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TOC\o"1-2"\h\u9966第一章总体目标 3166571.1项目背景 380201.2目标设定 352381.3实施意义 3898第二章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分析 442152.1农业气象服务发展历程 4191972.2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4266612.2.1服务内容丰富 460652.2.2服务手段先进 4277632.2.3服务体系完善 468272.3存在问题 418041第三章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5112303.1农业气象服务组织结构 5237273.1.1国家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 553583.1.2省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 57823.1.3市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 6202953.1.4县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 6218243.2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建设 6143583.2.1气象观测设施 6213153.2.2气象预报设施 643153.2.3气象预警设施 7235943.3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制定 765663.3.1气象观测标准 7163553.3.2气象预报标准 7149243.3.3气象预警标准 710279第四章农业气象信息采集与处理 766624.1农业气象信息采集 7230454.1.1采集方法 8167404.1.2采集内容 873324.1.3技术要求 81204.2农业气象信息处理 8141284.2.1数据整理 8255004.2.2数据分析 9181894.2.3数据加工 949414.2.4数据输出 9309154.3农业气象信息传输 981714.3.1传输方式 9167144.3.2传输流程 9894.3.3传输保障 1025236第五章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发 107325.1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种类 1075625.2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发流程 10106605.3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推广 1117624第六章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 11309476.1农业气象灾害预警 11161916.1.1预警系统建设 11108506.1.2预警产品制作与发布 11156836.2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措施 1268976.2.1政策与技术支持 12177696.2.2农业结构调整 12102786.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249766.3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2105666.3.1应急预案制定 12271606.3.2应急预案实施 1217490第七章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提升 12134427.1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培训 13103757.1.1培训目标与任务 13315327.1.2培训内容与方法 13168507.2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 1346207.2.1研究方向与目标 13217767.2.2研究内容与方法 14205767.3农业气象服务国际合作 14130667.3.1合作目标与意义 14266707.3.2合作内容与方法 1424715第八章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15252238.1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15174208.1.1引言 15120338.1.2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5117138.1.3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15266458.1.4实证分析 15299678.2农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 15151578.2.1引言 15324338.2.2农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分析 1568808.2.3农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评估方法 16228138.2.4实证分析 16209858.3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效益 16186558.3.1引言 1628568.3.2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效益分析 16115318.3.3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16133398.3.4实证分析 169199第九章农业气象服务政策保障 1791739.1政策法规制定 17232149.1.1制定原则 17257139.1.2制定内容 1716509.1.3制定程序 17174099.2政策宣传与落实 17154369.2.1宣传方式 17116399.2.2落实措施 17176649.3政策监督与评估 1745349.3.1监督机制 17133939.3.2评估方法 18108099.3.3评估结果应用 181927第十章农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推进与监测 182712910.1实施方案制定 182797110.2实施方案推进 182213210.3实施效果监测与评估 19第一章总体目标1.1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气象服务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气象服务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气象信息,以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显著,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农业生产风险加大。因此,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1.2目标设定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气象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发布能力。(2)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满足农业生产需求。(3)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4)提升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素质,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5)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气象服务的认知度和应用能力。1.3实施意义本项目实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更多农民受益于气象服务。(2)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4)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增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5)有助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标:农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第二章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分析2.1农业气象服务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事业在和的高度重视下,历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初期,农业气象服务以天气预报、气候变化预测等为主要内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性服务。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逐渐拓展到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治、水资源利用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2.2农业气象服务现状2.2.1服务内容丰富当前,农业气象服务内容涵盖了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治、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服务对象包括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服务形式多样化,既有传统的纸质报告,也有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通信手段。2.2.2服务手段先进我国农业气象服务手段不断更新,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技术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提高了服务准确性和时效性。2.2.3服务体系完善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服务网络,各级农业气象部门分工明确,协作紧密。农业气象服务还与气象、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服务格局。2.3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服务能力不足。当前农业气象服务仍以传统手段为主,服务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服务范围有限。农业气象服务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对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服务相对较少。(3)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农业气象服务队伍中,专业人才比例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4)服务手段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农业气象服务手段和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5)服务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农业气象服务效果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服务成效。第三章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3.1农业气象服务组织结构农业气象服务组织结构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气象信息。以下是农业气象服务组织结构的具体内容:3.1.1国家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国家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负责全国农业气象服务的规划、协调和指导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全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指导地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农业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3.1.2省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省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指导市、县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农业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3.1.3市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市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指导县、乡镇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农业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3.1.4县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县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指导乡镇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农业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3.2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建设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建设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3.2.1气象观测设施气象观测设施主要包括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遥感卫星等。气象观测设施的建设要求如下:气象观测站: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具备气象观测、传输、处理、存储等功能;自动气象站:覆盖主要农业生产区域,实时监测农业生产关键气象要素;遥感卫星: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业生产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农业气象信息。3.2.2气象预报设施气象预报设施主要包括气象预报模型、气象信息处理系统、气象预报服务系统等。气象预报设施的建设要求如下:气象预报模型:建立完善的气象预报模型,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气象信息处理系统:具备实时气象信息处理、分析、传输等功能;气象预报服务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3.2.3气象预警设施气象预警设施主要包括气象预警系统、气象预警发布平台等。气象预警设施的建设要求如下:气象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系统,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气象预警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3.3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制定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制定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3.3.1气象观测标准气象观测标准主要包括气象观测方法、观测设备、观测数据传输等。气象观测标准的制定要求如下:规范气象观测方法,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统一气象观测设备,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建立观测数据传输规范,保证观测数据的时效性。3.3.2气象预报标准气象预报标准主要包括气象预报方法、预报模型、预报服务内容等。气象预报标准的制定要求如下:规范气象预报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建立科学的预报模型,提高预报精度;明确预报服务内容,满足农业生产需求。3.3.3气象预警标准气象预警标准主要包括气象预警等级、预警发布流程、预警响应措施等。气象预警标准的制定要求如下:制定气象预警等级标准,明确预警信号含义;规范预警发布流程,保证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制定预警响应措施,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第四章农业气象信息采集与处理4.1农业气象信息采集农业气象信息采集是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服务的质量。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气象信息采集的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4.1.1采集方法农业气象信息采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地面气象观测:通过气象观测站对气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要素进行实时观测。(2)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湿度、植被指数等信息。(3)自动气象站:在农田、牧场等区域布设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气象要素。(4)人工调查:对农田、牧场等区域的气象灾害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4.1.2采集内容农业气象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气象要素:气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2)作物生长状况:作物种类、生育期、长相、病虫害等。(3)土壤湿度: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湿度等级等。(4)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霜冻、冰雹等。4.1.3技术要求为保证农业气象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应遵循以下技术要求:(1)观测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气象观测设备,定期进行校准。(2)观测方法: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观测,保证数据真实可靠。(3)数据传输:采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4.2农业气象信息处理农业气象信息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农业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和输出,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4.2.1数据整理数据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填充等操作,保证数据质量。(2)数据分类:按照气象要素、作物种类、地区等进行分类。(3)数据汇总: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形成农业气象信息数据库。4.2.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气候特征分析:分析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2)作物生长状况分析:分析作物生育期、长相、病虫害等指标与气象条件的关系。(3)气象灾害分析:分析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影响范围和程度。4.2.3数据加工数据加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图表制作: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理解和应用。(2)产品制作:根据用户需求,制作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如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4.2.4数据输出数据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报告撰写:撰写农业气象服务报告,为部门、农业生产者提供决策依据。(2)信息发布:通过网站、公众号、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农业气象信息。4.3农业气象信息传输农业气象信息传输是将采集和处理后的农业气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和覆盖面。4.3.1传输方式农业气象信息传输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有线传输:通过电话线、光纤等有线网络进行传输。(2)无线传输:通过卫星、移动通信等无线网络进行传输。4.3.2传输流程农业气象信息传输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信息:将采集和处理后的农业气象信息传输文件。(2)信息发送:将传输文件发送至指定的传输平台。(3)信息接收:用户通过接收端设备接收农业气象信息。(4)信息反馈:用户对收到的农业气象信息进行反馈,以便改进服务质量。4.3.3传输保障为保证农业气象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采取以下措施:(1)传输设备:选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传输设备。(2)传输线路:保证传输线路的畅通,降低故障率。(3)数据加密: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安全。(4)传输监控:实时监控传输过程,发觉异常及时处理。第五章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发5.1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天气预报类:提供短期、中期、长期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保障。(2)气候资源类:分析气候资源分布,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提供依据。(3)气象灾害类:预测和评估气象灾害风险,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支持。(4)农业气象指标类:制定农业气象指标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5)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类:通过多种渠道,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5.2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发流程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农业生产者的需求,明确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目标用户。(2)资料收集:收集相关气象、农业、地理信息等资料,为产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3)产品研发:根据需求分析和资料收集,研发具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4)产品测试:对研发的产品进行测试,保证其准确性和实用性。(5)产品完善:根据测试结果,对产品进行修改和完善。(6)产品发布:将成熟的产品发布给农业生产者,提供气象服务。5.3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推广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推广的主要措施:(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农业生产者的认识。(2)建立合作关系:与农业部门、企业、合作社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农业气象服务产品。(3)开展培训:针对农业生产者、基层气象人员等,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使用培训,提高其应用能力。(4)优化服务:根据农业生产者的反馈,不断优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5)拓展服务领域:将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拓展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气象保障。第六章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6.1农业气象灾害预警6.1.1预警系统建设为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本方案将依托现代气象信息技术,构建涵盖气象观测、数据传输、预警发布和反馈评估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加强气象观测设施建设,提高观测精度和时效性。(2)建立数据传输网络,保证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3)开发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模型,实现灾害预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4)建立预警发布平台,保证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6.1.2预警产品制作与发布预警产品制作与发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预警模型,制作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品。(2)通过预警发布平台,将预警产品及时传递给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3)加强与各级气象、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保证预警信息的有效应用。6.2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措施6.2.1政策与技术支持(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推广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3)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6.2.2农业结构调整(1)根据气候特点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3)调整农业生产布局,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6.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2)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警时效性。(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6.3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6.3.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需求,制定以下应急预案:(1)明确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2)制定农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人员调度、物资保障、技术支持等。(3)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和农民的应急能力。6.3.2应急预案实施(1)当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后,各级和相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根据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响应工作。(3)加强与各级气象、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4)及时总结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第七章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提升7.1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培训7.1.1培训目标与任务为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保证农业气象服务的高效、准确和及时,本实施方案明确了以下培训目标与任务:建立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包括基础理论、业务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培养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农业气象服务队伍,以满足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能力。7.1.2培训内容与方法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气象基础知识,包括气象学、气候学、农业气象学等;农业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包括气象观测方法、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包括灾害性天气预警、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措施等;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与发布,包括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制作流程、发布渠道等;农业气象服务案例分析,包括国内外农业气象服务成功案例解析。培训方法包括:理论授课,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观测、数据分析等实际操作;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依据,进行深入剖析;交流互动,组织学员进行经验交流与讨论。7.2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7.2.1研究方向与目标本实施方案明确了以下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方向与目标: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研究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农业生产需求;摸索农业气象服务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效率。7.2.2研究内容与方法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气象观测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在农业气象观测中的应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技术,包括气象灾害预警模型、预警系统研发等;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技术,包括数据挖掘、可视化等技术在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中的应用;农业气象服务评估与反馈技术,包括农业气象服务效果评估、用户反馈收集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野外试验等方法,验证技术研发效果;应用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农业气象服务中,提高服务能力。7.3农业气象服务国际合作7.3.1合作目标与意义为提升我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本实施方案明确了以下国际合作目标与意义: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气象服务理念与技术,提升我国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加强国际农业气象服务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国际化发展;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动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7.3.2合作内容与方法农业气象服务国际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际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交流,包括学术研讨会、技术培训等;国际农业气象服务项目合作,共同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国际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制定,参与国际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制定与修订;国际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共享,建立国际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交流平台。合作方法包括: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农业气象服务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邀请国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与培训;参与国际会议,展示我国农业气象服务成果,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国际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八章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8.1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8.1.1引言农业气象服务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从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出发,分析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8.1.2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作物生长发育:农业气象服务可以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科学、准确的气象信息,有利于农民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种植结构,提高作物产量。(2)病虫害防治: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有力支持,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3)水资源利用: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帮助农民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8.1.3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方法本文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数据envelopmentanalysis(DEA)法对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8.1.4实证分析以某地区为例,运用上述方法评估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结果表明,农业气象服务在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经济效益。8.2农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8.2.1引言农业气象服务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农业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入手,分析其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8.2.2农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分析(1)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气象服务普及农业气象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农民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气象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气象保障,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3)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气象服务为粮食生产提供气象支持,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8.2.3农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评估方法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8.2.4实证分析以某地区为例,运用上述方法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农业气象服务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社会效益。8.3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效益8.3.1引言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气象服务的生态效益入手,分析其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8.3.2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效益分析(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气象服务有助于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保护生态环境: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实时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3)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业气象服务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态环境压力。8.3.3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效益评估方法本文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和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法对农业气象服务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8.3.4实证分析以某地区为例,运用上述方法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农业气象服务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生态效益。第九章农业气象服务政策保障9.1政策法规制定9.1.1制定原则为保证农业气象服务的有效开展,政策法规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体现政策导向,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9.1.2制定内容(1)明确农业气象服务的地位和作用,将农业气象服务纳入国家农业发展规划。(2)制定农业气象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3)制定农业气象服务财政支持政策,保证农业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4)制定农业气象服务人才培养政策,提高农业气象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9.1.3制定程序政策法规的制定应遵循以下程序:开展政策调研,制定政策草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2025全国两会应知应会测试题及答案
- 出租车计费程序课件
- 出租车安全培训课件
- 学生安全行为守则汇编
- 北海辅警考试题库(含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科目试题及答案指导
- 2025年无房产证买卖合同
- 2025共有产权房租赁合同
- 冲床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采购进口生蚝合同协议书
- 鼓号队培训课件内容
-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2
- 2025山西吕梁文水县公办幼儿园幼儿业务辅助人员招聘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4年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招聘考试真题
- 柚子树栽培技术
- 蓝莓种植加工一体化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年秋季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校长讲话:一心一意抓质量一点一滴见成效一步一脚印做教学
- 上腔静脉综合征护理查房
- 安徽省2025年公需科目培训测验答案(科目一)
- 2025年新退休返聘人员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