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1页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2页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3页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4页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意象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意象、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抽象艺术的区别。掌握意象艺术的主要特点,如对客观形象的主观加工、变形、夸张等表现手法。能够识别不同风格的意象艺术作品,分析其意象表达的内涵与情感。尝试运用意象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大量丰富的意象艺术作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意象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在艺术创作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其学会运用意象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意象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多元艺术形式的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意象艺术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独特表达,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背后情感和思想的理解与尊重。通过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我,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象艺术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与具象艺术、抽象艺术的区别。分析经典意象艺术作品中意象表达的内涵和情感,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传达思想。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意象艺术作品中复杂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突破学生在审美认知上的局限。启发学生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准确运用意象表达手法,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避免创作过于直白或混乱。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意象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知识,使学生对意象艺术有初步的理论认识。2.欣赏法: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意象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意象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欣赏的作品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加深对意象艺术的理解。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意象艺术创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教学准备1.收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艺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包括中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2.准备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纸、剪刀、胶水、卡纸等,用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3.布置教室,营造艺术氛围,可张贴一些意象艺术作品海报或学生之前的优秀艺术作品。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提前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展示一幅风格独特、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意象艺术作品(如康定斯基的《构成第八号》),但不给出作品名称和作者信息。2.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这幅作品,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它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联想。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的感受都很丰富,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创作?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意象艺术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答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二)知识讲解(15分钟)1.意象艺术的概念结合刚才学生对作品的观察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并讲解意象艺术的概念。指出意象艺术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简单来说,意象艺术既不是完全客观地描绘现实,也不是纯粹抽象的表达,而是介于二者之间,融入了艺术家主观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举例说明,比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画家笔下的梅花不仅仅是自然界中梅花的真实写照,更融入了画家对高洁品格、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梅花在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2.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抽象艺术的区别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具象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意象艺术作品(如梵高的《星月夜》)和抽象艺术作品(如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对比讲解三者的区别:具象艺术强调对客观对象的如实描绘,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完美,观众能够很容易识别出作品所描绘的具体事物。抽象艺术则完全摆脱了对具体物象的描绘,以点、线、面、色、块等基本元素构成纯粹的形式美感,表达艺术家对世界的抽象认识和情感体验,作品往往没有明确的主题形象。意象艺术既有对客观形象的一定描绘,又不是完全写实,而是通过对形象的变形、夸张、象征等手法,融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内涵。意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观众需要通过一定的思考和感悟才能理解其中的意象表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艺术形式的区别,并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强化学生对三者区别的理解。(三)作品欣赏(20分钟)1.中国意象艺术作品欣赏绘画作品展示八大山人的《鹌鹑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面中一只鹌鹑缩着脖子,单腿独立,眼神犀利,周围环境简洁空旷。提问学生:"从鹌鹑的姿态和神情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鹌鹑?"讲解:八大山人是明代遗民,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孤独、悲愤、冷峻的情感。这幅《鹌鹑图》中的鹌鹑形象看似简单,却通过其独特的姿态和神情,传达出画家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的无奈。鹌鹑在这里成为了画家情感的寄托,是一个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意象。书法作品展示怀素的《自叙帖》局部。介绍怀素以狂草著称,其书法线条灵动飞舞,如行云流水。提问:"在欣赏这幅书法作品时,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它给你们带来怎样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讲解:怀素的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内心世界的展现。那飞舞的线条如同他内心的激情,自由奔放,不受拘束。书法在这里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的表意功能,成为了表达艺术家情感的意象艺术形式。2.西方意象艺术作品欣赏绘画作品展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画面中充满了扭曲、变形的人体和动物形象,场景混乱而惨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思考:"毕加索为什么要把人物和动物画成这样?这幅作品想要表达什么?"讲解:《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为了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创作的。画面中那些扭曲变形的形象,是对战争暴行的强烈控诉和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毕加索通过独特的意象表达手法,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罪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震撼力。雕塑作品展示贾科梅蒂的《行走的人》。这座雕塑造型极为简洁,人物形象细长扭曲,仿佛在艰难地前行。提问学生:"看着这座雕塑,你们能体会到人物怎样的状态和心情?艺术家是如何通过雕塑的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感的?"讲解:贾科梅蒂的作品常常反映现代人在荒诞世界中的孤独、迷茫和焦虑。《行走的人》以其独特的细长造型,传达出一种在无尽的未知中挣扎前行的感觉,人物的姿态成为了艺术家内心情绪的意象表达,引发观众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四)学生讨论与分享(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刚才欣赏的作品展开讨论:"这些意象艺术作品中,意象表达对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传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意象,作品会有什么不同?"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意象表达在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深化主题、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意象艺术的魅力所在。(五)艺术创作实践(20分钟)1.创作主题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运用意象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可以选择绘画、手工制作(如拼贴画、立体造型等)等形式。2.创作要求作品要体现出"梦想"这一主题,运用变形、夸张、象征等意象表达手法,将自己对梦想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艺术形象展现出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色彩搭配要协调,作品要有一定的形式美感。3.教师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建议。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帮助其分析问题,启发创作灵感,如提醒学生思考如何用具体的形象来象征梦想,怎样通过变形夸张来突出主题等。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方式,拓展创作思路,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完成创作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每个学生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和想要表达的梦想内容。2.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观看作品,然后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作品的意象表达是否清晰、主题是否突出、表现手法是否新颖、形式美感等方面进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3.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首先肯定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创新精神,对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如独特的创意、精彩的表现手法、细腻的情感表达等。同时,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方向,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艺术创作能力。(七)课堂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谁能说一说意象艺术的概念、特点以及与具象艺术、抽象艺术的区别?"请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和补充。2.强调意象艺术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意象艺术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将意象表达的思维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富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六、教学延伸1.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意象艺术作品(可以是图片、书籍、网页链接等),并制作成一份简单的艺术作品集,附上自己对作品的赏析文字。通过收集和整理,加深学生对意象艺术的了解和认识。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画廊或博物馆,重点欣赏意象艺术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在参观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思考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参观感受。3.开展相关的艺术活动,如意象艺术作品模仿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意象艺术作品,尝试用身体动作、表情等方式模仿作品中的意象形象,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形式,加深学生对意象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七、教学反思在本次《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到知识讲解中清晰阐述意象艺术的概念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再到丰富的作品欣赏、热烈的讨论分享以及积极的创作实践,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意象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