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24·怀化二模)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峻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A[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故A项正确;人们穿着“纸衣”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峻倒退,故B项错误;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过于肯定,故C项错误;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与表格内容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不符,故D项错误。]2.(2024·晋中期末)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打算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D[材料中百数十万“精铜活字”是为“内府”所铸,故A项表述与题意不符;B、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依据材料这些铜活字“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可知,这里的“无用”,应是指缺乏市场,故D项符合题意。]3.(2024·合肥三模)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看法B.探究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实践中视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B[题干述及李时珍主见“牵牛”入药是以实事求是为动身点,故A项错误;“牵牛”经过李时珍的不断探究,发觉它具有肯定的药理作用,故而突破东汉时期张仲景没有把“牵牛”入药的主见,反映了李时珍具有探究、求实、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李时珍主见“牵牛”入药是在不断试验探究之下,而不是视察求真,故C项错误;李时珍并没有对张仲景的主见进行理性批判,故D项错误。]4.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争霸扩张的过程中同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出了《离骚》这样宏大的诗篇。这表明()A.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沟通B.楚辞变更了中国文化走向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D.《离骚》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D[依据材料中“它在争霸扩张的过程中同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出了《离骚》……”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楚国与北方各国的文化沟通是《离骚》产生的重要条件,D项正确;A项说法肯定,解除;楚辞只是中国文学一个流派,没有变更中国文化走向,B项错误;楚国霸业的基础不是文化发展,C项错误。]5.(2024·荆门测试)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A.转轮排字盘的独创和运用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C.设立内阁以协助皇帝处理国政D.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D[本题考查宋朝的阶段特征。依据“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可知,该朝代为宋朝。元代王祯独创转轮排字盘,故A项错误;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是唐代晚期的陶瓷技术,故B项错误;设立内阁以协助皇帝处理国政是在明朝,故C项错误;柳永是北宋词人,故D项正确。]6.(2024·绵阳期中)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C.注意道德教化功能 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A[本题考查唐诗和宋词的特点。宋人项安世认可杜甫和柳永,关键在于“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强调二者的诗和词都是直抒胸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将杜诗柳词和其他诗词进行比较,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杜诗柳词是“实说”,而不是“表德”,故C项错误;杜甫的诗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故D项错误。]7.(2024·河南六市一模)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更的缘由是()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峻D.王实甫提倡特性解放B[依据材料“回头偷看一眼”“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可知,符合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见,程朱理学在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才会有材料中“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故B项正确。]8.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禘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化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最终又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化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B[A项说法错误;汉字中的“帝”字的字意不断发生变更表明汉字是文明的载体,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9.(2024·宁德模拟)《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B[由材料中的题记拓片可以看出,它非楷非隶,而是上承汉隶,下开唐楷,是魏碑中的代表,从风格看,扁方严整,朴拙雄浑,兼具隶楷特色,B项正确;A、C、D三项都有行书或草书特色,错误。]10.文同是北宋闻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A.人物画 B.风俗画C.文人画 D.宫廷画C[人物画着重突出人物的描绘,故A项错误;风俗画着重描绘社会风俗,故B项错误;文人画将诗书画印集于一体,体现了画家超群的综合文化素养,故C项正确;宫廷画具备高雅庄重的特点,故D项错误。]11.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相识最精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旺盛促进文学发展A[由题干信息分析:“为曲皆佳”,是因为“供奉词臣作曲”;而“白则猥鄙俚亵”,则“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综合分析A项正确;“教坊乐工”不代表文人,B项错误;题干所述正是元杂剧特点,不代表衰落,C项错误;题干不能反映都市旺盛的推动,D项错误。]12.(2024·海南高考)右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化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A[图中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见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项正确;京剧主要是由汉剧和徽剧融合而来,故B项错误;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故C项错误;元杂剧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局限于宫廷生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4·唐山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大独创”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独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况都变更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其次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报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独创”。材料二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独创”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中学本国史》中设有“四大独创”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独创”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有?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觉的最早呢!”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高校教授李约瑟起先对中国科技史感爱好,李约瑟起先萌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愿。1943年2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年李约瑟回国时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宝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独创”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世界所接受。1954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高校隆重出版。该书特殊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中国的独创创建。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人所知。(1)结合所学学问,简述以“四大独创”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成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四大独创”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宣扬的现实意义。(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四大独创”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结合史实可知重视阅历总结,强调好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其次小问,结合史实可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分析。第(2)问,近现代中国广泛宣扬“四大独创”要结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来分析。第(3)问中第一小问,结合史实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记。其次小问,由材料二内容“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有?”结合史实来说明四大独创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答案](1)特点:重视阅历总结,强调好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成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2)意义:重塑国人历史记忆,增加民族自信念,抵挡外来侵略;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沟通,有助于打破列强对中国的孤立封锁。(3)地位: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记。影响:为新航路开拓供应技术条件,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奠定了基础。总之,“四大独创”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变更了欧洲乃至世界的面貌。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复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望海潮作者:柳永(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提取表中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自拟论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也可以从其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个时期城市经济或文学发展状况加以说明。[解析]本题目是通过两个文学作品,让考生挖掘其隐含的历史信息,题目难度不小。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角度来思索:第一个角度,找出两个文学作品的共通之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观点,确定论题,最终进行具体阐述;其次个角度,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提炼观点,进行具体阐述。对于第一个角度,其共通之处是——在诗词中,都存在市场,然后分析唐朝的市与宋朝的市在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观点是肯定时期的文学是肯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再分析相同的缘由。至于其次个角度,其不同之处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形式上,《卖炭翁》强调整齐划一,格律工整,而《望海潮》则句式参差不齐,敏捷多样,然后分析其不同的缘由。[答案]示例1:论题:唐宋文学与城市经济。说明:《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描述反映出唐代对市场交换行为存在严格的时空限制;《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描述则反映出宋代市场分散于宅屋之间,经营时空不再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