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1.下列成分中,属于现代大气中人类活动产生的是()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 D.氟氯烃D[氟氯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2~4题。2.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改变为()A.减—增 B.增—减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3.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A.①层 B.②层C.③层 D.③层以上大气层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A.①层 B.②层C.③层 D.④层2.C3.B4.A[第2题,结合大气层气温垂直改变规律可知,先减再增,再减再增,故选C。第3题,人类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臭氧层,而臭氧层主要位于平流层,图中②层即为平流层。第4题,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而云层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对应图中①层。]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在甘肃酒泉放射中心胜利升空,并首次实现了中国宇航员的太空闲逛。据此回答5~6题。5.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神舟七号”飞船在升空过程中经验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6.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太空闲逛时所处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 B.平流层C.臭氧层 D.高层大气5.C6.D[第5题,大气垂直分层共分为三层:Ⅰ层对流层、Ⅱ层平流层、Ⅲ层高层大气。其气温改变趋势为:Ⅰ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Ⅱ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依据这三层中气温的改变范围及臭氧层所在位置得出C项正确。第6题,“神舟七号”的预定轨道应处于高层大气中,因此太空闲逛时,应在高层大气中。]7.结合所学学问,填空。(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_。(2)分层:名称特点A________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空气的________运动非常显著B________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明显________,空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C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改变不定(3)eq\o(\s\up(与人类,的关系))eq\b\lc\{\rc\(\a\vs4\al\co1(\s\up(A层:与人类关系最亲密,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B层:大气,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C层:电离层能)))[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答案](1)运动状况(2)对流层降低对流平流层递增水平(3)平稳反射无线电波[等级过关练]8.下列各地对流层高度最大的是()A.中山科考站 B.伦敦C.马六甲海峡 D.青藏高原C[马六甲海峡在赤道旁边,对流运动最剧烈,对流层的高度最大。]9.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2时10分左右,奥地利闻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万米的氦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胜利着陆。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大气层在全球各地的分布高度都是相同的B.②大气层的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高空飞行C.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点应当位于图中的③大气层D.④大气层距离地表遥远,对人类没有任何影响B[①大气层为对流层,分布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降低;②大气层为平流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高空飞行;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点为距地面高度约3.9万米处,位于平流层(②大气层);④大气层中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读图,回答10~11题。10.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改变的规律可能是()A.始终递减B.始终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1.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10.D11.A[第10题,从图中看到该气球所在高度100千米,位于高层大气中,所以该探究气球飞越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改变符合D项。第11题,大气总质量的四分之三集中在对流层,对流层以上云雨绝迹,故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集中在对流层。]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回答12~13题。12.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3.该大气层气温的垂直改变()A.受地面影响明显B.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C.主要与臭氧气体有关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12.A13.C[由图中数值可知,图示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缘由是臭氧汲取了紫外线。]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层大气热量主要干脆来自________,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困难多变的缘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补绘B层气温改变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处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4)图中C层下部气温随高度改变的特点是________,推想气流运动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C层中有若干________层,________剧烈时,________信号会受影响。(6)A→B→C大气密度改变趋势是________。[解析]第(1)题,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依据图示可判定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第(2)题,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干脆来自地面。其天气困难多变的缘由有两点:一是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二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水汽易凝聚,简单成云致雨。第(3)题,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该层大量汲取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削减,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第(4)题,在50~85千米高度的范围内,气温的改变跟对流层的气温改变相像,都是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据此可以推想该层的空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第(5)题,C层为高层大气,该层有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太阳活动能对电离层产生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部分或全部被汲取。第(6)题,由于大气层越高,距地心越远,受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气密度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