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土地流转经营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32479第一章土地流转概述 3116321.1土地流转的定义与意义 324631.1.1土地流转的定义 390561.1.2土地流转的意义 3228821.2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 3171441.2.1早期摸索阶段(19791984年) 3253611.2.2逐步推广阶段(19851998年) 4115561.2.3加快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4197161.3土地流转的现状与趋势 4152461.3.1土地流转的现状 4276811.3.2土地流转的趋势 429122第二章土地流转政策法规 4140822.1国家土地流转政策概述 4205522.1.1政策背景 4182032.1.2政策目标 5249952.1.3政策内容 5542.2地方土地流转政策解读 5226302.2.1政策制定原则 5309222.2.2政策实施措施 537622.3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汇编 520972第三章土地流转程序与操作 6314503.1土地流转的程序步骤 6255823.1.1土地流转申请 625663.1.2土地流转审核 633143.1.3土地流转公告 664083.1.4土地流转招标 663793.1.5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6176013.1.6土地流转登记 6140623.2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与管理 6222183.2.1土地流转合同签订 7199033.2.2土地流转合同管理 7307763.3土地流转纠纷处理与调解 7209803.3.1土地流转纠纷处理 7255273.3.2土地流转纠纷调解 74662第四章土地流转经营模式 7228684.1家庭农场模式 7210804.2农业企业模式 8270454.3农民合作社模式 85217第五章土地流转金融服务 869685.1土地流转金融产品介绍 899215.1.1产品概述 8175165.1.2土地流转贷款 923725.1.3土地流转基金 913155.1.4土地流转债券 916635.2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体系 9263495.2.1金融服务体系概述 935355.2.2政策支持 980885.2.3金融机构服务 9312635.2.4中介机构服务 944355.3土地流转金融风险防控 1051365.3.1风险类型 10155495.3.2风险防控措施 1021052第六章土地流转效益分析 10155136.1土地流转经济效益评估 10124546.1.1评估方法与指标 10245786.1.2评估结果分析 101526.2土地流转社会效益分析 11243976.2.1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11236736.2.2社会效益分析结果 11186906.3土地流转生态效益评价 1118996.3.1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11285636.3.2生态效益评价结果 1132424第七章土地流转项目管理 1196467.1项目策划与申报 11294347.1.1项目策划 11180287.1.2项目申报 12211877.2项目实施与监督 12122007.2.1项目实施 1244607.2.2项目监督 12184887.3项目评估与总结 13325717.3.1项目评估 13145737.3.2项目总结 1323769第八章乡村土地流转经营风险防控 13303308.1土地流转风险类型与特点 13286948.2土地流转风险防控措施 14275758.3土地流转风险应急处理 1419365第九章土地流转与乡村振兴 14201889.1土地流转与产业结构调整 14189199.1.1土地流转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14168029.1.2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流转的推动作用 15315009.2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 1570279.2.1土地流转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1523029.2.2新型城镇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15302219.3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 16266219.3.1土地流转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1662119.3.2乡村治理对土地流转的保障作用 168412第十章土地流转经营管理案例解析 163065910.1典型土地流转成功案例 161079610.1.1案例背景 16461410.1.2案例过程 161226610.1.3成功原因 17764310.2土地流转经营失败案例分析 172595510.2.1案例背景 172512910.2.2案例过程 17701810.2.3失败原因 17918010.3土地流转经营管理启示与建议 182588010.3.1启示 182767210.3.2建议 18第一章土地流转概述1.1土地流转的定义与意义1.1.1土地流转的定义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法途径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农业企业,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包括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1.1.2土地流转的意义土地流转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整合分散的土地资源,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有利于引导农业向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3)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流转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同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推动农村改革。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1.2.1早期摸索阶段(19791984年)这一阶段,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农民开始尝试将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但流转规模较小,范围有限。1.2.2逐步推广阶段(1985199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实施,土地流转逐渐得到推广。各级开始关注并引导土地流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1.2.3加快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土地流转政策不断完善,流转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在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土地流转取得了显著成果。1.3土地流转的现状与趋势1.3.1土地流转的现状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流转面积逐年增加。我国土地流转面积持续扩大,流转率不断提高。(2)流转形式多样化。土地流转形式逐渐丰富,包括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3)流转主体多元化。土地流转主体既有农户,也有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3.2土地流转的趋势(1)流转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农村改革的深入,土地流转规模将继续扩大,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2)流转机制将不断完善。将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促进土地流转公平、公正、有序进行。(3)流转效益将逐步提高。土地流转将有助于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二章土地流转政策法规2.1国家土地流转政策概述2.1.1政策背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层面针对土地流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农民利益,推动农业转型升级。2.1.2政策目标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业产出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2.1.3政策内容(1)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保证农民土地承包权益。(2)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条件和要求,防止流转过程中侵犯农民利益。(3)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促进土地流转信息的公开、透明。(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流转土地的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2.2地方土地流转政策解读2.2.1政策制定原则地方土地流转政策遵循以下原则: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保障农民利益。2.2.2政策实施措施(1)明确流转主体。地方政策规定,流转土地的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应具备一定条件,保证流转土地的合理利用。(2)规范流转程序。地方政策要求,流转土地需经过申请、审核、公示、签订流转合同等环节,保证流转过程的合法性。(3)加强流转监管。地方政策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监管制度,防止流转过程中出现侵权行为。(4)优化政策扶持。地方政策对流转土地的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财政、金融、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推动农业现代化。2.3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汇编(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5)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通知(6)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通知(7)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意见(8)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9)关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10)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振兴的若干意见第三章土地流转程序与操作3.1土地流转的程序步骤3.1.1土地流转申请土地流转首先需要流转主体向乡(镇)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流转主体资格证明、土地权属证明、土地流转用途说明等。3.1.2土地流转审核乡(镇)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收到流转申请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流转主体资格、土地权属、流转用途等是否符合政策规定。3.1.3土地流转公告审核通过后,乡(镇)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在当地媒体发布土地流转公告,公告期不少于15天。公告内容包括:流转土地的位置、面积、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等。3.1.4土地流转招标公告期满后,乡(镇)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根据流转土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招标、竞拍等方式确定流转对象。3.1.5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双方在确定流转对象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流转土地的位置、面积、流转期限、流转价格、双方权利义务等。3.1.6土地流转登记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流转双方应向乡(镇)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申请办理土地流转登记,领取土地流转证书。3.2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与管理3.2.1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应遵循公平、自愿、合法的原则。合同内容应详细明确,包括以下条款:(1)流转土地的位置、面积、流转期限;(2)流转价格及支付方式;(3)双方权利义务;(4)违约责任;(5)争议解决方式。3.2.2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流转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乡(镇)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督管理,保证流转双方合法权益。3.3土地流转纠纷处理与调解3.3.1土地流转纠纷处理土地流转纠纷主要包括:流转主体资格不符、土地权属争议、流转合同纠纷等。处理土地流转纠纷,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调解,防止纠纷扩大;(2)公平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3)依法处理,保证法律法规贯彻实施。3.3.2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流转双方自行协商解决;(2)乡(镇)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调解;(3)法律援助机构调解;(4)人民法院诉讼解决。在调解土地流转纠纷过程中,调解人员应充分了解当事人诉求,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公平公正地调解纠纷,保证流转双方合法权益。第四章土地流转经营模式4.1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模式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对土地流转获得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经营主体明确。家庭农场模式的经营主体为家庭,有利于明确权责,提高土地使用效率。(2)经营规模适度。家庭农场根据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经营规模,避免资源浪费。(3)产业结构合理。家庭农场在种植结构上注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搭配,提高经济效益。(4)技术支持有力。家庭农场模式鼓励农民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能,推动农业现代化。4.2农业企业模式农业企业模式是指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获取土地使用权,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经营主体为企业,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2)经营规模较大,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3)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多个环节,提高产业附加值。(4)科技支撑有力,企业注重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4.3农民合作社模式农民合作社模式是指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社原则组织的经济组织,进行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的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经营主体为农民合作社,成员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2)经营规模适中,有利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3)产业结构多样化,注重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4)民主管理,合作社成员参与决策,保障农民利益。(5)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家和地方对农民合作社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其发展。第五章土地流转金融服务5.1土地流转金融产品介绍5.1.1产品概述我国乡村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各类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以支持土地流转的融资需求。土地流转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土地流转贷款、土地流转基金、土地流转债券等,旨在为流转双方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5.1.2土地流转贷款土地流转贷款是指金融机构针对土地流转项目提供的专项贷款。贷款对象主要包括流转方、受让方以及从事土地流转相关业务的企业。贷款用途包括土地流转项目的购置、开发、改良等。5.1.3土地流转基金土地流转基金是一种以土地流转项目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产品。基金投资者可通过购买基金份额,分享土地流转项目的收益。土地流转基金具有风险分散、收益稳定的特点。5.1.4土地流转债券土地流转债券是指以土地流转项目收益为还款来源的债券产品。债券发行主体包括地方企业等。土地流转债券具有期限较长、利率较低的优势。5.2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体系5.2.1金融服务体系概述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体系是指为实现土地流转融资需求,由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共同构成的金融服务网络。该体系旨在提高土地流转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5.2.2政策支持在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土地流转项目的支持力度。政策支持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5.2.3金融机构服务金融机构作为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体系的核心,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流转双方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服务主要包括贷款审批、基金管理、债券发行等。5.2.4中介机构服务中介机构在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桥梁作用,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评估、咨询等服务。中介机构服务主要包括土地评估、流转合同备案、融资咨询等。5.3土地流转金融风险防控5.3.1风险类型土地流转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相互交织,对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产生较大影响。5.3.2风险防控措施(1)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对土地流转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保证项目可行性。(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3)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融资成本。(4)加强政策引导,发挥作用,推动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健康发展。(5)增强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提高流转双方的风险防范意识。(6)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压力。(7)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土地流转金融市场秩序。第六章土地流转效益分析6.1土地流转经济效益评估6.1.1评估方法与指标土地流转经济效益评估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财务分析、投资回报分析等。评估指标包括土地流转前后的产值、成本、利润、收益率等。以下为具体评估方法与指标:(1)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土地流转前后的成本与收益,评估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2)财务分析:对土地流转项目进行财务预测,包括现金流量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3)投资回报分析:计算土地流转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6.1.2评估结果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流转后,产值增加,成本降低,利润提高。(2)土地流转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合理,投资收益率较高。(3)土地流转经济效益较好,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6.2土地流转社会效益分析6.2.1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土地流转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包括农民收入增长、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等。以下为具体评价指标:(1)农民收入增长:评估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程度。(2)劳动力转移:评估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3)产业结构调整:评估土地流转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6.2.2社会效益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3)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现代化。6.3土地流转生态效益评价6.3.1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土地流转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以下为具体评价指标:(1)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土地流转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生态环境改善:评估土地流转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3)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土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6.3.2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2)土地流转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3)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保障。第七章土地流转项目管理7.1项目策划与申报7.1.1项目策划(1)项目背景分析:对乡村土地流转项目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包括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明确项目实施的意义和目的。(2)项目目标设定:根据项目背景分析,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项目目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项目内容规划:根据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项目内容,包括土地流转规模、流转期限、流转方式、项目投资预算等。(4)项目风险分析: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保证项目顺利进行。7.1.2项目申报(1)编制项目建议书:根据项目策划内容,编制项目建议书,明确项目名称、项目目标、项目内容、投资预算等。(2)项目审批:将项目建议书提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待审批通过后,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3)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方面。(4)项目立项: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项目立项申请,待立项通过后,启动项目实施。7.2项目实施与监督7.2.1项目实施(1)成立项目管理机构:设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明确项目实施的责任人和相关部门职责。(2)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根据项目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3)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与流转主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期限、流转方式、流转价格等事项。(4)项目投资管理: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合规、合理。7.2.2项目监督(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设立项目监督机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2)实施进度监控: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3)质量安全管理:对项目质量、安全进行严格把关,保证项目符合相关标准。(4)资金使用监管: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管,防止资金浪费和违规行为。7.3项目评估与总结7.3.1项目评估(1)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3)评估报告:编制项目评估报告,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7.3.2项目总结(1)项目成果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果进行总结,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项目经验与启示: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为今后乡村土地流转项目管理提供借鉴。(3)项目改进建议: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参考。第八章乡村土地流转经营风险防控8.1土地流转风险类型与特点乡村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类型,其主要特点如下:(1)自然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土地流转经营的影响。这类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可能导致流转土地的产量波动和流转收益的不确定性。(2)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供需失衡等因素对土地流转经营的影响。这类风险与市场需求、政策调控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流转土地的经营效益产生较大影响。(3)政策风险:我国土地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动等因素可能导致土地流转经营面临政策风险。这类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对流转土地的长期稳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4)合同风险:土地流转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存在合同不规范、条款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流转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5)信用风险:流转双方可能因信用问题导致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影响流转土地的经营效益。8.2土地流转风险防控措施为降低乡村土地流转经营风险,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流转双方的政策意识和法律素养。(2)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明确双方权利义务。(3)建立健全流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保证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用途,防止耕地资源流失。(4)加强流转土地质量监测与评估,保证流转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流转土地的经营状况,发觉潜在风险。(6)加强流转土地保险制度建设,提高流转土地的抗风险能力。8.3土地流转风险应急处理当乡村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出现风险时,以下应急处理措施:(1)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风险。(3)对风险涉及的土地进行临时调整,保证流转土地的稳定经营。(4)对受风险影响的流转双方进行赔偿,减轻其损失。(5)总结风险处理经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乡村土地流转经营的风险应对能力。第九章土地流转与乡村振兴9.1土地流转与产业结构调整9.1.1土地流转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乡村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使得农业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流转后的土地得以集中连片,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流转后的土地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3)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流转后的土地释放了农村劳动力,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条件,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型。9.1.2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流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土地流转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引导土地流转,保证流转后的土地得到高效利用。(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流转机制完善。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推动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9.2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9.2.1土地流转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相连,对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以下推动作用:(1)土地流转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土地资源。流转后的土地得以集中利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2)土地流转推动农村人口转移。流转后的土地释放了农村劳动力,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供了条件。(3)土地流转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流转后的土地有利于城乡产业融合,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9.2.2新型城镇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新型城镇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城镇化引导土地流转方向。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合理引导土地流转,保证流转后的土地得到高效利用。(2)新型城镇化促进土地流转机制完善。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推动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9.3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9.3.1土地流转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土地流转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流转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流转后的土地得以集中利用,有利于乡村资源的合理配置。(2)土地流转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流转后的土地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治理体系,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3)土地流转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流转后的土地有利于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乡村治理效率。9.3.2乡村治理对土地流转的保障作用乡村治理对土地流转具有以下保障作用:(1)乡村治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2)乡村治理促进土地流转公平公正。通过加强乡村治理,保证土地流转过程中公平公正,避免流转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3)乡村治理提高土地流转效益。通过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提高土地流转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第十章土地流转经营管理案例解析10.1典型土地流转成功案例10.1.1案例背景选取某地区典型土地流转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该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国家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大力支持,该地区农民纷纷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店加盟合同协议书
- 饭店团购加盟合同范本
- 鲜花花束订购合同范本
- 规范网络言行实施手段
- 规范餐饮员工服务标准流程
- 签订食品合同技术协议
- 精密吊装租赁合同范本
- 纹绣学院学费合同范本
- 给定金找车合同签协议
- 聘用律师授课合同范本
- 高尿酸血症健康管理方案
- 质检技能培训课件模板
- 人口老龄化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影响研究
- DB42T 1049-2015 房产测绘技术规程
- 2025年中国交建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心理健康汇报课件
- 学堂在线 工程伦理 章节测试答案
- GB/T 18501.8100-2025电子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产品要求第8-100部分:电源连接器2芯、3芯20 A功率加2芯信号塑料外壳屏蔽密封连接器详细规范
- 植入介入类管理制度
- (高清版)DB31∕T 1504-2024 应用软件适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环境技术规范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第1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