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行业护理操作手册The"MedicalIndustryNursingOperationManual"isacomprehensiveguidedesignedforhealthcareprofessionals,specificallytargetingnursingstaff.Thismanualisprimarilyusedinclinicalsettings,suchashospitalsandnursinghomes,toensurethatallnursingproceduresarecarriedoutsafelyandefficiently.Itprovidesdetailedinstructionsonvariousmedicaltasks,frompatientassessmentandtreatmenttoemergencycareandinfectioncontrol.The"MedicalIndustryNursingOperationManual"isavitalresourcefornewandexperiencednursesalike.Itservesasareferencetoolthatcoversawiderangeofnursingpractices,includingpatientcare,medicationadministration,andequipmentusage.Themanualisstructuredtobeuser-friendly,withclear,step-by-stepproceduresthathelpnursesperformtheirdutieswithconfidence.Toadheretotheguidelinesoutlinedinthe"MedicalIndustryNursingOperationManual,"nursesmustbecommittedtocontinuouslearningandadherencetothehigheststandardsofcare.Themanual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propertechnique,patientsafety,andethicalpractice.Byfollowingthemanual'sinstructions,nursescanprovidequalitycareandcontributetotheoverallimprovementofpatientoutcomes.医疗行业护理操作手册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护理操作基本要求1.11.1.1环境准备(1)保持治疗室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光线充足。(2)保证治疗室内设备、药品齐全,急救药品及器械处于备用状态。(3)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治疗室进行定期消毒。1.1.2物品准备(1)根据护理操作项目,准备相应的物品,如注射器、针头、棉签、酒精、碘伏等。(2)检查物品的质量,保证无过期、破损等情况。(3)将准备好的物品整齐放置,便于操作。1.1.3患者准备(1)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治疗史等信息,做好风险评估。(2)与患者沟通,告知操作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3)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暴露操作部位。1.1.4护士准备(1)穿戴整洁的护士服,戴好口罩、帽子,洗净双手。(2)复习护理操作流程,保证熟练掌握。(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注意力,避免操作失误。第二节:护理操作中的规范行为1.1.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操作过程中,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污染。(2)使用无菌器械、敷料等,保证患者安全。(3)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1.1.6准确执行医嘱(1)认真核对医嘱,保证无误。(2)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3)如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1.1.7注重沟通与协作(1)操作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感受。(2)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协作,保证操作顺利进行。(3)遇到问题,及时报告,共同解决。1.1.8观察病情变化(1)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觉异常及时处理。(2)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3)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第三节:护理操作后的整理工作1.1.9整理物品(1)将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工作。(2)检查物品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及时更换。(3)将整理好的物品归位,保持治疗室整洁。1.1.10整理环境(1)清洁治疗室,保持地面、桌面、床单位等清洁。(2)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3)检查治疗室内设备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报修。1.1.11记录与反馈(1)记录操作过程,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患者病情等。(2)对操作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3)及时向医生及护理团队反馈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第二章:生命体征监测1.1.12概述生命体征监测是护理工作中的一环,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监测。通过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可以及时发觉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第一节:体温监测1.1.13体温监测的目的(1)了解病人体温变化,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2)观察药物疗效及病情变化。(3)预防并发症。1.1.14体温监测方法(1)口温法:适用于清醒、合作、无口腔疾患的病人。(2)肛温法:适用于新生儿、昏迷、躁动不安等病人。(3)耳温法:适用于不能配合口腔测温的病人。(4)腋温法:适用于不能配合口腔、肛温测温的病人。1.1.15体温监测注意事项(1)测量前需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配合。(2)保持体温计清洁,避免交叉感染。(3)测量时保证体温计准确归零。(4)观察体温变化,发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第二节:脉搏监测1.1.16脉搏监测的目的(1)了解病人的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2)评估药物疗效及病情变化。1.1.17脉搏监测方法(1)触诊法:在病人手腕部的桡动脉处触摸脉搏。(2)听诊法:使用听诊器在心脏部位听取脉搏声音。1.1.18脉搏监测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避免压迫血管。(2)测量时保持病人安静,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脉搏。(3)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度和脉律,发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第三节:呼吸监测1.1.19呼吸监测的目的(1)了解病人的呼吸功能。(2)评估病情变化,及时发觉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1.1.20呼吸监测方法(1)观察法: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和呼吸方式。(2)听诊法:使用听诊器听取呼吸音。1.1.21呼吸监测注意事项(1)保持病人舒适,避免紧张、恐惧等情绪影响呼吸。(2)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发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3)注意观察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等处理。第四节:血压监测1.1.22血压监测的目的(1)了解病人的心血管功能。(2)评估病情变化,及时发觉高血压、低血压等异常情况。1.1.23血压监测方法(1)肱动脉血压测量法:使用血压计和听诊器在病人肱动脉处测量血压。(2)无创血压监测法:使用无创血压监测仪测量血压。1.1.24血压监测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避免肢体弯曲、肌肉紧张等影响测量结果。(2)测量前让病人休息片刻,避免情绪波动、运动等影响血压。(3)观察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发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测量时注意血压计的准确性和听诊器的清晰度,避免误判。第三章:给药操作1.1.25口服给药(一)操作目的口服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口服药物,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二)操作步骤(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单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保证无误。(2)准备药物:将药物按照医嘱要求进行分装,保证剂量准确。(3)确认患者身份:向患者询问姓名、床号,确认无误后进行给药。(4)给药:将药物放入患者口中,指导患者用适量温开水送服。(5)观察患者反应:给药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记录给药情况: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给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三)注意事项(1)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2)对于儿童、老年人、昏迷患者等特殊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药物安全送达。(3)遵循医嘱,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1.1.26注射给药(一)操作目的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快速、准确的给药效果。(二)操作步骤(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单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保证无误。(2)准备药物:将药物按照医嘱要求进行分装,保证剂量准确。(3)确认患者身份:向患者询问姓名、床号,确认无误后进行给药。(4)选择注射部位: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5)进行注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将药物注入患者体内。(6)观察患者反应:注射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7)记录给药情况: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给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三)注意事项(1)注射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感染。(3)控制注射速度,避免过快导致患者不适。1.1.27其他给药方式(一)雾化吸入(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单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保证无误。(2)准备药物:将药物按照医嘱要求进行分装,保证剂量准确。(3)确认患者身份:向患者询问姓名、床号,确认无误后进行给药。(4)进行雾化吸入:将药物加入雾化器中,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雾化吸入。(5)观察患者反应:雾化吸入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记录给药情况: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给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二)直肠给药(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单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保证无误。(2)准备药物:将药物按照医嘱要求进行分装,保证剂量准确。(3)确认患者身份:向患者询问姓名、床号,确认无误后进行给药。(4)进行直肠给药:将药物插入患者直肠内,指导患者保持适当体位。(5)观察患者反应:直肠给药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记录给药情况: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给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第四章:静脉输液操作第一节: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1.1.28操作前准备(1)确认医嘱:护士应仔细阅读医嘱,了解患者的病情、输液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及输液时间。(2)准备物品:根据医嘱准备相应的输液器具、注射器、消毒液、输液架等。(3)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静脉输液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1.1.29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2)穿刺部位消毒:用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直径不小于5cm。(3)静脉穿刺:护士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患者穿刺部位,右手持针进行穿刺。(4)确认穿刺成功:见回血后,降低针头角度,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直至针头全部进入血管。(5)固定针头:将输液针头妥善固定,避免脱落。(6)连接输液管:将输液管与针头连接,打开调节器,调整滴速。(7)观察患者反应: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处理。1.1.30操作后处理(1)输液完毕,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迅速拔出针头,压迫止血。(2)观察穿刺部位: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3)记录:详细记录输液时间、药物名称、剂量、滴速等。第二节: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1.31穿刺失败(1)原因:血管选择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患者紧张等。(2)处理方法:重新选择合适的血管,提高穿刺技术,稳定患者情绪。1.1.32液体外渗(1)原因:穿刺针头滑出血管、血管损伤等。(2)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压迫止血,重新穿刺。1.1.33静脉炎(1)原因:长期输液、药物刺激等。(2)处理方法:更换穿刺部位,局部热敷,使用抗炎药物。第三节:特殊病人的静脉输液1.1.34老年患者(1)特点:血管硬化、弹性差、脆性大。(2)注意事项:选择粗直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刺,操作时轻柔,减少血管损伤。1.1.35儿童患者(1)特点:血管细小、穿刺难度大。(2)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血管,操作时耐心细致,避免损伤血管。1.1.36糖尿病患者(1)特点:血管病变、末梢循环差。(2)注意事项:选择无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穿刺,操作时轻柔,避免感染。第五章:护理文书书写第一节:护理记录的基本要求1.1.37真实性护理记录应真实反映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护理措施,不得虚构、篡改或遗漏重要信息。记录内容应与实际操作相符,保证患者安全。1.1.38及时性护理记录应在护理操作后及时完成,不得拖延。对于病情变化、治疗调整等重要信息,应立即记录,以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状况。1.1.39完整性护理记录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护理措施、效果评估等全部内容,不得遗漏关键环节。对于特殊病例,应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1.1.40准确性护理记录应使用规范、准确的医学术语,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语言。对于药物剂量、治疗时间等关键信息,应详细记录,保证准确无误。1.1.41客观性护理记录应客观反映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过程,不得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在记录过程中,应遵循客观、公正、严谨的原则。第二节: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1.1.42格式规范护理文书应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包括标题、正文、签名等部分。标题应明确、简洁,正文应分段落,层次分明。1.1.43文字规范护理文书应使用规范的汉字,避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文字应工整、清晰,易于阅读。在书写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涂改、涂抹。1.1.44语言规范护理文书应使用规范、严谨的医学术语,避免使用口语、方言。在描述病情、治疗、护理措施等内容时,应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啰嗦。1.1.45数字规范护理文书中的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对于药物剂量、治疗时间等关键信息,应详细记录,保证准确无误。第三节:护理文书的管理与保存1.1.46管理(1)护理文书应由护理部门统一管理,指定专人负责。(2)护理文书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顺序归档,便于查阅。(3)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护理文书进行审查,保证记录真实、准确、完整。(4)对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提高护理文书质量。1.1.47保存(1)护理文书应保存于医疗机构指定的档案室,保证安全、保密。(2)护理文书保存期限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一般为患者出院后10年。(3)护理文书保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防止丢失、损坏。(4)护理文书在保存期限内,如需查阅,应办理相关手续,保证信息安全。第六章:消毒与灭菌第一节:消毒的基本概念1.1.48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程度的过程。消毒的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传播途径中传播疾病,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1.1.49消毒的分类(1)高水平消毒: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抵抗力较强的细菌芽孢。(2)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3)低水平消毒:杀灭大部分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1.1.50消毒剂的选用原则(1)选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安全的消毒剂。(2)根据消毒对象的性质、污染程度和微生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3)考虑消毒剂的成本、使用方便性和环保要求。第二节:消毒方法及操作流程1.1.51物理消毒法(1)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适用于空气、物体表面和水的消毒。操作流程:(1)检查紫外线灯是否完好。(2)将紫外线灯置于适当位置,保证照射范围。(3)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4)关闭紫外线灯,记录消毒时间。(2)高压蒸汽灭菌: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杀灭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的物品。操作流程:(1)检查灭菌器是否正常工作。(2)将待灭菌物品放入灭菌器内,保证物品间距适当。(3)关闭灭菌器,设置温度和时间。(4)等待灭菌完成,取出物品。1.1.52化学消毒法(1)乙醇消毒:使用75%乙醇溶液进行消毒,适用于皮肤、物体表面和小型医疗器械。操作流程:(1)将75%乙醇溶液倒入容器。(2)用乙醇溶液擦拭待消毒物品,保证表面均匀湿润。(3)等待乙醇自然挥发,记录消毒时间。(2)消毒液浸泡法:将待消毒物品浸泡在消毒液中,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操作流程:(1)检查消毒液的有效期和浓度。(2)将待消毒物品放入消毒液中,保证完全浸泡。(3)根据消毒液的使用说明,浸泡适当时间。(4)取出物品,用清水冲洗干净。第三节:灭菌方法及操作流程1.1.53物理灭菌法(1)高压蒸汽灭菌:同上。(2)干热灭菌:利用高温干燥环境杀灭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不耐湿的物品。操作流程:(1)检查干热灭菌器是否正常工作。(2)将待灭菌物品放入灭菌器内,保证物品间距适当。(3)设置温度和时间,进行灭菌。(4)等待灭菌完成,取出物品。1.1.54化学灭菌法(1)甲醛气体灭菌:使用甲醛气体进行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操作流程:(1)检查甲醛气体发生器是否正常工作。(2)将待灭菌物品放入密封容器内。(3)启动甲醛气体发生器,进行灭菌。(4)等待灭菌完成,取出物品,通风散味。(2)环氧乙烷灭菌:使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的物品。操作流程:(1)检查环氧乙烷灭菌器是否正常工作。(2)将待灭菌物品放入灭菌器内。(3)设置温度、湿度和时间,进行灭菌。(4)等待灭菌完成,取出物品,通风散味。第七章:营养支持与护理第一节:营养支持的种类及原则1.1.55营养支持的种类(1)口服营养支持:适用于轻度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或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2)管饲营养支持: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意识障碍、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的患者。(3)静脉营养支持:适用于严重营养不良、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不能通过口服或管饲途径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1.1.56营养支持的原则(1)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营养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2)平衡原则: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3)安全原则:保证营养支持过程中,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防止营养过剩或不足。(4)时效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者营养需求得到满足。第二节:营养支持的护理操作1.1.57口服营养支持的护理操作(1)根据医嘱制定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素。(2)观察患者进食情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提高营养摄入。(3)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4)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调整营养支持方案。1.1.58管饲营养支持的护理操作(1)选择合适的管饲途径,如鼻胃管、鼻肠管等。(2)保持管路通畅,定期检查管道位置,防止滑脱、折叠。(3)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营养制剂,控制滴速和温度。(4)观察患者消化吸收情况,调整营养支持方案。(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1.1.59静脉营养支持的护理操作(1)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保证穿刺成功率。(2)保持导管通畅,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3)根据医嘱调整营养制剂的种类、浓度和输注速度。(4)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觉并处理并发症。第三节: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处理1.1.60口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处理(1)消化不良:调整饮食结构,给予助消化药物。(2)胃肠功能紊乱:调整进食时间,保持饮食规律。(3)口腔感染:加强口腔护理,给予抗感染治疗。1.1.61管饲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处理(1)管道滑脱:及时调整管道位置,必要时重新置管。(2)感染:加强口腔护理,给予抗感染治疗。(3)胃肠功能紊乱:调整营养制剂的种类和剂量,控制输注速度。1.1.62静脉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处理(1)导管相关并发症:保持导管通畅,预防感染。(2)肝功能异常:调整营养制剂的种类和剂量,监测肝功能。(3)肾功能异常:调整营养制剂的种类和剂量,监测肾功能。(4)代谢并发症:调整营养制剂的种类和剂量,监测血糖、电解质等指标。第八章:排泄护理排泄是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排泄护理是医疗行业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尿液的排泄护理、粪便的排泄护理以及其他排泄护理。以下是关于排泄护理的详细介绍。第一节:尿液的排泄护理1.1.63尿液排泄的基本知识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物,主要由肾脏产生,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尿液排泄护理的目的是保证患者正常排尿,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1.1.64尿液排泄护理的措施(1)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和次数,了解患者的尿液排泄情况。(2)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3)对于尿失禁患者,可使用尿布、尿垫等辅助用品,保持床铺干燥。(4)对于尿潴留患者,可行膀胱按摩、热敷等措施,促进尿液排出。(5)如有必要,可行导尿术,帮助患者排尿。第二节:粪便的排泄护理1.1.65粪便排泄的基本知识粪便是由消化系统处理食物后产生的排泄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粪便排泄护理的目的是保证患者正常排便,预防便秘、腹泻等并发症。1.1.66粪便排泄护理的措施(1)观察患者排便情况,了解粪便的颜色、性质、量和次数。(2)保持患者肛门周围皮肤清洁,预防皮肤炎症。(3)对于便秘患者,可行腹部按摩、热敷等措施,促进排便。(4)对于腹泻患者,注意保持水分平衡,防止脱水。(5)如有必要,可行灌肠术,帮助患者排便。第三节:其他排泄护理1.1.67汗液排泄护理(1)观察患者出汗情况,了解汗液的颜色、量和次数。(2)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预防皮肤炎症。(3)对于出汗过多的患者,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1.1.68泪液排泄护理(1)观察患者泪液排泄情况,了解泪液的颜色、量和次数。(2)保持患者眼部清洁,预防眼部感染。(3)对于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可用干净纱布擦拭。1.1.69痰液排泄护理(1)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和次数。(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3)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行雾化吸入、拍背等措施,促进痰液排出。通过以上排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排泄功能,促进康复。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保证排泄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九章:病情观察与报告第一节:病情观察的基本方法1.1.70目的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及时发觉患者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保证患者安全。1.1.71基本方法(1)视觉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肤色、呼吸、神态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2)听觉观察:倾听患者的主诉、呼吸声、咳嗽声等,分析患者的病情。(3)触觉观察: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脉搏、体温等,判断患者的病情。(4)嗅觉观察:观察患者体内排出的气体、排泄物等,了解患者的病情。(5)心理观察: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及时给予心理干预。(6)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1.1.72注意事项(1)观察要全面、细致,避免遗漏病情变化。(2)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第二节:病情报告的流程1.1.73报告对象(1)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对护士的病情报告进行监督和指导。(2)主管医生:负责患者的临床治疗,对病情报告进行评估和处理。(3)相关部门:如药剂科、检验科等,根据需要提供相关支持。1.1.74报告流程(1)护士发觉病情变化,及时向护士长报告。(2)护士长评估病情,根据需要向主管医生报告。(3)主管医生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通知相关科室。(4)护士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5)护士长对病情报告进行总结,反馈给护士,以提高护理质量。1.1.75报告要求(1)报告要及时、准确,避免延误治疗。(2)报告内容要完整,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措施、治疗效果等。(3)报告方式要规范,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相结合。第三节:特殊情况的处理1.1.76病情突然恶化(1)立即通知医生,启动应急预案。(2)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1.77患者自杀倾向(1)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观察,及时发觉自杀迹象。(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心声。(3)密切配合心理医生,给予心理干预。(4)必要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并联无功补偿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抵押保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多翼式鼓风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存量房委托洽谈合同
- 2025年房地产交易会签购房合同警惕数字陷阱细心核对合同内容
- 2025画册版权、知识产权及注册申请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标准驾驶员雇佣合同范本
- 2025年风廓线仪(附带RASS)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项目建议书
- 海康威视校招在线测评题库
- 数学奥秘揭秘-揭开数学背后的奥秘
- 温度传感器Pt100-阻值-温度对照表(方便实用)
- 《地球物理勘探》课件
-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
- 30道智能驾驶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护林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技术标)
- JGJT208-2010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三起)带音标-精华版
- 公共卫生概论课件
- 菌种计数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