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45286-2025 信息技术 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技术规范》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为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增强现实(AR)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要求。该标准涵盖了手持式移动设备上实现增强现实功能所需的关键技术和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图像识别、跟踪定位、数据处理与渲染等方面。

在图像识别方面,规定了AR系统应能够准确地从环境中捕捉并识别出特定目标或标记物的能力,这是实现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融合的基础。同时,还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识别准确性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即使在复杂环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

对于跟踪定位技术,标准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来确定用户相对于周围环境的位置及姿态变化,并实时更新显示内容以匹配用户的视角。此外,还强调了低延迟的重要性,即从用户动作发生到屏幕上相应反馈出现的时间间隔需尽可能短,以避免产生晕动症等问题。

数据处理与渲染部分,则主要关注于如何高效地处理大量视觉数据以及如何生成高质量的三维图形。这不仅涉及到硬件配置如GPU性能的需求定义,也包含了软件层面关于优化算法、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建议,目的是保证流畅且逼真的AR体验。

除此之外,《GB/T 45286-2025》还考虑到了安全性、隐私保护等非功能性需求,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比如不得未经允许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25-01-24 颁布
  • 2025-01-24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45286-2025信息技术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技术规范_第1页
GB/T 45286-2025信息技术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技术规范_第2页
GB/T 45286-2025信息技术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技术规范_第3页
GB/T 45286-2025信息技术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技术规范_第4页
GB/T 45286-2025信息技术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技术规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45286-2025信息技术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技术规范-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3524001

CCSL.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286—2025

信息技术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

技术规范

Informationtechnology—Technicalspecificationoftheaugmentedreality

systemforhandheldmobiledevices

2025-01-24发布2025-01-24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5286—2025

目次

前言

…………………………Ⅲ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缩略语

4……………………3

系统结构

5…………………3

功能要求

6…………………4

在线跟踪定位

6.1………………………4

尺度估计

6.2……………4

标志物识别跟踪

6.3……………………5

三维重建

6.4……………5

光照估计

6.5……………6

人脸识别跟踪

6.6………………………6

手势识别跟踪

6.7………………………6

虚实遮挡

6.8……………6

性能要求

7…………………6

在线跟踪定位

7.1………………………6

尺度估计

7.2……………7

标志物识别跟踪

7.3……………………7

三维重建

7.4……………8

光照估计

7.5……………8

人脸识别跟踪

7.6………………………9

手势识别跟踪

7.7………………………9

虚实遮挡

7.8……………9

运行

7.9…………………9

测试方法

8…………………9

测试条件

8.1……………9

功能测试方法

8.2………………………10

性能测试方法

8.3………………………13

附录规范性增强现实系统相关手持式移动设备传感器要求

A()……17

通则

A.1………………17

摄像头要求

A.2………………………17

要求

A.3IMU…………………………18

GB/T45286—2025

附录资料性增强现实系统性能测试数据集说明

B()…………………19

基准测试数据集

B.1……………………19

人脸识别跟踪数据集

B.2WFLW……………………22

附录资料性照度测量方法

C()…………24

GB/T45286—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SAC/TC28)。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赛西科

:、、、

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广东移动通讯有限公司雷鸟创新技术深圳

、、、OPPO、()

有限公司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深圳市安之眼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市慧明捷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影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淇展示文化有限公司南昌虚拟

、、、

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股份

、、()、

有限公司南京昀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远信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美创数字

、、、、

科技有限公司尚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海电信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市瀚思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四川省商投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圆周率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南京江行联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广浩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通沃音乐文化有限公司深圳市三

、、、

德大康电子有限公司珠海莫界科技有限公司中邮世纪北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章国锋姜翰青蒋慧潘榕李亚健盛崇山耿一丹王楠曾洁琪刘浩敏

:、、、、、、、、、、

甄佳楠乔秀全秦学英康峰陈成军王涌天宋维涛李宏伟王乐毕蕾张君杰李寅曾翔宇刘世明

、、、、、、、、、、、、、、

黄惺邹金萍孙其民庞善臣姜军毅邹成赵起超侯彦文杨红爵李向阳李迪梁彩虹郑梦丽

、、、、、、、、、、、、、

柯绍棠赵雪梅沈靖程庞海天谢永良刘子韬李韩王兆民王琳杨创潮

、、、、、、、、、。

GB/T45286—2025

信息技术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

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的结构规定了功能要求与性能要求描述了相应测试

,,

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的设计生产应用和维护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

本文件

信息技术增强现实术语

GB/T38247—2019

3术语和定义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38247—2019。

31

.

手持式移动设备handheldmobiledevice

具备摄像头显示屏网络功能以及可检测其方位和运动信息且能够手持使用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

注包括具备六自由度定位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和平板式计算机

:。

32

.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

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