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农业环保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案_第1页
农业生产农业环保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案_第2页
农业生产农业环保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案_第3页
农业生产农业环保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案_第4页
农业生产农业环保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农业环保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案TOC\o"1-2"\h\u20181第一章农业生产与环保概述 3177041.1农业生产与环保的关系 3177081.1.1农业生产的内涵 371871.1.2环保的内涵 3211741.1.3农业生产与环保的关系 3317941.2农业环保新技术的意义 422848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124171.2.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119511.2.3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4314231.2.4提升农业竞争力 429281.2.5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424747第二章农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 4228492.1研发背景与目标 471952.1.1研发背景 4198182.1.2研发目标 532902.2技术创新与突破 5208982.2.1技术创新 5170122.2.2技术突破 564482.3研发成果与评价 695552.3.1研发成果 6276632.3.2评价 616864第三章节能减排技术 6164013.1节能技术 634553.1.1概述 6144343.1.2节能技术内容 6319063.2减排技术 796883.2.1概述 7149213.2.2减排技术内容 7140553.3技术推广与应用 752893.3.1政策扶持 7154273.3.2技术培训与宣传 740403.3.3示范推广 7203323.3.4建立健全监测体系 8221053.3.5企业参与 821175第四章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 8169264.1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8160234.1.1生物农药的种类 8165264.1.2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 836334.1.3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实例 8157764.2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 8280294.2.1天敌昆虫的利用 9199344.2.2生物信息素的利用 975524.2.3微生物防治技术 9230954.3技术推广与效果评价 9264794.3.1技术推广策略 9253754.3.2效果评价方法 932178第五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 9240695.1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9251115.1.1物理处理技术 918335.1.2化学处理技术 10252925.1.3生物处理技术 1049405.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30135.2.1秸秆还田 10183975.2.2畜禽粪便发酵制肥 1063345.2.3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燃料 10300925.3技术推广与效益分析 1051235.3.1技术推广 10287755.3.2效益分析 1028821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 11148286.1水资源保护技术 1188156.1.1概述 11298876.1.2水源保护 1135716.1.3水质维护 11140436.1.4农业用水管理 12122346.2高效节水技术 12139426.2.1概述 12104286.2.2节水灌溉技术 12284076.2.3节水种植技术 12300286.2.4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1217116.3技术推广与效果评估 1259076.3.1技术推广 13171986.3.2效果评估 1326170第七章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 1324127.1土壤改良技术 13131897.1.1技术概述 1341317.1.2技术内容 13265557.2土壤保护技术 13240757.2.1技术概述 13295717.2.2技术内容 14150597.3技术推广与效果评价 14150807.3.1技术推广 14125607.3.2效果评价 1416918第八章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 14287928.1农业生态建设技术 14197468.1.1概述 1469488.1.2主要技术内容 15293908.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575988.2.1概述 15252568.2.2主要技术内容 15290228.3技术推广与效益分析 15248288.3.1技术推广策略 15247888.3.2效益分析 1620328第九章农业环保新技术的推广策略 16273309.1政策支持与引导 1638729.1.1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 16316699.1.2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督 16128229.2技术培训与示范 16161359.2.1开展系统化技术培训 16232059.2.2建立示范推广机制 1621519.3农民参与与宣传 17259809.3.1提高农民参与度 1788629.3.2加强宣传与普及 176092第十章农业环保新技术的未来发展 173006810.1技术发展趋势 17718510.2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71739110.3发展策略与建议 18第一章农业生产与环保概述1.1农业生产与环保的关系1.1.1农业生产的内涵农业生产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通过种植、养殖、捕捞等手段,生产农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经济活动。农业生产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的收入水平,还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发展。1.1.2环保的内涵环保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环保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1.1.3农业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农业生产与环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农业生产需要依赖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而这些资源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另,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状况。因此,实现农业生产与环保的协调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任务。1.2农业环保新技术的意义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环保新技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手段,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例如,节水灌溉技术、高效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可以在保障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1.2.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环保新技术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2.3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业环保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例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可以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保障消费者健康。1.2.4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环保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具有更高的竞争力。1.2.5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将有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二章农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2.1研发背景与目标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环保水平,我国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本章将详细介绍农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背景与目标。2.1.1研发背景(1)政策背景: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环保的政策措施,如《农业环境保护法》、《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等,为农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政策支持。(2)市场需求: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农业环保新技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3)技术瓶颈: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的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亟待解决。2.1.2研发目标(1)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研发农业环保新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2)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减轻农业面源污染。(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农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2技术创新与突破2.2.1技术创新农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1)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2)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3)工程技术:研发高效、环保的农业设施,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2.2.2技术突破在农业环保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已取得以下技术突破:(1)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通过研发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有机肥料等资源,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3)农业节水技术:研发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资源压力。2.3研发成果与评价2.3.1研发成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环保新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包括:(1)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3)农业环保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2.3.2评价农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成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环保新技术的研发速度和水平。(2)技术普及程度不高,部分农业环保新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3)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第三章节能减排技术3.1节能技术3.1.1概述农业生产的发展,能源消耗逐渐增加,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节能技术旨在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农业生产中的节能技术。3.1.2节能技术内容(1)改进农业机械设备的能效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能效,降低能耗。如采用节能型发动机、优化传动系统、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等。(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地区特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无效耕作,降低能源消耗。(3)推广节能型农业设施推广节能型农业设施,如节能日光温室、节能型畜禽舍等,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4)提高农业灌溉效率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3.2减排技术3.2.1概述减排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旨在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减排技术。3.2.2减排技术内容(1)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通过优化施肥、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效率,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秸秆还田、粪便发酵制肥等,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3)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采用轮作、间作、混作等种植模式,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4)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如采用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等技术,降低土壤侵蚀和扬尘污染。3.3技术推广与应用3.3.1政策扶持应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节能减排技术。3.3.2技术培训与宣传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节能减排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3.3.3示范推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推广,通过现场观摩、技术交流等形式,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3.3.4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技术监测体系,对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为政策制定和技术改进提供依据。3.3.5企业参与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中的积极作用。第四章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4.1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药,具有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生物农药研发取得显著成果,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4.1.1生物农药的种类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等。微生物源农药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苦参碱等,动物源农药如昆虫激素、抗生素等。4.1.2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病原菌生长、干扰害虫生理代谢、诱导植物抗性等。例如,部分微生物源农药通过寄生、竞争、产生抗生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生长;植物源农药通过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达到防治效果。4.1.3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实例我国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扩大,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实例:(1)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鳞翅目害虫;(2)利用枯草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3)利用植物源农药印楝素防治棉铃虫。4.2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整生态系统平衡,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4.2.1天敌昆虫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天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行为习性、种群动态等,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4.2.2生物信息素的利用生物信息素具有高度专一性,可诱集或驱避有害生物。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素的提取、合成、应用方法等。4.2.3微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原菌、利用病毒防治害虫等。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筛选、培养、制剂制备等。4.3技术推广与效果评价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效益。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技术推广与效果评价。4.3.1技术推广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提高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的补贴力度;(2)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3)推广绿色防控模式,实现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有机结合。4.3.2效果评价方法(1)对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的防治效果进行田间试验,评价其防治效果;(2)对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农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对农民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第五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5.1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目标是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5.1.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筛选、破碎、干燥、焚烧等。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体积,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例如,通过筛选和破碎,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变成较小的颗粒,便于后续处理和利用。5.1.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化学反应,旨在改变废弃物的化学性质,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将畜禽粪便进行厌氧消化,可以产生沼气,同时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含量。5.1.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有堆肥、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5.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5.2.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5.2.2畜禽粪便发酵制肥将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同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发电和供暖,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5.2.3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燃料将农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稻壳等经过加工,制成生物质燃料,可以替代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3技术推广与效益分析5.3.1技术推广为了推广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需要加强政策宣传、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工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5.3.2效益分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的推广,可以带来以下效益:(1)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处理和利用农业废弃物,可以降低废弃物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压力。(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增加农民收入:农民通过销售秸秆、生物质燃料等资源,可以增加收入。(5)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6.1水资源保护技术6.1.1概述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资源,其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阐述水资源保护技术,包括水源保护、水质维护以及农业用水管理等方面。6.1.2水源保护水源保护是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实施水源保护区划定,明保证护范围和标准;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建立水源保护监测体系,及时发觉和处理问题。6.1.3水质维护水质维护是水资源保护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化肥、农药使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提高养殖废水处理能力;加强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6.1.4农业用水管理农业用水管理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如下:实施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布局;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建立农业用水监测体系,实现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6.2高效节水技术6.2.1概述高效节水技术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主要包括节水灌溉、节水种植和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6.2.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灌溉制度,实现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设备自动化水平,实现灌溉过程的精确控制;强化灌溉管理,提高灌溉效率。6.2.3节水种植技术节水种植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作物布局,选择节水型品种;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加强作物水分管理,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6.2.4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优化水资源分配;建立水资源调配机制,实现水资源合理调配;推广水资源重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强化水资源监测预警,保障农业水资源安全。6.3技术推广与效果评估6.3.1技术推广为保障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的顺利推广,需采取以下措施:制定技术推广政策,明确推广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成熟度和适应性;建立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实施示范项目,发挥典型引领作用。6.3.2效果评估对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效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估技术实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程度;分析技术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民收益的影响;总结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建立长期监测机制,持续跟踪评估技术效果。第七章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7.1土壤改良技术7.1.1技术概述土壤改良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土壤结构改良、土壤养分调整、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7.1.2技术内容(1)土壤结构改良:采用深翻、旋耕、镇压等农业耕作措施,改善土壤的孔隙度、通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的抗旱、抗涝能力。(2)土壤养分调整: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微生物肥料等,调整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满足作物生长需求。(3)土壤污染修复:利用生物降解、化学降解、物理隔离等方法,修复受污染的土壤,降低污染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7.2土壤保护技术7.2.1技术概述土壤保护技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退化、流失和污染,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土壤侵蚀防治、土壤污染防控等方面。7.2.2技术内容(1)水土保持:采取梯田、梯地、等高耕作、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持能力。(2)土壤侵蚀防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3)土壤污染防控: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体系,采取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等手段,防止土壤污染。7.3技术推广与效果评价7.3.1技术推广为推广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需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对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2)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提高土壤资源利用效率。(3)技术指导: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7.3.2效果评价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土壤肥力指标: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评价土壤肥力水平。(2)土壤结构指标:通过测定土壤孔隙度、通气性、透水性等指标,评价土壤结构改善程度。(3)生态环境指标:通过监测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污染程度等指标,评价土壤保护效果。(4)作物产量与品质:通过测定作物产量、品质等指标,评价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八章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8.1农业生态建设技术8.1.1概述农业生态建设技术是指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和修复的技术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农田土壤改良、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8.1.2主要技术内容(1)农田土壤改良技术: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手段,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污染风险。(2)农田水利建设技术: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浪费。(3)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技术: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复种指数,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降低环境污染。8.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8.2.1概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是指以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稳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治理的技术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环境污染监测、农业生态灾害防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8.2.2主要技术内容(1)农业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2)农业生态灾害防治技术:针对农业生态灾害,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进行防治。(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8.3技术推广与效益分析8.3.1技术推广策略(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的认识。(2)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者技术水平。(3)设立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示范项目,发挥典型引领作用。(4)优化政策环境,鼓励农业生产者积极参与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8.3.2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通过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2)社会效益: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态环境意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3)生态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九章农业环保新技术的推广策略9.1政策支持与引导9.1.1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了推动农业环保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农业环保新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要明确农业环保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供指导。9.1.2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督需加强对农业环保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引导与监督,保证政策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农业环保新技术推广的考核机制,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另,要加强对农业环保新技术推广项目的监管,保证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果。9.2技术培训与示范9.2.1开展系统化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对农业环保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需组织专业团队开展系统化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农业环保新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保证农民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9.2.2建立示范推广机制通过建立农业环保新技术示范推广机制,让农民亲眼看到新技术的实际效果,从而提高其应用积极性。示范推广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建设农业环保新技术示范园区,集中展示新技术应用成果;(2)开展农业环保新技术现场观摩会,邀请农民参观学习;(3)组织农业环保新技术竞赛,激发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热情。9.3农民参与与宣传9.3.1提高农民参与度农民是农业环保新技术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