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1页
纺织行业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2页
纺织行业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3页
纺织行业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4页
纺织行业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纺织行业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方案TOC\o"1-2"\h\u4249第1章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概述 3137021.1纺织印染废水来源与特点 3114581.1.1纺织印染废水来源 3282101.1.2纺织印染废水特点 4268581.2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现状与问题 4241521.2.1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495331.2.2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44910第2章纺织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 463802.1物理预处理 447782.1.1筛网过滤 5223932.1.2沉砂池沉降 5148862.1.3絮凝沉淀 5269512.2化学预处理 5222972.2.1调节pH值 5230232.2.2氧化还原 5293712.2.3絮凝剂处理 5291522.3生物预处理 5203562.3.1活性污泥法 5159542.3.2生物膜法 6204552.3.3厌氧处理 6249902.3.4好氧处理 630657第3章染料降解与脱色技术 6141933.1光催化氧化技术 616093.1.1常见光催化剂及其特点 6295563.1.2光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6216463.1.3影响光催化氧化效果的因素 6221123.1.4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染料降解与脱色中的应用实例 6175973.2生物降解技术 6134683.2.1染料生物降解机理 6124903.2.2常用生物降解菌种及其特性 689143.2.3生物降解过程中影响因子分析 6315363.2.4生物降解技术在染料降解与脱色中的应用实例 6323.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6150773.3.1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原理 748103.3.2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动力学 79473.3.3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影响因子分析 7214073.3.4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染料降解与脱色中的应用实例 75781第4章废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795874.1臭氧氧化技术 7250374.1.1基本原理 7249104.1.2工艺流程 7140264.1.3影响因素 795474.2芬顿氧化技术 730944.2.1基本原理 78294.2.2工艺流程 750934.2.3影响因素 8218954.3电化学氧化技术 8296974.3.1基本原理 8296604.3.2工艺流程 846444.3.3影响因素 83764第五章膜分离技术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8163785.1微滤技术 8286055.2超滤技术 8113615.3反渗透技术 93738第6章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 9275696.1混凝絮凝技术 993716.1.1混凝剂的选择与优化 9140776.1.2混凝絮凝工艺参数的确定 9326136.1.3混凝絮凝设备与优化 9170776.2吸附技术 945086.2.1吸附剂的选择与改性 9202476.2.2吸附工艺参数的优化 10312396.2.3吸附设备与操作 10269486.3营养盐去除技术 10155716.3.1生物法去除营养盐 10189456.3.2化学法去除营养盐 1020086.3.3营养盐去除设备的选型与优化 1026466第7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0250977.1染料回收与再利用 10145807.1.1染料回收方法 10264957.1.2染料再利用 11271767.2废水中的蛋白质回收 11324457.2.1蛋白质提取 11217627.2.2蛋白质应用 1164227.3水资源循环利用 11121277.3.1废水处理技术 11244257.3.2回用途径 1226445第8章生态纺织印染技术 12300898.1生态染料研究 12203018.1.1生态染料的定义与分类 1246158.1.2生态染料的研发进展 123758.1.3生态染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 12218238.2生态印花技术 12227358.2.1生态印花技术的概述 12250448.2.2数字喷墨印花技术 1367458.2.3纳米印花技术 1325578.2.4冷堆转移印花技术 13296088.3生态后整理技术 13164688.3.1生态后整理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13253368.3.2生态柔软整理技术 13122958.3.3生态防水整理技术 13320258.3.4生态抗皱整理技术 13162788.3.5生态抗菌整理技术 13265488.3.6生态多功能整理技术 136792第9章废水处理设施与运行管理 13211709.1废水处理设施设计 134419.1.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3209319.1.2废水处理设施布局 13243719.1.3设施设计参数 14162319.2运行与管理策略 14168159.2.1运行策略 14237749.2.2管理策略 14177079.2.3应急处理措施 14161029.3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 14228499.3.1监测系统 14218189.3.2自动控制系统 1469449.3.3智能化运行优化 142856第10章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案例 142670710.1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141273010.1.1国内案例 141452310.1.2国外案例 151031010.2技术与经济评价 1536210.2.1技术评价 15777910.2.2经济评价 151209310.3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162523110.3.1发展趋势 163261910.3.2政策建议 16第1章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概述1.1纺织印染废水来源与特点1.1.1纺织印染废水来源纺织印染废水主要来源于纺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包括预处理、印染、后整理等工艺环节。其中,预处理环节主要包括纤维原料的煮练、漂白等过程;印染环节主要包括印花、染色、色浆调配等过程;后整理环节主要包括定型、柔软、防水等处理过程。1.1.2纺织印染废水特点纺织印染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有机物、悬浮物、色度、重金属等;(2)水质波动大,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浓度和pH值等随生产过程变化较大;(3)色度较高,影响水体外观和生物生长;(4)有机物浓度较高,生化性较好,但部分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5)水温较高,对生物处理系统有一定影响。1.2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现状与问题1.2.1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现状目前我国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有格栅、沉淀、气浮等;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有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好氧厌氧法等。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多种处理技术的组合,以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1.2.2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处理技术相对落后,部分企业仍采用高能耗、低效率的处理方法;(2)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难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3)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不规范,易造成二次污染;(4)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废水回用率有待提高;(5)缺乏针对性强、适应性广的废水处理技术,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企业的需求。本章对纺织印染废水处理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废水的来源、特点以及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效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下文将对相关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第2章纺织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2.1物理预处理物理预处理是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浮油等污染物,为后续处理工艺创造良好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2.1.1筛网过滤筛网过滤是利用筛网对废水进行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浮油。该技术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但需要定期清洗筛网,以防止堵塞。2.1.2沉砂池沉降沉砂池沉降是利用沉砂池对废水中的砂粒、石子等重颗粒物进行沉降,从而降低后续处理工艺的磨损。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等优点。2.1.3絮凝沉淀絮凝沉淀是利用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絮体,并通过沉淀作用去除。该技术适用于去除细小悬浮物,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2.2化学预处理化学预处理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化学试剂,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改善废水水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2.2.1调节pH值调节pH值是通过加酸或碱调节废水pH值,使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发生溶解、沉淀等反应,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2.2.2氧化还原氧化还原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使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降解有机物、去除色度等。2.2.3絮凝剂处理絮凝剂处理是利用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聚集成絮体,并通过沉淀作用去除。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2.3生物预处理生物预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降低污染物浓度,改善废水水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2.3.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将废水与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混合,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3.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利用固定在载体上的微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该技术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等优点。2.3.3厌氧处理厌氧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该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节能、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2.3.4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该技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等优点。第3章染料降解与脱色技术3.1光催化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在纺织印染废水脱色和染料降解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对染料分子进行有效降解。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3.1.1常见光催化剂及其特点3.1.2光催化氧化反应机理3.1.3影响光催化氧化效果的因素3.1.4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染料降解与脱色中的应用实例3.2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染料分子进行分解,实现废水的脱色和染料降解。该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等优点,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3.2.1染料生物降解机理3.2.2常用生物降解菌种及其特性3.2.3生物降解过程中影响因子分析3.2.4生物降解技术在染料降解与脱色中的应用实例3.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是一种在超临界水条件下进行的高效氧化技术。该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氧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适用于染料降解与脱色。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3.3.1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原理3.3.2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动力学3.3.3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影响因子分析3.3.4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染料降解与脱色中的应用实例通过本章对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降解技术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介绍,可以为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相互结合,以提高染料降解与脱色效果,实现纺织印染废水的绿色、高效处理。第4章废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4.1臭氧氧化技术4.1.1基本原理臭氧氧化技术是利用臭氧(O3)作为氧化剂对纺织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臭氧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能够有效地氧化废水中的色度、COD、BOD等污染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4.1.2工艺流程臭氧氧化工艺主要包括臭氧发生器、混合反应器和尾气破坏装置。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体,与废水在混合反应器中充分接触,实现氧化反应。尾气破坏装置用于处理反应后剩余的臭氧气体。4.1.3影响因素臭氧氧化效果受到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优化这些参数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4.2芬顿氧化技术4.2.1基本原理芬顿氧化技术是利用亚铁离子(Fe2)与过氧化氢(H2O2)在酸性条件下芬顿试剂(Fe3和·OH),实现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OH具有极高的氧化能力,能够破坏污染物结构,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4.2.2工艺流程芬顿氧化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芬顿反应和后续处理三个阶段。预处理阶段包括调节pH值、去除悬浮物等;芬顿反应阶段为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反应芬顿试剂;后续处理阶段包括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等。4.2.3影响因素芬顿氧化效果受到Fe2浓度、H2O2浓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废水性质和目标污染物种类,优化这些参数。4.3电化学氧化技术4.3.1基本原理电化学氧化技术是利用电解原理,通过阳极产生氧化性物质(如·OH、ClO等),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反应速率快、易于控制等优点。4.3.2工艺流程电化学氧化工艺主要包括电解池、电极、电源等部分。电解池内设置阴阳极,废水在电解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污染物降解。4.3.3影响因素电化学氧化效果受到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解电压、电极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和优化工艺参数。第五章膜分离技术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5.1微滤技术微滤技术作为一种膜分离技术,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其主要通过对废水进行微孔过滤,达到去除悬浮物、细菌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的目的。微滤技术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处理:对纺织印染废水进行初步过滤,去除较大颗粒物和悬浮物,降低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2)水质稳定:保证废水水质满足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提高整体处理效果。(3)回用处理: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5.2超滤技术超滤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孔径更小的膜材料,对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胶体和微生物等进行有效截留。超滤技术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有机物去除: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2)脱色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染料、颜料等有色物质,提高废水透明度。(3)水质保障:保证处理后的废水满足回用或排放标准。5.3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溶液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反渗透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深度处理:对经过预处理和超滤处理的废水进行进一步脱盐,实现废水的回用。(2)浓缩处理:对废水中的染料、盐分等物质进行浓缩,降低处理成本。(3)零排放:结合其他处理工艺,实现纺织印染废水的零排放目标。通过以上分析,膜分离技术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绿色发展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第6章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6.1混凝絮凝技术6.1.1混凝剂的选择与优化在纺织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混凝絮凝技术对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讨论不同类型混凝剂的选择与优化,包括无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及复合混凝剂的功能比较及适用条件。6.1.2混凝絮凝工艺参数的确定本节介绍如何确定混凝絮凝工艺的关键参数,如pH值、混凝剂投加量、搅拌速度、絮凝时间等,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废水处理效果。6.1.3混凝絮凝设备与优化针对纺织印染废水的特点,本节分析现有混凝絮凝设备的功能及适用范围,探讨设备优化设计及操作要点。6.2吸附技术6.2.1吸附剂的选择与改性吸附技术是去除纺织印染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色度的有效方法。本节将讨论不同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藻土、树脂等)的选择原则,以及吸附剂的表面改性方法以提高吸附功能。6.2.2吸附工艺参数的优化本节分析吸附工艺的关键参数,如吸附剂投加量、接触时间、温度、pH值等,并探讨如何优化这些参数以提高吸附效果。6.2.3吸附设备与操作介绍适用于纺织印染废水的吸附设备类型、结构及操作要点,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6.3营养盐去除技术6.3.1生物法去除营养盐本节介绍利用生物法去除纺织印染废水中氮、磷等营养盐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关键影响因素。6.3.2化学法去除营养盐本节探讨化学法去除营养盐的原理、常用化学试剂及处理效果,包括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工艺。6.3.3营养盐去除设备的选型与优化分析现有营养盐去除设备的功能、适用范围及优化措施,为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提供设备选型和操作指导。本章围绕纺织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详细探讨了混凝絮凝、吸附和营养盐去除等技术原理、工艺参数及设备选型与优化,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第7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7.1染料回收与再利用染料在纺织印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实现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染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染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7.1.1染料回收方法(1)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染料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吸附,然后通过解吸、浓缩等步骤实现染料的回收。(2)膜分离法: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染料废水进行过滤,实现染料与水的分离,从而回收染料。(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染料进行吸附、降解,将染料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低毒物质。7.1.2染料再利用染料回收后的染料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回用:将回收的染料直接用于纺织印染过程,降低新鲜染料的使用量。(2)改性:对回收的染料进行化学或生物改性,提高其应用功能。(3)制备新型材料:将染料与其他物质结合,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7.2废水中的蛋白质回收纺织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回收这些蛋白质不仅可以减轻环境负担,还可以实现资源再利用。以下为蛋白质回收的主要技术。7.2.1蛋白质提取(1)酸碱法: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使蛋白质发生沉淀,然后进行离心、干燥等处理,实现蛋白质的提取。(2)絮凝法:利用絮凝剂使废水中的蛋白质凝聚,形成絮体,然后通过过滤、离心等操作回收蛋白质。(3)膜分离法:采用膜分离技术对废水进行过滤,实现蛋白质与水的分离。7.2.2蛋白质应用回收的蛋白质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制品:将蛋白质用于制药、保健品等领域。(2)饲料:将蛋白质作为动物饲料,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3)生物质能源:将蛋白质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柴油等。7.3水资源循环利用纺织印染废水的循环利用是实现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以下为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技术。7.3.1废水处理技术(1)生化处理: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2)物理化学处理:通过吸附、絮凝、膜分离等技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3)高级氧化:利用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深度氧化。7.3.2回用途径(1)生产工艺用水: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纺织印染工艺,降低新鲜用水量。(2)城市景观用水: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城市景观水体补给。(3)农业灌溉用水: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农田灌溉,实现水资源再利用。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纺织印染废水中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减轻环境负担,促进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8章生态纺织印染技术8.1生态染料研究8.1.1生态染料的定义与分类生态染料是指在其生产、应用及后续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友好、无毒或低毒、生物可降解或易于回收的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染料、合成生物降解染料及改性染料等。8.1.2生态染料的研发进展本节主要介绍各类生态染料的研发动态,包括新型天然染料的提取与改性、合成生物降解染料的结构优化及功能提升等。8.1.3生态染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分析生态染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8.2生态印花技术8.2.1生态印花技术的概述生态印花技术是指在印花过程中降低能耗、减少废水排放、提高色牢度及生物降解性的技术。本节简要介绍生态印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8.2.2数字喷墨印花技术介绍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其在生态印花中的应用优势。8.2.3纳米印花技术探讨纳米印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生态印花中的应用前景。8.2.4冷堆转移印花技术分析冷堆转移印花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其在生态印花领域的应用。8.3生态后整理技术8.3.1生态后整理技术的定义与分类生态后整理技术是指采用环保型助剂、低能耗工艺对纺织品进行功能性整理的技术。本节介绍生态后整理技术的分类及其特点。8.3.2生态柔软整理技术介绍生态柔软整理剂的种类、功能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8.3.3生态防水整理技术探讨生态防水整理剂的制备、功能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8.3.4生态抗皱整理技术分析生态抗皱整理剂的研发进展、整理工艺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效果。8.3.5生态抗菌整理技术介绍生态抗菌整理剂的种类、抗菌机理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研究。8.3.6生态多功能整理技术探讨将多种生态整理技术结合应用于纺织品,实现多功能一体的生态整理技术。第9章废水处理设施与运行管理9.1废水处理设施设计9.1.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本节主要介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设计,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及后续深度处理等环节。重点阐述各处理单元的功能、适用范围及工艺参数。9.1.2废水处理设施布局本节描述废水处理设施的布局设计,包括设施选址、平面布置、设备选型及安装等方面。同时分析各设施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保证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9.1.3设施设计参数详细阐述各类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参数,如处理能力、占地面积、设备规格等,以满足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需求。9.2运行与管理策略9.2.1运行策略本节主要介绍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策略,包括启动、调试、稳定运行等阶段。分析不同工况下的运行参数调整,以保证废水处理效果。9.2.2管理策略论述废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策略,包括设备维护、操作规程、人员培训等方面。强调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9.2.3应急处理措施针对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水质波动等,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9.3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9.3.1监测系统介绍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监测系统,包括水质监测、设备运行监测等。分析监测数据在优化运行参数、提高处理效果方面的作用。9.3.2自动控制系统论述自动控制系统在废水处理设施中的应用,包括控制系统设计、设备运行调节、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方面。强调自动控制系统在提高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性、降低人工成本方面的优势。9.3.3智能化运行优化探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化运行优化方法,实现对废水处理设施的实时监控、预测分析和远程控制,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