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编制说明_第1页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编制说明_第2页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编制说明_第3页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编制说明_第4页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0年3月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近年来,客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四川成都、河南信阳、福建厦门、湖南宜

章、湖南常德等地发生了多起公共汽车及公路客车的火灾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

伤亡及财产损失,其中,2011年6月5日成都9路公交车火灾事故造成27人死

亡74人受伤;2011年7月22日河南信阳客车起火事故造成41人死亡,6人受

伤;2013年6月7日厦门BRT快速公交车火灾事故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伤;

2016年6月26日湖南宜高速公路客车火灾事故造成35人死亡,13人受伤。客

车由于核载人数多,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社

会影响。客车火灾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是世

界客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生产客车约40万辆,出口约15万辆,车辆因人为

操作、机械和电气故障等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也越来越多。客车火灾已成为威胁

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交通运输部下达的《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任务要求(计划编号

JT2019-13),由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该标准的修订工作。该

项目通过参考国外标准,并结合出口认证试验数据,在已发布的JT/T1095-2016

版中增加试验项目及方法。同时,对原标准中内饰材料划分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使标准更加完善。以提高内饰材料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放心出行

为目的。

(二)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

限公司、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

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中通客车控

股股份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

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公安部天津

消防所、聊城卓群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福建帕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1

表1起草单位起草人员表

序号单位起草人起草内容

1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陈杰标准所有内容的起草

2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邱洋3,4.5章内容的起草

3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于雅丽1,2,3,4章内容起草

4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刘万里1,2,3章内容起草

5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代玉堂1,2,3,4章内容起草

6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余启奎3,4.5章内容的起草

7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王偲3,4.5章内容的起草

8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王克车1,2,3,4章内容起草

9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曹瑞华1,2,3,4章内容起草

10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方元华1,2,3,4章内容起草

11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陈燕2,3,4章内容起草

12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乔大红2,3,4章内容起草

13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张龙3,4.5章内容的起草

14公安部天津消防所赵婧3,4.5章内容的起草

15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闫清泉标准附录内容的起草

16聊城卓群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郭克锟3,4.5章内容的起草

17福建帕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胡伟伟3,4.5章内容的起草

(三)工作过程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为

缩小与国际领先内饰材料阻燃标准差距。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据交通

运输部下达的2019年标准修订计划,组织进行标准修订工作,主要工作过程如

下:

2019年6月,对国外标准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决定标准修改的基本框

架,通过试验积累基础数据并与实际生产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国内相关材料的性

能现状。为标准新增测试的性能要求提供参考支持。完成标准修订初稿。

2019年7月,在厦门召开了首次会议,参与单位包含国家检测机构、客车

2

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等各个方面的专家,与会代表对《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

燃特性》全文本逐条进行讨论,针对标准修订初稿,提出了不同意见,形成会议

纪要。本次会议主要决议如下:

1.缩小熔融特性测试的适用范围,由原来的全部内饰材料均需要进行熔融特

性测试改为仅对序号1内饰板材中顶盖内饰板、风道、行李架;序号4纺织材料

中窗帘、遮阳帘等悬挂材料;序号7保温、降噪、减振材料中发动机舱、动力电

池舱进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除ECER118,增加附录B熔融特性试验方法及判定

要求和附录C耐油性试验方法及判定要求

3.考虑到国内实际情况,将耐油性试验中使用的柴油改为国内客车符合国内

客车发动机用的0号柴油。

4.增加熔融特性试验中脱脂棉的预处理条件。

2019年11月28日,在成都召开了《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第二次

会议,修改会上专家针对标准中营运客车、熔融特性的定义及对图示中的尺寸和

标注提出了修改建议。本次会议主要决议及后续工作安排如下:

1.对“熔融特性”、“耐油性”术语定义进行修改。

2.类别号1内饰板材分类中增加仪表台及其组件和门护板,与即将实施的

GB38262中内饰板材包含的内饰材料及使用部位保持一致。

3.按照会议研讨意见修改完善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编制原则

1.标准编制按照GB/T1.1-2009标准的规定完成;

2.从标准技术内容看,增加的试验项目明确,试验项目中的限值以数据为依托,

力求做到可操作性强,代表行业先进水平。

3.征求各客车整车企业、零部件厂的意见,力求使本标准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4.降低火灾事故发生概率,提高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防火阻燃性能为目的特制订本

标准。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依据说明

本标准对原标准主要进行了6个方面的修订:标准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

3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实施的过渡期要求及附录。

1.关于标准适用范围

原标准为“本标准适用于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的评价”。改为:本标

准适用于M2类、M3类中的B级和Ⅲ级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的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校车。

修订理由为:明确了标准适用车辆类型,在标准执行过程中更具操作性。与

JT/T1094《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的适用范围一致。

2.术语和定义

(1)修改“营运客车”定义。

3.1营运客车commercialmotor-vehiclesofpassengertransport

用于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的汽车。

修订理由:原标准的定义引用JT/T325-2013版,新标准引用JT/T325-2018

版。文字稍有删减,措辞更加准确合理。

(2)增加“熔融特性”定义。

3.5熔融特性meltingbehaviour

试样在一定时间内受热辐射影响,呈现出不同状态的特征。

增加理由:简要准确地对试验项目进行描述,便于试验人员了解试验项目。

(3)增加“耐油性”定义。

3.6耐油性repelfuelorlubricant

试样与燃油接触作用下,保持不被浸湿的能力。

增加理由:简要准确地对试验项目进行描述,便于试验人员了解试验项目。

3.技术要求

增加以下部分内容:

(1)表1内饰材料分类

类别号1内饰板材增加仪表台及其组件和门护板;

类别号9其他内饰材料删除仪表台及其组件和门护板,增加发动机罩。

修订理由:与即将实施的GB38262内饰板材包含内饰材料及使用部位保持

一致。增加发动机罩是根据现有车型中部分发动机罩处于乘客区,为保护乘客区

内饰材料阻燃,故划分为其他内饰材料。

4

(2)表2内饰材料的阻燃特性要求

①增加熔融特性试验项目包含的内饰材料及部位:

序号1内饰板材中顶盖内饰板、风道、行李架;序号4纺织材料中窗帘、遮

阳帘等悬挂材料;序号7保温、降噪、减振材料中发动机舱、动力电池舱。

②增加耐油性试验项目包含的内饰材料及部位:

序号7保温、降噪、减振材料中发动机舱、动力电池舱。

增加理由:发动机处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内饰材料存在两处安全隐患。第一,

在客车运行过程中该处内饰材料处于高温环境之中,有可能造成材料融化形成温

度极高的滴落物,滴落物可能引燃其他内饰材料造成火灾。第二,发动机处的内

饰材料长时间与易燃的机油、燃油相接触,由于部分内饰材料是由石油化工原料

制成的,这类内饰材料与机油、燃油间的分子结构较为相似,会存在一定的相似

相溶现象,机油、燃油易渗透入内饰材料内部。若内饰材料中这类易燃化学品含

量过高,也极易造成火灾。

对于顶棚车灯周围的内饰材料,由于车灯也属于一种热源,靠近车灯处的内

饰材料在车灯开启时间较长时,也可能存在熔融滴落的风险,高温滴落物可能对

乘客造成伤害也有可能引起火灾。

序号6座椅用塑料材料水平燃烧不低于B;氧指数大于等于26。

修订理由:与即将实施的GB38262类别号6座椅用塑料材料水平燃烧、氧

指数限值保持一致。

4.试验方法

(1)增加5.9熔融特性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试验。

(2)增加5.10耐油性

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试验。

5.附录A

(1)表A.1试验样品的推荐尺寸中增加熔融特性及耐油性的试验样品尺

寸。

长70mm,宽70mm,厚≤13mm,质量≥2g。如正反面材料相同,取

熔融特性附录B

4块试样;如正反面材料不同,正、反面各取4块试样。

耐油性附录C长140mm,宽140mm,厚≤5mm。试样4块。

5

增加理由:统一样品尺寸,方便企业送样进行试验。

(2)A.3样品厚度进行了修改

A.3.1内饰件为单一材料时,当内饰件实际厚度小于表A.1推荐的标准厚度,

试验样品厚度为内饰件实际厚度;当内饰件实际厚度大于表A.1推荐的标准厚度

时,可采用截取方式或相同工艺和生产流程制成符合标准尺寸的样条,且需要在

报告中说明。

A.3.2内饰件为层积复合材料时,当内饰件实际厚度小于表A.1推荐的标准厚

度,试验样品厚度为内饰件实际厚度;当内饰件实际厚度大于表A.1推荐的标准

厚度时,可采用截取方式对非暴露面进行切削,达到内饰件厚度不超过13mm。

修订理由:修订内容后,当样品存在不满足表A.1时样品厚度的取样问题时,

更方便实际操作。

(3)增加了附录B熔融特性试验方法及判定要求

增加理由:规范了熔融特性试验方法及判定要求,此方法参照ECER118附

录7的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增加了“试验前,脱脂棉应在23℃±2℃,相对湿

度不大于20%条件下至少放置24h”。

(4)增加了附录C耐油性试验方法及判定要求

增加理由:规范了耐油性试验方法及判定要求,此方法参照ECER118附录

9的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把EN590:1999标准(市场燃料)和联合国法规第

83号(附件10:参考燃料规范)使用柴油改为符合国内客车发动机用的0号柴

油。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技术经济认证或预期的经济效果

由于现行标准中未考虑发动机和顶棚车灯周围内饰材料受热辐射及燃油泄

漏的影响,即在客车运行过程中处于高温下的内饰材料,融化形成温度极高的滴

落物,造成火灾的可能。发动机处的内饰材料分子结构较与机油、燃油间较为相

似,长时间相接触容易造成相似相溶现象,燃油渗透入内饰材料内部,极易造成

火灾的可能。增加后的试验项目将针对这部分材料进行考核,降低火灾发生的概

率,进一步完善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提高营运客车安全性能,保障人民

群众安全出行。

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6

本标准增加部分参照ECER118附录7及附录9的内容,接合国内客车运行

实际情况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对参照标准的试验要求进行了适当修改。增加的试

验方法主要技术指标对比如下:

技术要求JT/T1095(报批稿)ECER118说明

增加试验用脱脂棉的

熔融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