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场养殖日常管理制度_第1页
鱼场养殖日常管理制度_第2页
鱼场养殖日常管理制度_第3页
鱼场养殖日常管理制度_第4页
鱼场养殖日常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场养殖日常管理制度一、总则1.目的为了规范鱼场养殖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养殖效率,保证鱼的品质和产量,实现鱼场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鱼场全体养殖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3.基本原则科学养殖原则:依据鱼类生物学特性和养殖环境要求,运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质量至上原则:严格把控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鱼的品质符合市场需求和相关标准。安全环保原则:注重养殖生产中的安全管理,保护养殖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养殖环境管理1.池塘选择与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池塘。池塘面积根据养殖规模合理确定,一般以[X]亩左右为宜。池塘底部应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X]厘米。池塘埂应坚固,坡比一般为[X]。完善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应设置过滤设施,防止杂物和有害生物进入池塘。排水口应能彻底排干池水。2.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包括酸碱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正常情况下,pH值应保持在[X][X]之间,溶解氧不低于[X]毫克/升,氨氮不超过[X]毫克/升,亚硝酸盐不超过[X]毫克/升。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如水质过酸,可泼洒生石灰进行调节;水质过肥,可通过换水、增氧等方式改善。保持池塘水位稳定,根据季节和鱼类生长阶段适时调整水位。一般春季和秋季水位保持在[X]米左右,夏季高温期水位适当加深至[X]米以上,冬季水位可适当降低至[X]米左右。3.池塘清洁与消毒定期清除池塘中的杂物、残饵和粪便等,保持池塘环境整洁。一般每周至少清理一次。在放养鱼种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方法为:每亩用生石灰[X][X]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X][X]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后经[X]天左右的暴晒,待毒性消失后再放养鱼种。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鱼病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对池塘进行局部消毒处理。三、鱼种放养管理1.鱼种选择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鱼种。优先选择本地优良品种或经过改良的适合当地养殖环境的品种。鱼种应来自正规的苗种繁育场,要求苗种生产单位具有相关资质证书,确保鱼种质量可靠。2.放养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鱼类生长习性,合理确定鱼种放养时间。一般春季水温稳定在[X]℃以上时开始放养,宜早不宜迟。3.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技术水平、养殖品种等因素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品种1]鱼种[X]尾左右,[品种2]鱼种[X]尾左右(具体密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放养时应注意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种合理搭配,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4.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杀灭鱼体表面的病菌和寄生虫。常用的消毒药物有食盐、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等。消毒方法为:用[X]%[X]%的食盐水浸浴鱼种[X][X]分钟,或用[X]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种[X][X]分钟,或用[X][X]毫克/升聚维酮碘溶液浸浴鱼种[X][X]分钟。四、饲料投喂管理1.饲料选择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和生长阶段,选择优质的配合饲料。饲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营养成分齐全,适口性好。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饲料质量安全。禁止使用发霉变质、过期失效的饲料。2.投喂量根据鱼的体重、水温、水质等因素合理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X]%[X]%(具体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养殖前期,鱼体较小,投喂量相对较少;随着鱼体的生长,投喂量逐渐增加;在高温季节和鱼病高发期,应适当减少投喂量。3.投喂次数一般每天投喂[X][X]次,具体次数可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在养殖前期,每天投喂[X]次,分别在上午和下午;随着鱼体的生长,可增加至每天投喂[X]次,在上午、中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时间应相对固定,使鱼养成良好的摄食习惯。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X][X]分钟左右,以鱼吃到八成饱为宜。4.投喂方法采用定点投喂的方法,将饲料均匀地撒在固定的投喂点。投喂点应选择在池塘底部平坦、水流较缓的地方,且便于观察鱼的摄食情况。投喂时应遵循"慢、快、慢"的原则,即开始投喂时速度要慢,让鱼逐渐聚集过来;中间投喂速度加快,使鱼能够充分摄食;最后投喂速度再放慢,以检查鱼是否吃饱。五、日常巡查管理1.巡查时间与频率养殖人员应每天进行多次巡查,一般早、中、晚各巡查一次,特殊情况应随时巡查。2.巡查内容鱼的活动情况:观察鱼的游动是否正常,有无离群独游、浮头、打转等异常现象。如发现鱼有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水质状况:检查水质的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等指标,判断水质是否正常。如水质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调节措施。饲料投喂情况:查看鱼的摄食情况,是否有剩余饲料,如有剩余应及时调整投喂量。池塘设施设备:检查池塘的进排水系统、增氧设备、堤坝等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损坏或渗漏等情况。如发现设施设备有问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鱼病防治情况:观察鱼体是否有寄生虫、皮肤病、烂鳃等病害症状,如有发现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3.巡查记录养殖人员应认真做好巡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巡查时间、巡查人员、水质指标、鱼的活动情况、饲料投喂情况、设施设备状况、鱼病防治情况等。巡查记录应妥善保存,以便查阅和分析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六、鱼病防治管理1.预防措施加强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减少鱼病发生的诱因。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合理搭配养殖品种,避免鱼体过于密集,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在鱼种下塘前、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消毒药物进行预防消毒。投喂优质饲料,保证鱼体营养均衡,增强鱼的免疫力。做好池塘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除池塘中的杂物和粪便,防止病菌滋生。2.鱼病监测定期对鱼进行检查,观察鱼的体表、鳃、内脏等部位是否有病变。一般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在鱼病高发期应增加检查频率。对检查中发现的病鱼应及时捞出,进行隔离观察和诊断,分析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治疗方法鱼病治疗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根据鱼病的种类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治疗鱼病时,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控制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药物残留对鱼和环境造成危害。对于一些传染性较强的鱼病,应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扩散。4.药物使用管理鱼场使用的药物必须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渔用药物,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建立药物采购、使用登记制度,记录药物的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时间、使用对象等信息。药物应妥善保存,防止受潮、变质和过期失效。七、增氧设备管理1.增氧设备的配置根据池塘面积和养殖密度合理配置增氧设备,一般每亩池塘应配备[X]千瓦的增氧机。增氧机的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微孔增氧机等。2.增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增氧设备应安装在池塘底部平坦、水流较缓的地方,确保增氧效果均匀。安装完成后,应对增氧设备进行调试,检查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增氧能力是否达到要求。3.增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根据天气、水质、鱼的生长情况等合理确定增氧设备的开启时间和运行时间。一般在高温季节、阴雨天气、黎明前等容易出现缺氧的时段,应及时开启增氧设备。定期对增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电机、叶轮、浮体等部件是否正常,清理设备表面的杂物,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对增氧设备的易损件应及时更换,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如发现设备有故障,应及时维修,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八、人员管理1.岗位职责养殖主管:负责鱼场养殖生产的全面管理工作,制定养殖计划和技术措施,组织实施日常养殖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养殖工人:按照养殖主管的要求,负责池塘的日常巡查、饲料投喂、水质调节、鱼病防治等具体养殖操作工作。技术员:负责鱼场的养殖技术指导工作,制定养殖技术方案,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饲料管理员:负责饲料的采购、储存和发放工作,保证饲料质量安全,合理控制饲料库存和投喂量。设备管理员:负责鱼场养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维修和更换设备故障部件。2.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养殖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鱼类生物学知识、养殖技术、水质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养殖人员参加行业内的技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3.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养殖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指标包括鱼的产量、质量、养殖成本、工作态度等方面。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养殖人员给予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等;对表现不佳的养殖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九、安全管理1.安全制度建立健全鱼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养殖人员的操作行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2.设施设备安全对鱼场的增氧设备、水泵、发电机等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为设施设备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漏电保护器、防护栏等,防止发生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3.人员安全为养殖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工作服、雨鞋、手套等。在池塘边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养殖人员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溺水事故。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环境保护管理1.环境监测定期对鱼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土壤、水质、空气等方面的指标。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如发现环境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污染物排放控制严格控制鱼场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如饲料残渣、粪便、药物残留等。通过合理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