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634-2025 建筑物在用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查规范_第1页
DB11-T 634-2025 建筑物在用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查规范_第2页
DB11-T 634-2025 建筑物在用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查规范_第3页
DB11-T 634-2025 建筑物在用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查规范_第4页
DB11-T 634-2025 建筑物在用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DB11/T634—2018建筑物在用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查规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要求 35检测流程 46检测内容和要求 5附录A(资料性)原始数据记录表式样 9附录B(资料性)检测报告 附录C(规范性)配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 附录D(规范性)配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的接线形式和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的选择 附录E(规范性)电子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电力电缆的间距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代替DB11/T634—2018《建筑物电子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与DB11/T634—201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部分术语(见2018版3.1.2、3.1.3、3.1.4、3.1.5、3.1.6、3.1.7、3.1.8、——增加了部分术语(见3.2、3.3、3.4、3.5、3.6、3.7、3.8、3.9、3.10、3.11、3.12、——删除了略缩语(见2018版3.2);——删除了检测类别和检测仪器(见2018版第4章);——增加了“基本要求”一章(见第4章);——增加了“检测流程”一章(见第5章);——删除了“新建电子系统”(见2018版5.8)——将“检测内容和技术要求”更改为“检测内容和要求”,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6章,2018版第5章);——删除了“主要检测方法”一章(见2018版第6章);——删除了附录“标称压敏电压”(见2018版附录C)。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局提出。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气候中心、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雷恒安防雷设施检测服务中心、北京恒诚永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如箭、张磊,张涛、李占中、李京校、逯曦、饶熙、田敏军、王兆新、闫丽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9年首次发布为DB11/634—2009;——2018年第一次修订发布为DB11/T634—2018;——本次为第二次修订。DB11/T634—20251本文件规定了建筑物在用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查的基本要求、检测流程、检测内容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与建筑物电子系统相关联的雷电防护装置性能的检测。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2014防护服装防静电服GB/T18802.11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1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8802.12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GB21148足部防护安全鞋GB/T21431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32937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5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QX/T319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QX/T560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作业安全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由敏感电子组合部件构成的系统。防雷装置用来减小雷击建筑物造成物理损害的整个系统。2外部LPS的组成部分,用于拦截雷击的金属部件。外部LPS的组成部分,用于将雷电流传导并散入大地的导体。统的失效。注:防雷电电磁脉冲的磁屏蔽包括格栅型空间屏蔽、引进的线路屏蔽、屏蔽板(网)和屏蔽室(盒)等。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电器。注1:电涌保护器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的元件。/或/Iimp幅值处的残压确定;I类试验的冲击放电电流impulsedischargecurrentforclassItest3Iimp流过SPD具有指定转移电荷量Q和在指定时间内具有指定比能量W/R的放电电流峰值。最大持续工作电压ousoperatingvoltage可连续地施加在SPD保护模式上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Ⅱ类试验的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dischargecurrentforclassⅡtestI流过SPD的具有8/20μs波形的电流峰值。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和外置脱离器(如果有)感应电压降△U与电涌保护器电压保护水平(Up)的矢量和。4基本要求4.1检测人员4.1.1检测人员应具有电子系统操作安全知识。4.1.2检测人员应掌握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4.2检测仪器和工具4.2.1检测仪器及参数应符合GB/T21431要求。4.2.2仪器仪表应定期检定或校准。4.2.3穿戴的防静电服应符合GB12014要求,穿戴的防静电鞋应符合GB21148要求。4.2.4使用的工具应防静电。4.2.5使用的对讲机功率宜小于0.5W。4.3检测安全4.3.1检测人员应遵守受检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4.3.2检测人员现场检测时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QX/T560相关规定。4.3.3检测过程遇到非正常停电、停机、报警等其他特殊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测作业。4.4检测质量控制44.4.1接地阻值及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应在无降雨、无积水和非冻土条件下进行。4.4.2按GB/T8170的规定对检测数据进行修约整理。其中,接地电阻值及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值的修约间隔取0.01,规格尺寸的测量值和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结果的修约间隔取0.1,土壤电阻率计算结果的修约间隔取1.0。4.4.3当原始记录中出现错误时,应划改,不应擦涂掉,并将正确的记录填写在其旁边。对原始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原始数据记录表应由检测员、校核员签字。4.4.4检测报告由检测员、校核员签字,经授权签字人签发,并加盖检测机构检测专用章。4.5检测周期4.5.1电子系统检测间隔时间应不超过12个月,4.5.2处于爆炸危险环境场所内电子系统的检测间隔时间应符合GB/T32937的要求。5检测流程5.1制定检测方案5.1.1检测机构应根据受检单位的检测需求及提供的材料制定检测方案,并应与受检单位沟通和确认。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建筑物基本情况;——电子系统基本情况;——雷电防护装置基本情况;——单位信息。5.1.2检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概况;——检测机构项目负责人;——检测人员及其分工;——检测方法和现场作业流程;——所需检测仪器和工具;——检测时间和具体地点。5.2开展检测作业5.2.1现场检测应不少于2人,并按制定的检测方案执行检测,检测内容及要求按照第6章进行。5.2.2应使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的检测仪器,同时检测仪器的各类标识应完整、清晰,所用测试线等辅助器材完整良好。5.2.3检测过程中应绘制示意图并完整记录检查的结果及测量的原始数据,填入原始数据记录表,原始数据记录表式样见附录A。5.3出具报告5.3.1现场检测完成后,应对原始记录的检测数据逐项整理、分析、计算,并与第6章相应检测内容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并判断,出具《建筑物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不符合要求的,出具《建5筑物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和《建筑物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整改意见》。5.3.2《建筑物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的封面、封二及报告内容见附录B。5.3.3《建筑物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整改意见》宜包括以下内容:——被检测单位名称;——被检测项目名称;——检测日期;——存在的问题;——整改的要求和技术依据;——整改后的复检要求;——加盖检测机构检测专用章;——收件人、送达人。5.4资料归档5.4.1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料的归档应符合QX/T319的要求。5.4.2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资料:——检测方案;——原始数据记录表;——《建筑物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建筑物电子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整改意见》。6检测内容和要求6.1一般要求6.1.1检测内容应包括室外电子设备雷电防护装置、磁屏蔽、防雷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SPD)、布线。6.1.2应对电子系统所在建筑物的防雷分区进行划分,防雷区的划分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6.1.3应按电子系统的重要性、适用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雷电防护等级应符合GB50343的规定。6.2室外电子设备雷电防护装置6.2.1检查保护室外电子设备所采用的接闪器的类型、安装方式、材料、规格并应符合GB50057的要6.2.2测量接闪器的高度、被保护设备的高度、被保护设备与接闪器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接闪器对被保护设备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按GB50057的滚球法计算。6.2.3对于采用金属外壳作接闪器的电子设备,应检查金属外壳的规格,并测量金属外壳与雷电防护装置连接的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值应小于等于0.2Ω。6.2.4检查引下线的敷设方式、材料、规格、与建筑物外部雷电防护装置的连接方式并应符合GB500576.2.5检查并测量引下线、接地装置施工焊接和防腐状况,应符合GB55024的要求。6.2.6对于采用独立接地方式的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应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与被保护设备的安全距离或绝缘装置参数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采用共用接地方式的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应测量被保护设备的金属壳体与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连接的过渡电阻,应符合GB/T21431的要求。66.3.1检查电子系统所处空间的外墙、门窗的屏蔽措施并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外窗或外窗金属屏蔽体应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6.3.2测量电子设备距离建筑物外墙、外窗、结构柱的安全距离并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6.3.3检查电子系统所处空间内线缆的金属屏蔽层、金属管(槽)的防雷电电磁脉冲的屏蔽措施,测量线缆屏蔽层、金属管(槽)、设备金属外壳、外墙金属窗及外窗金属屏蔽体的等电位连接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值应小于或等于0.2Q。6.3.4检查室外电子设备线缆的防雷电电磁脉冲的屏蔽措施,测量屏蔽体与接地装置的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值应小于或等于0.2Ω。6.3.5对屏蔽有特殊要求的机房,金属屏蔽体的位置、材料、规格、屏蔽网孔规格及连接工艺等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6.4防雷等电位连接6.4.1检查电子系统的接地方式,等电位端子箱或局部等电位端子板(LEB)应与接地干线、接地预埋件电气连接。6.4.2检查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型式、材料及规格、安装方式及安装工艺并应符合GB50343的6.4.3检查等电位连接网络与等电位端子板、接地干线、接地预埋件及其他外露结构钢筋的连接状况应符合GB50343的要求。6.4.4测量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共用接地装置或独立接地装置之间的电气连接性能,过渡电阻应小于或等于0.05Q。6.4.5检查各设备与等电位连接网络(或等电位端子板)之间的连接线的材料、规格、长度及安装工艺,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的机房还应检查不等长连接地线的条数,应符合GB50343的要求。6.4.6按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型式,检测以下部位与等电位连接带(或等电位端子板)之间的过渡电阻,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应小于或等于0.05Ω;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应小于或等于0.02Q:——等电位连接带(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两点);——等电位连接网格(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四点);——配电柜(盘)内部的PE排及外露金属导体;——不间断电源及电池柜金属外壳;——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设备机架、金属操作台,金属隔断;——机房内消防设施、其他配套设施金属外壳;——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光缆屏蔽层和金属加强筋;——配线架;——防静电地板支架(机房对角线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五点);——金属管道;——有屏蔽要求的金属门、窗或独立设置的门窗屏蔽网(板)。76.5.1检查配电线路中SPD的接线形式并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6.5.2检查配电线路中下列部位SPD的设置,记录SPD的安装位置、数量及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如2)变压器和低压配电室位于机房所在建筑物内,低压线路引出到其他有独自敷设接地装置的低压配电柜(箱);3)UPS输入、输出配电柜(箱);4)机房辅助设备电源柜(箱);6)对室外电子设备提供电源的配电柜(箱);7)弱电竖井或弱电间配电柜(箱);8)其他有关配电柜(箱)。6.5.4检查配电线路中SPD的外观及状态指示器——在6.5.1.2的项1)、2)、7)等部位应选择I级试验的SPD,其I类试验的冲击放电电流Ii应按GB50057提供的办法确定。在无法确定时,相线(L)及中性线(N)对接地(PE)安SPD,其L对N之间的SPD的冲击电流Iimp值应大于或等于12.5kA,N对PE之间的SPD的I类试验的冲击放电电流Iim值应大于或等于50kA(三相)或25kA(单相)。SPD的电压保——在6.5.1.2的项3)、4)、6)、8)、9)部位应选择Ⅱ级试验的SPD,Ⅱ类试验的标称放电电流I应大于或等于5kA,其中6)部位SPD的Ⅱ类试验的标称放电电流I应大于或等于20kA。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宜小于或等于2.0kV;——当SPD至电子设备电源处的线路长度大于或等于10m,且电压保护水平U₀大于1.5kV时,在6.5.1.2的项5)部位应选择Ⅱ级或Ⅲ级试验的SPD,其Ⅱ类试验的标称放电电流I应大于或等于3kA,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p/r应小于1.5kV。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p/r的计算应符合6.5.7配电线路中SPD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6.5.8测量配电线路中SPD的压敏电压、泄漏电流及绝缘电阻等技术参数应符合GB/T21431的要求。6.5.9测量配电线路中SPD接地端与机房配电柜(箱)PE排之间的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应小于或等于6.5.10检查信号线路中下列部位SPD的设置、安装数量、技术参数并应符合GB50343的要求:——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防爆安全检查等安全防范系统室——微波、通信基站、各种电台等射频同轴馈线的室内设备端口,卫星、雷达86.5.11检查信号线路中各SPD接地线的规格、安装工艺应符合GB/T21431的要求。6.5.12测量信号线路中SPD接地线与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过渡电阻,过渡电阻应小于或等于0.026.6布线6.6.1检查电子系统线缆采取的屏蔽措施,测量屏蔽层与防雷装置或等电位连接值,过渡电阻应小于或等于0.2Q。6.6.2微波天线、卫星天线、雷达天线、移动通信天线的同轴电无设计要求应符合GB50689、QX/T2的要求,在天线塔中心的垂直桥架内或金属屏蔽层或波导管分别在天线处、通信塔高于60m时的塔中部、机房入口处就近与雷电防护装置或金属塔分别做等电位连接。天线塔、天线体、桥架、金属屏蔽槽与防雷装置的连接电阻6.6.3检测电子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电力电9(资料性)原始数据记录表式样A.1系统概况电子系统概况见图A.1。电子系统概况建筑物建筑结构防雷类别接地电阻(Q)电源引入方式电源接地方式面积(m²)雷电防护等级市电回路数室外引入电缆数据线()/视频()/控制()/其他()天馈线缆卫星()/电台()/微波()/其他()水管()/暖气()/消防()/线槽()检测人:校核人:检测日期:图A.1电子系统概况A.2室外雷电防护装置室外雷电防护装置见图A.2室外雷电防护装置接闪器高度(m)被保护设备高度(m)设备与接闪器水平距离(m)确定保护范围(m)引下线材料规格引下线安装工艺接闪器接地(Q)设备接地(Q)屏蔽体接地(Q)SPD连接线检测人:图A.2室外雷电防护装置A.3磁屏蔽磁屏蔽见图A.3。磁屏蔽结构柱间外窗加密网格(m*m)机房屏蔽系数(dB)设备距外墙最小间距(m)设备距结构柱最小间距(m)设备距外窗最小间距(m)屏蔽体接地(Q)检测人:校核人:共地接地()/独立接地()接地干线()预埋件()结构钢筋()其他()材料:规格:长度:等电位连接网络结构S型()/M型()材料:规格:网格尺寸:设备接地线材料:规格:长度:条数:等电位测试基准点基准点接地电阻值(Q)电子设备、机接电阻(Ω)等电位连接电光缆加强筋线缆屏蔽层空调机等暖气管道、片A.5配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配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见图A.5。配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UPS电源()/市电()架空线()/埋地电缆()/屏蔽体接地的埋地电缆()SPSP型号空调配电柜竖井配电柜SP口状态及安SP线路距离电压开关型与限压型SPD之间限压型与限压型SPD之间(m)外观:劣化指示:连接线截面积安装工艺图A.5配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A.6信号线路中电涌保护器信号线路中电涌保护器见图A.6。信号线路中电涌保护器线缆类型R同轴馈线屏蔽网线30m非屏蔽网线数据线SPD接地线长度:规格:检测人:图A.6信号线路中电涌保护器A.7布线布线见图A.7。布线引入线路的敷设方式桥架()架空()埋地()穿管埋地()其他()两端()一端()中间()其他()屏蔽体的接地电阻(2)与其他管、线距离(m)检测人:校核人:(资料性)检测报告每份检测报告均应有封面,包含以下内容:——检测报告名称;——被检测单位名称;——被检测项目名称;——检测类别;——检测机构名称。B.2封二封二为检测报告的注意事项,包含以下信息:——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无效;——本检测报告无“骑缝章”章无效;——本检测报告必须全部复制,部分复制无效;——本检测报告无检测、校核人、授权签字人签字无效;——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本检测报告只对此检测内容及检测结果有效;——本检测报告的有效期为一年;——如对本报告内容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诉,逾期不予处理。B.3报告内容——检测报告的编号;——被检项目名称;——被检测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检测依据;——主要检测方法;——检测现场示意图;——检测结论;——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规范性)C.1电涌保护器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p/C.1.1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的感应电压降△U与电涌保护器电压保护水平U₀之和定义为电涌保护器的LII△U——连接SPD导线上的感应电压降,△U=△Uu+△UL₂,△Uu为导线L1——开关型SPD:Up/t取连接SPD导线上的感应电压降△U与SPD电压保护水平U₀的较大者——限压型SPD:Up/t等于Up与△U之和,即按式C.1计算;——当采用低压配电线路引入时,进线处SPD连接导线上的计算,在其后位置处的△U可按0.2U,计算;十E古a)安装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