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第零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1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第零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2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第零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3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第零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4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第零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第零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分,共10小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瑰(guī)丽荒谬(miù)咄咄逼人(duō)B.拓(tuò)展沮(jǔ)丧风驰电掣(chè)C.踌躇(chú)满志矫(jiǎo)揉造作奋发(fèn)图强D.粗犷(guǎng)沮(jǔ)丧风驰电掣(chè)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B.这部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C.由于天气原因,航班不得不取消,给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B.《背影》是鲁迅的散文作品,主要描写了父亲送儿子上学的感人场景。C.《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D.《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生活经历。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真可谓“年少有为”。B.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这种“临渊羡鱼”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C.她的演讲生动感人,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真可谓“妙语连珠”。D.这部电影虽然情节曲折,但演员的表演却“平淡无奇”,让人失望。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B.他喜欢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C.“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严厉地说,“你应该改正错误。”D.“这本书”他回答道,“我已经读完了,内容非常精彩。”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B.这场雨下得真大,仿佛要把整个城市淹没。C.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让人感到无比舒适。D.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愤怒,仿佛要喷出火来。7.下列关于诗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美景。B.《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思乡之情。C.《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D.《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8.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B.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C.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主要来自文学作品和科普文章。D.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包括抓住关键词、分析段落大意等。9.下列关于作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分值最高的一部分。B.作文的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C.作文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D.作文要注意审题立意,选材新颖,语言生动。10.下列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B.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翻译题。C.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主要来自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D.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包括掌握文言文词汇、分析句子结构等。二、填空题(10分,共5小题,每题2分)1.《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______”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3.“海内存知己,______”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5.“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三、古诗文默写题(10分,共5小题,每题2分)1.《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春望》国破山河在,______。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赤壁赋》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4.《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四、阅读理解题(30分,共3篇,每篇1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沉浸在与传统戏曲并排站在20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喜悦中,话剧吸吮着来自西方的审美追求,试图保持自己“舶来品”的独立性,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向身边的传统戏曲摇动手中的橄榄枝。正如田汉所说:“每一个在中国土壤上生了根的剧种都可以找到共同的悠久的历史根源,分享优秀民族传统所给予的巨大财富。”新文化运动使在中国新兴的话剧终于告别了粗糙和模仿痕迹明显的萌芽期。《新村正》问世,中国现代话剧诞生了。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继承民族的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话剧“改造”成具有中国风的民族戏剧。而古老的民族元素,也从中得到了升华。王瑶认为:“继承民族传统,一定要使古老的东西现代化,如果不现代化,就无异于国粹主义。”这时候曹禺的《雷雨》《日出》,老舍的《龙须沟》等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神韵,他们创作的故事、舞台的意象与意境设计和演员塑造的性格和人物形象都具有诗一般的美学特征,中华传统血脉在此汩汩地流动了起来。观当下中国的话剧,抑或其它形式的人文艺术,经典而经久不衰甚而走出国门的,往往是那些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的。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艺术进入中国,是先服下“本土化”汤剂,才踏上“全球化”列车的。就连特殊时期下讲出“把中国古籍丢到茅厕”之类偏激话语的鲁迅先生也不得不承认“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重要性。1.下列关于材料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B.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与新文化运动无关。C.中国话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D.鲁迅先生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2.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话剧在发展过程中对民族传统元素的吸收和改造。3.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艺术进入中国,是先服下‘本土化’汤剂,才踏上‘全球化’列车”这句话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不志于仁义,虽多,亦何以为?”【乙】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主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B.乙文中孔子认为“君子喻于利”。C.甲文和乙文都强调仁义的重要性。D.甲文和乙文都反对追求个人利益。2.翻译下列句子:“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3.结合甲文和乙文,谈谈你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的理解。(三)诗歌鉴赏Ⅲ(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B.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诗歌蕴含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D.诗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析诗歌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意义。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登高望远”这一主题的理解。五、作文题(40分)材料: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发展,认为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科技的发展会导致人类失去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畏之心,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题目: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要求:1.立意明确,观点鲜明。2.论证充分,逻辑清晰。3.语言流畅,表达准确。4.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八、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昳丽:光彩照人)B.皆以美于徐公(美于:比美于)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一周年)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2.下列对文中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及其效果。九、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B.诗歌描绘了诗人与亡妻重逢的感人场景。C.诗歌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D.诗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析诗歌中“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的深刻含义。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生死离别的主题理解。十、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时间的形状》(节选)时间的形状,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哲学命题。自古以来,人类就试图理解时间的本质和规律。从古埃及的日晷,到古希腊的计时器,再到现代的原子钟,人类对时间的测量越来越精确。然而,时间的形状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维的直线,还是多维的曲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四维时空。在这个时空中,时间的流逝并非绝对的,而是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有关。当观察者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变慢;当观察者处于强引力场中时,时间也会变慢。这个理论虽然难以理解,但已经被实验所证实。例如,在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时间流逝得比太空中慢一些。而高速运动的粒子,其寿命也会比静止时更长。然而,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时间是可以被操控的。时间的本质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通过科技手段,更精确地测量和利用时间。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时间的形状是固定的,与观察者无关。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时间的客观性。C.高速运动的粒子寿命比静止时更长。D.时间可以被操控,以适应人类的需求。2.分析文章中爱因斯坦相对论对时间观念的影响。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时间本质的理解。十一、现代文阅读(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节选)例如,技术可能会取代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导致失业问题。同时,的决策过程往往不透明,可能导致偏见和歧视。技术还可能被用于恶意目的,如网络攻击和武器化。因此,我们需要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其伦理和安全性的监管。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才能让人类真正受益于这一技术革命。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技术可能导致失业和社会不平等问题。C.的决策过程完全透明,不存在偏见。D.技术对人类生活没有任何威胁。十二、语言表达与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红”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热情、喜庆和吉祥。从春节的灯笼,到国庆的红旗,再到婚礼的喜字,红色无处不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1.下列关于语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红”只是一种颜色,与文化无关。B.红色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消极和悲伤。C.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D.红色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文化价值。2.请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题。3.结合语段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