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翘嘴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DB36T-翘嘴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DB36T-翘嘴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DB36T-翘嘴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DB36T-翘嘴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翘嘴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22年4月22日,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有限公司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2年度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翘嘴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2.起草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有限公司3.主要起草人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郭传波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标准设计和起草王海华男研究员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标准设计和起草廖传松男博士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标准设计和起草李燕华女高级水产师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参与调查研究马本贺男助理研究员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参与调查研究李涵女水产师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参与调查研究罗楠女水产师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参与调查研究刘家寿男研究员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有限公司标准设计和修改张堂林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标准设计和修改李为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标准设计和修改刘文玉男高级水产师吉安市市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参与标准起草吴海军男高级水产师萍乡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参与标准起草潘东福男高级水产师婺源县农业农村局参与标准起草万锦涛男助理水产师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参与标准起草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泊、水库等面临日益严峻的富营养化,如何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一直是生态学难题。国外学者们通过对富营养化湖泊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以控源截污和生物修复为核心的湖泊生态修复理念(Jeppesenetal.,2012)。然而,研究人员发现浅水湖泊因内源负荷严重,单纯外源控制往往无法显著改善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环境。20世纪60年代早期,Hrbacek等(1961)发现鱼类对浮游生物群落及水体营养盐含量影响显著,提出藻类的生物量大小主要受水体营养盐含量和鱼类群落的共同作用,进而逐步形成“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即通过放流食鱼性鱼类减少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促进大型浮游动物种群的增长,进而控制浮游植物群落的繁殖与生长,达到净化水质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目的,该方法也被称之为食物网操纵。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在一些湖泊、水库放流食鱼性鱼类控制小型鱼类,进而培植浮游动物群落,加强对藻类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长江水库、盐龙湖、山美水库等(蔡杏伟等,2021)。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哪些小型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而对藻类的负面影响最大、哪些鱼类对于优势小型鱼类控制效果更佳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中下游浅水湖泊中,似鱎对浮游动物群落的负面影响大于䱗、大鳍鱊等小型鱼类种群,最不利于藻类和水质操纵。同时,通过翘嘴鲌、蒙古鲌、鳜对小型鱼类调控效果的比较研究,发现翘嘴鲌对似鱎种群的控制作用最为显著(Guoetal.,2022),提出在富营养化水体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培育翘嘴鲌种群是重要的操纵手段。翘嘴鲌(Culteralburnu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白鱼、翘壳等,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域,尤喜栖息水草丰富、小型鱼虾资源丰富的湖泊、水库,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名优经济鱼类之一,已成为了我国许多省份重要增养殖对象。目前,在江西省所辖水域,已建有鄱阳湖鳜鱼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德安县博阳河翘嘴鲌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翘嘴鲌种质资源。然而,在传统的湖泊、水库渔业中,翘嘴鲌等食鱼性鱼类属于除野对象,因此在这类天然水域翘嘴鲌种群资源常常衰退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我国许多湖泊、水库鱼类小型化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起,翘嘴鲌放流渔业在江西、湖北等省大水面(如庐山西海、梁子湖和武湖等)广泛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制定了一些大水面翘嘴鲌增养殖技术标准,如《绿色食品大水面翘嘴鲌养殖技术规程》(DB36/T876-2015),对大水面翘嘴鲌养殖技术进行了规范。然而,随着长江流域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库禁捕,大水面渔业利用方式由以往的养殖为主转为增殖养护为主,不同湖泊、水库翘嘴鲌资源差异巨大,需要因水制宜、科学调控。另一方面,由于湖泊放流翘嘴鲌历史较短,目前尚缺乏一套相对完整、行之有效的系统化技术规范,导致一些湖泊在开展翘嘴鲌放流工作时,出现盲目选种、过度放流、过度捕捞等问题。随着《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SC/T1149-2020)发布,如何科学开展翘嘴鲌增殖放流,发挥其优化鱼类群落、调控水生生物群落的作用,发挥经典生物操纵的控藻、净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三、主要起草过程承担单位接受任务后,成立了以郭传波为首席专家,王海华、廖传松、李燕华、马本贺、李涵、罗楠、刘家寿、张堂林、李为、刘文玉、吴海军和万锦涛等参加的标准起草小组,在合作单位协作下,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起草工作:(1)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了国内湖泊、水库翘嘴鲌增殖放流资料;(2)对几十年来开展的有关湖泊翘嘴鲌增殖放流经验进行总结,整理了前期研究结果;(3)增加了针对性的可控实验论证。在此基础上,起草小组共同形成标准草稿,最后对所有数据和资料作系统分析和整理成征求意见稿,拟广泛征求省内及国内同行的意见。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编制本标准的原则:(1)严格遵循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相关规定,充分考虑与其它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的协调性。(2)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翘嘴鲌生理生态特征和江西省湖泊生态环境特点,确保科学性;反映翘嘴鲌湖泊增殖放流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确保先进性;充分考虑行业生产主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可操作性。(3)坚持以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兼顾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放流经济效益的原则。标准的制定以维护水域生态完整性、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避免不恰当引种为原则,通过改善放流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兼顾经济效益。(二)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2019〕)、《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28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20〕24号)等系列文件要求。与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相协调,无冲突。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一)主要条款说明本标准规定了湖泊中翘嘴鲌增殖放流的水域选择、苗种质量要求、苗种运输、苗种标记、苗种放流和效果评价等内容。现对主要条款的编制进行说明。4水域条件为避免不恰当引种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放流水域须有翘嘴鲌个体分布,或曾有自然分布记录。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角度,对翘嘴鲌放流水域环境条件进行了约定。水质和底质的要求分别应用现行国家标准GB11607和GB/T18407.4,以满足其栖息、摄食、产卵和抚幼等行为。其它方面要求应符合SC/T9401的规定。5苗种质量要求苗种质量是增殖放流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放流的翘嘴鲌鱼种首先需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体表光滑无损伤无病灶。另外,需符合SC/T9401关于苗种来源、亲本来源和SC/T1123的规定。根据农业部2009年5月1日发布实施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农业部令第20号)第十条规定:“用于增殖放流的亲体、苗种等水生生物应当是本地种。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者子一代”。本标准规定翘嘴鲌增殖放流的苗种应选用原种或子一代作为对象,禁止选用近亲繁殖的后代。苗种规格关系到放流成本、放流存活率等,我们根据市场常见苗种规格,及生产实践常见做法,提出两个规格(夏花鱼种全长3cm~5cm;冬片鱼种全长10cm~15cm)供选择,以满足市场供应、生产成本等方面需求。任一规格都必须符合标准中感官质量和可数指标所规定的要求。6苗种运输目前,多数水域的经营主体无自己生产苗种的条件,用于增殖放流的苗种常来自外购,因此,运输方法、运输密度和运输时间关系到放流成功率,也是增殖放流的重要一环。夏花鱼种一般的放流季节在春夏季,此时气温和水温已升高。由于个体尚较小,可采用塑料袋运输苗种,控制密度在10尾/L~20尾/L,需严格控制运输水温不超过26℃,且同时控制运输时间不高于8h,即建议尽量从距离较近的苗种场采购。冬片鱼种建议在冬天低温季节运输和放流,由于个体较大,建议采用活鱼运输车运输减少死亡率。根据我们在江苏长江水库、福建山美水库的放流试验,建议运输密度控制在60~80kg/m3。运输的适宜水温为8~15℃,运输时间宜低于6h,运输距离过长,气候跨度越大,容易导致较高的死亡率。7苗种标记根据我们在江苏傀儡湖、湖北武湖的实验,采用微型编码金属标具有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适宜较大数量的鱼类苗种标记。微型编码金属标直径0.6mm,长度1mm。标记部位选择侧线和背鳍基部之间位置,一方面此部位身体较厚易于植入,另一方面活动较少,可以减少脱标。我们前期放流实验,麻醉环节采用40mg/L丁香酚能取得较好效果,实际操作中可以先开展预实验进一步校正,需保证标记的鱼能在1min内复苏。8鱼种放流苗种的投放则应选择合适水域分散投放,最大可能的提高放流成活率。根据野外和室内试验研究的结果,结合我们在庐山西海、上涉湖、保安湖、梁子湖、武湖、汤逊湖等湖泊翘嘴鲌增殖放流的综合效果和渔业管理经验,通过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了湖泊翘嘴鲌合理的放流时间、放流地点、放流规格和放流密度,并提出了具体的放流方法。9效果评价在确保湖泊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同时确保翘嘴鲌的湖泊放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定期对放流翘嘴鲌进行抽样调查,评估放流翘嘴鲌的生长、回捕率和放流效果等,确定翘嘴鲌放流对湖泊饵料生物种群的生态影响,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统一和规范起见,制定了“翘嘴鲌放流和回捕情况记录表”,并作为本标准的附录。(二)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1)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湖北牛山湖对翘嘴鲌的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渔获物中翘嘴鲌的平均体长为367mm,平均体重为551g。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300~500mm,占总尾数的80.1%;体重分布主要集中在200~1000g,占总尾数的80.1%。年龄由5个年龄组组成,以2龄、3龄和4龄鱼为主,分别占总尾数的68%、10%和17%,平均体重分别为395g、600g和1153g。翘嘴鲌体长与体重的增长在2龄时最快。牛山湖的翘嘴鲌种群生长速度与太湖、武湖和丹江口水库接近,比梁子湖和老江河水库的稍慢,比我国北方的兴凯湖和南湾水库的快。研究结果反映捕捞3龄以上个体较为合理。(2)2015年8月,将3万尾平均规格为2.5~3.0cm的翘嘴鲌夏花鱼种投放到1000m2池塘进行大规格鱼种培养。经过5个月的培育,出塘时翘嘴鲌的最大全长达21cm,8cm以上个体比例达85%,成活率90%。总产值18660元,成本合计11214元,其中鱼种及运输费4600元、饲料费2414元、池塘租金1000元、药物及人工费3200元,纯收入7446元,投入产出比为1∶1.66。(3)2006年,在武湖应用环保高效的复合渔业技术模式,加大翘嘴鲌、蒙古鲌、鳜等名优鱼类的增殖放流强度,2006年,鲌属鱼类鱼产量4.12万/kg,产值82.4万元;到2008年投放了25~35mm的翘嘴鲌33×104尾,年底产出鲌类4.94万/kg,产值98.8万元。(4)翘嘴鲌性躁、善跳跃冲撞,鳞片易脱落松弛,尤其是苗种易贴网受伤,离水易死亡,因此安全运输成为广大养殖户主要技术难题。运输前的拉网锻炼、冲水、吊水、停食是提高翘嘴鲌鱼种运输成活率的关键。翘嘴鲌夏花鱼种(3~5cm)运输前要进行2~3次拉网锻炼,运输前要停食1~2天,转运前放入苗箱冲水2小时以上。夏花一般用尼龙薄膜袋充氧运输,我们曾用83cm×48cm的加厚氧气袋运输,每袋装水15~20L,5cm左右鱼苗的装苗量约400尾,并用空调车进行运输,可取得较好效果。翘嘴鲌冬片鱼种(10~15cm)运输一般在11月至次年2月,运输前要进行2~3次拉网锻炼,一天一次,前1~2次拉网锻炼要赶鱼种上苗箱,从苗箱一端进从另一端出。由于个体较大,采用活鱼专用桶充氧运输具有更高的成活率,风险较低。根据我们在福建泉州山美水库的放流实验,运输密度为60~80kg/m3,运输6h内较为安全,放流现场存活率高。(5)2020年至2021年,编制组在广州流溪河水库连续放流翘嘴鲌冬片鱼种(10~15cm),两年的放养量分别为8万尾和10万尾,折合约为5尾/亩和9尾/亩,旨在通过放养食鱼性的翘嘴鲌控制该水库十分丰富的似鱎种群,以期提高水体浮游动物生物量,降低该水库在每年4月至8月的藻类密度。监测结果发现,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库区叶绿素a浓度较往年下降1%,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下降5%,小型鱼类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平均下降3%,翘嘴鲌的生长情况较好,监测到部分翘嘴鲌个体在放流的次年即3龄时可在水库性成熟。由于翘嘴鲌市场价格较高(不同地区价格波动较大,普遍30~200元/斤),可提升生产主体的经济效益。六、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