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利用情况健康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3"\h\u25907土地利用情况健康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44911.1国外研究动态 199621.2国内研究动态 1169021.3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41.1国外研究动态20世纪40年代,AldoLeopold(1941)首次定义了“土地健康”(Landhealth)以及“土地疾病”(Landsickness)的概念。他提出土地健康是指人类合法占领且功能未遭到破坏的状态;土地疾病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紊乱的状态[9]。AldoLeopold将土地的健康程度与人体的健康进行类比,认为土地是否健康取决于土地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解决土地侵蚀、肥力丧失以及外来物种侵入等问题的能力[10]。自“土地健康”概念提出以来,学者们围绕土地系统健康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早期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土壤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健康”等角度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政府开展土地质量调查和土壤健康项目研究,评价土地可持续状况[11]。1994年,成立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协会(ISEH)以应对全球生态系统变化以及环境衰退的问题,旨在诊断全球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出概念、理论方法以及达成国际协定[12]。D.J.Rapport等学者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作用以及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协会(ISEH)的创立。StephenBirkett等学者(1998)将生态系统与病人进行类比,通过借鉴医学研究中疾病的分类方法,提出识别生态系统失调的分类框架,进一步针对不同生态系统存在的健康状况提出差异性的补救措施[13]。Benites等学者从土地条件变化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4]。Moussiopoulos等学者从土地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系统健康进行评价[15]。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土地利用系统中的碳测定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16]。Vagen等学者运用GIS和RS技术对肯尼亚的Laikipia牧场进行空间分类,用红外光谱法对土壤碳浓度进行测定,从而为土地管理提供依据[17]。1.2国内研究动态国内关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仍处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研究内容和方法逐渐丰富,学者们主要围绕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相关研究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概念研究“土地健康”是由“人类健康”衍生而来,是测定土地利用系统状态的指标。陈美球等学者(1998)界定了“土地健康”的概念并探究了土地健康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构建土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19,20]。将土地健康界定为土地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其自身能维持新陈代谢并且对外界的冲击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使土地与人、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生、互生、再生过程得到持续发展的状态[21,22]。此后,系统工程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国内学者在“土地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系统工程理论的相关研究方法,并结合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提出“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概念。刘永清等学者(1997)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中,结合土地科学以及生态经济学等理论,提出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工程的概念。认为土地利用系统是人类利用土地过程中由自然、社会、经济、生态、自然等要素复合而成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巨系统[22]。唐华俊等学者(2000)将“土地利用系统”定义为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23]。蔡为民等学者将土地利用系统定义为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由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以及社会系统复合而成的。蔡为民等学者(2004)第一次提出了“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概念并初步建立起评价体系。蔡为民提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是以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为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由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这几个方面组成的健康体系[24]。郭杰等学者(2011)将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内涵概括为:一为土地利用系统本身健康与否,即土地利用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结构,功能是否得到正常发挥;二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对人类健康与否,也就是土地利用系统所产生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是否满足人类的需求[25]。2、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测算的研究(1)研究尺度和评价单元(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学术界目前尚没有标准的、统一的评价方法或者标准,国内外学者在评价指标的建立方面有较多成果,不同指标体系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目前学者们选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各有侧重,其中较代表性的的指标框架主要有四种,包括:=1\*GB3①“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PSR模型)[26-30],该模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开展的在土地质量指标研究项目(LQI)中被首次提出[31],而后被广泛应用到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研究中。该模型突出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系统的影响及系统在外在压力之下的状态与响应状况,是国内应用较多且较为经典的评价模型之一。=2\*GB3②随着学者们对PSR模型的深入研究,“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指标体系(DPSIR模型),该模型是在PSR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建立的;=3\*GB3③“结构-功能-效益”指标体系(SFE模型)[32],该模型从系统论角度出发,从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早由蔡为民等学者提出[33],该模型较综合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自身的状况以及产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4\*GB3④“环境-社会-经济”指标体系。(3)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方面,目前国内关于土地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方法逐步由静态方法向动态方法过渡。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模糊综合评价法、TOPSIS方法、灰色关联模型[29,30]等。洪惠坤等学者构建PSR模型,基于改进TOPSIS计算了三峡生态敏感区的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34]。王鹏等学者以生态扶贫移民区为例,基于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35]。随着研究方法的逐渐丰富,学者们不断进行方法上的创新与融合,部分学者将静态耦合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相结合,如DPSIR-TOPSIS模型、三角模型寻踪投影模型等,也有部分学者将新的方法引入研究过程中。张锐等学者将集对分析法应用到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中,运用改进熵值法和集对分析法对全国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诊断[36,37]。刘兆军等学者运用中心点混合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构建“SFE”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大庆市2005年-2014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38]。路正等学者运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对河西走廊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评价[39]。3、时空特征研究4、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障碍度研究目前关于土地系统健康的影响因素和调控的研究相对较少,部分学者进行障碍因子以及健康预警的相关研究。关于障碍因素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是围绕障碍因子的诊断以及各子系统的障碍度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障碍度模型、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钟少华等学者以延长县为研究区,在进行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障碍度模型计算障碍度来识别阻碍影响系统健康水平的障碍因子[40]。王欢等学者利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系统健康的主要障碍因子[41]。5、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研究与其他内容的相关研究(1)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土地健康研究联系起来,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土地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化特征[45]。(2)将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研究与城镇化、经济发展的研究联系起来,研究城镇化发展程度与土地健康利用的协调关系,或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刘宝涛等学者利用线性加权法、剪刀差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长春市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协调演化关系进行分析[42-44]。1.3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通过整理与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得出,目前关于土地系统健康评价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对不同地区、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研究理论和方法逐渐丰富和完善,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研究方法上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和研究方法各具特色,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评价指标多选用静态的社会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主要是各省市县的各类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以及环境公报等统计资料。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完善。2、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依据有待完善。目前关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和系统理论等,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3、从研究区的选择上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研究的研究区选择多是省级、大尺度流域以及生态敏感地区,有部分学者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研究,但典型地区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尤其是针对某些典型地区在土地利用转型发展时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4、从研究的角度上看,研究角度不断丰富。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本身展开研究,也有很多学者从土地健康利用与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着手进行研究。但目前对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影响因素和障碍度研究较少,还有待深入研究。5、研究的时间跨度上,多数研究选择10-20年进行时序性分析,多是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点上的健康状况,对于其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较少,对于空间特征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参考文献[1]陈美球,赵小敏.土地健康与土地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1998(4):19-21+33.[2]陈美球,金夏萍.土地健康及其评价[J].国土经济,2001(6):10-12.[3]刘永清,张光宇.论土地利用系统工程——原理、方法和体系[J].系统工程,1997,15(2):8-12,57.[4]唐华俊,陈佑启.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5]蔡为民,唐华俊,陈佑启,等.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框架与指标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33-37.[6]郭杰,吴斌.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4):71-77+96.[7]李睿璞,关江华.基于PSR模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12-117+136.[8]周博,杜晓霞,马林兵,等.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动态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7(04):9-15.【第四章】[9]何新,姜广辉,张瑞娟,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房屋租赁合同3
- 《难治性肾衰竭》课件
- 2025年装修新房前签订合同的重点注意事项
- 2025世纪广场大酒店不锈钢大门及护栏生产与安装合同
- 《典型的微生物》课件
- 《爱耳日宣传》课件
- 《人口与资源关系》课件
- 《专注匠心永恒》课件
-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25)含解析
- 石家庄铁道大学《外贸英语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钢结构门式刚架厂房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 橙色黑板风小学生知识产权科普PPT模板
- 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手册课件
- 幼儿园儿歌100首
- Q∕CR 9218-201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甲状腺解剖及正常超声切面ppt课件
- 易学书籍大全291本
- 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及房地产登记试行规定
- 蠕墨铸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ISP98《备用信用证惯例》中英文
- “V”法铸造工艺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