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建筑学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_第1页
清华建筑学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_第2页
清华建筑学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_第3页
清华建筑学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_第4页
清华建筑学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绪论0.1文献典籍的重要性古代巢居形象

象形文字0.2课程主要目标1.介绍与古代建筑历史有关的各种正史、稗史、方志、游记、政论、笔记、诗词、碑刻、档案等等,以及各种工具书的查询方法,使得同学们对古代相关文献的全貌能够有所了解。3.从古代典籍文化的角度对一些建筑的历史现象进行重新诠释,加深对建筑历史和各种建筑现象的理解和感悟,并拓宽知识面。4.当堂解读本专业前辈学者进行文献考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分析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求提高对文献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根底。0.3课程内容1对相应专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2精选局部篇章当堂解读。3选择2-3个当代著名建筑史学者的论文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学习前辈利用文献进行研究的思路和科学方法。0.4古代建筑相关文献总览书籍档案碑刻图画一古典文学典籍与古代建筑1.文学作品〔诗词曲赋,骈散文章,小说戏剧〕对于建筑历史研究具有史料价值。

“圆渊方井,反植荷蕖〞—[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桁梧复叠,势合神离〞—[东汉]何晏?景福殿赋?书籍

2.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建筑与景观的意境和美学内涵。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诗经?

“建筑意〞的感悟场所精神3.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中,文学是塑造空间和意境的重要手段。匾额题名:“假设大景致,假设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红楼梦?一座小亭的命名:翼然-泻玉-沁芳4.中国古典文学与建筑在形式、创作手法和意境追求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修辞手法的运用:排比,隐喻,用典,比照,通感〔唐〕?菩萨蛮?:寒山一带伤心碧(宋)宋祈?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明〕李世熊:月凉梦破鸡声白排比:?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陟〔zhì〕轵〔zhĭ〕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封朔为陟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书籍类

一.历史类1.正史:?二十四史?2.编年史与纪事本末史?竹书纪年?、?资治通鉴?3.别史、杂史与野史

?宋稗类钞?:蔡京赐第,有云鹤堂,高四丈九尺,人行其下,望之如蚁。宏敞过甚,老疾畏寒,幕常不能御,遂无设床处。惟扑水少低,间架亦狭,乃即扑水下作卧室。?营造法式?,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由官方公布了一部关于建筑设计、结构、施工、用料方面各种标准的著作。作者李诫,字明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工部?工程做法?(那么例):全书74卷〔1〕卷一-卷二十七:27种建筑形式,包括庑殿、歇山、楼阁、角楼、仓房、库房、垂花门、亭子等等。〔2〕卷二十八-卷四十:斗拱〔斗科〕做法〔3〕卷四十一-卷四十七:装修/砖/瓦/土〔4〕卷四十八-卷七十四:功限定额?韩非子·五蠹d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五.笔记杂录类1.游记:?徐霞客游记?2.笔记:?博物志??酉阳杂俎??梦溪笔谈?3.杂考龙生九子:赑bì屃xì鸱chī吻狴bi犴àn八.风水堪舆类?黄帝宅经?、?相宅要说?,?大汉园陵秘葬经?、?葬书?、?青乌葬经?档案类

碑刻类

图画类

第一讲城市“城市〞的含义城:原专指城墙而言,?墨子·备城门?:“城者,所以自守也。〞市:集市?周礼·地官·司市?规定:大市:零售市场,正午开市,居中朝市:商贾交易,清晨营业,居东夕市:零星批发,黄昏营业,居西隍:无水的壕沟池:护城河城市的别称:国:王侯封底;国都京城;地区;乡土都:大城市邑:小城市古代城市史的研究领域1历史地理界〔谭其骧,侯仁之〕2考古界〔历年?考古?杂志〕3建筑界:吴良镛:?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纲?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郭湖生:?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小史??考工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官书,汉朝时补入?周官?〔?周礼?〕?考工记?的内容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六个局部,包括车舆、土木、兵器、冶金、制革等30个工种。?考工记??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国制度的特点匠人营国制度的思考1·城市格局与地形、人口、经济无关,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等级。2·不同等级之间的尺度与数量差异常常以“2〞递减,?汉书?:“降杀以两,礼也〞。3·重视中心,越外围地位越低。4·特殊的模数形式:轨,筵,雉5.理想模式的典范?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一以贯之的传统郭湖生?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小史?〔?建筑师?连载〕:与现实情况不符?西都赋?:

跨秦制,览周法曹魏邺城曹植?铜雀台赋??洛阳伽蓝记?:“凡此诸海,皆有石窦流于地下,西通谷水,东连阳渠,亦与翟泉相连。假设旱魃为虐,谷水注之不竭;离必旁润,阳渠泄之不盈。〞

北魏洛阳

左思?吴都赋?:“朱阕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南朝建康

隋唐长安隋唐长安?长安城图?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测绘龙图阁待制知永州军府使吕大防主持参考旧图和遗址绘制隋唐长安[北宋]宋敏求?长安志?[南宋]程大昌?雍录?[元]李好问?长安志图?[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

北宋东京?东京梦华录?[明末清初]顾炎武著?历代宅京记?全书十二卷北京城市的变迁与地方文献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5年〕分封诸侯,有燕、蓟二国。1995年宣武区广安门外滨河公园建城纪念柱:“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汉之燕国、广阳国、幽州〔北方尚黑〕北周范阳,隋幽州,唐范阳辽南京析津府〔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辽史·地理志?〔清〕李慎儒有五卷?辽史地理志考?可作参考。中国古代地理的“分野〞天空星辰的十二分次?尔雅·释天?: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金中都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燕京制度??金史·地理志?〔宋〕范成大?揽辔录?〔宋〕张棣?金虏图经?金中都与元大都的位置关系元大都〔元〕熊梦祥?析津志?:一本失而复得的古书。关于元大都规划问题的讨论传统说法:元大都为汉族人刘秉忠主持规划,是明显符合?考工记?记载的都城模式实际情况:东南大学潘谷西先生的考证胡同〔衚衕〕元大都-明代北京的变迁明代北京?明史·地理志??大明一统志?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蒋一葵?长安客话??帝京景物略?文字赏析沿水而刹者、墅者、亭者,因水也,水亦因之。梵各钟磬,亭墅各歌声,而致乃在遥见遥闻,隔水相赏。冬水急坚,一人挽小木兜,驱如衢,曰冰床。雪后,集十余床,月在雪,雪在冰。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东南人自谢未曾有也。清代北京文献于敏中、窦光鼐、朱筠等?日下旧闻考??世说新语?:“云间陆世龙,日下荀鸣鹤〞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清代北京文献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清初〕吴长元.?宸垣识略?〔嘉庆〕光绪?顺天府志?震均.?天咫偶闻?〔清末〕?加摹乾隆京城全图?.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日]冈田玉山?唐土名胜图汇?〔嘉庆〕民国北京文献陈宗蕃?燕都丛考??旧都文物略?〔日〕常盘大定关野贞?支那文化史迹?〔瑞典〕喜仁龙〔OsvaldSiren〕?北京的城墙与城门?〔TheWallsandGatesofPeking〕?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照片北京地方文献的查阅地点第三讲园林一园林文献综述2野史中的园林记载:?西京杂记??世说新语??清稗类钞?3城市典籍中的园林记载:?三辅黄图?载上林苑、袁广汉私园?东京梦华录?各地方志中的艺文志、名胜志3城市典籍中的园林记载:?帝京景物略?记英国公新园:崇祯癸酉岁深冬,英国公乘冰床,渡北湖,过银锭桥之观音庵,立地一望而大惊,急买庵地之半,园之,构一亭、一轩、一台耳。但坐一方,方望周毕,其内一周,二面海子,一面湖也,一面古木古寺,新园亭也。园亭对者,桥也。过桥人种种,入我望中,与我分望。……卞之琳?断章?:你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帘,你装饰了别人的梦4文赋中的园林记载: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谢灵运山水诗东晋王羲之?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5诗词中的园林记载:?诗经·大雅·灵台?周文王灵囿?全唐诗?、?全宋诗??清六朝御制诗文全集?〔含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全部御制诗文,1261卷〕5诗词中的园林记载:王维、裴迪?辋川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6笔记中的园林记载:〔明〕文震亨?长物志?共12卷,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五卷与造园直接相关,其余?书画?、?器具?等七卷间接相关。今人陈植先生有?长物志校注?。〔清〕李渔?一家言·居室部?〔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清〕钱泳?履园丛话?〔清〕麟庆?鸿雪因缘图记?〔清〕麟庆?鸿雪因缘图记?三册,240节,图文并茂7小说中的园林描写?红楼梦?大观园设计建造: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第十六回〕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张细致图样,虽是匠人描的,那地步方向是不错的。〔第四十一回〕〔各处陈设〕那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第十七回〕8历代园记参考?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唐〕白居易?草堂记?〔唐〕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宋〕赵佶?艮岳记?〔宋〕苏舜钦?沧浪亭记?〔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宋〕司马光?独乐园记?〔明〕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清〕袁枚?随园记?[北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历代园图避暑山庄万树园大蒙古包圆明园四十景图澹泊宁静?园冶?研究?园冶?研究2主要内容:卷一:?兴造论?、?园说?——总纲相地〔园林选址,分六种情况,如山林、城市、村庄等〕立基〔确定建筑物位置,如厅堂、楼阁、亭榭等〕屋宇〔具体的建筑形式和构架〕装折〔装修,描述檐下挂落和门窗式样等〕?园冶?研究卷二:栏杆式样卷三: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3意义:系统总结和阐述了江南园林从选址到建筑、山水、植物各个环节的创作标准和美学法那么,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4主要版本与研究著作:明崇祯八年〔1635年〕原刻残本〔缺一、二卷〕日本翻刻与翻印的四种版本1932年营造学社刊本1957年城市建设出版社重印营造学社本1981年建筑工业出版社陈植?园冶注释?本1998年张家骥?园冶全译?本曹汛?园冶注释疑义举析??中国园林?连载多篇商榷文章?园冶?研究5园冶难读的原因:〔1〕骈文〔2〕好用典故和生僻词〔3〕吴地方言园林考证:绍兴沈园与陆游?钗头凤?绍兴沈园遗址复建的绍兴沈园绍兴沈园与?钗头凤?陆游晚年关于沈园的诗句68岁时有诗题:“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小园已易主,读之怆然。〞75岁有?沈园?诗二首:“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怆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亭池。伤心桥上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历代文献记载宋陈鹄?耆旧续闻?:“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云……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辛未三月题。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合,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名士某,家有园馆之胜。……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此园后更许氏。〞历代文献记载元代周密?齐东野语?有进一步的描写:“相遇禹迹寺南之沈氏园。〞。明代祈彪佳?越中园亭记?:“沈氏园,在郡城禹迹寺南,宋时池台极盛,陆放翁曾于此遇其故妻,赋?钗头凤?词,后又有?梦游沈园?二绝。〞到了清代更进一步有记载称陆游前妻名“婉〞,并开掘出唐婉的和词当代公认此词为陆游感伤前妻之作,南宋绍兴二十五年作于绍兴沈园唐婉和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离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曹汛先生考证其中三误1这首词并非作于绍兴沈园,而是作于成都张园;2词中所提及的人并非陆游前妻唐婉,而是另一位女人;3这词所咏情节并非感伤诀别分手,而是相会重逢。4现存的沈园与宋代沈园根本没有关系词意与地点时间陆游自己所编的?渭南文集?所收词作均按年代排列,卷首词作于乾道元年〔1164〕,?钗头凤?排在后面,而且和其他描写成都的词排在一起。查陆游生平,他于乾道六年〔1169〕入四川,只有乾道九年春天〔1173〕在成都,正是此刻。陆游49岁。人与事其他陈鹄的错误是缺乏鉴别能力,没有发现这是假款。陆游所写的沈园诗,实际上是在纪念自己的老师曾几。查?方志?,宋代禹迹寺的位置原在城外,后改城内。现在的沈园是清代大户沈槱〔音“酉〞〕元的宅园,与宋代的沈园压根没有关系。后人附会。佛寺历史上的佛寺布局演变历史上的佛寺布局演变2南北朝最鼎盛的时期佛寺的形制从早期以塔为中心的格局向塔、殿并重转换,后来的许多佛寺根本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布局一致,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塔的地位不断下降。历史上的佛寺布局演变3·隋唐五代塔的地位下降,寺院有明确的中轴线,多以佛殿为中心,较大寺院在主体殿阁两侧对称布置假设干小院,均绕以回廊。有的寺院另建塔院以安置佛塔。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佛寺的世俗色彩日渐浓郁,而佛徒讲经也具有更强的文化娱乐色彩,并且出现了戏场,使佛寺兼具公共建筑的特点。唐代南禅寺大殿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西安大雁塔〔慈恩寺塔〕历史上的佛寺布局演变河北正定隆兴寺辽代-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历史上的佛寺布局演变5明清现存的佛寺多经明清改建,其格局具有很高的程式化特点,根本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悲阁-藏经阁。明代以后多在寺侧另辟一院设罗汉堂,为“田〞字形平面。北京智化寺如来殿三武一宗法难?大藏经?〔经、律、论三藏〕历代?高僧传??五灯会元?〔晋〕法显?历游天竺记传?〔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日本〕?五山十刹图?〔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方志〔古迹志,寺观志等〕僧人语录、著作〔如?六祖坛经??百丈清规?〕正史、野史中的相关内容大量寺院碑刻〔佛寺多有碑廊〕?洛阳伽蓝记?历史背景〔1〕五胡乱华,北魏统一,孝文帝迁都,天下重新安定。〔2〕北魏后期,尔朱氏叛乱,任意杀戮大臣,废立君主。北魏帝国的国力大衰,〔3〕大臣高欢权倾天下,孝武帝元修成为傀儡,逃出首都洛阳,跑到长安去投奔另一位权臣宇文泰。历史背景作者的寓意杨衒之认为正是由于帝王、权贵佞佛,“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导致了亡国的惨祸。关于永宁寺的其他记载?水经注·谷水?:〔阳〕渠水又枝分,夹路南迳出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水西有永宁寺,熙平中始创也。作九层浮图,浮图下基方一十四丈。自金露盘下至地四十九丈,取法代都七级而又高广之。虽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灵图,未有假设斯之构。?魏书·释老志?:肃宗熙平中,于城内太社西,起永宁寺。灵太后亲率百僚表基立刹,佛图九层,高四十余丈。其诸费用,不可胜记。北魏洛阳石窟中的塔心柱北魏嵩岳寺塔辽代应县木塔三位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