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5课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5课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5课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5课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5课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5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亩、播、爱慕、吩咐"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落花生的特点和品格。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2.难点深入领悟文中父亲话语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1.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打一植物果实。(谜底:花生)2.展示花生的图片,让同学们说一说对花生的了解。3.引出课题《落花生》,介绍作者许地山及其笔名的由来。许地山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他的笔名"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爱花生的缘故,他也常以花生自比,以体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2.教师讲解生字词亩:mǔ,量词,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可组词"一亩地"。播:bō,动词,有撒种、传扬、传布等意思。如"播种""广播"。浇:jiāo,往物体上洒或倒液体使湿润。比如"浇水"。吩:fēn,"吩咐"指口头指派或命令。咐:fù,常与"吩"组成"吩咐"。亭:tíng,有亭子的意思,还可以表示适中、均匀。文中"爱慕"的"慕"下面不要多写一点。慕:mù,羡慕、爱慕的意思。矮:ǎi,指高度小,与"高"相对。榨:zhà,压出物体里的汁液,如"榨油"。茅:máo,常见的有"茅草"。亭:tíng,亭子,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爱慕:喜欢羡慕。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便宜:方便合适;便利。读"piányi"。榨油:把油料作物中的油压榨出来。3.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10分钟)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2.学生回答后总结: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3.重点围绕"议花生"部分展开教学,划分这部分的层次,看看父亲和孩子们讨论了哪些内容。第一层(第7自然段):父亲提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第二层(第810自然段):孩子们对父亲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父亲进一步总结花生的品格。4.引导学生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四)精读课文,品味花生品格(15分钟)1.学习第7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父亲是从哪些方面比较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学生回答后明确:从果实的生长位置(花生埋在地里,桃子、石榴、苹果挂在枝头)和果实的外观(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成熟了也不引人注目;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两方面进行比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花生品格的赞美之情。提问:父亲为什么要拿花生和这些水果作比较呢?引导学生体会父亲通过对比突出花生不求外表华丽,只求默默奉献的品格。2.学习第810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孩子们对花生的品格有哪些理解?父亲是如何总结花生品格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孩子们认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总结花生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五)体会借物喻人手法,感悟做人道理(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写花生,实际上是在比喻什么样的人?2.学生交流回答后明确:作者借花生不求外表华丽,只求默默奉献的特点,比喻那些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3.总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在本文中,作者借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4.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来借物喻人,加深对这一写作手法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5分钟)1.开展小练笔:仿照《落花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表达出自己对某种品格的赞美。2.推荐阅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如《春桃》《空山灵雨》等,进一步感受他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七)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花生的品格以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2.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学习花生的品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