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篇一」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年

级一年级课

题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四上课教师黄慧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前置自学提纲设计仔细观察课本P16页主题图,想一想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教

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10的数字),

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摘的正确”。“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探究表示方法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2、0的其他含义(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你在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个人意见教

程3、0与其他数的比较。“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4、0的写法(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2)0的形状像什么?(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1、自主练习第1题。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先按顺序连线,再看像什么。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10的数序。(

)1(

)(

)(

)5(

)(

)(

)()87()()()()3、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4、自主练习的第3题。这是一道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在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个人意见板书设计0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篇二」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第一二三四六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数一数(1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圆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二、自主探索1、初步感知(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

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2、数数交流(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3、总结方法(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4、抢答练习(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5、点子图表示数师: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

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

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1、找找数娃娃师:我们的教室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2、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1个(

)、2个()、3()、4()、5()、6()、7()、8()、9()、10(

)。四、课堂总结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二单元

比一比(1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3、学生经验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4、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培养初步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5、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学生经验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校园的一角去,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体会方法(一)整体观察,初步体会出示主题图,看一看,图中有些什么呢?(二)仔细观察,进行比较1、比长短(1)谈话:两个小朋友在跳绳,你知道哪些长吗?(2)思考:那么怎样才能比出长短呢?(出示两根颜色不同的绳子)(3)操作:把两根绳子拉直了,其中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4)观察:所以我们可以把图中的两根跳绳也像这样拉直后一端对齐,再进行比较,说一说哪根绳子更长一些?(5)描述:谁来说说是怎样比的?(指导学生用哪根绳子长一些,短一些;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描述)2、比高矮(1)观察:那两个朋友在干什么呢?(玩滑梯)(2)思考:这两个小朋友谁高一些呢?(3)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4)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5)描述:谁来说说是怎样比的?(指导学生用哪根绳子高一些,矮一些;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来描述)(6)追问:比高矮我们应注意些什么?(站在同一个地面上)3、比轻重(1)谈话:这两棵树上分别是石榴和柿子,一个石榴与一个柿子相比谁轻谁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的轻重呢?(2)说明:我们通常用这样的工具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出示天平),它就像我生活中见过跷跷板,重的向下沉,轻的向上跷。(3)观察:这一幅图中可以看出谁重一些?谁轻一些呢?谁比谁重呢?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综合运用,提高意识1.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3.“想想做做”第4题。(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四、再次观察,延伸拓展1、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2、观察:我们还可以比较物体的大小与远近。找一找,这一幅图中,哪条路比哪条路远一些呢?3、交流。五、总结全课,整理方法1、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想一想两个物体间比较比什么?怎样比呢?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它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难点: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磁性黑板。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6、小结: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7、提问: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8、说明: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2)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3)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师:工作人员说:“太好了!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小朋友们。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1)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2)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3)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4)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篇三」主备课人:任晓棠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2、关键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1、介绍位置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2、谈话导入(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2)想一想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师: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要求: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C、总结方法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归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2、教学例2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2)解决第(1)个问题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熊猫馆(3,5)

海洋馆(6,4)猴

山(2,2)

大象馆(1,4)(3)解决第(2)问题A:出示要求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C:反馈练习结束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3、全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5题第1题:(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第2题(1)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第3题第1小题,用投影展示学生所确定的区域。第2小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第5题(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篇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数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亿以内读数和写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教具准备题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你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练习卡。2、内容:判断题:(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2)读出下面数48725301000316800008600009012000605(3)写出下面各数四千二百七十万一百万七千七万零九十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二、判断反思:(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反思: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②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④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5)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三、巩固练习: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4题,P108题,P1111题。2、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来读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我们学校有500多人;我们学校有十万人。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读两个0;读一个0;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4.第12页第12题;第14题;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五、作业:第12页的13题转盘练习读、写数。个人修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篇五」万州区高梁中心小学

李香兰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2、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有序观察、分类比较等学习方法。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各一个学具准备:礼品袋中有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物体。学具带1:土豆、萝卜、橡皮泥、纸板、刀子、剪刀等学具袋2:长方体框架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分类比较。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袋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倒出来看一看。你们愿意玩吗?为了玩的方便,你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分类吗?(生分类)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师: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能把它找出来吗?2、揭示课题。师: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2、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1)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辩论师:哪一个小组愿意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质疑、辩论。可能发生争执的有:①.对“相对”的理解;②.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不是2条。③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4)验证特征。同学们说的特别精彩,老师很佩服,但是你们是怎样知道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如下情况:1、看出来的;2、量出来的;3、将长方体物体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一个面的轮廓,再用相对的面去比较;4、用剪刀将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剪下跟对面比较。5、用稍大的纸蒙在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上,四周压下痕迹,再跟其他的面比较等等。提问:你是怎样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用尺子量、用笔杆沿棱比较等。(5)师生合作,抽象概括。师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