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3"\h\u2629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报告 XXXVIII3数据结果呈现与统计分析3.1描述性分析3.1.1样本的基本信息统计问卷所涉及的样本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所属学科类别、读研目的和录取方式共5个信息。具体情况见表3.1。表3.1样本分布情况表Table3.1Tableofsampledistribution题项选项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性别男14146.546.546.5女16253.553.5100.0年级研一10133.333.333.3研二7524.824.858.1研三12741.941.9100.0专业所属学科类别农学20567.767.767.7理学134.34.371.9管理学5116.816.888.8工学3411.211.2100.0读研目的提升就业竞争力134.34.34.3升学考博3110.210.214.5为了学位18962.462.476.9其他目的7023.123.1100.0录取方式调剂14246.946.946.9一志愿8528.128.175.0本校推免7625.025.0100本次调研试卷共回收303份,研一、研二和研三年级分别为101份、75份和127份,由于研二年级学生大部分出差所以得到问卷回收份数较少,各年级比例约为4:3:5;男生141份、女生162份,男女比例约为7:8,这两项基本信息是比较符合研究背景的。在专业所属学科类别方面,农学所占比例最大为67.7%,理学所占比例最少仅有4.3%,而管理学和工学的份额依次是16.8%和11.2%,出现此种局面的原因在于J大学的优势专业主要包括农学、动物科学、林学等国家重点学科下设的专业;因此农学学科门类中的研究生数量相对而言会多一些,而涉农类的理学、管理学、工学学科如食品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工程等研究生数量相对少一些。另外学生读研动机方面,就业、升学、为了学位(先拿到学位再说)、其他目的等四个动机的比例约为1:2:13:5,由此可见,大部分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是为了取得硕士学位而读研,直接的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升学考博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只占小部分。录取方式方面,调剂、一志愿上线和本校推免所占比例分别为46.9%,28.1%和2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通过调剂方式成为硕士研究生,本校推免和一志愿上线人数基本持平。3.1.2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总体情况的描述性统计通过对J大学研一、研二、研三年级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调查结果可知(如表3.2所示),科研能力量表产生设想能力维度研三年级平均得分(3.801)>研二年级平均得分(3.607)>研一年级平均得分(3.307);形成问题能力维度研三年级平均得分(3.907)>研二年级平均得分(3.831)>研一年级平均得分(3.724);分析问题能力维度研三年级平均得分(3.915)>研二年级平均得分(3..844)>研一年级平均得分(3.628);汇报结果能力维度研三年级平均得分(3.863)>研二年级平均得分(3.657)>研一年级平均得分(3.624);总体科研能力方面研三年级平均得分(3.852)>研二年级平均得分(3.831)>研一年级平均得分(3.702)。根据数据结果可以发现,研三年级在产生设想能力、形成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总体科研能力平均得分最高,但是三个年级在总体科研能力及各维度之间差异较小,且得分均在3分以上,科研能力高于理论中间值。目前对于科研能力水平高低的评判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评判标准会导致研究结论存在差别。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发现,现有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总体科研能力超过均值3,即可界定为“高”;另一种观点将均值4界定为“高”,认为超出理论均值3,但为达到数值4仍属于“一般水平”,故将3-4区间段认定为“一般”水平。本文相对认同第二种评判标准,所以将调查结果界定为: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总体科研能力一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表3.2总体科研能力描述性统计Table3.2Descriptivestatisticsofoverallresearchcapability维度研一研二研三总体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产生设想能力3.3070.4833.6070.5883.8010.5293.7690.534形成问题能力3.7240.6303.8310.5783.9070.6173.9910.615分析问题能力3.6280.5873.8440.6043.9150.5373.8070.584汇报结果能力3.6240.6733.6570.6233.8630.5373.8170.640总体科研能力3.7020.4453.8310.5153.8520.4403.8750.4723.2基于样本信息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在探究性别与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差异性检验时采用的是独立样本t检验,而在年级、专业所属学科类别、读研目的以及录取方式等4个背景变量进行分析时改用了方差分析。3.2.1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性别差异性分析性别为二维变量,只涉及男和女两个选项,分为组1和组2,因此需要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通常利用Levence检验法验证两组方差是否同质性假定。独立样本t检验的具体分析结果如表3.3所示,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性别变量在“产生设想能力”、“形成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和“总体科研能力”的差异比较,经Levene法的F值检验结果未达到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应该将两组方差视为相等,t值分别为1.642、1.561、0.993、1.365、1.517,P值均大于0.05,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认为性别不同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均值可以看出,“产生设想能力”、“形成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和“总体科研能力”依变量而言,男性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均值高于女性。表3.3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性别差异分析Table3.3Analysisongenderdifferenceof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ofpostgraduatesinagriculture-relatedmajors性别N平均值标准差F值Sigt值Sig(双尾)产生设想能力男1414.2910.4830.0200.8871.6420.102女1624.1900.5711.6620.098形成问题能力男1404.0500.5580.4980.4811.5610.120女1623.9400.6581.5800.115分析问题能力男1414.1140.5470.1560.6930.9930.322女1614.0470.6151.0000.318汇报结果能力男1413.8710.6500.2130.6451.3650.173女1623.7700.6301.3620.174总体科研能力男1414.0590.4930.0910.7631.5170.130女1623.9670.5601.5300.1273.2.2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年级差异分析处于不同的年级的硕士研究,他们的学习任务和侧重点也存在不同,至于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否有差异,需要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基于表3.4可知:形成问题能力的Levene法检验的F值为2.266,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前提下,P值为0.105(P>0.05),即认为不同年级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之间形成问题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产生设想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和总体科研能力Levene统计量的F值依次为3.253、8.168、18.365、5.976,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05),说明不同年级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4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通过事后比较LSD法可以发现:“产生设想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依变量而言,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在显著性水平0.05的前提下,LSD检验中,高年级群组要显著高于低年级群组;其中研三年级群组在每个维度均值最大为4.065,其次是研二年级群组,最小的是研一年级群组。由此可见,研三年级涉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产生设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读研时间的延长而得到了提升,通过不同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在阅读梳理文献、参加社会实践和开展科研实验训练过程中,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会潜移默化的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更迭。研三年级学生处于毕业阶段,此时的重心在于撰写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和就业方面的事宜,而其研一和研二阶段持续的理论课程学习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加上涉农专业学生的实验实施过程受气候、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得出实验结果所需的周期较长。因此,相对而言研三年级学生在撰写论文、汇报科研成果方面的能力在总体上而言会优于研二年级和研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他们入学之后,更多的是在探索和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重在夯实理论基础,因此,在提出研究设想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撰写学术论文、汇报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总体科研能力来看,研一年级和研二年级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总体水平低于研三年级群体。表3.4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年级方差分析Table3.4Analysisonthedifferenceof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ofmasterstudentsinagriculture-relatedmajoes年级N平均值标准差dfF值SigLSD事后比较产生设想能力研一1013.1070.48323.2530.040研二>研一(P=0.014)研二753.3070.588研三1273.9050.529形成问题能力研一1013.2490.63022.2660.105研二753.9310.578研三1274.0790.617分析问题能力研一1013.0960.58728.1680.000研三>研一(P=0.000),研三>研二(P=0.019)研二753.5310.604研三1274.0280.537汇报结果能力研一1013.6040.673218.3650.000研三>研一(P=0.000),研三>研二(P=0.000)研二753.6570.623研三1274.0650.537总体科研能力研一1013.5150.53125.9760.003研三>研一(P=0.002),研三>研二(P=0.009)研二753.7310.515研三1274.1320.5203.2.3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专业所属学科类别差异分析对不同学科类别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详细结果见表3.5。不同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硕士研究生在产生设想能力方面P值大于0.05,表明不同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硕士研究生在产生设想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别,而在形成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和总体科研能力这四个方面Levene统计量的F值分别为4.281、4.583、4.210、4.603,P值分别为0.006、0.004、0.006、0.004均低于0.05,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明不同专业所属学科类别的硕士研究生在这4个方面有显著的差异。采用事后比较LSD法对专业所属不同学科类别的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差异性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形成问题能力上,“农学门类”组别显著高于“工学门类”组别和“管理学门类”组别,说明农学门类硕士研究生产生设想能力方面与工学门类、管理学门类下的涉农专业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分析问题能力上,“农学门类”组别和“管理学门类”组别均显著性大于“工学门类”组别,说明农学门类和管理学门类下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优于工学门类下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汇报结果能力上,“农学门类”组别和“管理学门类”组别均显著性大于“理学门类”组别,说明农学门类和管理学门类下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汇报结果能力优于工学门类下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总体科研能力方面,“农学门类”组别和“管理学门类”组别均显著性大于“工学门类”组别,说明农学门类和管理学门类下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总体科研能力高于工学门类下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表3.5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专业所属学科类别方差分析Table3.5Analysisonthedifferenceof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ofgraduatestudentsinagriculture-relatedmajors因素水平平均值标准差dfF值SigLSD事后比较产生设想能力农学门类4.2930.51232.5250.058理学门类4.2000.600管理学门类4.0860.552工学门类4.1410.575形成问题能力农学门类4.0350.59234.2810.006农>工(P=0.002),农>管(P=0.004)理学门类3.7540.606管理学门类4.0050.613工学门类3.6790.673分析问题能力农学门类4.1380.58434.5830.004农>工(P=0.000),管>工(P=0.015)理学门类4.0900.599管理学门类4.0560.528工学门类3.7450.572汇报结果能力农学门类3.8220.66034.2100.006农>理(P=0.021),管>工(P=0.011),管>理(P=0.002)理学门类3.4040.726管理学门类4.0100.510工学门类3.6540.567总体科研能力农学门类4.0560.51334.6030.004农>工(P=0.001),管>工(P=0.004)理学门类3.8620.501管理学门类4.0570.471工学门类3.7170.6433.2.4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同读研目的差异性分析对不同读研目的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6所示,基于不同读研目的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形成问题能力上P值大于0.05,表明不同读研目的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形成问题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别,而在产生设想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和总体科研能力这4个层面上Levene统计量的F值分别为3.863、3.818、5.655、3.875,P值分别为0.01、0.01、0.001、0.01均低于0.05,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明不同读研目的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4个方面有显著的差异。通过事后比较LSD法可以发现:在产生设想能力方面,“升学读博”组别、“为了学位”组别、“提升就业能力”组别与基于其他目的读研组别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比较均值可以发现,以升学读博、获得学位以及提升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产生设想能力明显高于其他读研动机的研究生。在“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方面,“升学读博”组别与“为了学位”组别、“提升就业能力”组别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均值可以看出,“升学读博”组群体显著高于“为了学位”组群体和“提高就业能力”组群体。就“总体科研能力”依变量而言,以升学读博为目的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最高,其次是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再次是以获得学位为目的读研的学生,基于其他读研目的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最低。综上可以看出,以升学读博为目的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相对而言较高。一般而言,以升学读博为目的的研究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术研究方面,在读研期间会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和学术报告,主动参与课题或项目研究,进行一系列科研训练活动来增强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此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是一项影响升学读博的重要参考指标,因而以升学读博为目的的研究生在求学期间会侧重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表3.6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同读研目的方差分析Table3.6AnalysisontheDifferenceofDifferentAdmissionMethodsofAgriculturalSpecialtyPostgraduateswith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因素水平平均值标准差dfF值SigLSD事后比较产生设想能力提高就业能力3.7850.64033.8630.01升学>其他(P=0.001),学位>其他(P=0.004),就业>其他(P=0.003)升学读博4.2900.606为了学位4.2300.536其他目的3.3170.433形成问题能力提高就业能力3.8920.75130.5630.64升学读博3.9360.711为了学位3.9790.620其他目的4.0660.530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就业能力4.0270.59033.8180.01升学>学位(P=0.008),升学>就业(P=0.005)升学读博4.1020.607为了学位3.5270.595其他目的3.2570.504汇报结果能力提高就业能力3.7570.55535.6550.001升学>学位(P=0.011),升学>就业(P=0.000)升学读博4.0790.664为了学位3.6860.669其他目的3.5960.483总体科研能力提高就业能力4.0030.52433.8750.01升学>就业(P=0.004),就业>学位(P=0.010)升学读博4.1800.548为了学位3.9650.565其他目的3.7670.3723.2.5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同录取方式的差异性分析对不同录取方式的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总体间通过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结果如表3.7所示:产生设想能力、形成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和总体科研能力Levene统计量的F值分别为0.023、0.148、1.168、0.918、0.079,概率P值分别为0.977、0.862、0.312、0.400、0.924,均大于0.05,即认为录取方式的不同对涉农专业硕士生在产生设想能力、形成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汇报结果能力和总体科研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影响。表3.7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同录取方式的方差分析Table3.7AnalysisontheDifferenceofDifferentAdmissionMethodsofAgriculturalSpecialtyPostgraduateswith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维度因素水平平均值标准差dfF值SigLSD事后比较产生设想能力调剂4.2040.47520.0230.977一志愿4.2280.532本校推免4.2340.636形成问题能力调剂3.6940.53520.1480.862一志愿3.9650.653本校推免3.9840.709分析问题能力调剂4.0800.50221.1680.312一志愿4.0100.624本校推免4.1510.676汇报结果能力调剂3.6150.55220.9180.400一志愿3.7650.699本校推免3.8980.722总体科研能力调剂4.0240.68020.0790.924一志愿4.2140.475本校推免4.2280.5323.3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3.3.1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为了检验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但是无法表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自变量对因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如何。本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相关分析,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我效能感、个人知识储备、个人学习能力、培养环境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8所示。由表3.8可以看出,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个人知识储备、个人学习能力和培养环境呈相关关系,并且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数据结果可以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满足做回归分析的条件。表3.8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Table3.8Correlationanalysisofinfluencingfactorsof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ofagriculture-relatedmasterstudents平均值标准差12345总体科研能力4.0100.5311.000自我效能感3.6040.6300.4111.000个人知识储备3.2120.7290.3800.4981.000个人学习能力3.5640.6010.4640.5500.6791.000培养环境3.8270.6150.4110.2330.4470.3621.0003.3.2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本研究中,以涉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被解释变量,以自我效能感、个人知识储备、个人学习能力、培养环境为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在回归分析之前,应该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容忍度、VIF、条件指标值(CI值)是检测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元共线性问题的依据。通常情况下,容忍度值小于0.1或者说VIF值大于10,都表示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线性重合的问题;CI值大于30则表示存在较为严重的共线性问题。经过数据分析,回归分析的多重共线性结果如表3.9所示。自我效能感、个人知识储备、个人学习能力、培养环境4个因素的容忍度分别为0.706、0.697、0.590、0.800,均大于0.3;条件指标分别为1.000、11.119、117.559、18.303,均小于30;VIF分别为2.876、1.434、1.695、1.25,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表3.9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Table3.17Multicollinearitydiagnosisresults影响因素容忍度VIF条件指标自我效能感0.7062.8761.000个人知识储备0.6971.43411.119个人学习能力0.5901.69517.559培养环境0.8001.2518.303将自我效能感、个人知识储备、个人学习能力、培养环境设为自变量,总体科研能力设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10所示,F统计量等于40.828,Sig值为0.000,通过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536-2025感官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指南
- GB/T 45575-2025工业产品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系统技术要求
- 2025年计算机:IT.程序员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主题婚礼策划与流程
- 全科医学转岗培训课件
- 宣传信息工作培训
- 个人能力培训教程课件
- 物业安全人员岗前培训
- 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培训课件
- 车辆维修报账合同协议
- GA/T 1556-2019道路交通执法人体血液采集技术规范
- 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卡(配电)
- 幼儿园绘本故事:《小熊不刷牙》
-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12个月)
- 旅行管家实务全套ppt课件最全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教程整套全书课件ppt
- 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课件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上My Noisy Schoolbag教学设计
- (完整版)管理经济学题库
- 毕业设计粗饲料粉碎机的设计全套CAD图纸
- 植物基酸奶项目说明(范文模板)
- 钣金报价计算表(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