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1页
《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2页
《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3页
《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4页
《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2508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7000(一)财务舞弊的概念 113991(二)舞弊的动因 1210461.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 173052.内部压力 2302713.外部监管体制不完善 220478(三)研究现状 369891.国外研究现状: 3184762.国内研究现状: 33030参考文献 4(一)财务舞弊的概念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新修订的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念:"舞弊是指被审计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审计组织之间使用欺骗手段来获取不当或是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这种行为实施具有目的性,且含有违法性质。"因为财务会计舞弊案件涉及的从业人员覆盖范围很广,不单单是公司管理层,甚至于会牵扯到基层的财务人员。财务舞弊通常都是主动的行为,常常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财务舞弊的手法越来越先进,使得其处理的手法很隐蔽,很难被发现。从而造成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的不真实。(二)舞弊的动因1.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的整体内部结构通常是由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经理层组成,董事会和监事会目前作为上市公司内部主要的监督机构,不仅仅需要对公司经理层进行内部监督,而且相互之间也要进行监督,以防两方合作进行财务舞弊。但这样双层的监管模式在外部市场环境的冲击下,并没有发挥它的有效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之一就是公司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对监事会的直接监督功能明显弱化。目前在大多数的中国上市企业公司中,董事会全体成员都往往是由上级主管机构直接提名任命,这可能会直接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丧失其对公司财务监管的基本独立性,从而让财务舞弊的行为更难被发现。而另一个问题就是监事会的监管功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内部监管结构的重要组成枢纽,其作用不言而喻。从组成结构来看,监事会的成员一部分是由股东大会选出来的,代表股东配合经理层对公司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而另一部分是由员工大会选取出来代表员工,这部分人很容易受到上司的影响,难以发挥监事会的真正作用。不难看出,监事会的人员组成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监事会监督权力的执行效率,而且监事会本身的权力就相对较弱,这就让本来处于下位的监事会更为被动,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从而在对内部监管的时候增加了舞弊产生的可能性。2.内部压力压力是我国上市企业公司进行财务会计舞弊的主要行为动机,也是直接的利益驱动。这里的压力不仅有上市公司内部的压力,也有外部的压力。在上市公司对外进行融资的时候,会选择发行股票或者债券。但根据目前有关国家法律规定,要求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实现盈利。迫于连续三年盈利的巨大压力,公司为了自己能够顺利的成功发行股票以及获得更多资金,会选择通过各种舞弊的手段对自己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粉饰用以保证自己连续三年都是盈利的状态。此外,在发行股票的同时,为了让自己的股价正常增长,公司也会利用舞弊手段传播虚假的财务信息操纵股价,以此获得更多的投资。这是来源于外部的压力。而从内部来看,上市公司都有业绩考核指标,而业绩的考核不仅关系到管理层的薪资和福利,同时对公司的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业绩考核的指标一般会采用营业收入、利润等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盈亏状况的科目。而这些指标都是从财务报表中获取的,所以管理层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故意操纵财务报表进行舞弊。3.外部监管体制不完善财务舞弊的发生不单单是内部的原因引起的,同时外部的监管也有一定的责任。外部监管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会计法律制度的约束,二是外部审计制度。为了有效减少违法舞弊违规行为的频繁发生,我国政府制定了许多诸如《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来规范国内上市公司的市场经济活动。但是制定的会计法律不仅是公司经济活动的一根标尺,同样也给予了公司一定的自主权。而且另一方面,法律的制定就是由人来制定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尽管在会计法律制度中对经济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本身的局限性。通常只阐述了一般的原则性规定,缺乏实际的量化标准。而且没有明确的操作细则,使得操作性较差。一旦上市公司出现舞弊,对于上市公司的处罚方案多为谴责、罚款和行政罚款,而这样微弱的处罚对上市公司根本起不到警醒的作用,只会加剧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除了法律的约束,还有外部审计的审核。上市企业公司在对外进行财务信息公开披露时,外部的审计主要还是依靠公司外聘的会计律师事务所人员来进行审核。因此,会计师法律事务所作为外部的会计监管服务机构,对确保上市证券公司向其提供的财务数据和会计资料的服务真实性,合理性负责。但是在实际操作情况中,大多律师事务所和其被严格审查的多家上市证券公司仍然关系密切。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监督作用。大大削弱了其独立性和公正性。成为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的助推器。(三)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财务舞弊的研究是最早开始研究的。经过多年的演剧,形成了四大主要理论,即二因素理论,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最早的对于财务舞弊行为研究的例子是1976年,Donald等人通过研究得出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加强对内部的监督和管理。这是早期对于舞弊行为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于内部管理的研究治理是一个解决无比问题的关键点。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说,显得太过于片面,只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的问题,而忽视了外部状况的干扰。而后续的治理建议也只会针对于企业内部,不能够充分的解决舞弊问题。1995年,warfield通过研究股权结构与舞弊行为之间的关系来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样的这样的方案只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的,而不是对于内部和外部的解决方案,还是显得非常的片面。而且通过股权结构来研究舞弊行为的发生并不能够准确的分析出舞弊产生的具体原因。2.国内研究现状:虽然目前国内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理论,但是就近几年专家学者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的大量研究分析,不同学者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在财务舞弊成因研究方面,不同的时间,学者们都提出了自己对于舞弊成因研究的结果,1997年,张文贤总结出舞弊原因在于法律体制不健全,社会监控体制不健全,集体利益的保护色,贪污问题的管理力度不够,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负责人对相关会计政策和制度不够了解六个方面。但是只是针对外部情况做了大量的研究,而对于内部监管和监督没有着重的研究。而且大部分都是归结于外部的监管不够严格,从而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1999年,黄世忠等人得出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于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层驱动。将上市公司舞弊的动因归结于政治原因我认为不是很恰当,财务管理模式的本质时企业自上而下的财权配置,不应涉及到政治原因。2003年,吴联生从财务信息不对称、会计区域秩序和人类有限性三个角度分析了舞弊行为的原因。但这只是从企业内部以及个人行为原因分析研究了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原因,而不是从外部和内部共同分析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太过于片面化。2004年,阎长乐从压力、机会、合理化三个方面分析了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显得非常笼统,不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出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是由哪方面引起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08年,宋新平等人通过数据挖掘方式,运用多元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自己设定的集成分类方法构建了财务欺诈模型。针对舞弊行为,利用大量数据和独特的方法建立了识别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只是建立了识别模型,没有分析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在财务舞弊治理研究方面,2000年,黄建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产权改革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体系;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五项建议。但是我认为就财务舞弊这种欺诈行为应该先从加强内部监管以及要内部审计等方面为主要。2003年,刘立国等学者提出解决上市公司舞弊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只注重公司内部的结构优化,而不重视外部情况的干扰,这一治理方案存在局限性,不能够合理的解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而对于舞弊研究的各项结论,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中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效用。如2000年,黄建伟提出的关于治理舞弊的建议,加强产权改革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和会计准则。为治理舞弊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治理方向。国内各项不同的研究结论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中都有启发性的作用,不仅为完善了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也为舞弊的治理提供了大量的有效建议。参考文献[1]YeLi.IdentificationandPreventionofFinancialFraudofListedCompaniesintheEraofDigitalEconomy–AForensicAccountingPerspective[J].JournalofGlobalEconomy,BusinessandFinance,2021,3(1)[2]ShuminGe.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fFinancialFraudofListedCompanies—TakingGreencoolIncidentasanExample[J].FinanceandMarket,2020,5(4)[3]JieXU.AnalysisontheFinancialFraudofListedCompaniesinChina[C].Wuhan,China,2019.[4]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治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5]欧静柔.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与治理[J].商,2016(26):170-171.[6]蒋淼.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7]张军凤.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与治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22):119-120.[8]范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9]祝俞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2):139-140.[10]程纪扬.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识别与治理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8):206-208.[11]汤谷良,王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财务管理体系转型研究[J].财务研究,2019(04):3-9.[12]王晓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2019(05):73-74.[13]张先治,王兆楠.双重成本约束下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选择机理研究[J].财务研究,2019(05):48-55.[14]尤丽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治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216.[15]刘金星,郭雪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治理研究[J].山西农经,2020(11):164-165.[16]杨姝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12):52.[17]张先治.完善财会信息披露是强化财会监督的根本[J].财务与会计,2020(14):4-6.[18]刘新波.财会监督的使命与担当[J].财务与会计,2020(16):7-9.[19]辛清泉,周静,胡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产品市场后果[J].会计研究,2019(03):25-31.[20]肖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问题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9(06):48-53.[21]李英利,谭梦卓.会计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价值——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再检验[J].会计研究,2019(10):27-33.[22]施平,付子雪.基于公司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