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冷链物流及低温储藏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_第1页
现代冷链物流及低温储藏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_第2页
现代冷链物流及低温储藏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_第3页
现代冷链物流及低温储藏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_第4页
现代冷链物流及低温储藏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冷链物流及低温储藏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1.1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原则(1)项目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高新技术及优良装备。以保证产品质量及各类指标、参数的先进性,使之尽可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居国内领先水平。(2)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应与建设规模、产品方案、以及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原辅材料、生产装备、环境保护等要素相适应。(3)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应经过生产、运行的检验,具有良好的可靠性。(4)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应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运行。(5)在注重所采用技术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节约项目投资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1.2技术方案本冷库设计为低温冷藏设计温度在-18℃至-25℃之间;速冻库设计温度在-25℃至-30℃之间。1.2.1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氨制冷压缩机、风式蒸发器、吊顶风机等主要工艺流程:鲜活农产品鲜活农产品屠宰、加工或清洁处理理预冷快速冷冻低温冷藏冷藏运输冷藏销售1.2.2低温冷藏库储存区主要以冷库建设为主,冷库的储存能力要达到20000吨(扩建15000吨)。储藏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多层护冷设施,冷库的围护结构属重体性结构,具有热惰性大、保温性能好、承压能力大等特点。冷库,一般是指用各种设备制可人为控制和保持稳定低温的设施。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制冷系统、电控装置、有一定隔热性能的库房及附属性建筑物等。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各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冷库的心脏,它制造出冷量,保证库房内的冷源供应。电控装置是冷库的大脑,它指挥冷系统保证冷量供应。储藏库设计温度在-18℃至-25℃之间;速冻库设计温度在-25℃至-30℃之间。冷库设计充分吸取了国际一流冷库的建造经验,拥有先进的制冷机组,冷藏工艺符合国家标准与环保要求。所有生产线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并拥有高标准的生产技术,保证公司的产品的质量。1.2.2.1技术要求(1)设计参数主要制冷参数:制冷剂R717冷凝温度35℃蒸发温度-25℃(2)制冷系统①采用氨工质,螺杆式压缩氨泵强制循环供液,蒸发式冷凝;②调节站集中放置,设在设备间内;③冷却设备采用蒸发式冷凝器,融霜采用热氨与水相结合方式;④低温冷藏间冷却设备配有均匀送风道;(3)控制系统技术要求①氨制缩机自身安全保护;②中间冷却器,低压特环贮液采用处在运输共液液位自动控制,液位超高报警,停机;③氨泵压差保护;④自动放空气。⑤冷间温度遥测,显示,打印1.2.2.2冷库平面布置原则(1)库内房间适当划分,以满足储藏对温度有不同要求的各种产品;(2)平面布置在不影响储藏和生产条件下要方便产品的进、出库;(3)足够的隔热层,特别是外围结构要高有效的隔汽层;(4)制冷能力除负担最大的库房热负荷外还需考虑到装置可能产生的故障和日后的维修。1.2.2.3冷库管理(1)冷库要经常打扫,保持洁净,要定期对库内的墙板、天顶及各冷配设备的表面进行化霜清洗;(2)出入库由专人管理,出入库时要核对货物的品种、数量、批次、质量、库温等,经检查合格后才能允许出入库,正常库温应保持在-20℃以下;(3)冷库为食品专用库,严禁存放其它可能造成异味交叉污染的物品。冷藏的品种应包装完好,垛堆要紧密,货堆与货堆之间,期间距不小于20cm,不能直接靠墙壁或排管上,要保持一定的距离。(4)冷库温度与湿度的管理,低温库应保持在-18℃--25℃,尽量少出入,少开照明灯,工作完要随手关灯、关门、上锁。(5)掌握货物的贮存期,货物出入冷库要做到先进先出,防止存放时间过长,影响食品的营养成分。(6)搞好库外环境卫生,冷库外室、走廊、机房等场所都应符合卫生要求。1.3项目组成(1)扩建15000吨低温储藏库、冻结库(新建建筑总建筑面积9749m2。(2)建设大型停车场;(3)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4)购置相配套的30辆冷低温运输货车;(5)改造制冷设备,新购置大型制冷压缩机、冷却器、分离器等制冷设施;(6)增加800台终端客户零售专用冷柜。表6-1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规模备注115000万吨冷库m297492物流停车场m220003冷藏车辆304零售冷柜台8005物流信息系统套1完善现有物流信息系统1.4主要设备(1)冷库主要设备见下表:表6-2-1主要设备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冷压缩冷凝机组8ASJ170台62冷压缩冷凝机8ASJ1700台13冷压缩冷凝机SQGY-2L0022台14低压循环桶DX-8.0台45低压循环桶DX-3.5台26储氨器WCA4400台47辅助贮藏器FZA-2.4台28循环冷却塔台29集油器JY-500台210空气分离器KF-32台211蒸发式冷凝器CSV-481座312冷风机台813叉车台1214改造制冷设备系统1(2)其他设备见下表:表6-2-2主要设备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硬件)套12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套13冷藏车辆304冷藏柜台8001.5食品安全追溯系统1.5.1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1.5.1.1食品追溯系统介绍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疾病以及严重农产品残药、进口食品材料激增等)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目前我国,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以及排除我国食品的出口面对进口国食品跟踪与追溯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在我国建立食品跟踪与追溯的工作将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当前我国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自动追溯系统的实例仍寥寥无几,国内食品行业追溯目前还主要仅仅是在零售结算环节,远未在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应用,全程可跟踪供应链尚未形成。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将利用RFID先进的技术并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融合、查询、监控,为每一个生产阶段以及分销到最终消费领域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每件货品安全性、食品成分来源及库存控制的合理决策,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机制。RFID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严格控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形成各类食品企业生产销售的闭环生产,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并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彻底实施食品的源头追踪以及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通过食品追溯系统的建设,解决了因为油污、潮湿等原因造成的对条码的损坏而不能准确读出数据的问题,不仅可以追溯养殖与加工业的疫病与污染问题,还可以追溯养殖过程中滥用药、加工过程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改变以往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只侧重于生产后的控制,而忽视生产中预防控制现象,完善食品加工技术规程、卫生规范以及生产中认证的标准,带动行业的整体进步,全面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水平。1.5.1.2食品追溯系统结构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及可全程追溯,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将大米、面粉、油、肉、奶制品等食品都颁发一个“电子身份证”—全部加贴RFID电子标签,并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从食品种植养殖及生产加工环节开始加贴,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跟踪和追溯,包括运输、包装、分装、销售等流转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如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等都能通过电子标签在数据库中查到。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结构:网络资源系统、公用服务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二级节点:由食品供应链及安全生产监管数据中心和食品产业链中各关键监测节点组成。数据中心为海量的食品追溯与安全监测数据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保证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资源共享及安全性,实现食品追踪与安全监测管理功能。各关键监测节点包括种植养殖场节点、生产与加工线节点、仓储与配送节点、消费节点,实现各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信息链的连接,并使各环节可视。一个数据中心与基础架构平台:一个中心为食品供应链及安全生产监管数据管理中心,本中心是构建于基础支撑平台ezRFID之上的管理平台(图3-1)。ezRFID为RFID中间件,是RFID运作的中枢,为硬件和应用程序间的中介角色,将实现不同节点不同追溯环节上的各种不同的RFID设备和软件顺畅地协同运行。包含的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还包括解译数据、安全性、数据广播、错误恢复、定位网络资源、找出符合成本的路径、消息与要求的优先次序等服务。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纵控制RFID读写设备按照预定的方式工作,保证不同读写设备之间配合协调;二是按照一定规则过滤数据,筛除绝大部分冗余数据,将真正有效的数据传送给后台信息系统。该框架包括了RFID边缘件和RFID集成中间件两大部分。以下为畜牧类(图3-2)、粮油果蔬类(图3-3)食品追溯系统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生猪或牛出生后将被打上RFID电子耳标,耳标里有此头生猪或牛的唯一标识号,此号码将贯穿所有节点,并和各环节的相关管理和监测信息关联,以达到追溯目的。图3-1RFID食品追溯系统结构示意图流通流通图3-2畜牧类食品追溯系统流程示意图图3-3粮油果蔬类食品追溯系统流程示意图1.5.2.3食品追溯系统功能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由以下各系统组成:中心数据库系统、种植养殖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生产与加工管理系统、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监控系统、食品安全基础信息服务系统等组成,通过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生产、流通、消费的信息化建立起来的信息链接,实现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和对流通环节的实时监控,达到食品追溯与召回。各系统功能:(1)中心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食品分类库及样品库;食品生产单位属性数据库;食品安全标准与安全指标;食品生产与管理信息;食品安全监测与检测数据。(2)种植养殖场管理系统种植养殖场的数据上传管理中心,监管部门可实时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功能:食品维护管理:对于本中养殖场或外购的畜禽、果蔬、渔类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并用电子标签标识;生长发育管理:根据标准参数,判断其发育及健康状况,调整营养措施及饲养方法;饲养管理:记录各饲养情况,查看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选用合理的饲养配方;繁殖管理:记录家谱信息和繁殖信息;疾病管理:根据相应的管理标准,建立疫病档案;防疫管理:建立检疫和免疫档案,包括疫苗、喂药等,将各种违禁药物信息嵌入在系统中,用来防止动物等休药期内出栏,杜绝源头污染。(3)安全生产与加工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为对种养殖场食品进行生产加工的管理,具体的来讲,畜、禽、渔等肉类的屠宰与生产加工,果蔬谷物大米等食品的挑选加工、奶类生产与奶制品加工、饮料的生产等等。在生产与加工环节中,将种植养殖环节中标签所标识的信息传递入生产加工环节信息链,按管理标准与规范采集生产加工不同节点上的信息,通过电子标签唯一标识,并将该信息传送到物流环节中。(4)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为仓储与物流配送管理,通过RFID在生产加工及商店供应链中建立可追溯系统。在物流上,货品信息记录在托盘或货品箱的标签上。这样RFID系统能够清楚地获知托盘上货箱甚至单独货品的各自位置、身份、储运历史、目的地、有效期及其它有用信息。RFID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中的实际货品提供详尽的数据,并在货品与其完整的身份之间建立物理联系,用户可方便地访问这些完全可靠的货品信息。并通过RFID高效的数据采集,可以及时的将仓储物流信息反馈到生产加工,指导生产。(5)消费管理在食品进入最终端销售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用现有的成熟的条码技术。(6)检疫监控系统不仅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检验检疫,基于RFID的检疫监控系统还在道口实施使用,并将监控链延伸到超市,监控对象覆盖各类食品。(7)基础信息服务系统本系统为统一的资源发布、食品安全数据信息共享服务网,提供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主要为各环节的信息查询、食品安全监测分析、事件预防等,并可部署到消费终端如超市。通过最终产品的电子质量安全码扫描,可以查询到所购食品的各供应环节信息,也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产品的召回。1.5.2.4食品追溯系统特点(1)利用RFID的优势特性达到对食品的安全与追溯的管理,相比记录档案追溯方式具有高效、实时、便捷。(2)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的管理能力,保障食品安全全程可视化控制、监控与追溯,并可对问题食品招回。(3)可以全面监控种植养殖源头污染、生产加工过程的添加剂以及有害物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隐患。(4)可以对有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评估和科学预警提供依据。(5)数据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实时、准确报送,便于快速高效做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6)通过网络,消费者可查询所购买食品的完整追踪信息。1.5.2物流集装箱安全系统物流集装箱安全系统的核心是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替代铅封和塑封的集装箱电子封条系统,它不仅具有传统封条系统的安全功能,而且更具有可以支持电子记录的功能,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识别与货物的追溯管理等应用。目前,这也是国际港口、海关等部门正积极倡导的解决方案。物流集装箱安全系统是基于射频技术,当货物装箱完毕,即可将箱门关闭,将电子封条施封。之后由运行于PC上的软件通过读写器将当前的时间等信息下载给电子封条,由于电子封条中具有RTC功能,所以可以完成时间同步工作。接下来就要下载和记录目的地的认证信息和到达目的地的有效时间段。运货方可以持有打开箱门的方法,也可以没有,这完全取决于业务需求。于是,货物可以离开发货地,运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之后,对方的PC软件通过读写器将收到电子封条的相应信息,获得所有相关资料。确认后,电子封条可以开启,完成货物交接。另外,通过读写器从集装箱电子封条上获取数据,可以将集装箱信息实时传送到集装箱安全保障及实时追踪系统的信息平台。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货柜受到损坏、运输线路变更或延迟等意外情况发生,集装箱管理者可通过电脑、手机或PDA接收系统的自动报警,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情况。端到端的集装箱安全解决方案1.5.3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化发展,将是冷链物流及及其他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全程数字化、信息化的操作将是新兴物流业的目标和方向。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战略目标是围绕从产品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要,能够处理从产品生产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政府及客户或代理公司。贵友公司集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基础的市场信息、客户服务信息系统形成,库存控制和仓储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将进一步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系统,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贵友公司本期拟实现“猪肉质量安全数字监控和可追溯技术”项目,着手建设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保证系统和物流集装箱安全系统。远期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逐步完善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1.6总图、土建、设备及公用工程项目位于商丘市梁园产业集聚区,北临团结路,南临八路,西临金桥路,东临富康路。现有土地167.5亩,建筑面积39324m2,地块呈长方形,东西长约m,南北宽约m,地形周围基本平整,适合于厂区基地的建设。周边配套设施齐全。1.1.2.1总平面布置原则(1)遵循国家有关建筑防火、安全卫生、道路等设计规范及标准;(2)按市场需要合理布局,分工明确,节约土地;(3)保证工艺流程顺畅,减少往返运输,出入便利;(4)符合消防、食品卫生、安全卫生、城建、运输等方面的要求。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力求做到建筑布局合理,在满足人流、物流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道路简捷、流畅。1.1.2.2总平面布置方案已有建筑总面积39324m2。冷库1座;加工车间3座、仓库1座、猪和鸡屠宰车间各1座,猪和鸡舍各1座,屠宰车间仓库1座,成品仓库1座,办公楼1座、宿舍楼1座、食堂1座;道路、地坪、围墙、绿化等建设项目。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本着物流顺畅,便于管理,形式美观的设计思路,在总图布置中,将厂区分为生产区、办公区及生活区三部分。厂区分南北两部分(南生产区布置冷库、屠宰车间、圈舍及配套水池、配电房和冷库控制机房,西生产区布置加工车间、质检中心);东北部为预留发展用地,东南部布置锅炉房及污水处理站。科研办公区及生活区靠近西大门方便职工上下班,运输车辆出入南大门。整个生产区的生产车间及附属用房布置分区明确,生产工艺流程合理。本项目15000t冷库是在原5000t冷库建筑上增加两层(新增建筑面积6519m2);新建一座单层冷库,建筑面积3230m2。1.1.2.3道路及绿化厂区内道路系统的布置应有足够的宽度使运输车辆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每个车间,并形成环形路网,满足消防要求。本项目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主干道宽12m,生产车间之间次干道宽6m,车辆和行人较少的道路以及消防道路4.5m。道路路面结构混凝土。绿化布置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根据具体要求,与总平面布置综合考虑,并与场地环境相协调。根据项目规模和总平面布置方案,为了消除或减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气体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以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植物材料,尽快发挥绿化效益。在不影响交通、地上地下管线的运行和维修条件下,在办公区以集中的绿地为主,其树种选择能减弱噪声的分歧低、树冠大而密、叶子硬的白杨、枫树、绿篱等,树冠造型美观,营造小区域的绿化景观。生产区另一绿化组成部分是行道树和沿路绿地,形成带状绿化。其间乔木和灌木搭配栽植,营造轻松、舒适的绿化景观。使整个厂区内绿化布局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的绿化层次和空间结构。1.1.2.4总平面主要技术指标表6-3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厂区占地面积m2111739.8167.5亩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m2359543建(构)筑物建筑面积m2490734道路广场及运动场占地面积m2220005建筑密度%32.26容积率0.447绿化率%481.1.2.5运输方式本项目的场内运输用叉车,冷链物流采用冷藏专用车,其他原材料用大客车运输。1.1.3.1冷藏库建筑方案本项目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无梁楼盖形式,柱网尺寸为1.0x1.0m,建筑高度20.4m,总建筑面积9778m2(含原5000吨低温冷库建筑面积3259m2);新建一座单层冷库,建筑面积3230m2。1.1.3.2墙体(1)砖:标准多孔砖,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2)其他:各层冷藏间墙体采用250厚聚苯板保温,聚氨酯发泡面层;冷藏间屋面采用300厚聚苯板保温。1.1.3.3冷藏门隔热密封良好的冷藏门,可以减少冷库跑冷现象,保持库温稳定。选用冷藏门时,应考虑采用耐低温,耐油,耐老化,高弹力酌橡胶密封条,平移门的上下部位和侧面应设压紧装置,其轨道应采用变线式,门到位时自然落下,并压紧门樘和地坪,开启时同步离开门樘上升,减少了密封条和门樘地坪的摩擦,延长了密封条使用寿命。1.1.4结构设计1.1.4.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2006版);(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1.4.2设计方案冷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多层护冷设施,冷库的围护结构属重体性结构,具有热惰性大、保温性能好、承压能力大等特点。1.1.4.3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1.1.4.4结构表6-4主要建筑物结构形式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m2)占地面积(m2)结构备注1冷库97783259钢筋砼框架含原3259m22冷库32303230钢筋砼框架一层3合计1.7公用工程1.7.1给排水1.7.1.1编制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建筑专业提供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数据。1.7.1.2编制原则根据该项目生产、生活的功能要求,合理预测需求量,以满足用水量和水压的需求。给排水工程的设备材料选型以先进、节省为基准,供排水系统合理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管网的配置长度,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消耗。1.7.1.3给水(1)用水量估算表6-3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单位用水量(m3)日用水量(m3)备注小时最大小时平均1冷库用水2.91.9541.82加工用水54323生活用水1.81.5124合计7.4590.8表中合计用水量中不包括消防用水量,平均用水量指实际用水量,生产、生活用水全年用水量为3.02万吨。。(2)给水水源本项目用水量不大,供水水源采用市政供水,水质符合国家颁布的生活用水水质标准,水量、水压能够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用水的要求,厂区内供水系统能满足本项目要求。1.7.1.4排水(1)排水量本项目排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排水量约为给水量的85%。(2)排水方式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项目场址平整后地势较高,雨水根据地形可分区分别排入周边道路边沟。树莓加工中产生的废水,经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后排入产业集聚区工业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腐化分解后排入城市生活污水管网。1.7.1.5消防给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的规定,本项目车间内按一次火灾计算,室外消防用水量按20L/S计,室内消防用水量按10L/S计,合计为30L/S。折合流量为108m3/h,总消防水量216m3,储存在250m3消防水池内。消防水由消防水泵供给。厂区消防管网和生产、生活合网环状布置,车间按规定设置消防管网和设施。室外设三出口地上式消防栓4处,保护半径120m,分布在车间、库房附近及道路两侧,并设有明显标志。室内配备足量消火栓、干粉灭火器。1.7.2电气工程(强电系统)1.7.2.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稿);《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7.2.2编制依据(1)依据建筑规模与使用功能,严格按照工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承建方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选择合理的供配电方案。(2)设计绿化照明工程,详细估算用电负荷,选择合理的用电设备,变配电室的布置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工程管线,节约能源。(3)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消防电气设备及电气配置所用材料均选用阻燃材料及耐火防护材料,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及安全性。1.7.2.3供电设计(1)负荷性质及类别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该项目按三级负荷供电,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2)用电负荷估算本项目电气设备装机容量约为2200KW,备用容量205KW,总用电功率为2320KW,采用系数法进行计算,有功功率1267KW,无功功率为1567kvar,视在功率为1975KVA。需增加两台1000KVA变压器可满足新建项目生产用电需求。表6-6全厂用电负荷及供电参数表序号名称装机容量备用容量需用系数有功功率(KW)无功功率(kvar)视在功率(KVA)(KW)(KW)1生产22002050.6514301215.52照明及生活1200.78471.43合计232015141281.91975(3)供电电源本项目10KV高压电源直接由市政高压供电线路的专用供电线路,架空接入厂区变电室,变压为380/220V后,通过地埋电缆线路系统呈放射状敷设至各用电场所。变配电内设高压配电柜、变压器、低压配电柜、电容器柜等供配电设备,以完成将10KV电压变为380/220V低压,并通过低压配电柜向各用电负荷点低压配电。通过电容器柜进行补偿,使功率因数达到0.9及以上。(4)低压配电系统区域内配电电压为380/220V,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在负荷较集中的车间及库房、科研楼及办公楼,由动力配电箱进行放射式二次配电。设备容量较小,较集中的区域采用树干式配电,导线敷设方式:主要车间采用电缆桥架明敷或电缆沟暗敷两种方式,仓储等其它辅助用房,采取BV型铜芯导线穿PVC管在沿墙、柱、板暗敷的方式。1.7.2.4照明建筑照明选用不同型式的节能灯具。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节省能源,实施绿色照明。照明灯具均选用各种型式的节能灯具,按相应的照度标准设计。另外,室内根据需要配置插座,以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1.7.2.5防雷与接地本工程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建筑物屋顶女儿墙等处设不大于20mx20m避雷带(网);利用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其间距不大于25m;利用基础梁内接地主筋焊成的闭合回路作接地装置;本工程中电气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弱电接地及防雷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低压保护接地系统采用T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