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_第1页
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_第2页
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_第3页
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_第4页
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一、考核目的评估护理人员经口鼻吸痰技术的操作水平,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有效,提高患者呼吸道护理质量。

二、考核对象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三、考核时间15分钟

四、考核地点模拟病房或临床科室治疗室

五、考核准备1.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型号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手套、镊子或持物钳、弯盘、纱布、压舌板(必要时)。治疗车下层备:盛放消毒液的容器(用于浸泡吸痰管等用物)。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装置,性能良好,连接紧密,调节负压适宜(成人:40.0~53.3kPa,儿童:33.3~40.0kPa)。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等。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吸痰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头偏向一侧。3.环境准备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调节室温适宜。4.人员准备考核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六、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操作前准备(20分)1.评估患者(5分)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合作程度。(2分)评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黏稠度及部位。(2分)了解患者口腔、鼻腔情况,有无鼻中隔偏曲、鼻腔黏膜损伤等。(1分)2.用物准备(10分)用物齐全,放置合理,符合无菌操作原则。(5分)吸痰管型号选择合适,检查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3分)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装置性能良好,连接紧密,调节负压适宜。(2分)3.患者准备(3分)向患者解释吸痰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2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头偏向一侧。(1分)4.环境准备(2分)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室温适宜。(2分)

操作步骤(60分)1.连接吸痰装置(5分)将吸痰管与吸引器或中心吸引装置正确连接。(3分)打开吸引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至适宜范围。(2分)2.戴无菌手套(5分)打开无菌手套包,正确戴无菌手套,方法规范。(5分)3.吸痰(40分)经口腔吸痰:一手将吸痰管末端折叠,另一手用无菌镊或持物钳夹住吸痰管前端,插入口腔咽部,松开吸痰管末端,先吸尽口腔咽喉部的分泌物。(10分)更换吸痰管,在患者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深部,左右旋转吸痰管,向上提拉,吸尽气管内痰液。(10分)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心率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相应处理。(5分)经鼻腔吸痰:润滑吸痰管前端,一手将吸痰管末端折叠,另一手用无菌镊或持物钳夹住吸痰管前端,沿一侧鼻腔轻轻插入至鼻咽部,然后在患者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深部,按口腔吸痰方法吸痰。(10分)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5分)4.冲洗吸痰管(5分)吸痰完毕,将吸痰管末端插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反复冲洗吸痰管,以保持通畅。(5分)5.整理用物(5分)关闭吸引开关,分离吸痰管与吸引器或中心吸引装置,将吸痰管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消毒。(3分)整理用物,妥善放置,保持环境整洁。(2分)

操作后护理(15分)1.观察患者(5分)观察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3分)询问患者感受,有无不适。(2分)2.协助患者舒适卧位(5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3分)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2分)3.清理消毒(5分)清理治疗盘及周围环境,将使用过的物品分类放置。(3分)按照消毒隔离原则,对用物进行正确消毒处理。(2分)

职业素养(5分)1.操作态度(2分)操作过程中态度认真、严谨,动作轻柔、敏捷。(2分)2.沟通能力(2分)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有效,语言亲切、通俗易懂,能及时解答患者疑问。(2分)3.无菌观念(1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1分)

七、考核评分方法1.考核者按照评分标准对被考核者的操作进行现场评分,满分为100分。2.考核结束后,考核者应及时向被考核者反馈考核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八、考核结果判定1.优秀(90~100分)操作熟练,动作规范,准确无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与患者沟通良好,体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2.良好(80~89分)操作较熟练,动作基本规范,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基本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呼吸道分泌物吸尽。与患者沟通较有效,职业素养较好。3.合格(60~79分)操作基本完成,动作不够熟练,存在一些小的失误,但未影响操作结果。能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患者呼吸道得到一定清理。与患者沟通基本顺畅,职业素养一般。4.不合格(60分以下)操作不能完成或存在严重失误,如吸痰管插入气管过深或过浅、负压调节不当等,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或影响呼吸道清理效果。未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可能造成交叉感染。与患者沟通不畅,职业素养较差。

九、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管每次更换,避免交叉感染。2.吸痰动作应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3.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4.观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及面色、呼吸、心率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5.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