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_第1页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_第2页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_第3页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_第4页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摘要: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中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其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本文详细阐述了桩基础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桩身倾斜、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桩位偏差等,并深入分析了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提高桩基础工程质量,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

一、引言桩基础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基础形式,它通过桩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深层地基中,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然而,在桩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条件多样以及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通病,影响桩基础的工程质量,进而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深入研究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一)常见问题表现1.混凝土强度不足桩身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导致桩的承载能力降低。2.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与砂浆分离的现象,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均匀。3.蜂窝麻面桩身表面出现蜂窝状的小孔洞和麻点,影响桩身的外观质量和耐久性。

(二)原因分析1.原材料质量问题水泥质量不合格,骨料含泥量过高,外加剂性能不稳定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未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地质情况等因素,导致配合比不能满足实际要求。3.搅拌过程控制不当搅拌时间不足,搅拌不均匀,会使混凝土各组分分布不均匀,影响混凝土质量。4.浇筑过程问题浇筑速度过快、高度过高,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振捣不密实,使混凝土内部存在孔洞。

(三)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选用质量合格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2.优化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其强度、工作性能等满足要求。3.加强搅拌过程控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4.规范浇筑过程控制浇筑速度和高度,防止混凝土离析;采用合适的振捣方法和设备,确保振捣密实。5.加强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混凝土强度增长。

三、桩身倾斜(一)常见问题表现桩身垂直偏差超过规范允许值,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二)原因分析1.桩架不稳打桩过程中桩架发生倾斜,导致桩身随之倾斜。2.场地不平施工现场场地平整度不符合要求,使桩在入土过程中受力不均。3.桩身垂直度控制不当在桩的起吊、运输和打入过程中,未严格控制桩身的垂直度。4.地质条件不均匀局部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桩在穿越不同土层时受到的侧向力不同,导致桩身倾斜。

(三)防治措施1.安装稳固桩架打桩前检查桩架的稳定性,确保其安装牢固,垂直于地面。2.平整场地施工前对场地进行平整,使场地平整度满足打桩要求。3.严格控制桩身垂直度在桩的起吊、运输和打入过程中,采用经纬仪等仪器实时监测桩身垂直度,及时调整。4.详细勘察地质施工前对场地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质情况,对于可能导致桩身倾斜的地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5.纠偏处理若桩身已发生倾斜,可根据倾斜程度采取不同的纠偏方法,如在桩顶施加侧向力、在桩侧进行掏土等。

四、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一)常见问题表现桩端未进入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桩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二)原因分析1.地质勘察不准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持力层位置不准确,导致施工人员误判。2.施工控制不当打桩过程中未严格控制桩的入土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就停止打桩。3.桩端遇障碍物桩端在入土过程中遇到地下障碍物,如孤石、旧基础等,阻碍桩端进入持力层。

(三)防治措施1.详细准确地质勘察委托有资质的勘察单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确保勘察报告准确反映场地地质情况。2.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打桩过程中采用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实时监测桩的入土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停止打桩。3.施工前探测障碍物施工前采用物探等方法探测地下障碍物,如有障碍物应提前采取清除或避开等措施。4.补桩处理若桩端未达到设计持力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桩等措施,确保桩基础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五、桩位偏差(一)常见问题表现桩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超过规范允许值,影响桩基础的整体受力性能。

(二)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误差测量放线不准确,导致桩位定位错误。2.桩架移动偏差打桩过程中桩架移动不准确,使桩的入土位置偏离设计位置。3.土体挤压影响群桩施工时,先施工的桩对土体产生挤压,导致后施工的桩位发生偏移。

(三)防治措施1.精确测量放线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放线,并进行多次复核,确保桩位定位准确。2.控制桩架移动打桩过程中严格控制桩架的移动方向和距离,按照设计桩位准确施工。3.合理安排打桩顺序根据场地条件和桩的类型,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减少土体挤压对桩位的影响。4.及时纠正偏差若发现桩位偏差超过允许值,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如在桩顶施加侧向力使其复位等。

六、缩颈(一)常见问题表现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直径,导致桩的截面面积减小,承载能力降低。

(二)原因分析1.地质条件影响在软土地层中,土体对桩身产生较大的侧向压力,容易导致桩身缩颈。2.拔管速度过快采用锤击沉管灌注桩等施工工艺时,拔管速度过快,管内混凝土量不足,导致桩身缩颈。3.混凝土坍落度不合适混凝土坍落度太小,流动性差,在桩身成型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填充桩孔,容易造成缩颈。

(三)防治措施1.优化施工工艺对于易出现缩颈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如采用静压桩等。2.控制拔管速度严格控制拔管速度,确保管内混凝土始终保持一定高度,防止桩身缩颈。3.调整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施工工艺和地质条件,合理调整混凝土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4.复打处理若桩身出现缩颈,可采用复打工艺,重新灌注混凝土,扩大桩径。

七、断桩(一)常见问题表现桩身出现断裂,使桩的承载能力丧失或严重降低。

(二)原因分析1.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桩身混凝土存在强度不足、离析等质量问题,导致桩身抗裂性能降低。2.锤击次数过多采用锤击桩施工时,锤击次数过多,桩身受到过大的冲击力,容易导致桩身断裂。3.桩身倾斜过大桩身倾斜严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容易因偏心受力而导致断桩。4.地下障碍物碰撞桩身施工过程中遇到地下障碍物,碰撞后导致桩身断裂。

(三)防治措施1.确保桩身混凝土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保证桩身混凝土质量。2.控制锤击参数合理控制锤击次数和锤击能量,避免桩身受到过大冲击力。3.保证桩身垂直度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桩身垂直度,防止桩身倾斜过大。4.提前探测障碍物施工前详细探测地下障碍物,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清除障碍物。5.修复或补桩若发现断桩,应根据断桩位置和程度,采取修复或补桩等措施,确保桩基础的安全性。

八、结语桩基础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通过对桩基础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和防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