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大麻镇九里港圩区整治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桐乡市大麻镇九里港圩区整治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桐乡市大麻镇九里港圩区整治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桐乡市大麻镇九里港圩区整治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桐乡市大麻镇九里港圩区整治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桐乡市大麻镇九里港圩区整治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桐乡市水利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1 27 43 57 65 67附图6-2工程与大运河浙江段遗产保护规划位置关系图2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桐乡市大麻镇九里港圩区整治工程项目代码2012-330483-04-01-345039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 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地理坐标(120度19分55.546秒,30度31分5.847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一、水利-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除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22.274hm2(临时占地)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桐乡市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桐发改审〔2021〕28号总投资(万元)8226环保投资(万元)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本项目工程内容为圩堤和闸站建设工程等属于防洪除涝工程不涉及河湖整治,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五十一、水利-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除外)”,环评文件类型为报告表。生态:本项目位于大麻镇,本项目南侧现状圩堤利用段和2个现状利用水闸及闸站位于大运河(浙江段)三类保护河道岸线及建设控制地带即大运河(嘉兴段的)的重点保护区和生态环境区,运河保护范围内无具体建设内容,不涉及施工场地。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项目南侧三个新建闸站(西九里港南闸站、中九里港南闸站、东西九里港南闸站)和6#临时表土堆放场的500m生态评价范围涉及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浙江段)三类保护河道岸线及建设控制地带和大运河(嘉兴段)的重点保护区、生态环境区,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置生态专项评价。规划情况该项目为《浙江省杭嘉湖圩区整治“十四五”规划》中规划项目。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本小节主要摘录《浙江省杭嘉湖圩区整治“十四五”规划》中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如1规划格局嘉兴市的嘉善、秀洲、南湖、桐乡位于杭嘉湖平原的腹地,历史上就是低洼地区,现状行政区范围内均已建有大大小小的圩区,除近十年整治的圩区外,现状多数圩区达不到规划治理标准要求,加上北排受阻、东泄不畅等外部边界条件影响,防洪排涝压力较大。对于这几个县区,规划建议适当联圩并圩,能大则大建设圩区,外挡太浦河等境外来水,内扩自身排涝能力,逐步实现嵌套设防、分级控制的布局。其中,嘉善县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对于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构建的需求更为强烈和迫切,其圩区整治格局及标准应与在编的示范区相关水利规划做好充分衔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的防洪减灾网络。嘉兴市的海宁、平湖、海盐位于杭嘉湖地区沿杭州湾区域,地势相对较高,近年来由于杭嘉湖河网水位的抬高,也有了建圩的需求。这些县区的圩区建设在南排格局框架下,结合自身需求新建圩区,在格局上可采用大中格局相结合。湖州市的南太湖、吴兴、南浔、德清位于杭嘉湖地区的中上游地区,地势相对较高,其中沿太湖地区的圩区建设应能大则大,利用骨干溇港及横向输水河道,适当布局大格局圩区;德清湖漾较多,现状圩区格局以中小格局为主,规划在适当保留圩外调蓄水域的基础上,以骨干河道为脉络因地制宜的开展联圩并圩。杭州市主城区及余杭区目前已开展或完成了各自防洪规划的编制,结合自身防洪需求,规划形成城防包围,同时通过增加南排钱塘江的能力,缓减对东部平原的排涝压力。九里港圩区北以西部湿地(在建)界河为界,南以京杭古运河为界,西至含山塘港、保安桥港、夏石桥港,东至大有桥港,总面积8.15km2(1.22万亩),圩区工程堤防总长为14.5km,新建堤防7.61km,利用现状堤防6.89km。该项目为《浙江省杭嘉湖圩区整治“十四五”规划》中规划项目,因此,符合《浙江省杭嘉湖圩区整治“十四五”规划》。34其他符合性分析1.1桐乡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符合性分析根据《桐乡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本项目涉及ZH33048330001桐乡市一般管控单元、ZH33048310003桐乡市浙东北水网平原生态功能保障区优先保护单元、ZH33048310001桐乡市白荡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先保护单元和ZH33048320008桐乡市大麻镇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1)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根据《桐乡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本项目涉及桐乡市白荡漾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桐乡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报告》,桐乡市白荡漾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为禁止开发区域,桐乡市白荡漾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一定区域的水域陆域为其它生态保护地范围。项目A型断面圩堤约2570m,D型断面圩堤约340m涉及桐乡市白荡漾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的其它生态保护地范围,其他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圩堤为利用现状已有圩堤。新建闸站中保安桥闸站、季家里港水闸、中九里港水闸、木桥头港水闸、周家洋水闸涉及桐乡市白荡漾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的其它生态保护地范围。本项目不涉及桐乡市白荡漾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的禁止开发区域。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实施本项目是必要的。本项目不新增占地,生态保护红线内不设置表土堆场等施工临时场地,施工活动限制于圩堤和闸站的主体工程临时借地范围内,且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禁止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放污水。本项目建设完成后不排放污染物,且堤防的建设能有效阻止陆域面源污染物通过雨水径流进入河道,不会降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平时各闸站均为开敞状态,汛期当圩内水位达到1.46m,且圩外水位高于圩内水位时,关闭圩区周围闸门,启动排涝泵站,降低圩区内水位,当圩内水位降至1.16m时,关闭泵站。白荡漾饮用水源地水流以东西向流动为主,周围的大红桥港、永顺桥港、沈家埭港等河道仍保持原有的沟通,同时本圩区北侧未设置排涝泵站,汛期涝水不会排入白荡漾饮用水源地,因此对白荡漾饮用水源地影响较小。本工程的建设符合桐乡市白荡漾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要求。(2)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相符性分析根据《2019桐乡市环境状况公报》,桐乡市域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类区标准,超标指标为O3。非甲烷总烃监测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的限值要求。同时根据《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嘉兴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实施方案(报批稿)》、《桐乡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桐乡市将深入实施大气5污染防治六大行动,到2020年,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大于84%,全市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至2035年,区域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污染总负荷比现状有所削减,即便区域输入性污染源强保持不变,整个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会有所改善。随着上述工作的持续推进,桐乡市空气质量将达到环境功能区中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将逐步由空气质量不达标区转变为达标区。本项目附近地表水杭州塘常规监测断面水质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不向周围水体排放,因此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沿线昼夜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中(GB3096-2008)1类标准中的1类标准要求。根据预测,营运期闸站厂界噪声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3)与资源利用上线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能源主要为水和电,用水由市政管网提供,用电由桐乡市电网解决,水、电用量不大,本项目临时占地面积为22.274hm2,不新增建设用地。因此,本项目符合资源利用上线标准。(4)与环境准入清单的对照表1-1桐乡市“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序号环境管控单元要求项目情况相符性分析ZH33048330001桐乡市一般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原则上禁止新建三类工业项目(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选址于此的除外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扩建、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严格控制环境风险。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上述工业项目符合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禁止在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一二产融合的加工类项目、利用当地资源的加工项目、工程项目配套的临时性项目等确实难以集聚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外;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上述工业项目符合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全部进入工业功能区,严格执行相关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替代管理要求。本项目不涉及VOCs排放符合除热电行业外,禁止新建、扩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本项目不涉及高污染燃料符合建立集镇居住商业区、耕地保护区与工业功能区等集聚区块之间的防护带。本项目包含绿化工程符合6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根据区域用地和消纳水平,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本项目不涉及符合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限制非农项目本工程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复耕并遵循分层开挖分层回填符合污染排放管控加强工业污染物排放管控,原则上管控单元内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得增加。本项目不涉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加量,合理水产养殖布局,控制水产养殖污染,逐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本工程圩堤的建设能有效阻止陆域面源污染物通过雨水径流进入河道符合环境风险防控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防止水土流失。本项目不涉及符合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本项目污水纳入村庄污水处理系统不外排符合加强农田土壤、灌溉水的监测及评价,对周边或区域环境风险源进行评估。本项目不涉及符合资源开发效率要求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本工程不涉及符合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清洁利用。本项目能源主要为水和电,用水由市政管网提供符合ZH33048310003桐乡市浙东北水网平原生态功能保障区优先保护单元空间布局约束按照限制开发区域进行管理。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要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涉及一类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现有三类工业项目原则上结合地方政府整治要求搬迁关闭,鼓励其他三类工业项目搬迁或关闭。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上述工业项目符合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禁止在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二类工业项目的新建、扩建、改建不得增加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上述工业项目符合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全部进入工业功能区,严格执行相关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替代管理要求。本项目不涉及VOCs排放符合7除热电行业外,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本项目不涉及高污染燃料符合原有各种对生态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生产、开发建设活动应逐步退出。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符合禁止未经法定许可在河流两岸、干线公路两侧规划控制范围内进行采石、取土、采砂等活动。本工程按法定程序进行报批并依法办理施工相关手续。符合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确需开采的矿产资源及必须就地开展矿产加工的新改扩建项目,应以点状开发为主,严格控制区域开发规模。本项目不涉及符合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本项目不涉及符合污染排放管控严禁水功能在Ⅱ类及以上河流设置排污口,区域内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得增加。本项目无排污口建设,不涉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区域内环境风险防控,不得损害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水源涵养与饮用水源保护、营养物质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本项目有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符合在进行各类建设开发活动前,应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估,任何开发建设活动不得破坏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不得阻隔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经调查周边无珍稀野生动植物。符合完善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本项目要求建设单位进行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并配备相关风险防控设施符合资源开发效率要求///ZH33048310001桐乡市白荡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先保护单元空间布局约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域进行管理,禁止工业化和城镇化,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非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项条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部分圩堤和新建闸站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本符合8项目不新增占地,生态保护红线内不设置表土堆场等施工临时场地,施工活动限制于圩堤和闸站的主体工程临时借地范围内,且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禁止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放污水,能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管理。项目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本项目不设置排放口、不排放污染物,符合饮用水源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禁止未经法定许可在河流两岸、干线公路两侧规划控制范围内进行采石、取土、采砂等活动。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确需开采的矿产资源及必须就地开展矿产加工的新改扩建项目,应以点状开发为主,严格控制区域开发规模。本工程不涉及采石、取土、采砂等活动,按法定程序进行报批并依法办理施工相关手续。符合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本项目不涉及符合污染排放管控严禁水功能在Ⅱ类及以上河流设置排污口本项目无排污符合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区域内环境风险防控,不得损害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水源涵养与饮用水源保护、营养物质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本项目有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符合在进行各类建设开发活动前,应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估,任何开发建设活动不得破坏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不得阻隔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经调查周边无珍稀野生动植物。符合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和防护设施建设,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管理水平。本项目有利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和防护。符合完善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环境本项目要求建符合9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设单位进行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并配备相关风险防控设施资源开发效率要求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本项目不涉及符合ZH33048320008桐乡市大麻镇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实施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工业项目符合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控制三类工业项目布局范围和总体规模,对不符合桐乡市重点支持产业导向的三类工业项目禁止准入,鼓励对现有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上述工业项目符合提高电力、化工、印染、造纸、化纤等重点行业环保准入门槛,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上述工业项目符合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全部进入工业功能区,严格执行相关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替代管理要求。本项目不涉及VOCs排放符合除热电行业外,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本项目不涉及高污染燃料符合合理规划居住区与工业功能区,在居住区和工业区、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态绿地等隔离带。本项目包含绿化工程符合污染排放管控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本项目不涉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符合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工业项目符合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工业项目符合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本项目不涉及符合环境风险防控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本项目不涉及符合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本项目不涉及符合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资源开发效率要求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本项目不涉及符合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符合《桐乡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要1.2饮用水源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大红桥港(白荡漾)水源地是桐乡市规划水源地,2015年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时,取水口位置参考概念性规划,范围是粗线条的。2016年桐乡市政府开始启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工程,拟投资18.66亿元建设湿地工程,通过生态湿地、防护林、绿地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水生态系统,持续推进保护区污染整治和所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在湿地工程开工建设及取水点位确定后,优化调整保护区范围有利于全面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切实保障水源地水质。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桐乡市大红桥港(白荡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的复函》(浙环涵[2020]74号),同意嘉兴市、桐乡市人民政府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要求。故调整后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与原先2018年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不一致,目前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正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年底投入使用,目前该低还未要求按水源保护区开展保护工作,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及运行期饮用水源保护区将投入运行,故本项目按《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桐乡市大红桥港(白荡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的复函》(浙环涵[2020]74号)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和要求进行评价,项目与饮用水源的位置关系图见附图6。项目A型断面圩堤约1820m,D型断面圩堤约340m涉及桐乡市白荡漾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在建其他桐乡市白荡漾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圩堤为利用现状已有圩堤。新建闸站中季家里港水闸、中九里港水闸、木桥头港水闸、周家洋水闸涉及桐乡市白荡漾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在建),11号临时表土堆场涉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环评要求取消该处临时表土堆场设置,建设单位同意下阶段取消该处临时表土堆场,该区域表土转移至10号和9号等临近表土堆场,其余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设临时施工场地,不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排污水,建议合理优化施工时间安排,将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活动尽可能安排在该水源地正式启动之前完成。本项目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施工活动限制于圩堤和闸站的主体工程临时借地范围内,在表土堆场落实的情况下由于本工程土石方即运即填,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能做到不设置施工场地、临时堆场,本节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符合性分析。表1-2饮用水源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法律法规相关要求本项目符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第六十六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涉及污染物排放符合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8年修改)第二十二条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一)设置排污口;(二)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三)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四)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五)冲洗船舶甲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载水、生活污水等船舶污染物;(六)使用含磷洗涤剂、农药和化肥。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第二十三条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二)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三)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四)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污染水体的行为。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应当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本项目不设置排污口,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涉及污染物排放,11号临时表土堆场涉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环评要求取消该处临时表土堆场设置,建设单位同意下阶段取消该处临时表土堆场,其余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设临时施工场地,建议合理优化施工时间安排,将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活动尽可能安排在该水源地正式启动之前完成。不涉及其他禁止行为。符合桐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桐政发[2017]40第八条在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二)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三)危化品运输船舶应当尽量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实无法避开的,要采取重点保护的安全保障措施。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本项目不涉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相关的活动,本项目不设符合(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第十条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一)设置排污口;(二)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三)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四)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五)冲洗船舶甲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载水等船舶污染物。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和使用化肥、农药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市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第十一条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一)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二)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三)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四)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污染水体的行为。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应当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置排污口,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不涉及污染物排放,11号临时表土堆场涉及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环评要求取消该处临时表土堆场设置,建设单位同意下阶段取消该处临时表土堆场,其余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设临时施工场地,建议合理优化施工时间安排,将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活动尽可能安排在该水源地正式启动之前完成。不涉及其他禁止行为。从上表可知,本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8年修改)》及桐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桐政发[2017]40号)等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法律法规的要求。1.3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规、规章符合性分析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项目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嘉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相符性分析见表2.6-2。本项目位于大麻镇,本项目南侧现状圩堤利用段和2个现状利用水闸及闸站位于大运河(浙江段)三类保护河道岸线及建设控制地带和大运河(嘉兴段)的重点保护区、生态环境区,运河保护范围内无具体建设内容,不涉及施工场地。今后如有大运河管理新要求与目前要求不一致的,按新要求办理。表1-3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规、规章符合性分析条例本项目符合性大运河遗产第八条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大运河遗产的构成、保护标准和保护重点,分类制定保护措施。在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并实行建设项目遗产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遗产影响评价制度,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制定。除防洪、航道疏浚、水工设施维护、输水河道工程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内进行破坏大运河遗产本体的工程建设。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属于防洪工程,且运河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无具体建设内容,不涉及施工场地。符合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第十条遗产区内不得进行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遗产区内确需进行下列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环境整治,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二)防洪排涝工程和水文水质、气象监测设施建(三)航道和港口、跨河桥梁和隧道、水上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四)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的其他工程建设。在遗产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大运河遗产保并采取对大运河遗产影响最小的施工工艺。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属于防洪工程,且运河遗产区内无具体建设内容,为利用现有圩堤、闸站与本工程构成圩区,不涉及施工场地。符合第十一条缓冲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不得破坏大运河遗产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和视廊景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工程建设。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缓冲区内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时,应当限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相关控制指标应当符合大运河遗产保护要求。本项目运河缓冲区内无具体建设内容,为利用现有圩堤、闸站与本工程构成圩区,不涉及施工场地。符合第十二条遗产区和缓冲区内的建设项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时,建设单位应当同时提交该项目的遗产影响评价材料。本项目运河遗产区和缓冲区内无具体建设内容,为利用现有圩堤、闸站与本工程构成圩区,不涉及施工场地。符合第十四条遗产区和缓冲区内的河道清淤疏浚、设施维护、居民住宅维修和树木种植等活动,应当符区)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本项目不涉及河道清淤疏浚等活动。符合第十五条划拨、出让遗产区或者缓冲区内土地使用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划拨、出让土地使用权前报请省文物行政部门对该土地组织考古调查、勘探,必要时由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考古发掘。已划拨、出让的遗产区或者缓冲区内的土地,尚未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前报请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考古调查、勘探,必要时由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考古发掘。本项目不涉及符合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大运河遗产标识系统,设置界桩界标,配设相应标志说明。本项目不涉及符合第十七条禁止在遗产区和缓冲区内实施下列行(一)擅自占用、填堵、围圈、覆盖大运河遗产河道水域;(二)涂污、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大运河遗产保护标识标志、界桩界标;(三)破坏、侵占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监测设施;(四)其他破坏或者妨碍大运河遗产保护的行为。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属于防洪工程,且运河保护范围内无具体建设内容,为利用现有圩堤、闸站与本工程构成圩区,不涉及施工场地。符合嘉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8.8)第十二条在大运河遗产区内,除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展示、景观维护、防洪排涝、清淤疏浚、水工设施维护、水文水质监测设施建设、航道和港口设施建设、跨河桥梁和隧道建设、游船码头和建筑物修缮等必要的建设工程外,不得进行其他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采石等作业。在大运河遗产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避开大运河水工遗存相关古迹、遗址,并采取对大运河遗产影响最小的施工工艺。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保护措施,实施原址保护。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属于防洪工程,且运河保护范围内无具体建设内容,为利用现有圩堤、闸站与本工程构成圩区,不涉及施工场地。符合第十五条禁止从事下列行为:(一)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损毁不可移动文物;(二)擅自占用、填堵、围圈、遮掩水域;(三)损毁防护、警示设施;(四)损毁标志牌、界桩;(五)其他破坏大运河遗产的行为。本项目不涉及所列禁止行为符合1.4建设项目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等的要求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水利工程,经查阅不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的限制和禁止类项目,也不属于《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指导目录(2012年本)》与《桐乡市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中的所列项目。因此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四性五不批”相符性分析对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中的第九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的可靠性、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等”及第十一条“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本项目与“四性五不批”相符性分析如下。表1-4“四性五不批”相符性分析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是否符合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本项目不新增永久占地,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不触及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不在负面清单内,因此符合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符合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的可靠性环境影响分析章节均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及建设项目的设计资料进行影响分析,符合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的可靠性。符合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营运期不产生污染物,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营运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利用村庄现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放,施工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项目施工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粉尘,通过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可达标排放。闸站场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符合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本项目选址合理,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可行,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本项目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符合建设项目类型及其选址、布局、规模等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本项目属于水利工程,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符合要求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且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根据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废水、噪声均为达标区。废气为不达标区,营运期不产生污染物,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营运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利用村庄现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放,施工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项目施工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粉尘,通过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可达标排放,不会改变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等级,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符合要求建设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无法确保污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能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要求,符合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符合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未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要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未针对项目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符合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九里港圩区整治项目位于桐乡市大麻镇,与杭州市余杭区接壤。工程范围北以西部湿地(在建)界河,南以京杭古运河为界,西至含山港-保安桥港-夏石桥港,东至大有桥港,总面积共8.15km2(1.22万亩)。圩区涉及大麻镇百富、海华2个行政村。项目组成及规模1项目组成及规模九里港圩区北以西部湿地(在建)界河为界,南以京杭古运河为界,西至含山塘港、保安桥港、夏石桥港,东至大有桥港,总面积8.15km2(1.22万亩)。本工程主要由堤防、水闸、闸站、绿化及圩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组成。本圩区工程堤防总长为14.5km,新建堤防7.61km,利用现状堤防6.89km。利用现状堤防主要有:北面利用湿地界河堤防长度2.5km;西侧利用余杭界堤长度0.64km、夏石桥港沿线堤防0.27km;南面利用运河沿线堤防3.23km,东面利用大有桥港沿线堤防0.25km。本项目以初步设计批复为依据,本圩区工程共需12座水闸(闸站)建筑物,其中新建水闸6座,新建闸站4座,利用现状水闸及闸站2座。新建闸孔总净宽102m,新增排涝流量13.5m3/s,引水流量1.5m3/s。植物绿化主要包括巡查道路14.5m。圩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工程划界及管理、信息采集体系、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硬件实体等。九里港圩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出。1.2主要建筑物工程设计1)典型断面型式A采用土堤加高处理,适用于无房屋的堤防加高段,迎水坡坡比1:2,背水坡坡比缓于1:2,采用平顺自然坡度与现状地面衔接,坡面均采用植被护坡。结合巡查道路建设,本断面堤顶高程为4.30m,堤顶宽为3.0m,堤顶道路采用沥青路面。堤防背水侧设C20砼排水沟。堤防两侧保留现状乔木,迎水坡种植水生植物。图2-1典型断面A2)典型断面型式B(坐凳+土堤加高断面)典型断面型式B采用土堤加高处理,适用于季家漾旁堤防改造段。现状护岸较完好,可利用。结合地形营造对堤身进行加高,加高后的堤顶高程不小于4.30m,堤顶宽度为3.0m,堤身迎、背水坡采用缓于1:2的自然坡度与现状地面衔接,坡面均采用植被护坡。堤身迎水坡的现状步道修复成彩色路面,同时沿线设置休息坐凳;堤身背水坡坡脚处设C20砼排水沟,现状破损交通道路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图2-2典型断面B3)典型断面型式C(防洪墙+道路“白改黑”断面)典型断面型式C为L型C25砼防洪墙,适用于房屋紧邻临河段,防洪墙顶高程为4.20m,满足设计高程要求。堤防两侧在保留现状乔木的同时采用植物措施进行绿化。图2-3典型断面C4)典型断面型式D(防洪墙+道路改造+排水沟断面)典型断面型式H为L型C25砼防洪墙+道路改造+排水沟,适用于现状道路临河段。外侧新建防洪墙顶高程为4.20m,满足防洪高程要求,圩内现状破损道路改造成沥青路面,道路外边缘设C20砼排水沟。堤防临水侧在保留现状乔木的同时采用植物措施进行绿化。图2-4典型断面D表2-1标准断面型式分布汇总表断面型式桩号长度(m)描述A型圩堤A0+000.00~A0+738.49段738.495901适用于无房屋的圩堤加高段+3m堤顶道路C0+000.00~C0+067.55段67.55C0+131.27~C0+259.31段128.04C0+303.88~C0+336.00段D0+000.00~D0+398.52段398.52E0+000.00~E0+938.66段938.66F0+000.00~F1+242.59段1242.59G0+000.00~G0+436.43段436.43H0+343.72~H0+930.50段586.78H1+229.67~H1+543.80段314.13I0+000.00~I0+500.48段500.48K0+041.36~K0+094.67段53.31L0+000.00~L0+246.01段246.01M0+000.00~M0+217.81段217.81B型圩堤B0+000.00~B0+389.01段389.01389适用于季家漾旁圩堤改造段+现状道路“白改黑”C型圩堤C0+067.55~C0+131.27段63.72966适用于房屋道段C0+259.31~C0+303.88段44.57F1+492.62~F1+666.11段173.49H0+000.00~H0+343.72段343.72H0+930.50~H1+229.67段299.17K0+000.00~K0+041.36段41.36D型圩堤J0+000.00~J0+356.86段357.00357.00适用于道路临河段合计761376131.2.2水闸本工程新建水闸6座,总净宽74m。其中1孔×4m水闸1座,1孔×6m水闸1座,1孔×8m水闸1座,2孔×8m水闸2座,3孔×8m水闸1座。根据工程规模要求和运行特点,选用下卧式闸门、直升平板式闸门两种闸门形式。水闸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下游连接段三部分构成。表2-2水闸规模统计表序号水闸名称水闸规模(孔数×单孔净宽)水闸底板顶高程(m)备注1季家里港水闸-0.50新建2周家洋水闸-0.50新建3丁家桥港水闸-1.80新建4木桥头港水闸2×8-1.80新建5中九里港北水闸2×8-1.80新建6东九里港北水闸3×8-1.80新建本工程新建4座闸站,水闸总净宽28m,泵站总排涝流量13.5m3/s,引水流量1.5m3/s,各闸站规模见表1.2-3。闸站工程主要由泵站、水闸、上游连接建筑物、下游连接建筑物、配电房等组成。保安桥港闸站采用潜水轴流泵,其它闸站均采用立式轴流泵。保安桥港闸站、中九里港南闸站均为1台机组,东九里港南闸站2台机组,西九里港南闸站3台机组。表2-3闸站规模统计表序号名称闸宽(m)排涝/引水流量(m3/s)水闸/泵室底备注1保安桥闸站6-1.30引水闸站2中九里港南闸站81-0.80新建3西九里港南闸站67.5-1.80新建4东九里港南闸站85-1.80新建1.2.4巡查道路及绿化设计1)巡查道路本次设计巡查道路结合堤顶道路设置,堤顶道路无法贯通段,巡查道路结合现状道路设置。巡查管理道路工程主要涉及白富村、黎明村、海华村和吉字浜村等乡村,根据其区位特征及资源优势,分为运河文化线、渔乐休闲线、田园观光线、科教水美线四条线路。2)道路设计本次巡查管理道路结合了慢行游步道的功能,根据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电瓶车道的结合方式,可分为并行式、分离式和混合式。在外观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地段,建议采用分离式慢行道;在用地条件有限的地方,则采用并行式或者混合式慢行道。通过对大麻镇现状圩堤道路交通条件的调查,巡查管理道路的建设以综合慢行道为主,其中,新建圩堤管理道路较宽路段,道路跨度达3米,主要采用并行式慢行道建设;局部圩堤空间较窄地段,堤顶道路3m,结合周边乡村道路,采用分离式,圩堤上道路主要人行,乡村道路进行改造供自行车、电瓶车等管理车辆通行;部分圩堤空间有限以及采用防洪墙区段,采用混合式,通过乡村道路改造工程借道来贯通巡查管理道路。3)植物绿化设计植物设计部分,采用不同植物的特点去呼应而各种植片区的布置。五大节点分别根据各自节点主体进行植物配置:季家漾漾旁节点以植物梳理补植为主;小白荡漾节点以丰富色相林地营造与彩色农田打造为主;科洲线街头绿地改造以植物梳理,林下植被配植为主;东九里港滨水带状绿地以滨水特色植物打造为主;中九里港科普文教节点以丰富植物空间层次以及主题林荫大道打造为主。圩堤绿化则根据其不同断面形式,采用不同的植物设计方案。1.3工程调度运行方式非汛期:水闸常开,保证正常水体流动。汛期:当圩内水位达到1.46m,且圩外水位低于圩内水位时,开启水闸排涝。当圩内水位达到1.46m,且圩外水位高于圩内水位时,关闭圩区周围闸门,启动排涝泵站,降低圩区内水位。当圩内水位降至1.16m时,关闭泵站。1.4人员安排本工程为水利工程,工程不专门设管理区,管理人员基本考虑原有村庄水利员。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本次堤线基本沿现状老堤线布设,局部河段予以调整取顺,尽可能减少工程占地,尽量不涉及房屋拆迁。结合靠近运河沿线几座闸站需要建设管理房,同时对建筑型式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闸门型式采用直升式。其它靠近村庄的闸门采用下卧式闸门。根据本工程水保单位对初步设计阶段的水保工程复核,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包括施工场地(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便道、临时堆土场、临时围堰。①施工场地工程堤防主要为土方填筑,可随运随填,因此不考虑另外布设临时施工场地,主体工程施工区直接作为施工场地。②施工便道圩区内交通比较便利,车辆基本都可以直通施工区域,只有局部区域需要新增施工通道,经现场踏勘,仅需新增施工通道约640m,宽度4m,采用8mm钢板铺垫,占地共计0.256hm2。③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主要包括临时表土堆放场(1.248hm2),一般土石方可就近运至堤防处填高,无需设置临时堆土场。表土堆放场:方案共布设临时表土堆放场13处,堆放施工前剥离的表土2.818万m3,就近堆放,占地共计1.248hm2。④临时围堰口门建筑物施工时布设围堰约1100m,共计占用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331hm2。总平面及现场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和施工临时设施布置图。施工方案本工程圩堤、各闸站为4级建筑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的规定,本工程相应的临时导流建筑物为5级,其设计洪水标准:土石类建筑物为10~5年一遇,混凝土类建筑物为5~3年一遇。经初步分析,本工程围堰拟采用土石结构,导流标准拟采用非汛期5年一遇。本工程圩堤施工时,不需要围堰围护,由原河床导流。本工程水闸、闸站施工时,导流方式采用“一次围堰断流、城市内河网导流”。1.1.3导流建筑物设计本工程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围堰设计标准采用非汛期5年一遇,堰前水位为2.07m,堰顶高程取2.60m。其中,中九里港南闸站、木桥头港水闸堰基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最大堰高约4.6m,堰顶宽4m,上、下游边坡为1:4;其余闸站堰基为粉质粘土,最大堰高约6.3m,堰顶宽4m,上、下游边坡为1:2,堰身采用粘土心墙防渗,防渗体顶宽1m,上、下游边坡为1:0.3。西九里港南闸站、中九里港南闸站及东九里港南闸站位于京杭古运河口,外河侧围堰迎水面设置50cm厚编织袋装土护坡。1.2主体工程施工1.2.1圩堤工程施工(1)土方开挖及清表土方清表采用1m3挖掘机挖装,部分装8t自卸汽车直接上堤填筑,部分装8t自卸汽车运至堆场临时堆放后用于回填。土方开挖主要采用1m3反铲挖掘机开挖,对于建筑物建基面保护层和机械难以施工的沟槽等部位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土料部分装8t自卸汽车直接上堤填筑,剩余部分装8t自卸汽车运至堆场临时堆放后用于回填。(2)土方回填回填土方采用1m3挖掘机挖装,装8t自卸汽车运至回填施工区。土方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采用履带式拖拉机进行压实。在满足回填土料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挖填结合,避免土方往返重复搬运,减少挖压农田。(3)种植土填筑种植土来源于前期剥离的表土,由自卸汽车运至回填施工区内,采用挖机配合人工整平。(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市场采购后由混凝土搅拌车运送至工地后,混凝土泵车或小型车辆转运自施工点。人工立模,振捣器振捣密实。(5)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外购解决,由20t自卸汽车运送至工地后,采用摊铺机整幅摊铺,压路机压实。1.2.2口门建筑物工程施工(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主要采用1m3反铲挖掘机开挖,对于建筑物建基面保护层和机械难以施工的沟槽等部位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土料装8t自卸汽车运至沿线堤防用于加高加固。(2)土方回填回填土方采用1m3挖掘机挖装,装8t自卸汽车运至回填施工区。土方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采用履带式拖拉机进行压实。在满足回填土料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挖填结合,避免土方往返重复搬运,减少挖压农田。(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顺序根据结构缝和结构形状由低到高分段、分层块,依次逐层向上进行。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由市场采购运送至工地,上部结构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车运输入仓,底板等下部结构混凝土需经溜槽或溜管入仓。人工立模,振捣器振捣密实。(4)抛石回填块石料采用市场采购解决,自卸汽车运至工地后,挖机辅助整理。(5)金属结构安装闸门安装前应进行门槽一期混凝土的凿毛,调整预埋插筋或基础螺栓,并清除门槽内渣土与积水,再进行埋件安装。埋件安装和二期混凝土采用搭设脚手架进行施工,按先埋设底槛,后埋设主轨、反轨、侧轨及门楣的顺序进行,同时在组装场进行门叶组装,待埋件和门叶检查、测量合格后,分别由启闭机或扒杆将闸门吊入门槽槽内进行启闭试验。1.2.3绿化工程绿化工程施工主要包括草皮营造、灌木栽植、乔木栽植、三维植被网施工四个方面。1.3施工总布置根据本工程水保单位对初步设计阶段的施工布置及占地复核,本工程施工临时设施包括施工场地(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便道、临时堆土场、临时围堰。①施工场地工程堤防主要为土方填筑,可随运随填,因此不考虑另外布设临时施工场地,主体工程施工区直接作为施工场地。②施工便道圩区内交通比较便利,车辆基本都可以直通施工区域,只有局部区域需要新增施工通道,经现场踏勘,仅需新增施工通道约495m,宽度4m,采用8mm钢板铺垫,占地共计0.198hm2。③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主要包括临时表土堆放场(1.248hm2),一般土石方可就近运至堤防处填高,无需设置临时堆土场。表土堆放场:方案共布设临时表土堆放场13处,堆放施工前剥离的表土2.746万m3,就近堆放,占地共计1.248hm2。④临时围堰口门建筑物施工时布设围堰约1000m,共计占用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219hm2。1.4施工总进度工程计划于2021年8月开工,2022年10月完工,建设总工期15个月。1.5工程占地根据本工程水保单位对初步设计阶段的水保工程复核,工程总占地面积22.274hm2。工程占地面积见表2-4。本项目没有用地红线,均为临时借地,不存在永久征地,因此,均计列为临时占地。表2-4工程占地面积表单位:hm2序号项目面积备注堤防工程10.319其中绿化面积7.827巡查道路主要为堤顶道路及堤防内侧道路修复防洪墙0.134排水沟0.403口门建筑物工程7.890后期需复垦面积约1.759(施工区陆地面积)其中建筑物及配套设施0.950占用水域面积绿化面积0.208占用陆地面积施工工区(含基坑)6.132陆地面积1.759,水域面积4.373施工临时设施占地4.665其中施工便道0.198采用钢板铺垫防护,不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堆放场堆高不超过2.5m临时围堰3.219水域面积合计22.274其中水域面积7.592,陆地面积14.682(3.007需复垦)1.6土石方平衡根据本工程水保单位对初步设计阶段的水保工程复核,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7.790万m3(表土2.746万m3、一般土方5.044万m3填筑总量11.631万m3(表土2.746万m3、一般土方8.885万m3借方量3.841万m3(一般土方,外购解决)。工程土石方总平衡见表2-5。其他无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1、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1)主体功能区划根据《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国家优化开发区域,具体见附图12,其空间管制内容如下:优化空间结构。适度减少工矿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扩大服务业、交通、城市居住、公共设施和绿色生态空间。控制城市粗放扩张,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推动产业向开发区和园区集中。集约利用滩涂资源,科学有序拓展沿海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进一步健全城镇体系,着力推进都市区建设。推进城镇有机更新,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促进新区产城融合,引导人口从分散居住点逐步向城镇居住区集中。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完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的区域一体化和网络化程度。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培育发展都市型、外向型等农业特色功能产区,建设城郊蔬菜基地和养殖基地,保障区域内基本农产品供给。优化生态系统格局。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严格保护耕地、水面、湿地、林地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好城市之间的绿色开敞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分区开发导向如下:嘉兴区块。发挥近沪和临湖、沿湾优势,加快培育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生物、核电关联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皮革、家纺、毛衫等专业市场的功能创新,培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建设创业创新城、人文生态城、和谐幸福城,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实施本项目是必要的。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有利于建设创业创新城、人文生态城、和谐幸福城,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符合《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2)生态功能区划根据《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浙东北水网平原生态区的杭嘉湖平原城镇与农业生态亚区、杭嘉湖平原城镇发展与农业生态功能区。该生态功能区情况如表3-1。表3-1生态功能区情况名称所在区域与面积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杭嘉湖平原城镇发展与农业生态功能区杭州市区中东部、平湖、海盐、桐乡、海宁西北部州市区中部的5805平方公里。环境导致水均可利用水下水超采严严重。水环境污染、水资源胁迫、酸雨生态系统产多样性保护调整工业结业与生态农农田建设与执行地下水禁采限采的有关规定。本项目为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水生态环境保护,落实了洪水调蓄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符合《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3)本项目土地利用和生态现状①土地利用情况工程现状土地利用分类情况见表3-2。表3-2工程现状土地利用分类情况表单位:hm2项目耕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合计旱地其他园地其他林地农村道路河流水面堤防工程4.2263.512/10.319口门建筑物工程及其施工区0.647//5.3237.290施工便道0.198////0.198表土堆放场0.5610.5020.185//临时围堰////3.2193.219合计6.3054.6618.54222.274②生态环境现状a陆生植被根据《中国植被》区划的划分,浙江全省范围均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根据浙江省林业区划,桐乡地区属浙北平原绿化农田防护林区。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工程区典型的原生植被多已丧失殆尽,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所代替。该区域现有植被中的主要植物是绿化树种,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本项目所在区域用地类型主要为农田、村庄、水域等,区域内按人为干扰强度、植被组成及功能,可将工程区域周边植被分为城镇绿化植被,乡村住宅栽植植被,农田作物等3种主要类型。①城镇及道路绿化植被城镇及道路绿化植被主要包括城镇、道路两侧及道路中间绿化带、河流两侧的绿化乔木、灌木及草本,一般以常见的绿化树种为主,主要以樟科、杨柳科、梧桐科、柏科、夹竹桃科等植物为主,主要优势种有香樟、垂柳、水杉、法国梧桐、柏树、夹竹桃、构树等;主要草本为一枝黄花、早熟禾、披碱草等。②乡村住宅栽植植被乡村住宅栽培植被主要为乡村居住区周边的人工栽培的绿化、经济树种,果树和竹林,以及零星种植的蔬菜瓜果等。绿化树种与城镇及道路绿化树种相似,主要种类有响叶杨、垂柳、香樟、水杉、圆柏、大叶黄杨、桂花树、杜鹃花、夹竹桃等。经济树种注意为桑树,一般成小片种植,主要分布于住宅间的空地。果树主要有桃树、桔树、枇杷树、梨树等,主要分布于住宅周边。经济竹林丛为零星分布,属于禾本科刚竹属、苦竹属等为主,优势种有刚竹、早竹、红竹、矮竹、苦竹等。草本主要以种植的蔬菜为主,主要有青菜、萝卜、芥菜、芹菜、苋菜、菜豆、包心菜、茭白等江南常见蔬菜为主,且随季节变化。③农田作物农田作物为亚热带常见品种。重要的粮油农作物为油菜、水稻、麦及棉花,以及大豆、甘薯、玉米、瓜、果等江南常见农作物。粮油农作物的轮作方式现主要有一年二熟的油-稻和麦-稻等。本项目所在地人类活动频繁,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未见国家野生保护植物以及古树名木。b陆生动物根据现阶段调查,项目所在地附近人类活动较为频繁,未发现有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痕迹,野生动物以常见种类为主,有田鼠、蝙蝠、水蛇、花蛇等,刺猬、野兔等。工程占地范围内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分布。c水生生物项目所在地的水域属于杭嘉湖平原河网,根据调查资料及水生生态历史资料分析,杭嘉湖平原河网的水生动植物主要包括:(1)浮游植物:根据调查资料,杭嘉湖平原河网浮游植物共计72属种,优势种类有小环藻、直链藻、隐藻、衣藻、裸藻等。(2)浮游动物:根据调查资料,杭嘉湖平原河网浮游动物有65属种,常见种和优势种类有原生动物的筒壳虫、焰毛虫和似铃壳虫等;轮虫有龟甲轮虫、晶囊轮虫、臂尾轮虫等;枝角类的秀体溞、象鼻溞、裸腹溞等;桡足类的有剑水蚤、哲水蚤及无节幼体等。(3)底栖生物:根据调查资料,杭嘉湖平原河网底栖动物种类共计70种,常见和优势种类为河蚬、环棱螺、摇蚊幼虫等。(4)水生维管束植物:根据调查资料,杭嘉湖平原河网水生维管束植物44种,优势种类为苦草、喜旱莲子草、金鱼藻、浮萍及芦苇等。(5)鱼类根据生态类型,本区域鱼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产漂浮性卵的鱼类,如青草鲢鳙等。另一种是产粘性种类,如鲤、鲫、鳊、鲂、鲌、鲴等鱼类,这些鱼类有的在枯草、树枝、水草等较多、水流缓慢的敞水区,也有的在水流湍急的支流中产卵繁殖,仔鱼孵出后则在产卵场附近进行索饵。因此,这些鱼类的产卵场多分散存在于平原河网各个河段、支流及外荡中,并无固定的、集中的产卵场所。根据收集资料,并实地采访当地渔业行政部门和渔民,统计所的鱼类名录见表3-3,以鲤科鱼类为主体,与长江中下游其他湖泊的鱼类区系大致相同,为典型的东亚淡水鱼类区系组成特点。未发现有珍稀、濒危和保护的鱼类。+++餐条HemicculterLeuciclus++长春鳊Parabramispekinensis+++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il+++++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m+逆鱼Acanthobramasimony++++越南鱊Paracheilognathusimberbis++越南刺鳑鮍Acanthobramato+寡鳞刺鳑鲏Acanthobramah++鲢Aristichthysnobilis+鳙Hypophthalmichthysmolit+光唇鱼Acrossocheilusfasciatus鲤鱼Cyprinuscarpiohae+鲫鱼Carassius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鲶SilurusasotusLinnaeus+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ldraco+江黄颡鱼Pseudobagrusvachelli++++++黄黝鱼Hypseleotrisswinho+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potamophila++++++2、环境质量状况(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评价根据《2019桐乡市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桐乡市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的天数为309天,占比84.7%,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公报中未明确是否为达标区,为进一步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环评收集了桐乡市环境状况公报中相关数据(2019年),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桐乡市2019年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统计一览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μg/m3)标准值/(μg/m3)/%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860达标百分位(98%)数日平均质量浓度NO2年平均质量浓度324080.0达标百分位数(98%)日平均质量浓度7492.5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627088.6达标百分位数(95%)日平均质量浓度87.3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3535达标百分位数(95%)日平均质量浓度717594.7CO百分位数(95%)日平均质量浓度400025.0达标O3百分位数(90%)8h平均质量浓度不达标根据桐乡市2019年各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其中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及相应百分位数24小时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CO百分位数24小时平均浓度均达到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可认为SO2、NO2、PM10、PM2.5、CO环境质量现状达标。O3百分位数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限值,超标倍数为0.012倍;可认为O3环境质量现状不达标。综上,2019年桐乡市环境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类区标准,本项目拟建地所在区域属于不达标区,不达标因子为O3。桐乡市目前已编制完成《桐乡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实施方案》,同时随着嘉兴市、桐乡市大气污染物防治行动和措施、《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桐乡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桐乡市空气质量将稳步改善,预期2021年常规污染物浓度全面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根据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发布的《桐乡市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2019年桐乡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向好,水质为III-IV类水质,全面消除V类水质,除芝村断面外,其余监测断面均符合水域环境功能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其中III类水质断面11个,占比为91.7%,IV类水质断面1个,占比8.3%。2019年全市12个常规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分别为4.49mg/L、0.622mg/L、0.168mg/L和7.47mg/L,相比去年同期,高锰酸盐平均浓度改善9.1%,氨氮平均浓度改善2.7%,总磷平均浓度改善6.7%,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恶化5.9%。本项目最近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为大麻渡口,点位位于本项目东南侧杭州塘,具体位置见附图7,地表水目标水质为Ⅳ类,2019年例行监测断面数据水质类别显示为III类,断面数据如表3-5,可知2019年该断面全年的水质达标。表3-52019年例行监测断面数据采样地点污染物水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大麻渡口单位℃(无量纲)mg/Lmg/Lmg/Lmg/L年均值7.205.404.27III类标准/6~9≥5.0≤20≤6.0≤4.0污染物氨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氟化物氰化物单位mg/Lmg/Lmg/Lmg/Lmg/Lmg/L年均值0.730.19<0.01<0.00030.385<0.004III类标准≤1.0≤0.2≤0.05≤0.005≤1.0≤0.2污染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汞铅铜锌硒单位mg/Lμg/Lμg/Lμg/Lmg/Lμg/L年均值<0.05<0.04<2<0.05<0.4III类标准≤0.2≤0.1≤50≤1000≤1.0≤10污染物砷镉六价铬硫化物单位μg/Lμg/Lmg/Lmg/L年均值2.0<0.1<0.004<0.005III类标准≤50≤5≤0.05≤0.2本项目委托浙江求实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对项目所在地地表水进行了补充检测。①监测断面:如下表,具体见附图。表3-6监测点位表监测河道监测点位备注喜庵港保安桥闸站闸站建设中九里港中九里港北水闸处用水水源保护区②监测项目:pH、CODMn、BOD5、DO、氨氮、石油类、SS、粪大肠菌群。③监测频次:连续3天,每天1次。④监测结果表3-7河道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单位:mg/L,pH除外水体断面名称监测时间pH值DOCODMnBOD5氨氮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喜庵港保安桥闸站2019.373643.70.864<0.01<20205326<0.01<202019.97394<0.01<20中九里港里港北水2028.71352<0.01<20202388<0.01<202028.31342<0.01<20GB3838-2002Ⅲ类6~9≥5.0—≤6.0≤4.0≤1.0≤0.05≤10000由监测结果可知,水质现状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符合相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本项目委托浙江求实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对项目所在噪声进行了检测。根据项目特点和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测点布设位置详见附图,监测项目、频次详见表3-8。表3-8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测点编号测点名称监测项目频次百富(保安桥闸站、新建堤防北侧居民)等效连续A声级Leq天2#新华闸站外1m(现状闸站处)3#丁家桥(丁家桥水闸和新建水闸处)4#百富埭(季家里港水闸处)噪声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9。表3-9声环境质量现状单位:dB(A)测点编号检测项目监测值执行标准达标情况昼间夜间1#百富等效连续A声级Leq41.736.82类达标2#新华闸站41.935.82类达标3#丁家桥48.437.42类达标4#百富埭49.038.42类达标由表3-6的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位噪声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良好。与项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1、现状圩堤情况九里港圩区涉及现状圩区共计10个,分别为丈鳌浜圩区、陈家圩圩区、双泽河圩区、浜头河圩区、界西圩区、小木圩区、蒲扇圩区、濮家横圩区、新华圩区、土桥枉圩区,均为自然圩区,未经整治。图3-1九里港圩区涉及现状圩区示意图2、存在问题及项目必要性九里港圩区位于桐乡西部,紧邻余杭区,属于杭嘉湖东部平原中部,排水受制于人,主要依靠圩区和骨干河道整治抵御流域洪涝水。随着东部平原经济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