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暑
山东省立医院王海石中暑的防治【什么是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和(或)循环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可伴有肝、肾功能损害。中暑的防治【概述】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总是维持着动态平衡。以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在热环境下,或高温作业过程中,人体除受环境的热作用外,主要是劳动代谢产热,以至总热负荷量增加,机体通过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的调节,加强散热,以维持热平衡。当散热速度等于产热与辐射、对流附加热的速度时,或深部体温维持在38℃左右时,尚不致发生热代谢失调和其他生理功能的受损。中暑的防治但是,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机体产热与获热大于散热的情况持续存在,使蓄热量不断增加,体温升高,就会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暑性疾病(heatillness).中暑的防治【病因】在热浪期间,由于未适应环境高热而引起大量城市居民死亡的例子较多,高温作业工人发生热致疾病并不少见。中暑分为生产性中暑和一般性中暑。职业接触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在绝大数高温作业中,高温与热辐射常同时存在,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陶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中暑的防治在此类高温车间里,夏季气温可高达40~50℃,且有强烈的热辐射。在此环境中劳动时间过长,尤其是在抢修、维修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中暑。高温、高湿作业:在纺织、印染等工厂中,由于放散大量热蒸汽,夏季车间气温一般在30℃以上,相对湿度常达80%以上;在深井煤矿中,由于煤产热和空气的压缩热以及水分蒸发,可使煤井气温升高至30℃以上气湿达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若散热量不能等于或大于蓄热量,亦可导致中暑。中暑的防治夏天露天作业:夏季露天作业的高气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及地表被加热后形成的二次热辐射源。在炎热地区的夏季露天作业中,中午前后气温可上升至30℃以上,下午2时左右最高。此时若劳动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就容易发生中暑,常见于田间、建筑工地、和码头作业者,亦可发生在大型体育竞赛、军事训练、新兵集训等。中暑的防治发病诱因:凡是能致人体热负荷增加或散热机能障碍的因素均可诱发中暑。主要有:出汗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汗腺损伤、皮肤广泛受损以及使用镇静药(如吩噻嗪类、利尿剂以及阿托品类药物)。热适应障碍: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产妇、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过度疲劳、肥胖、睡眠不足、大量饮酒等均可干扰人体热适应。急性感染可提高人体的热敏感性而诱发中暑。中暑的防治【发病机制】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①先兆中暑②轻度中暑③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一般都以单一类型出现,亦可几种类型同时并存。1.热射病本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体温不断升高,致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受损,可能是机体失水、热负荷过大、心血管系统负荷过重、过度换气、内生致热原的释放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暑的防治有的学者把夏季露天作业因太阳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中暑称为日射病。研究结果表明,日射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与热射病基本相同,因而可将日射病归于热射病中。热直接作用于细胞和细胞内结构,以及热对于血管内皮直接损害,致全身广泛出血及凝血异常是热射病时普遍的变化,而且病情愈重,凝血障碍愈显著。致命性热射病最突出的变化是在脑部,有弥漫性点状出血。由于热的直接作用致神经细胞损害,显著的普肯野细胞变性、核浓缩、染色质溶解、树突肿胀的变化遍布脑部,且以小脑最突出。中暑的防治几乎所有的热射病患者都有程度不等的肾损害,除热的直接作用外,还由于肾血流的减少、失水失盐以及高热状态对氧的需要增加而引起肾缺氧所致。在高温下做强体力劳动的年轻热射病患者常有广泛的肌损伤,表现为肌红蛋白尿(myoglobinuria),亦可引起肾损害。由于高热,当体温在37-42℃之间时,心输出量成倍增加,氧耗量增加40%,但当体温到42℃时,心输出量突然减少,耗氧量亦很快下降,这是引起心力衰竭和心输出量不足的常见原因。高热时组织氧耗量大大增加而至缺氧,如再伴发休克可致持续性无氧代谢,从而使血液循环内乳酸盐和丙酮酸盐增加,而受损的肝脏又无力加以清除,再加上肾损害,可以产生代谢性酸中毒。此外,高热时呼吸加快,过度换气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由于广泛的细胞坏死,可有多种血清酶升高,他们的释放来自心、肝、肾和骨骼肌等。中暑的防治2、热痉挛发病机制较明确,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高温作业时由于大量出汗,水、盐大量损失而发生肌痉挛。3、热衰竭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湿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患者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的收缩,因代偿不足而至昏厥。中暑的防治【临床表现】
1、热射病多数患者起病急,少数有数小时至一天左右的前驱期,表现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多尿。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嗜睡、昏迷、抽搐。由于高热致全身热损伤,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如血清ALT、AST及LDH升高,可出现蛋白尿及血尿素氮升高;血清羟丁酸脱氢酶(HBD)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中暑的防治2、热痉挛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肌痉挛以四肢、咀嚼肌及腹肌等经常活动的肌肉多见,尤以腓肠肌为明显。痉挛成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疼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3、热衰竭一般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通常昏厥片刻即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此类型以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多。中暑的防治【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原则根据高温职业史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昏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2、诊断及分级标准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1508-89)诊断。中暑的防治(1)中暑先兆: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2)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致38.5℃以上。(3)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中暑的防治3、鉴别诊断对热痉挛与热衰竭的鉴别一般不难。热射病主要应与其他高热伴有昏迷的疾病相鉴别。中暑高热患者除昏迷外,尚可出现抽搐、单瘫、偏瘫,酷似脑卒中的表现,但脑卒中者昏迷在前、高热在后,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中暑的防治
【治疗】1、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给予含盐清凉饮料以及对症处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2、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荫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水和盐分。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中暑的防治3、重症中暑迅速送入医院抢救。治疗原则是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促使酸碱平衡,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中暑的防治(1)物理降温:冰水浸浴是降低体温的有效措施,但必须不断摩擦四肢皮肤,以保持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散热,同时亦可促使外围已冷却的血液流到过热的脑部及内脏以减轻细胞损害。此外全身冷敷加电风扇吹风仍不失为一简易有效的方法。将患者置于一有空调设备的室内;全身敷以冷水浸透的毛巾,不断撒冷水并用毛巾摩擦皮肤;头部、两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同时用风扇吹风。为防止因体表受冷刺激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肌震颤,目前多主张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同时进行。中暑的防治(2)药物降温:常采用吩噻嗪类药物氯丙嗪降温,并可用(度冷丁)或地西泮(安定)等以控制寒战。应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溶液中静脉滴注,在1-2h内滴注完毕,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在降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和心脏情况,一旦肛温降至38℃左右时即可停止降温措施,以免发生虚脱。中暑的防治(3)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应按病情适当补充水盐量,静脉滴注不可过快。热射病时严重失水和电解质紊乱较少见。因此,除非有明显脱水现象,不宜大量输液,以免发生肺水肿、脑水肿。对热痉挛患者,主要补充氯化钠,口服含盐饮料即可,必要时亦可缓慢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液10ml。对热衰竭患者,采取荫凉处平卧,补充水盐措施后一般即可恢复,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知识更新与管理员试题及答案
- 课堂纪律管理与维护计划
- 风险管理在公司战略中实践应用的个案试题及答案
- 2025建筑工程设计招标合同
- 2025商业地产租赁合同协议书
- 关注员工职业规划的意义计划
- 行政法学流派与试题及答案探讨
- 2025年时事政治热点题库考试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计算机应用原理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加强企业价值观传播的计划
- GB/T 19277.1-2011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
- 2023年甘肃省特岗教师理科综合真题
- 2023年芜湖融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酒店VI设计清单
- (食品经营许可-范本)申请人经营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声明
- 高频变压器作业指导书
-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体检表
- Visio图标-visio素材-网络拓扑图库
-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课件
- 腾讯微博VS新浪微博
- 公共政策导论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