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政策宣传工作手册_第1页
三农政策宣传工作手册_第2页
三农政策宣传工作手册_第3页
三农政策宣传工作手册_第4页
三农政策宣传工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政策宣传工作手册TOC\o"1-2"\h\u29896第一章三农政策概述 3283781.1三农政策的定义与重要性 335581.1.1定义 3264121.1.2重要性 3239451.1.3改革开放前 4172991.1.4改革开放初期 417981.1.521世纪初至今 410537第二章农业现代化政策 4219501.1.6政策背景 4198931.1.7政策目标 422051.1.8政策内容 5234671.1.9政策实施措施 5211451.1.10政策背景 5274491.1.11政策目标 5161.1.12政策内容 5247301.1.13政策实施措施 5287281.1.14政策背景 6169821.1.15政策目标 6192061.1.16政策内容 6281721.1.17政策实施措施 624360第三章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622961.1.18发展背景 6125611.1.19政策内容 6126361.1.20政策实施效果 7192401.1.21发展背景 7246861.1.22政策内容 783361.1.23政策实施效果 7103641.1.24发展背景 879831.1.25政策内容 864981.1.26政策实施效果 813012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896121.1.27规划背景与意义 8191201.1.28规划目标与原则 8297111.1.29规划内容与重点 8152331.1.30农村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9124591.1.31农村交通网络建设目标与任务 9276761.1.32农村交通网络建设政策与措施 9124621.1.3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 9264231.1.3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与任务 9153731.1.3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与措施 91193第五章农村改革政策 1010731.1.36背景与意义 10116341.1.37主要内容 10241411.1.38实施措施 1064821.1.39背景与意义 10177161.1.40主要内容 1065751.1.41实施措施 1117971.1.42背景与意义 11258861.1.43主要内容 11259051.1.44实施措施 1112241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1124989第七章农村扶贫政策 131661.1.45政策背景 1325471.1.46政策目标 13286101.1.47政策内容 13231361.1.48产业发展政策 1489131.1.49产业发展措施 14233731.1.50就业政策 14154531.1.51培训措施 1431189第八章农村人才政策 15242911.1.52农村人才培养 15227951.1.53农村人才引进 15106361.1.54农村人才评价 1526361.1.55农村人才激励 159501.1.56创新创业支持政策 16197531.1.57创新创业激励政策 1630125第九章农村文化教育政策 16152871.1.58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创新。 16701.1.59以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保障农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 16118431.1.60发挥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方共同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格局。 16128591.1.61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 17147791.1.6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 17290441.1.6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1716131.1.64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17244901.1.65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17266311.1.66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 17156191.1.67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17126761.1.68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农村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171461.1.69立足农村特色,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品牌。 18145651.1.70创新农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农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18240391.1.71加强政策扶持,为农村文化产业开发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1824681.1.72注重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村文化产业整体素质。 1826640第十章农村社会治理政策 18210061.1.73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 18178551.1.74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素质 18208281.1.75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8182821.1.76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 19296351.1.77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 19306241.1.78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 19296951.1.79加强农村社会矛盾排查化解 19161131.1.80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 19220411.1.81加强农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19第一章三农政策概述1.1三农政策的定义与重要性1.1.1定义三农政策,是指我国为了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全面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涵盖了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多个方面,旨在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1.2重要性(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农政策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基石。通过实施三农政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2)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农政策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维护社会稳定三农政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农民是我国最广泛的基层群体,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石。通过实施三农政策,保障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4)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农政策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三农政策,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第二节我国三农政策的发展历程1.1.3改革开放前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三农政策主要侧重于粮食生产,以解决粮食问题为主要任务。这一时期的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农民负担过重等。1.1.4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农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1979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三农政策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策重心转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1.5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三农政策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时期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建设、农村改革等。政策目标从单纯追求粮食产量向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转变。我国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政策的支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扶贫开发等。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章农业现代化政策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1.6政策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1.7政策目标(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2)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1.1.8政策内容(1)加快发展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1.1.9政策实施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2)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4)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第二节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1.1.10政策背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政策旨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1.1.11政策目标(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出效率。(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1.12政策内容(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2)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3)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4)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1.13政策实施措施(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提高研发能力。(3)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发展。(4)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共享全球科技资源。第三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1.14政策背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旨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1.15政策目标(1)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服务效率。(2)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产值。(3)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1.16政策内容(1)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2)推进农业服务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3)加强农业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素质。(4)创新农业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1.1.17政策实施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2)加强农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3)培育农业服务型人才,提高服务队伍整体素质。(4)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第三章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第一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1.1.18发展背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1.1.19政策内容(1)明确产权关系:政策要求明确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保障农民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防止集体资产流失。(2)加强集体资产监管: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益。(3)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多种经营,包括土地流转、产业扶贫、光伏发电等,提高集体经济的收入水平。(4)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农村集体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利用效率。(5)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发展,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1.1.20政策实施效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第二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1.1.21发展背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1.22政策内容(1)优化产业结构:政策鼓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2)政策扶持: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5)推进农村电商:发挥农村电商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1.1.23政策实施效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三节农村电商与互联网农业1.1.24发展背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农村电商与互联网农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1.25政策内容(1)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政策鼓励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2)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推进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村电商与互联网农业发展。(5)加强人才培训:政策支持农村电商与互联网农业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1.26政策实施效果农村电商与互联网农业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第一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1.27规划背景与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规划引领,优化资源配置,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1.28规划目标与原则(1)规划目标: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核心,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2)规划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1.1.29规划内容与重点(1)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主要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2)重点: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覆盖率和质量,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二节农村交通网络建设1.1.30农村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农村交通网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村交通网络建设,有助于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农村全面振兴。1.1.31农村交通网络建设目标与任务(1)目标: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农村交通网络体系。(2)任务: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推进农村公共交通发展,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1.1.32农村交通网络建设政策与措施(1)政策: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交通网络建设,如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运补贴等。(2)措施: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农村交通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第三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1.1.3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1.1.3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与任务(1)目标:构建美丽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村生态安全。(2)任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污染;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1.3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与措施(1)政策: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2)措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保障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第五章农村改革政策第一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1.36背景与意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旨在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助力农民增收。1.1.37主要内容(1)确权登记: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登记,明确土地产权,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2)土地流转: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土地征收补偿: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4)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1.1.38实施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制度改革的认识。(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3)落实土地征收补偿政策,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4)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执法监管。第二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1.1.39背景与意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建立健全农村产权制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1.1.40主要内容(1)明确产权主体:明确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主体,保障农民集体权益。(2)确权登记: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3)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4)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产业发展。1.1.41实施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认知。(2)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3)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4)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拓宽农民融资渠道。第三节农村金融改革1.1.42背景与意义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农村融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金融改革旨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1.1.43主要内容(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针对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农民融资需求。(3)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倾斜。(4)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村金融风险防控能力。1.1.44实施措施(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2)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农民多元化融资需求。(3)加强政策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农村信贷投放。(4)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降低农村金融风险。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第一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为了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政策。以下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政策目标: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农村居民在老年时期能够获得基本的经济保障,减轻家庭和子女的经济负担。(2)资金来源: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补贴三部分组成。个人缴费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集体补助和补贴则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和政策规定进行。(3)缴费标准: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根据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缴费能力确定,缴费档次多样,农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4)待遇发放: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基础养老金由全额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根据个人缴费金额和缴费年限计算。(5)管理和服务:农村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管理和发放,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和养老保险待遇的及时发放。第二节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家庭医疗负担的重要社会保障措施。以下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1)政策宗旨:通过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2)资金来源: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补贴构成,保证基金的稳定来源。(3)缴费标准:农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根据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和医疗需求设定,缴费档次灵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4)待遇享受:农村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基本医疗、住院医疗和特殊疾病医疗等,待遇水平根据医疗需求和基金状况确定。(5)管理和服务:农村医疗保险实行社会化管理和发放,保证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医疗服务的及时提供。第三节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是我国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措施,旨在缓解其生活压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下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的主要内容:(1)政策目标:通过实施帮扶政策,保证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提高其生活质量。(2)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主要针对农村中的低收入家庭,包括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导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3)帮扶措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主要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帮扶需求。(4)资金来源: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资金主要由财政负担,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保证帮扶资金的稳定来源。(5)实施管理: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由各级负责实施,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帮扶政策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第七章农村扶贫政策第一节脱贫攻坚政策概述1.1.45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脱贫攻坚政策旨在消除绝对贫困,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小康。1.1.46政策目标脱贫攻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1.47政策内容(1)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加强扶贫政策顶层设计,制定一系列扶贫政策,涵盖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2)实施精准扶贫:以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为重点,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政策的精准度。(3)落实扶贫责任:明确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扶贫责任,形成合力。(4)加强扶贫资金管理:规范扶贫资金使用,保证资金安全、合规、高效。第二节贫困地区产业发展1.1.48产业发展政策(1)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鼓励贫困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2)优化产业结构:引导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高效的产业。(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1.1.49产业发展措施(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2)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3)培育市场主体: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第三节贫困人口就业与培训1.1.50就业政策(1)促进就地就近就业:鼓励贫困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2)加强就业培训:针对贫困人口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3)拓展就业渠道: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参与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就业。1.1.51培训措施(1)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就业培训体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2)加强培训资源整合: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3)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就业培训给予补贴,降低参训成本。(4)加强跟踪服务:对贫困人口就业情况进行跟踪服务,保证培训效果得到发挥。第八章农村人才政策第一节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1.1.52农村人才培养(1)建立完善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以农业院校、职业院校、农民培训中心等为主体,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农村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2)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针对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3)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妇女、退伍军人等参与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1.1.53农村人才引进(1)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农村引进的各类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包括住房、子女教育、创业资金等。(2)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搭建人才引进平台,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3)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通过宣传、引导等措施,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第二节农村人才评价与激励1.1.54农村人才评价(1)建立科学的农村人才评价体系。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2)完善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机制,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3)强化农村人才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与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等环节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1.1.55农村人才激励(1)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农村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2)完善薪酬待遇。提高农村人才的薪酬待遇,使其收入水平与城市相当,增强农村人才的吸引力。(3)加强职业发展。为农村人才提供晋升通道,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基层治理。第三节农村人才创新创业政策1.1.56创新创业支持政策(1)设立农村创新创业基金。为农村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创新创业风险。(2)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3)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等平台,为农村人才提供技术、市场、资金等支持。1.1.57创新创业激励政策(1)优化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选拔机制。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愿的农村人才,给予政策支持。(2)加强农村创新创业培训。通过创新创业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成功率。(3)鼓励农村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在农村创新创业中取得成果的人才给予奖励,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第九章农村文化教育政策第一节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是我国农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1.1.58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创新。1.1.59以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保障农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1.1.60发挥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方共同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格局。1.1.61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1.1.6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文化站、图书馆、电影院等。(2)举办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如广场舞、戏曲、书画、摄影等。(3)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4)加强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挖掘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5)推动农村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第二节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农村教育事业改革是我国农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公平,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1.1.6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村学生全面发展。1.1.64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1.1.65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投入。1.1.66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1.1.67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农村教育事业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率。(2)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4)推进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终身学习能力。(5)加强农村教育科研,推动农村教育创新发展。第三节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农村文化产业开发是我国农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农村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1.68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农村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1.1.69立足农村特色,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品牌。1.1.70创新农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