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TOC\o"1-2"\h\u7544第1章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概述 3100741.1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背景 4206301.2交通调度与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420199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14808第2章智能交通调度系统架构 529542.1系统总体架构 5210732.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123072.3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 63962第3章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 667713.1交通数据采集技术 611323.1.1地面传感器采集技术 6211263.1.2视频监控采集技术 7322803.1.3遥感卫星采集技术 7194443.1.4车载传感器采集技术 7312533.2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7195243.2.1数据预处理 753663.2.2数据清洗 7159563.3数据存储与管理 7133893.3.1分布式存储技术 7181353.3.2时序数据库技术 845483.3.3数据仓库技术 8188293.3.4云计算技术 814319第4章交通状态估计与预测 8197804.1交通状态估计方法 8181184.1.1交通参数检测法 8237874.1.2模型推理法 8176464.1.3数据驱动法 8138874.2短时交通流预测技术 8113144.2.1人工神经网络 9232544.2.2支持向量机 948304.2.3随机森林 9324114.3长时交通流预测技术 984104.3.1时间序列分析法 9263484.3.2卡尔曼滤波 9140064.3.3深度学习 910244第5章交通调度策略与算法 976905.1交通信号控制策略 9231245.1.1定时控制策略 955885.1.2感应控制策略 10286565.1.3协调控制策略 10252685.2路线诱导策略 10210705.2.1离线诱导策略 1026255.2.2实时诱导策略 10293955.3公交优先策略 10229865.3.1信号优先策略 1033425.3.2路权优先策略 1172235.3.3信息优先策略 113986第6章智能交通应急管理体系 11163646.1应急管理概述 1122506.1.1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 11299206.1.2应急管理体系的功能 1179956.2交通应急预案制定 12195236.2.1科学性:依据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和突发事件类型,制定合理、可行的应急预案。 1264186.2.2实用性:应急预案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并实施。 12282576.2.3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演练效果,不断调整、完善应急预案。 12217476.2.4协同性: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相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12247496.3应急资源优化配置 12262086.3.1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2258796.3.2物资资源配置:合理储备应急物资,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调配。 12230886.3.3设备资源配置:配备先进的应急设备,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1213066.3.4信息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报告、传递和处理的时效性。 123056第7章交通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 12118087.1突发事件监测技术 12315287.1.1实时监控技术 12128547.1.2数据挖掘技术 13183857.1.3人工智能识别技术 13223027.1.4卫星遥感技术 13306017.2预警模型与算法 13121047.2.1预警指标体系 13289897.2.2预警模型 1349197.2.3预警算法 13193067.2.4预警阈值设定 1318817.3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理 13105347.3.1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13310737.3.2预警信息处理流程 1311537.3.3预警信息应用 14229387.3.4预警信息共享与协同 1430993第8章交通应急响应与处置 14306848.1应急响应流程与机制 14306158.1.1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423048.1.2应急预案制定与更新 14215438.1.3应急响应程序 1484478.1.4应急演练与培训 14271948.2交通管制与疏导 1438898.2.1交通管制措施 15119138.2.2交通疏导策略 15136248.2.3交通信息发布与引导 1512028.3应急联动与协同处置 15303718.3.1应急联动机制 1579098.3.2协同处置策略 1536638.3.3联动演练与评估 158246第9章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系统评估 15163869.1系统功能评价指标 15159439.1.1系统响应时间 15204589.1.2系统准确性 16177599.1.3系统稳定性 16140359.1.4系统可靠性 16148979.1.5系统可扩展性 163429.2交通调度效果评估 16283809.2.1调度策略有效性 16310649.2.2调度策略实时性 16196939.2.3调度策略适应性 16298289.3应急处置效果评估 16257049.3.1应急预案实施速度 16142599.3.2应急资源调配效果 1641309.3.3应急事件处理效率 1677629.3.4应急信息发布与沟通效果 1616889第10章案例分析与未来发展展望 172823710.1国内外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案例 172397410.1.1国内案例 171742010.1.2国外案例 173257010.2案例启示与经验总结 17805710.2.1技术创新是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的关键 171294710.2.2政策支持与跨部门协同是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实施的保障 17875510.2.3人才培养与公众参与是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7287610.3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未来发展展望 182056510.3.1技术发展趋势 181858910.3.2政策与管理创新 182879710.3.3市场应用拓展 182058410.3.4社会效益与民生改善 18第1章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概述1.1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能耗,减少交通拥堵,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应运而生。智能交通系统是将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我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推动了智能交通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2交通调度与应急管理的必要性交通调度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安全、环保。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交通拥堵、频发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交通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交通调度与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交通调度与应急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智能交通调度,合理分配运输资源,优化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率。(2)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智能交通调度能够实时监控交通状况,及时发觉并处理交通,降低发生率,保证人民群众出行安全。(3)缓解交通拥堵。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交通调度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调整信号灯配时、实施交通管制等,缓解交通拥堵。(4)应对突发事件。在自然灾害、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智能交通系统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救援力量和物资的快速到达,降低灾害损失。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发达国家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以及应用推广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发展趋势如下:①从单一技术研究向系统集成与应用推广转变。如美国、欧洲等地区,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单一技术转向系统集成,通过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广泛应用。②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如美国交通部推出的“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国内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技术,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导航与定位技术等。②智能交通系统的集成与应用。通过引导、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在各大城市的应用。③政策法规及标准化建设。制定相关法规、标准,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未来,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将表现为:继续加大关键技术研究和创新力度,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集成与应用,加强政策法规及标准化建设,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第2章智能交通调度系统架构2.1系统总体架构智能交通调度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负责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层负责信息的传输与处理;应用层则根据业务需求提供相应的功能模块。(1)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如摄像头、地磁传感器、雷达、GPS等,用于实时监测道路状况、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2)传输层:通过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交通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主要包括光纤、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传输技术。(3)应用层:根据业务需求,为交通管理者提供智能调度、应急处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交通事件的快速响应。2.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智能交通调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交通信息采集模块:负责实时收集道路状况、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2)交通数据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交通运行规律,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3)智能调度模块:根据交通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交通调度策略,如信号灯控制、公交优先等。(4)应急处理模块:当发生交通、拥堵等事件时,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和处理。(5)用户交互模块: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实现与系统的交互,包括数据查询、调度指令下达等。2.3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是智能交通调度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有线通信技术:采用光纤、以太网等有线传输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高速传输。(2)无线通信技术:利用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传输。(3)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对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降低传输带宽需求,提高传输效率。(4)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将多源交通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分布式计算技术: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满足大规模交通信息处理需求。(6)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对海量交通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为智能调度提供有力支持。第3章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3.1交通数据采集技术交通数据采集是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的基础,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当前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常用交通数据采集技术。3.1.1地面传感器采集技术地面传感器主要包括地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可实时监测道路车流量、车速、车型等信息。通过将这些传感器部署在道路关键节点,可实现对交通流量的精确监测。3.1.2视频监控采集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通过对交通场景的实时监控,获取车流量、车速、道路状况等信息。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可实现对交通事件的自动检测和识别,为智能交通调度提供数据支持。3.1.3遥感卫星采集技术遥感卫星技术可以从宏观角度获取大范围交通信息,如道路网、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等。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为交通规划和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3.1.4车载传感器采集技术车载传感器包括GPS、加速度传感器、车辆总线等,可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状态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智能交通调度和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3.2数据预处理与清洗采集到的原始交通数据往往存在噪声、异常值和不完整等问题,需要经过预处理和清洗才能进行后续分析。3.2.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步、数据格式转换、数据采样等操作,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3.2.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主要包括去除重复数据、纠正错误数据、填补缺失值等操作。通过数据清洗,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可靠数据基础。3.3数据存储与管理交通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来源多样、实时性强等特点,因此需要采用高效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3.3.1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可以将海量交通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访问效率。3.3.2时序数据库技术时序数据库技术针对交通数据的时序特性,实现对数据的快速插入、查询和更新操作,满足实时性要求。3.3.3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将多源异构的交通数据整合到统一的数据仓库中,为智能交通调度和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3.3.4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交通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第4章交通状态估计与预测4.1交通状态估计方法交通状态估计是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准确的交通状态估计能够为交通管理提供有力支持,进而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利用率。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交通状态估计方法:4.1.1交通参数检测法交通参数检测法主要包括地磁检测、雷达检测、视频检测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实时获取道路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等关键参数,为交通状态估计提供数据支持。4.1.2模型推理法模型推理法主要包括基于宏观和微观的模型推理。宏观模型如交通流模型,通过分析交通流量、速度、密度等宏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交通状态进行估计;微观模型如跟驰模型,从单个车辆的行为出发,模拟车辆在交通流中的运动状态,进而推断整个交通状态。4.1.3数据驱动法数据驱动法主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历史交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当前交通状态的估计。常见的数据驱动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聚类分析等。4.2短时交通流预测技术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预测能够为交通管理提供前瞻性指导。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技术:4.2.1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学习历史交通数据中的规律,实现对短时交通流的预测。4.2.2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的机器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适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4.2.3随机森林随机森林(RF)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进行投票预测,能够有效提高预测准确性。4.3长时交通流预测技术长时交通流预测对交通规划、路网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介绍几种长时交通流预测技术:4.3.1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交通流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利用模型参数预测未来长时交通流。4.3.2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是一种递推的线性最小方差估计方法,能够实时更新预测结果,适用于长时交通流预测。4.3.3深度学习深度学习(DL)是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学习复杂的数据特征,应用于长时交通流预测具有较大潜力。第5章交通调度策略与算法5.1交通信号控制策略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合理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序,提高道路网络的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交通信号控制策略:5.1.1定时控制策略定时控制策略是根据历史交通流量数据,预先为各个交叉口设定固定的信号配时方案。这种策略简单易行,但缺乏对实时交通流变化的适应性。5.1.2感应控制策略感应控制策略通过实时检测交叉口各进口道的车流量、车速等参数,动态调整信号配时,以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车辆感应控制:根据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时间,动态调整绿灯时间。(2)行人感应控制:根据行人过街需求,调整信号灯周期和相位。5.1.3协调控制策略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对相邻交叉口信号灯进行协调,实现绿波带控制,使车辆在连续交叉口尽可能减少等待时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固定绿波带控制:根据预设的相位差,使车辆在连续交叉口遇到绿灯。(2)动态绿波带控制:实时调整相邻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以适应交通流变化。5.2路线诱导策略路线诱导策略旨在通过为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引导其选择最优路径,实现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合理分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路线诱导策略:5.2.1离线诱导策略离线诱导策略基于历史交通数据,为出行者提供预设的路径选择建议。这种策略适用于交通流量变化不大的场景。5.2.2实时诱导策略实时诱导策略通过实时采集交通数据,动态调整路径建议,使出行者避开拥堵区域,选择最优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动态路径规划:根据实时交通数据,为出行者最短路径或最快路径。(2)交通拥堵预测: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拥堵情况,提前为出行者提供路径选择建议。5.3公交优先策略公交优先策略旨在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鼓励市民选择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公交优先策略:5.3.1信号优先策略信号优先策略通过为公交车辆设置专用相位或延长绿灯时间,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固定公交优先:为公交车辆设置固定的优先相位。(2)动态公交优先:根据实时公交车辆运行情况,动态调整信号配时。5.3.2路权优先策略路权优先策略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车道等,保障公交车辆在路网中的优先通行权。5.3.3信息优先策略信息优先策略通过实时发布公交车辆运行信息,提高公交车辆的吸引力,引导市民选择公交出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实时公交车辆位置信息发布:让乘客了解公交车辆的实时位置,便于候车和换乘。(2)公交出行推荐:为乘客提供最优公交出行方案,提高出行效率。第6章智能交通应急管理体系6.1应急管理概述智能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是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套科学、高效的应对机制。本章将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智能交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阐述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功能及其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6.1.1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智能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等四个方面。组织体系包括应急指挥部、相关部门和应急救援队伍;运行机制包括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处置等环节;法律法规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应急预案则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的具体应对措施。6.1.2应急管理体系的功能智能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具有以下功能:(1)预防预警:通过监测、预警系统,提前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2)应急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处置,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失。(3)资源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响应效率。(4)后期处置: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6.2交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智能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6.2.1科学性:依据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和突发事件类型,制定合理、可行的应急预案。6.2.2实用性:应急预案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并实施。6.2.3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演练效果,不断调整、完善应急预案。6.2.4协同性: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相协调,形成整体合力。6.3应急资源优化配置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智能交通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6.3.1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6.3.2物资资源配置:合理储备应急物资,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调配。6.3.3设备资源配置:配备先进的应急设备,提高应急响应效率。6.3.4信息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报告、传递和处理的时效性。通过以上措施,构建起完善的智能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7章交通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7.1突发事件监测技术本节主要介绍交通运输行业在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中采用的突发事件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7.1.1实时监控技术通过安装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觉突发事件。7.1.2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挖掘,发觉潜在的突发事件隐患,为预警提供数据支持。7.1.3人工智能识别技术采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对交通突发事件进行自动识别,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7.1.4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对交通线路、设施进行监测,发觉异常情况,为突发事件预警提供依据。7.2预警模型与算法本节主要阐述交通运输行业在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方案中所采用的预警模型与算法。7.2.1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交通、交通拥堵、设施故障等方面的指标。7.2.2预警模型采用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对交通突发事件进行预测,为预警提供理论依据。7.2.3预警算法结合实际案例,优化预警算法,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7.2.4预警阈值设定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合理设定预警阈值,保证预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7.3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理本节主要介绍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理的相关内容。7.3.1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多元化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包括手机短信、网站、社交媒体等,保证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人员。7.3.2预警信息处理流程明确预警信息处理流程,包括预警信息的接收、审核、发布、反馈等环节,保证预警信息的高效处理。7.3.3预警信息应用将预警信息应用于交通调度、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提高交通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7.3.4预警信息共享与协同推进预警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与协同,形成合力,提高交通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第8章交通应急响应与处置8.1应急响应流程与机制本节主要阐述交通运输行业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流程与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应急组织架构、职责划分和响应程序。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对能力。8.1.1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介绍应急组织架构的设立,包括应急指挥部、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8.1.2应急预案制定与更新分析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急环境。8.1.3应急响应程序详细描述应急响应的启动、执行、调整和结束等环节,保证应急响应工作有序进行。8.1.4应急演练与培训阐述应急演练和培训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演练计划、培训内容和评估方法,以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8.2交通管制与疏导本节主要讨论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实施交通管制与疏导,以减轻对交通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8.2.1交通管制措施分析不同情况下的交通管制手段,如限行、禁行、疏导等,以保证现场的安全和交通的有序。8.2.2交通疏导策略提出针对不同区域、时段和交通流的疏导策略,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拥堵。8.2.3交通信息发布与引导介绍交通信息发布和引导的方式,如交通广播、电子显示屏、导航软件等,及时向公众发布交通信息,引导出行。8.3应急联动与协同处置本节着重探讨在突发事件中,各相关部门如何实现应急联动与协同处置,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8.3.1应急联动机制阐述应急联动机制的建立,包括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调指挥等方面,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8.3.2协同处置策略提出协同处置的具体策略,包括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作战,保证应急资源的高效利用。8.3.3联动演练与评估强调联动演练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开展联动演练,检验协同处置能力,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提升应急联动水平。通过本章的阐述,旨在为交通运输行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响应与处置体系,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与畅通。第9章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系统评估9.1系统功能评价指标本章主要对智能交通调度与应急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我们建立一系列系统功能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9.1.1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在接收到交通事件信息后,完成数据分析和处理、制定调度方案所需的时间。9.1.2系统准确性系统对交通事件进行识别、分类和预测的准确性。9.1.3系统稳定性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功能稳定的程度。9.1.4系统可靠性系统在遇到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等意外情况时,仍能正常运行的能力。9.1.5系统可扩展性系统在应对交通规模扩大、交通需求增长等情况时的适应能力。9.2交通调度效果评估交通调度效果评估主要关注以下方面:9.2.1调度策略有效性评估调度策略对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实际效果。9.2.2调度策略实时性评估系统在实时交通变化情况下,调整调度策略的速度和效果。9.2.3调度策略适应性评估调度策略在应对不同类型、规模和地点的交通事件时的适应性。9.3应急处置效果评估应急处置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开采劳务合作与地质资源调查及环境保护合同
- 离婚房产分割与权益调整执行合同范本
- 离婚协议书子女抚养权及共同财产分割范本
- 物业品质经理培训
- 酿酒技术面试题目及答案
- 鼻饲管置管技术的试题及答案
- 辅警政治培训课件模板
- 辅警培训理论知识考核课件
- 交通银行2025佳木斯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农业银行2025鄂州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申请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风险评估报告
- 秋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教案2025版本
- 药品注册审评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GB/T 7251.10-202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0部分:规定成套设备的指南
- 森林防灭火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2025全国教育大会
- 成本管控的课件
- 2025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含答案
- CT检查的课件教学课件
- 年产50万吨钙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