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2025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鸭2025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鸭2025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鸭2025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鸭2025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选修Ⅰ­1)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eq\b\lc\\rc\}(\a\vs4\al\co1(凹凸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eq\b\lc\{(\a\vs4\al\co1(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1)气压带名称成因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2)风带名称成因B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D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1)移动缘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西北季风东北季风7月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限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限制终年温柔潮湿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限制终年燥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限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冬季受西风带限制夏季燥热干燥,冬季温柔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限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限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限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限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限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限制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限制全年高温少雨2.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限制冬季温柔多雨,夏季燥热干燥3.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35°N~55°N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限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限制全年温柔多雨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限制冬长寒冷,夏短凉快寒带气候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旁边的沿海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限制全年寒冷,降水少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旁边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全年酷寒,降水少微点1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了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如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留意全面考虑。微点2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1)热力型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积累下沉而成。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微点3“<”号法识记风带的分布全球风带可以利用“<”巧记,即风向右偏为北半球,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下图所示:如下图甲为北半球,丙为南半球,乙为赤道。进一步依据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推断气压带的名称。微点4(1)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属于热力型气压。(2)陆地上为高压,说明为冬季;陆地上为低压,说明为夏季。微点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缘由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微点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分析如下:(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潮湿。(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而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部地区则降水较多。微点7特别地区的气候类型(1)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有,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3)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长、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化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4)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长到赤道旁边。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5)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微点8四处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四地,虽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缘由如下:(1)纬度较低,气温较高。(2)位于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3)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微点9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分(1)从年降水总量上来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可从最多降水月的降水量区分,热带季风气候最多降水月超过600mm,热带草原气候最多降水月不足400mm。微点10亚热带两种气候的推断方法(1)从雨热组合状况推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2)从地理位置推断: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气压带和风带(2024·高考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志向之地。2024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缓缓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实行。据此回答1~2题。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想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D2.B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旁边为赤道低气压带。(2)30°纬线旁边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60°纬线旁边为副极地低气压带。(4)南北纬90°旁边为极地高气压带。(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3.读风向,辨气压带(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4.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分、秋分。(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1)高气压带限制下多晴朗天气。(2)低气压带限制下多阴雨天气。(3)西风带限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4)信风带限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5)极地东风带限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第1题,先依据纬度推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依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推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2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分布状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状况。答案:1.B2.B(2024·运城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3~5题。3.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推断,正确的是()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4.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A.①与⑤ B.②与⑥C.③与⑦ D.②与⑤5.当图中②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A.武汉可能伏旱 B.孟买吹东北风C.洛杉矶阴雨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解析:第3题,读图,依据图中纬度可以推断气压带、风带名称,依据图中风向推断是北半球。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A错。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B错。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冷暖空气运动在这里相遇形成,C对。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D错。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图中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⑥是盛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限制形成,所以B对。第5题,②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当该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天气,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燥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答案:3.C4.B5.A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024·高考北京卷)如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A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性质寒冷干燥暖和潮湿暖和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难旱涝灾难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大气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的是()A.中国 B.中亚C.日本群岛 D.东西伯利亚2.与亚洲高压1025hPa等压线改变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A.海陆位置 B.洋流性质C.海陆温差 D.地形地势差异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1025hPa等压线是亚洲高压分布范围的标注线,读图可知,图中东西伯利亚地区该线位置最不稳定,说明东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D正确;中国该线位置改变较东西伯利亚小,A错;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B错;日本群岛位于亚洲高压范围以外,C错。第2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温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限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限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C正确。答案:1.D2.C徐州地区属于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东亚范围。据此回答3~4题。3.图中(单位:hPa)能正确表示1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4.受季风影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1月份,徐州盛行偏南风 B.冬季,徐州温柔干燥C.7月份,徐州盛行偏北风 D.夏季,徐州高温多雨解析:第3题,1月份亚欧大陆中部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气候寒冷,在大陆中部形成强大的亚洲高压;此时P地盛行西北季风。结合以上分析,选项B正确。第4题,受季风的影响,冬季徐州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徐州盛行偏南风,气候高温多雨。选项D正确。答案:3.B4.D大气降水(高考全国卷Ⅱ)如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 B.海陆分布C.地形 D.大气环流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C2.A1.影响降水的因素因素说明大气环流气流上升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限制区降水较多;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产生降水,如西风带限制区降水较多;副高或信风带限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产生降水,如夏季风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2.气压带或风带的性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1)气压带或风带的性质气压带或风带气流运动性质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潮湿信风带高纬→低纬干燥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干燥西风带低纬→高纬潮湿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潮湿极地东风带高纬→低纬干燥极地高气压带下沉干燥(2)气压带或风带对降水的影响①低气压带限制→气流上升→水汽易凝聚→潮湿(多雨)。②高气压带限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聚→干燥(少雨)。③西风带限制→低纬吹向高纬→降温→水汽易凝聚→潮湿(多雨),但西风带背风坡→干燥少雨。④信风、东风限制→高纬吹向低纬→增温→水汽不易凝聚→比较干燥(一般而言,受信风带限制比较干燥,但来自海洋的信风遇到地形阻挡,易形成丰富的降水;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2024·葫芦岛调研)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改变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降水量的日改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甲地降水量日改变的干脆因素是()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2.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改变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解析:第1题,读图,甲地北京时间8-20时降水较少,21时-次日8时降水多,据此,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日改变的干脆缘由是热力环流,根本缘由是受热不匀称,据此分析选B。第2题,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而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推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C错;甲地降水的日改变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影响大,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据此分析选A。答案:1.B2.A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解析:选D。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想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影响气候的因素(2024·高考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动身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马路信息如图所示。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图解思路】【尝试解答】A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形成因子对气候影响的表现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低气压带限制多雨,高气压带限制干燥;西风带限制多雨,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限制干燥;海风(向岸风)限制多雨,陆风(离岸风)限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季风夏季风限制高温多雨,冬季风限制低温少雨下垫面海陆分布沿海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地形山地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洋流暖流使沿岸气温上升,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削减2.影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的推断方法(1)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推断方法①假如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②假如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假如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假如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③假如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④假如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2)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推断方法①首先依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推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②假如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③假如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202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表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1~3题。1月4月7月10月全年甲地均温(℃)13.211.36.38.110.2甲地降水量(mm)1613395092323860乙地均温(℃)4.89.216.112.211.1乙地降水量(mm)164849514012601.甲地年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缘由是()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足够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2.乙地7月均温高于甲地1月均温的主要缘由是()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3.乙地冬季降水量较夏季丰富的缘由主要是()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解析:第1题,依据表格可知,甲地7月均温最低,乙地1月均温最低,可以推断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依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两地均位于西风带,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地降水比乙地丰富,故D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都靠近海洋,故A、B错误;甲地沿海没有暖流流经,C错误。第2题,依据上题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当地夏季,两地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相当,故A、B错误;乙地纬度为50°N,不受东南信风影响,故D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乙地7月均温高于甲地1月均温,选C。第3题,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其降水量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故A错;地形阻挡对各季节降水量的作用是相同的,故C错;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西风强盛,水汽更多,所以乙地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故D对;乙地暖流强弱受盛行西风影响,不是乙地冬季降水量较夏季多的主要缘由,故B错。答案:1.D2.C3.D气候类型的推断(高考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旁边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甲乙1.下图为北纬30°旁边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 D.海拔【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D2.D气候类型的推断(1)气候类型推断的主要依据详细推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骤。①依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依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式可以确定南北半球。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年气温曲线形式结论7-8月1-2月峰型(上凸)北半球1-2月7-8月谷型(下凹)南半球②依据气温柔降水推断气候类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温度带全年降水安排>15℃-热带年雨型,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1500~2000mm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年降水量250mm以下热带沙漠气候0~15℃大于25℃亚热带冬雨型,年降水量300~1000mm地中海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800~1500mm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潮湿气候10~20℃温带年雨型,年降水量700~1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0℃20℃以上温带夏雨型,年降水量400~800mm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年降水量400mm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10~20℃亚寒带年降水量250~500mm,集中在夏季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0℃以下寒带少雨型,年降水量200~300mm极地气候(2)依据气候的分布推断气候类型先依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大洋洲的分布在大陆东岸外)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最终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3)依据气候的成因推断气候类型影响因素气候类型及成因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限制受季风影响地中海气候,又称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限制形成,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读图回答1~2题。1.由上图可知,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40°N,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阿尔卑斯山 B.地中海C.北大西洋暖流 D.盛行西风2.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下列为地中海气候区三座城市罗马(42°N)、突尼斯(37°N)、的黎波里(33°N),它们的冬雨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罗马突尼斯的黎波里B.突尼斯的黎波里罗马C.的黎波里突尼斯罗马D.罗马的黎波里突尼斯解析:第1题,夏季地中海水温相比周边陆地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的影响范围;冬季地中海的水温高于周边陆地,形成低压而吸引西风,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从而使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向东延长。第2题,依题意,冬雨率是指冬季(12月-次年2月)降水占全年的比重,而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半年,且主要是西风带来的;故在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影响时间越长冬雨率越低。罗马纬度最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而冬雨率最低;的黎波里因为纬度最低而受西风影响时间最短(基本就集中在冬季),故冬雨率最高。答案:1.B2.C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等降水量线是区域降水量相等的点的连线,它反映了区域降水量的多少和空间差异。等降水量线图主要用于考查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缘由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在高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综合题偶有出现。判读内容分析解决问题读数值大小、递变规律,描述分布特征(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如图1中降水大致自南向北渐渐增多读降水数值,判植被类型一般地,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森林,400~800mm为森林草原,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延长方向,析降水成因(1)若与海岸线平行,则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2)若与等高线平行,则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3)若与纬线平行,则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大气环流)读形态特征,析降水成因(1)若闭合,则闭合区内可能为多雨中心,也可能是少雨中心(缘由可能是位于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2)若等降水量线弯曲,则要依据详细状况推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缘由读疏密程度,析降水成因(1)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如图2南部地区。(2)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高考浙江卷)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描述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判读流程】第一步,读图名、图例。明确上图是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其次步,读数值大小及改变。从图中可知美国西部年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缘由与地形阻挡有关。第三步,读疏密程度。从图中可知美国西北部年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缘由与地形有关。【尝试解答】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潮湿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有。(2024·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0℃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1)指出N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推断依据。(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M地到N地降水量改变特征,并分析该月M、N两地降水差异的成因。解析:(1)由图中日本海、太平洋可推断海陆位置,从而确定大气环流;由最冷月等温线可推断温度带;进而可推断气候类型。(2)最冷月盛行西北风,由等高线可推断MN一线的地形,进而可推断降水差异。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该地最冷月温度大于0℃,地处亚热带;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季风气候。(2)从M地到N地降水量先削减后增多。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中部山脉抬升,M地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N地降水较少。气候特征类角度一气候特征的描述角度二气候特征的缘由分析角度三气候特征的比较描述角度语言表达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凹凸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柔;冬季寒冷等温差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降水量多少季节安排季节安排匀称(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改变年际改变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足够(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气温柔降水的协调关系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柔多雨;夏季燥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燥热;全年降水稀有;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温柔——月均温0~20℃;寒冷——月均温<0℃。降水稀有——月降水量<10mm;少雨——月降水量10~50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mm;丰富——月降水量>100mm。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较强——气温年较差>15℃;气温年较差小,海洋性显著——气温年较差<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得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Ⅰ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Ⅱ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套用模板】模板答题要点要点获得依据及生成气温特征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各月均温在20℃以上,即全年高温降水特征年降水量在1600mm以上,全年降水量大;5-10月降水较多,11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少,分旱雨两季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尝试解答】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缘由。(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缘由。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回答,留意气候特征在图中主要表现为气温与降水两个要素。(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与洋流等。(3)分布特征可从面积大小及形态角度分析,地形是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答案:(1)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有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南部面积广袤。缘由:南部地势平坦广袤,利于西风气流深化内陆;北部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一、选择题(2024·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C.Ⅱ纬度旁边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D.终年受Ⅲ气压带限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旁边,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有,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答案:1.C2.A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阴影部分)、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甲风带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4.此季节,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温柔多雨C.燥热干燥 D.低温干燥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位于30°纬线和赤道之间的为信风带,该信风向右偏,因此该半球为北半球;甲风带位于30°纬线和60°纬线之间,即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带应当为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故答案选B项。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应当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的限制,燥热干燥,故答案选C项。答案:3.B4.C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确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回答5~7题。5.图示区域夏季风限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A.西南部B.东南部C.东北部D.西北部6.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缘由有()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③受东北季风限制,晴天多,云量少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 D.盛行西风解析:第5题,读图,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比较可得受夏季风限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所以该题选B。第6题,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汲取热量增多,气温较高,故①对;3-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时间为6-9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故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气温高,故④对,所以该题选C。第7题,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即东北风的背风坡,故A、B错误;夏季风到达的时间为7月份前后,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故C错误;3月份大部分日期为冬半年,西风带位置偏南,当地处于30°~40°,很可能是受暖湿的西风影响而降水量大,故该题选D。答案:5.B6.C7.D(2024·济南模拟)存在于高原四周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下图,回答8~10题。8.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改变D.高原面与四周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9.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A.a、bB.b、cC.c、dD.a、d10.由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减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减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减弱了南亚季风解析:第8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四周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从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留意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改变对风向影响小。第9题,夏季高原面比四周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四周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第10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