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维修行业技术培训与考核标准The"AutomotiveRepairIndustryTechnicalTrainingandAssessmentStandards"isacomprehensiveguidedesignedtoestablishuniformityinthetrainingandassessmentprocesseswithintheautomotiverepairsector.Thisstandardisapplicableinvarioussettings,includingvocationalschools,technicalcolleges,andprofessionaltrainingcenters.Itensuresthatindividualsenteringthefieldofautomotiverepairareequippedwiththenecessaryskillsandknowledgetohandleawiderangeofvehicleissueseffectively.Thestandardsoutlinedinthisdocumentencompassavarietyoftechnicalaspects,frombasicvehiclemaintenancetocomplexdiagnosticsandrepairs.Theyaretailoredtomeettheevolvingneedsoftheautomotiveindustry,ensuringthattraineesstayup-to-datewiththelatesttechnologicaladvancements.Byadheringtothesestandards,traininginstitutionscanprovideaconsistentandhigh-qualityeducation,preparingstudentsforsuccessfulcareersinautomotiverepair.Inordertomeettherequirementsofthe"AutomotiveRepairIndustryTechnicalTrainingandAssessmentStandards,"trainingprogramsmustcoverspecifictopicssuchasenginerepair,electricalsystems,brakesystems,andcomputerdiagnostics.Additionally,traineesareexpectedtopasspracticalandtheoreticalassessmentstodemonstratetheirproficiencyintheseareas.Thisensuresthatgraduatesarewell-preparedtohandlereal-worldchallengesintheautomotiverepairindustry.汽车维修行业技术培训与考核标准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汽车维修基础理论1.1汽车维修概述汽车维修是指对汽车进行维护、修理和故障排除的一系列技术活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领域。汽车维修不仅关系到车辆的功能和安全,还关系到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本章将介绍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趋势以及在我国的重要性。1.2汽车结构及原理1.2.1汽车结构汽车结构主要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大部分。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负责产生动力;底盘负责承载和传递动力,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车身是汽车的外壳,承担着乘员和货物的运输任务;电气设备则包括电源、用电设备和线路等。1.2.2汽车原理汽车原理是指汽车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发动机通过燃油燃烧产生动力,经过传动系传递到车轮,使汽车运动;底盘各系统协同工作,保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车身结构设计要考虑空气动力学、碰撞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因素;电气设备则负责为汽车提供照明、信号、动力输出等功能。1.3汽车维修常用工具与设备1.3.1常用工具汽车维修常用工具包括扳手、螺丝刀、钳子、锤子、旋具、量具等。这些工具是维修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用于拆卸、安装、调整和检测汽车零部件。1.3.2常用设备汽车维修常用设备包括举升机、轮胎拆装机、发动机试验台、故障诊断仪、示波器、万用表等。这些设备能够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汽车故障,提高维修效率。1.3.3维修工具与设备的选择在选择维修工具与设备时,应根据汽车类型、维修项目和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要注重工具与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汽车维修基础理论的学习,可以为后续的维修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维修技能和水平。第二章发动机维修技术2.1发动机故障诊断发动机故障诊断是汽车维修过程中的环节。维修人员需对发动机的故障现象进行详细观察,包括异响、冒烟、油耗异常等。随后,利用专业仪器对发动机进行检测,如电脑诊断仪、尾气分析仪等。在诊断过程中,维修人员需熟练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故障诊断方法。2.2发动机拆卸与安装发动机拆卸与安装是发动机维修的基础操作。在拆卸过程中,维修人员需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进行,保证发动机零部件的完整性。同时注意保护发动机及其周边零部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在安装过程中,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安装要求,保证发动机安装到位,恢复正常工作。2.3发动机零部件维修发动机零部件维修主要包括气缸盖、气缸体、曲轴、凸轮轴、活塞、连杆等部件的维修。维修人员需具备熟练的焊接、刮削、磨削等技能,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修复。同时掌握零部件的检测方法,保证维修后的零部件达到标准要求。2.4发动机调试与优化发动机调试与优化是发动机维修的最后一环。维修人员需对发动机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动力、油耗、排放等。根据测试结果,对发动机进行调试,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维修人员还需对发动机进行优化,提高其燃油经济性和排放功能。在调试与优化过程中,维修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调试工具和设备,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第三章变速器维修技术3.1变速器故障诊断3.1.1故障现象识别在变速器故障诊断过程中,首先应对故障现象进行详细识别。常见的变速器故障现象包括:变速器异响、变速器跳挡、变速器无法挂挡、变速器漏油等。3.1.2故障原因分析针对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变速器故障原因可分为机械故障、电子故障和油液故障三大类。具体原因包括齿轮磨损、同步器损坏、轴承磨损、离合器故障、电磁阀损坏等。3.1.3故障诊断方法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直观检查、经验判断、仪器检测等。具体诊断步骤如下:(1)直观检查:检查变速器外部是否有油迹、伤痕等明显故障痕迹。(2)经验判断:根据故障现象和维修经验,初步判断故障部位。(3)仪器检测:使用专用检测仪器,如故障诊断仪、油液检测仪等,对变速器进行详细检测,找出故障点。3.2变速器拆卸与安装3.2.1拆卸前的准备工作在拆卸变速器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准备拆卸工具,如扳手、螺丝刀、老虎钳等。(2)了解变速器结构,掌握拆卸顺序。(3)对变速器进行清洁,以便于拆卸。3.2.2变速器拆卸流程变速器拆卸流程如下:(1)拆卸变速器外部附件,如散热器、油管等。(2)拆卸变速器与发动机连接部件,如离合器、飞轮等。(3)拆卸变速器壳体,取出内部零件。3.2.3变速器安装流程变速器安装流程如下:(1)检查变速器内部零件,保证无损坏。(2)按照拆卸的反向顺序安装变速器内部零件。(3)安装变速器与发动机连接部件。(4)安装变速器外部附件。3.3变速器零部件维修3.3.1零部件检查与更换变速器零部件检查与更换主要包括:齿轮、同步器、轴承、离合器、电磁阀等。检查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根据检查结果,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3.3.2零部件维修工艺变速器零部件维修工艺包括:清洗、拆卸、检查、更换、组装等。在维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工艺流程,保证维修质量。3.4变速器调试与优化3.4.1变速器调试变速器调试主要包括:调整齿轮间隙、调整同步器间隙、调整离合器间隙等。调试过程中,应根据变速器技术参数进行调整,保证变速器正常工作。3.4.2变速器优化变速器优化主要包括:提高变速器传动效率、降低噪音、减轻磨损等。优化方法包括:改进齿轮设计、提高齿轮加工精度、选用优质油液等。通过对变速器的调试与优化,可以提高变速器的工作功能,延长变速器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第四章制动系统维修技术4.1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障诊断是维修工作的首要步骤。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主要包括对制动效果不良、制动异响、制动跑偏等常见故障的诊断。诊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询问车主故障现象及发生时间,了解故障发生时的环境、速度等因素;(2)对制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制动液、制动盘、制动鼓、制动蹄片等;(3)利用专业仪器检测制动系统的技术参数,如制动压力、制动时间等;(4)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4.2制动系统拆卸与安装制动系统拆卸与安装是维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拆卸与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备必要的工具,如扳手、螺丝刀、老虎钳等;(2)按照拆卸顺序,先将制动系统与车辆其他部件分离;(3)拆卸过程中,注意保护制动系统零部件,避免划伤、损坏;(4)安装时,保证零部件安装到位,连接牢固;(5)安装完毕后,检查制动系统是否正常工作。4.3制动系统零部件维修制动系统零部件维修主要包括制动盘、制动鼓、制动蹄片等的维修。以下是零部件维修的注意事项:(1)对制动盘、制动鼓进行磨损程度检测,确定是否需要更换;(2)对制动蹄片进行检查,如有磨损、断裂等现象,应及时更换;(3)维修过程中,注意清洁零部件,去除油污、锈迹等;(4)更换零部件时,选用符合车辆型号的高质量产品;(5)维修完毕后,进行制动系统功能测试。4.4制动系统调试与优化制动系统调试与优化是保证制动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调试与优化的步骤:(1)检查制动液位,保证液位正常;(2)调整制动踏板高度,使其符合标准;(3)利用专业设备检测制动系统压力,调整至标准值;(4)进行制动距离测试,保证制动效果良好;(5)针对制动跑偏现象,调整制动器间隙,保证四轮制动平衡;(6)优化制动系统响应时间,提高制动功能。第五章悬挂系统维修技术5.1悬挂系统故障诊断5.1.1故障现象识别在悬挂系统故障诊断过程中,首先应对故障现象进行准确识别。常见的故障现象包括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异响、跳动、跑偏等。5.1.2故障原因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悬挂系统零部件磨损、损坏、松动、变形等。5.1.3故障诊断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故障诊断:(1)问诊法:向驾驶员了解故障情况,包括故障现象、发生时间、行驶里程等。(2)外观检查法:检查悬挂系统零部件的外观,观察是否有磨损、损坏、松动等现象。(3)试车法:通过试车,感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故障现象,进一步判断故障原因。(4)仪器检测法:使用专业仪器,对悬挂系统进行检测,获取故障数据。5.2悬挂系统拆卸与安装5.2.1拆卸注意事项在拆卸悬挂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车辆停稳,拉紧手刹。(2)使用专用工具,避免损坏零部件。(3)拆卸前,对零部件进行标记,便于安装时对照。(4)注意安全,防止零部件脱落伤人。5.2.2安装注意事项在安装悬挂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按照拆卸时的标记,对照安装零部件。(2)保证零部件安装到位,紧固力矩适中。(3)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避免遗漏。(4)安装完毕后,进行试车,验证故障是否排除。5.3悬挂系统零部件维修5.3.1零部件磨损与更换对磨损严重的悬挂系统零部件进行更换,包括减振器、弹簧、衬套等。5.3.2零部件修复对轻微磨损的零部件进行修复,如采用磨削、焊接等方法。5.3.3零部件保养对悬挂系统零部件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5.4悬挂系统调试与优化5.4.1调试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悬挂系统调试:(1)调整减振器阻尼力。(2)调整弹簧刚度。(3)调整稳定杆刚度。(4)调整轮胎气压。5.4.2优化目标悬挂系统调试与优化的目标包括:(1)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2)提高乘坐舒适性。(3)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声和振动。(4)延长悬挂系统使用寿命。5.4.3调试与优化效果评估通过以下方法评估调试与优化效果:(1)试车评估:试车过程中,评估车辆行驶稳定性、舒适性等。(2)数据测量:使用专业仪器,测量悬挂系统的各项参数,与标准值进行对比。(3)客户反馈:收集客户对调试与优化效果的反馈意见。第六章电气系统维修技术6.1电气系统故障诊断6.1.1故障诊断基本原理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是指对汽车电气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识别、定位和原因分析。故障诊断基本原理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故障判断和故障分析。6.1.2故障诊断方法(1)视觉检查:对电气系统的线束、插接件、电气元件等进行外观检查,查找明显的故障点。(2)电阻测量: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气元件的电阻值,判断其是否正常。(3)电压测量:测量电气系统的电压值,判断电源、负载和线路是否正常。(4)电流测量:测量电气系统的电流值,判断负载和线路是否正常。(5)波形分析:使用示波器观察电气信号的波形,分析故障原因。6.1.3故障诊断流程(1)收集故障信息:了解故障现象、故障发生的时间、频率等。(2)故障定位:根据故障现象和故障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3)故障原因分析: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类型。(4)制定维修方案:根据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6.2电气系统拆卸与安装6.2.1拆卸注意事项(1)断开电源:在拆卸电气系统前,保证电源已断开,防止触电。(2)按照拆卸顺序:遵循拆卸顺序,避免损坏电气元件。(3)使用专用工具:使用合适的工具,避免损坏电气元件。6.2.2安装注意事项(1)检查电气元件:保证电气元件完好无损。(2)保证连接正确:按照电路图连接线路,保证连接正确。(3)检查线束固定:保证线束固定牢靠,避免线束磨损。(4)测试电气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电气系统测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6.3电气系统零部件维修6.3.1电气元件维修(1)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对于无法修复的损坏电气元件,进行更换。(2)修复可修复的电气元件:对可修复的电气元件进行修复,如焊接、更换部件等。6.3.2线路维修(1)检查线束:检查线束是否有破损、老化等现象,如有,进行修复或更换。(2)检查插接件:检查插接件是否接触良好,如有问题,进行修复或更换。6.4电气系统调试与优化6.4.1调试电气系统(1)调整电气元件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电气元件的参数,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2)检查电气系统功能:通过测试,检查电气系统的功能指标是否达到标准。6.4.2优化电气系统(1)改进电路设计:针对电气系统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优化电路设计。(2)提高电气元件功能:选用高功能电气元件,提高电气系统的整体功能。(3)完善保护措施:增加电气系统的保护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七章电子控制系统维修技术7.1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7.1.1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全面检查、逐步排查、先易后难、避免盲目更换。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检测仪器和工具,结合系统原理和故障现象进行综合分析。7.1.2故障诊断的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电子控制系统的外观、连接线路、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状态等,发觉明显的故障现象。(2)询问法:向车主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现象、行驶里程等信息,为诊断提供线索。(3)仪器检测法:利用示波器、故障诊断仪等检测仪器,对电子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找出故障部位。(4)逻辑分析法:根据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制定排查方案。7.1.3故障诊断的步骤(1)收集故障信息:包括故障现象、发生时间、行驶里程等。(2)故障现象复现:通过操作车辆,使故障现象重现,便于诊断。(3)故障部位确定:根据故障现象和诊断方法,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4)故障原因分析:分析故障原因,找出故障点。(5)故障排除: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7.2电子控制系统拆卸与安装7.2.1拆卸注意事项(1)拆卸前应关闭电源,避免误操作。(2)拆卸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损坏电子元件。(3)拆卸顺序应遵循先拆外围设备,再拆内部组件的原则。7.2.2安装注意事项(1)安装前应检查电子元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2)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安装,保证安装到位。(3)安装完成后,应检查连接线路是否正确,保证系统正常运行。7.3电子控制系统零部件维修7.3.1传感器维修(1)检查传感器外观,发觉损坏或异常应更换。(2)检查传感器连接线路,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线路。(3)检查传感器输出信号,如信号异常,应调整或更换传感器。7.3.2执行器维修(1)检查执行器外观,发觉损坏或异常应更换。(2)检查执行器连接线路,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线路。(3)检查执行器工作状态,如工作异常,应调整或更换执行器。7.4电子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7.4.1调试方法(1)根据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制定调试方案。(2)利用故障诊断仪,检测电子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3)调整电子控制系统的参数,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7.4.2优化措施(1)针对电子控制系统的特点,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能。(2)通过调整电子控制系统的参数,使车辆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驾驶功能。(3)针对故障率高发的部件,采取预防性维修措施,降低故障率。第八章空调系统维修技术8.1空调系统故障诊断8.1.1故障现象识别在空调系统维修过程中,首先应对故障现象进行准确识别,包括制冷不足、制冷效果差、噪音过大、异味等。维修人员应通过观察、询问用户和运用专业检测仪器进行综合判断。8.1.2故障原因分析空调系统故障原因主要包括:制冷剂泄漏、压缩机故障、膨胀阀故障、冷凝器故障、蒸发器故障、控制系统故障等。维修人员应结合故障现象,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8.1.3故障诊断方法(1)视觉检查:检查空调系统各部件有无破损、变形、泄漏等异常情况。(2)压力测试:使用压力计检测系统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压力,判断制冷剂是否充足。(3)温度检测:使用温度计检测空调系统各部件的温度,判断制冷效果。(4)电流检测:使用万用表检测空调系统电路的电流,判断控制系统是否正常。8.2空调系统拆卸与安装8.2.1拆卸注意事项(1)断开电源,保证安全操作。(2)使用专业工具,避免损坏空调系统部件。(3)记录拆卸顺序,方便后续安装。8.2.2安装步骤(1)按照拆卸记录,依次安装空调系统部件。(2)保证连接管道、线路等部件的准确性。(3)检查系统密封性,避免制冷剂泄漏。(4)检查电源连接,保证空调系统正常运行。8.3空调系统零部件维修8.3.1压缩机维修(1)检查压缩机是否损坏,如损坏,及时更换。(2)清洗压缩机表面,保证散热良好。(3)检查压缩机支架,如有松动,进行紧固。8.3.2膨胀阀维修(1)检查膨胀阀是否堵塞,如有堵塞,进行清洗或更换。(2)检查膨胀阀连接管道,保证无泄漏。8.3.3冷凝器维修(1)清洗冷凝器表面,提高散热效果。(2)检查冷凝器翅片,如有损坏,进行修复或更换。8.3.4蒸发器维修(1)清洗蒸发器表面,保证散热良好。(2)检查蒸发器翅片,如有损坏,进行修复或更换。8.4空调系统调试与优化8.4.1制冷效果调试(1)调整膨胀阀开度,使系统达到最佳制冷效果。(2)调整冷凝器风扇转速,提高散热效果。8.4.2噪音优化(1)检查空调系统各部件固定情况,保证无松动。(2)检查空调系统管道,避免摩擦、碰撞产生噪音。8.4.3控制系统优化(1)检查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保证信号传输准确。(2)调整控制系统参数,提高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九章汽车维修质量管理9.1汽车维修质量标准9.1.1概述汽车维修质量标准是衡量汽车维修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它包括维修技术标准、维修服务质量标准和维修安全标准。这些标准旨在保证维修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汽车维修服务。9.1.2维修技术标准维修技术标准规定了汽车维修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包括维修工艺、维修材料、维修设备等方面的要求。维修技术标准应结合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9.1.3维修服务质量标准维修服务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服务效率等方面的要求。维修企业应遵循“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9.1.4维修安全标准维修安全标准包括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维修企业应严格遵守安全标准,保证维修过程安全可靠。9.2汽车维修过程控制9.2.1概述汽车维修过程控制是对维修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整,以保证维修质量达到预定标准的过程。维修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2.2维修作业流程控制维修作业流程控制是指对维修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保证维修作业按照预定流程进行。维修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维修作业流程,并严格执行。(9).2.3维修工艺控制维修工艺控制是指对维修工艺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整,保证维修工艺符合维修技术标准。维修企业应定期对维修工艺进行检查和改进,提高维修质量。9.2.4维修材料控制维修材料控制是指对维修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保证维修材料符合维修技术标准。维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检验和使用制度。9.3汽车维修质量检验9.3.1概述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是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价、认定和监督的过程。维修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3.2维修质量检验标准维修质量检验标准是评价维修质量的重要依据。维修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维修质量检验标准,保证检验结果客观、公正。9.3.3维修质量检验方法维修质量检验方法包括对维修过程、维修结果和维修设备等方面的检验。维修企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9.3.4维修质量检验流程维修质量检验流程包括检验计划的制定、检验的实施、检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等环节。维修企业应规范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9.4汽车维修质量改进9.4.1概述汽车维修质量改进是对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维修质量的过程。维修质量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4.2质量问题分析质量问题分析是指对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维修企业应建立质量问题分析制度,定期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9.4.3质量改进措施质量改进措施是指针对分析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维修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改进措施。9.4.4质量改进效果评价质量改进效果评价是对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对维修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维修企业应建立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增强商务能力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甘肃省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徐州初二月考试卷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中的视觉传达与沟通试题及答案
- 杏山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乐理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家具市场的数字化转型考察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反思的系统性构建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 农业电商中的数据管理实践及其对市场策略的影响研究试题及答案
- 惯性与加速度考察试题及答案
- 小儿杂病(中医儿科学课件)
- GB/T 19228.1-2003不锈钢卡压式管件
- 职业体验活动记录表
- 卫生统计学-回归与相关
- 德国政治制度简介课件
- 古诗《江上渔者》讲课稿课件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监理月报1期
- 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协议1010审计
- DBJ04∕T 258-2016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 七年级地理下双向细目表
-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