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领域农业资源规划手册TOC\o"1-2"\h\u20916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 2279411.1 2204401.1.1农业资源的定义 2304301.1.2农业资源的分类 325261.1.3农业资源的重要性 362261.1.4农业资源现状 3142201.1.5农业资源规划的原则 4223481.1.6农业资源规划的方法 410286第二章:土地资源规划 4276021.1.7土地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4271291.1.8土地资源的分类 542251.1.9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513791.1.10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与原则 5191951.1.11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5134191.1.12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552791.1.13土地资源保护 6319731.1.14土地资源治理 620001第三章:水资源规划 636411.1.15水资源定义及分类 6319291.1.16水资源分布特点 616131.1.17水资源的重要性 615451.1.18水资源利用 777761.1.19水资源保护 720211.1.20水资源规划 720861.1.21水资源管理 75024第四章:气候资源规划 7175151.1.22定义与内涵 742431.1.23气候资源特点 8184211.1.24气候资源利用 8266051.1.25气候资源保护 8103901.1.26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276771.1.27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97032第五章:生物资源规划 9164531.1.28生物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959381.1.29生物资源的特点 9267831.1.30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9161721.1.31生物多样性保护 10129901.1.32生物资源利用 10110831.1.33生物资源规划 10238161.1.34生物资源管理 1030225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规划 11242941.1.35农业生态环境的定义 1132091.1.36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 11326251.1.37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1221931.1.38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1158121.1.39农业生态环境规划原则 12174921.1.40农业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1230126第七章:农业技术资源规划 12269751.1.41农业技术资源的定义 1350541.1.42农业技术资源的分类 13282191.1.43农业技术资源的特点 13215391.1.44农业技术创新 13316771.1.45农业技术推广 1332451.1.46农业技术资源规划 14183271.1.47农业技术资源管理 1432473第八章:农业经济资源规划 14198411.1.48自然资源 15161101.1.49人力资源 15251951.1.50资本资源 1584021.1.51技术资源 15313521.1.5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15165551.1.5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15326551.1.54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 16116731.1.55农业经济资源规划 16178671.1.56农业经济资源政策 16120261.1.57农业经济资源规划与政策实施 1621518第九章:农业社会资源规划 1684761.1.58农村人口资源 17108811.1.59农村劳动力资源 173156第十章:农业资源规划管理与政策 18158201.1.60农业资源规划管理的概念 18291181.1.61农业资源规划管理的意义 18218291.1.62农业资源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18254161.1.63农业资源政策制定的原则 19111161.1.64农业资源政策的主要内容 19267931.1.65农业资源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 19274971.1.66农业资源规划管理创新 193681.1.67农业资源规划管理未来发展 20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1.11.1.1农业资源的定义农业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等。1.1.2农业资源的分类(1)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2)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3)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风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4)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2)社会资源(1)人力资源:包括农业劳动力、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2)技术资源:包括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3)经济资源:包括农业资本、市场、政策等。第二节:农业资源的重要性与现状1.1.3农业资源的重要性(1)农业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充足、优质的农业资源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2)农业资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合理利用和开发农业资源,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3)农业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理规划和管理农业资源,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1.1.4农业资源现状(1)农业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我国农业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农业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我国农业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资源较为丰富,中西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3)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严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4)农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第三节:农业资源规划的原则与方法1.1.5农业资源规划的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农业资源现状和特点,科学规划农业资源利用方向和布局。(2)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在保护农业资源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农业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3)综合利用,提高效益。发挥农业资源多功能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动态调整,适时更新。根据农业资源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农业资源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1.6农业资源规划的方法(1)数据调查与分析。收集农业资源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农业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2)目标制定与分解。明确农业资源规划目标,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实施计划。(3)空间布局与优化。根据农业资源现状和规划目标,优化农业资源空间布局。(4)政策制定与实施。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业资源规划的实施。(5)监测与评价。建立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对农业资源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第二章:土地资源规划第一节:土地资源概述1.1.7土地资源的定义与特点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土地及其附属资源。土地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有限性:土地资源是自然界赋予的,总量有限,不可再生。(2)多功能性:土地资源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3)地域性:土地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与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4)不可替代性: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1.8土地资源的分类根据土地的用途和性质,土地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2)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等设施用地。(3)未利用地:包括荒漠、石山、湖泊、河流等。1.1.9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1.1.10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与原则(1)目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2)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优化配置等原则。1.1.11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用途的区域。(2)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各类土地的面积比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3)土地利用布局:合理规划农业、工业、居住、交通等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4)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调控土地利用行为。1.1.12土地利用优化措施(1)耕地保护: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2)农田整理: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农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3)土地流转: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4)节约用地: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第三节:土地资源保护与治理1.1.13土地资源保护(1)耕地保护:加强耕地质量监测,防止耕地污染,保障粮食安全。(2)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3)生态建设: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平衡。1.1.14土地资源治理(1)土地整治:对闲置、废弃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2)土壤改良: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3)污染防治:加强土地污染防治,防止土壤污染,保障土地资源安全。通过土地资源规划与优化,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在土地资源保护与治理方面,我国还需持续加强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章:水资源规划第一节:水资源概述1.1.15水资源定义及分类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水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水资源按照其存在的形态和利用价值,可分为淡水资源和咸水资源。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以及冰川等,是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1.1.16水资源分布特点(1)地域分布: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分布与我国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2)时间分布:水资源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秋季水资源较为丰富,冬季和春季水资源较为紧张。(3)空间分布:水资源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山区水资源相对较多,平原和盆地水资源相对较少。1.1.17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1.1.18水资源利用(1)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包括灌溉、养殖等。(2)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主要用于生产过程,包括冷却、洗涤等。(3)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用水。1.1.19水资源保护(1)水源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保证水质安全。(2)水资源节约: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水环境治理:加强对水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4)生态修复: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修复受损水生态系统。第三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1.20水资源规划(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价,为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2)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根据水资源分布、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3)水资源保护规划: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4)水资源调配规划:合理调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1.1.21水资源管理(1)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强化水资源管理。(2)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3)水资源监测与预警:加强水资源监测与预警,及时掌握水资源动态。(4)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第四章:气候资源规划第一节:气候资源概述1.1.22定义与内涵气候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的气候条件。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风等自然要素,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23气候资源特点(1)时间分布不均:气候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如温度、降水等。(2)空间差异显著:气候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如热量、水分等。(3)可再生性:气候资源是可再生的,但过度利用和保护不当会导致资源枯竭。(4)互动性:气候资源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气温与降水、光照与热量等。第二节:气候资源利用与保护1.1.24气候资源利用(1)光资源利用:通过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制度,提高光能利用率。(2)热资源利用:根据热量条件,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和品种,提高热量利用率。(3)水资源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4)风资源利用:利用风力发电、风能提水等,提高风能利用率。1.1.25气候资源保护(1)优化农业结构:根据气候资源特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降低对气候资源的过度依赖。(2)改良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节能、减排、抗逆等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对气候资源的负面影响。(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气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4)强化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第三节:气候变化对农业资源的影响1.1.26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热量条件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可能影响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2)降水条件变化: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业生产稳定性。(3)水资源变化:气候变化可能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灌溉和供水安全。(4)病虫害变化: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增加农业防治成本。1.1.27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1)土地退化: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土壤侵蚀、盐碱化等问题加剧,影响土地生产力。(2)生态系统失衡: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3)气候灾害加剧:气候变化可能增加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加剧农业灾害风险。(4)农业碳排放增加: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业碳排放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第五章:生物资源规划第一节:生物资源概述1.1.28生物资源的定义与分类生物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界中存在的、具有实际或潜在使用价值的生物群体、个体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根据生物资源的属性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三大类。1.1.29生物资源的特点(1)丰富性: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包括各种动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产物。(2)可再生性:生物资源具有自然更新能力,可通过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3)时空差异性:生物资源在地理分布、季节变化等方面存在差异。(4)生态关联性: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影响。1.1.30生物资源的重要性(1)保障粮食安全: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粮食、饲料、燃料等生活必需品。(2)促进经济发展:生物资源是许多产业的重要原料,如制药、食品、化妆品等。(3)维护生态平衡:生物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4)丰富文化生活: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观赏、教育、科研等价值。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1.1.31生物多样性保护(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2)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保护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3)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湿地恢复等。(4)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及时发觉和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1.1.32生物资源利用(1)合理开发生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降低生物资源消耗。(3)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第三节:生物资源规划与管理1.1.33生物资源规划(1)制定生物资源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2)优化生物资源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3)制定生物资源利用标准,规范资源开发行为。(4)建立生物资源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发觉和应对资源问题。1.1.34生物资源管理(1)完善生物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各级部门职责。(2)加强生物资源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开发利用行为。(3)推动生物资源领域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4)加强生物资源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生物资源规划与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三农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规划第一节:农业生态环境概述1.1.35农业生态环境的定义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土壤、水资源、气候、生物多样性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1.36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1)多样性: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多种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2)敏感性:农业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等外部因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容易受到破坏。(3)恢复性:农业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恢复过程较为缓慢,需要长时间的努力。(4)人类干预性: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如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第二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1.1.37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和不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2)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3)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农民采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1.38农业生态环境治理(1)治理土壤污染: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防止污染扩散,保证农产品安全。(2)治理水资源污染: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3)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减少水土流失。(4)生态修复与重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重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第三节:农业生态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1.39农业生态环境规划原则(1)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敏感性、恢复性和人类干预性,实现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2)可持续性原则:保证农业生态环境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区域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生态环境规划。(4)社会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生态环境规划的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1.1.40农业生态环境规划内容(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生态环境条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2)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与治理措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为规划实施提供依据。通过农业生态环境规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第七章:农业技术资源规划第一节:农业技术资源概述1.1.41农业技术资源的定义农业技术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的各种技术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农业生产中的种子、肥料、农药、农机械、信息技术等。农业技术资源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1.42农业技术资源的分类(1)生物技术资源:包括农作物种子、种苗、种畜、种禽等;(2)化学技术资源:包括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等;(3)物理技术资源:包括农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4)信息技术资源:包括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等。1.1.43农业技术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农业技术资源种类繁多,涉及多个领域;(2)动态性:农业技术资源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换代;(3)互补性:各类农业技术资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4)可持续性:合理利用农业技术资源,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1.1.44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是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农业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技术创新:如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等;(2)化学技术创新:如绿色农药、生物肥料等;(3)物理技术创新:如节能环保型农机械、设施农业技术等;(4)信息技术创新:如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等。1.1.45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将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任务包括:(1)传播农业技术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创新成果;(2)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方法;(3)技术指导与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4)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第三节:农业技术资源规划与管理1.1.46农业技术资源规划农业技术资源规划是指根据农业发展的需求,对农业技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农业技术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农业技术资源需求:分析农业生产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确定农业技术资源需求;(2)优化农业技术资源配置:根据农业技术资源需求,合理配置各类技术资源;(3)制定农业技术政策: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技术资源合理利用;(4)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1.1.47农业技术资源管理农业技术资源管理是指对农业技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农业技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1)制定农业技术资源管理法规:明确农业技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2)实施农业技术资源监测:对农业技术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觉问题;(3)评估农业技术资源利用效果:对农业技术资源利用效果进行评估,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4)推动农业技术资源创新:鼓励和支持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技术资源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农业经济资源规划第一节:农业经济资源概述农业经济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农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1.48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耕地面积有限,要提高农业产出,必须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要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1.49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农业劳动力、科技人才和农村人才。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农村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发挥农村人才的引领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1.50资本资源资本资源包括农业投资、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农业投资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业信贷是农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要完善农业信贷体系,降低农业信贷风险。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1.1.51技术资源技术资源包括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要加大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第二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规律,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1.1.5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确定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1.5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1.1.54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要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第三节:农业经济资源规划与政策农业经济资源规划与政策是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农业发展需求,制定农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划和政策。1.1.55农业经济资源规划农业经济资源规划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农业经济资源的现状和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经济资源规划。1.1.56农业经济资源政策农业经济资源政策要有利于农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完善农业经济资源政策体系,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督。1.1.57农业经济资源规划与政策实施农业经济资源规划与政策实施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2)完善农业经济资源统计监测体系,提高农业经济资源管理水平。(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经济资源规划与政策的认识。(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经济资源规划与政策实施。(5)加强农业经济资源规划与政策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第九章:农业社会资源规划第一节:农业社会资源概述农业社会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农村社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等资源。农业社会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社会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广泛性:农业社会资源涵盖了农村地区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等。(2)可再生性:农业社会资源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条件下,具有可持续利用的特点。(3)互动性:农业社会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整体。第二节:农村人口与劳动力资源1.1.58农村人口资源农村人口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农村人口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规模较大: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2)人口素质较低: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3)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1.1.59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指农村地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农村劳动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数量充足: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较大,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2)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较少。(3)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技能型人才短缺。第三节:农业社会资源规划与农村发展农业社会资源规划是指对农村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农业社会资源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规划:根据农村社会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综合协调:充分考虑农村社会资源的互动性,实现资源在各领域的合理配置。(3)突出重点:针对农村社会资源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农业社会资源规划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如下:(1)农业社会资源规划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农业社会资源规划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农业社会资源规划有助于培养农村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社会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资源的潜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工程承包协议书
- 2026-2031中国光敏传感器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固态电容器市场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放射医学主治医师放射医学344主治医师考试课程题库
- 2025年自考专升本酒店管理试题及答案
- 国际市场拓展与海外销售渠道构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6-2031中国配电柜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6年海峡两岸游戏食品合作委员会合作协议
- 2026年目标疾病管理合同
- 2026年美食创意服务合同
- 大厦前台礼仪培训课件
- 2025年信息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对外招聘6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2000字数
- 三农政策解读
- GB/T 6003.1-2022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 GB/T 27476.1-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1部分:总则
- 云天化磷石膏再生利用方案
- (新版)城镇燃气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四级英语考试(CET4)答题纸word模板
- DB11T 1944-2021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