2.3农村林权改革农村林权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农村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业产权,促进林业健康发展。8.3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旨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8.3.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布局,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8.3.2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8.3.3农村金融风险防控要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9.1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9.1.1目的与意义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旨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利于构建和谐农村,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9.1.2主要任务(1)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建立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农村治安防控能力,减少治安案件发生。(2)加强农村治安巡逻。加大巡逻密度,提高见警率,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3)加强农村治安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治安管理水平。(4)加强农村治安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9.1.3工作措施(1)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治保组织、调解组织、治安志愿者队伍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2)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警务室、治安亭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有力保障。(3)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经费投入。保证农村社会治安工作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提高农村社会治安保障能力。9.2农村矛盾排查化解9.2.1目的与意义农村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旨在及时发觉和解决农村各类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农村矛盾排查化解,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9.2.2主要任务(1)加强农村矛盾排查。对农村各类矛盾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觉矛盾隐患。(2)加强农村矛盾化解。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农村各类矛盾,防止矛盾激化。(3)加强农村矛盾预防。针对农村矛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制定预防措施,减少矛盾发生。9.2.3工作措施(1)建立健全农村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排查化解流程,保证农村矛盾得到及时处理。(2)加强农村矛盾排查化解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业务的农村矛盾排查化解队伍,提高农村矛盾化解能力。(3)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矛盾排查化解中的主导作用,动员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069.1-2025人工智能算子接口第1部分:基础数学类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招聘村卫生所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度哈尔滨“丁香人才周”(春季)事业单位引才招聘134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发展计划处学科专业建设办公室管理岗位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大学2025届研究生毕业生春季专场双选会招聘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招聘编外财务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内蒙古北方人才集团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Brand KPIs for clean beauty Raw Apothecary in Mexico-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9)
- 涂装工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贵州黔西南州交通建设发展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社交APP用户社群运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互联网医疗市场份额动态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铝合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医院中医科常见病症诊疗规范
- 2025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民政局招聘窗口服务岗政府雇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子商务概论》(第6版) 教案 第11、12章 农村电商;跨境电商
- 202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车辆改装施工方案模板
- 到梦空间使用讲解
- 大象牙膏教学课件
-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措施研究》66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