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1393-2024产品碳足迹评价 通则_第1页
DB33T 1393-2024产品碳足迹评价 通则_第2页
DB33T 1393-2024产品碳足迹评价 通则_第3页
DB33T 1393-2024产品碳足迹评价 通则_第4页
DB33T 1393-2024产品碳足迹评价 通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Carbonfootprintassessmentofproducts—Generalpri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 II II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江省价格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浙江锋、蒋忠伟、肖相泽、杨威、罗彪、袁灿、1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服务(例如运输););——无形产品的支付(例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2——为顾客创造氛围(例如在宾馆和饭店)。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产品碳足迹carbonfootprintofaproduc注:功能单位用来比较功能相同的不同产品或服务的碳足迹,例对一个或多个产品种类进行碳足迹评价所遵循的一套原则、要求和指3直接测量或者由直接测量数据计算得到过程或活动的注:初级数据并非必须来自所评价的产品系统,因为初级数据可能涉注:次级数据是经权威机构验证且具有可信度的数据,可来源于数据库、对与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相关的物质和能量流的数量或环境影响重要性程度是否被排除在评价范产品碳足迹核查CFPverific评价历史数据和信息陈述,以确定产品碳足迹信息是否实质性正确并符合核查准则。在产品或产品说明上标示出满足产品碳足迹披露要求、反映产品碳足迹相关信息的标签。产品碳足迹声明CFPdeclar根据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或其他相关产品种类规则编为实现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社团,或上述单位中的一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注:产品和物质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共生产品。44评价原则4.1相关性4.2完整性4.4准确性4.5透明性4.6公正性5足迹结果评估;产品碳足迹报告,主要包括报告内容、记录与保存;产品碳足迹核查,主要包括核查内容、核查过程、核查方法及核查结论;产品碳足迹披露,主要包括披露形式及披露内容。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图1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流程图示6产品碳足迹核算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总体目标应结合取舍准则,通过量化产品碳足迹评价所涵盖生命周期阶段所有实质性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计算产品对全球变暖的潜在影响,以及在不同阶段、不同过程、不同空间位置的影响构成。在确定产品碳足迹评价目标时,应明确以下内容:——开展评价的原因;——披露方式。产品碳足迹的评价范围应明确目标产品、功能单位/声明单位、系统边界、取舍准则等内容。目标产品的确定应满足以下要求:——每项产品应只针对同一企业在同一产地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对于同一企业不同规格的产品,或同一规格但不同产地的产品,应分别核算碳足迹;——对于同一企业在同一产地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如采用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原燃料种类和供应商有差异时,在进行数据调查时,原则上应按产品比例进行加权平均。6产品碳足迹评价应至少涵盖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离开生产组织的部分生命周期阶段。由具体产品碳足迹系统边界不应包括碳抵消,系统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消除量可纳入系统边界内。产品碳足迹评价应覆盖系统边界内所有单元过程、物质流和能量流。当个别物质流或能量流对某一单元过程的碳足迹无实质性贡献时,可将其作为数据排除项排除并进行报告。应按GB/T对于系统边界内的所有单元过程,应收集纳入生命周期清单中通过测量、计算或估算得到的数据收集过程完整、可靠、准确是保证核算结果客观的前提。若存在相应的碳足迹产品种类当温室气体排放统计采用在线监测法时,在线监测系统应符合相关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法体系产品碳足迹评价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包括初级数据和次级数据,应优先选用初级数据。——若产品生产不足一年,应使用从生产初始至评价时的累计平均数据;——若产品生产周期超过一年,初级数据应使用最近一个生产——技术代表性:针对某项具体技术或组合技术,产品碳足迹评价过程使用的数据库应满足以下7命周期/部分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范围,数据库的每个数据集应有完整的文档和模型;——数据透明:数据库有公开的数据库指南,用于说明数a)本地数据库;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量化评价目标与范围所涵盖生命周期阶段所有单元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可采用核算法或在线监当采用核算法时,对识别的排放源及温室气体种类,根据=∑1∑1∑=1∑=1(,,,×,,,×)…(1)——排放源类型;当采用在线监测法时,根据正常运行的在线监测系统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种类、浓度和流量进在产品碳足迹核算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下可能涉及分——同一单元过程生产多个产品或主/副产品;——公用辅助设施的能源消耗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线或单元过程;8——废水和废弃物处理过程(包括委外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分——尽可能避免分配,可通过进一步分割单元过程或者扩展产品系统来实现;——当分配不可避免时,工艺或产品系统的输入输出量优先配,如根据经济价值进行分配,并应提供所使用分配关系的依据及计算注2:经济价值分配宜根据稳定的市场价格计算,一般采用年度平均多年平均值,避免价格波动影响。生产系统中使用的循环再生材料应采用以下方法计入产品的生命周期阶——应考虑为新用途制备二次材料所需的生产过程。——致性检查:评估假设、方法和数据质量考虑因素在整个碳足迹评价中的一致性程度。6.4.2识别产品碳足迹的主要贡献阶段和9位相同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比较时,宜开展产品碳足迹或特定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的规定,碳足迹核算和评价结果公8.5.1当文件、数据或现场信息证明该产品碳足迹评价过程及报告内容均无实质性错误,且符合相关8.5.2当文件、数据或现场信息证明该产品碳足迹评价过程及报告内容均无实质性错误,但不完全符8.5.3当文件、数据或现场信息证明该产品碳足迹评价过程及报告内容存在实质性错误,或不符合相8.5.4当无法根据已收集文件、数据或现场信息得出核查结论,如信息不透明或没有充分的文件、数据与记录,无法出具核查结论时,可不出具9产品碳足迹披露9.1披露形式——产品碳足迹报告;——产品碳足迹标签;——产品碳足迹声明;若采用产品碳足迹标签、产品碳足迹声明或其他披露形式,应同时出具产品碳足迹报9.2披露内容9.2.1披露内容应包括经核查的产品碳足迹的目标产品、产品信息、功能单位、系统边界、温室气体9.2.2产品碳足迹声明应明确所采用的符合性评价的类型,声明类型包括以下三种:A.1数据质量评分对最终结果造成的影响,说明现场数据的选择与处理、////////////中A.2单元过程输入数据的数据质量,=…………(A.1)——单元过程输入数据的编号;,——单元过程第个输入的初级数据质量得分;5——输入的初级数据在数据来源方面对应得分。,=………………(A.2),——单元过程第个输入的次级数据质量得分;=…………(A.3)A.3单元过程碳排放数据质量……………——单元过程所包含的输入数量;A.4生命周期阶段碳排放数据质量…………——生命周期阶段所包含的单元过程数量;A.5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根据目标和范围定义的产品碳足迹的数据质量得分由公式(=……………(A.6)——产品碳足迹所包含的生命周期阶段数量;.——第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量。A.6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分级得分≤1.51.5<得分≤2.02.0<得分≤3.03.0<得分≤4.0得分>4.0),=(1−R)×EV+EEoL…………(B.1)EM——在闭环分配程序的情况下,原材料获取和报废处理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千EV——从初级材料中提取或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千克二氧化EEoL——生命末期处理(作为产出回收利用材料产品系统的一部分)相共享单元过程的分配程序宜采用如下顺序(如果可行并且以此作为分配的基础):a)物理关系,包括数量、质量、体积或能源含量(如热值)等;b)经济价值,例如废料和再利用物质的市场价值与初级材料市场价值的比值;开环再利用和回收的共享单元过程是指原材料提取和加最终处置/再利用和回收的单元过程的排放量可通过过程分割(取决于相关产品和材料类别)来避免分配。一种可能的过程分割方式是将与最终处置/再利用和回收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成计入所评价产品系统生命末期处理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为达到初级材料质量要求对循环再生材料预处理产过程间进行分配,例如通过系统扩展避免分配。如果无法避免分配,则采用GB/T24044—2008中.4的规定。如果分配标准(例如物理性质、经济价值、后续使用次EM=(1−R×A)×EV+EEoL…………(B.2)EM——在开环回收情况下,与原材料获取和报废处理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千克二EV——开采或从自然资源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千克二氧化EEOL——报废处理(作为产出循环再生材料产品系统的一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当循环再生材料进入一个新产品系统时,如果循环再生材料所在旧产品系统已获得回收信用额度,则该材料会给新产品系统带来环境负担,参见与回收信用额度相关的公式(B.1)和(B.2)。室气体排放量可以按照公式(B.3)计算:EM=EPP+EEoL+(1−R)×A×EV…………(B.3)EPP——为达到初级材料质量要求,对循环再生材料预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千克EM=C×EPP+(1−C)×EV+EEoL+(C−R)×A×EV……………(B.4)公式(B.3)和公式(B.4)适用。否则在产品的所有生命阶段中,至少应包括本标准6.1.2中规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