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 一_第1页
国际金融学 一_第2页
国际金融学 一_第3页
国际金融学 一_第4页
国际金融学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论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说的开展国际金融开展的新动向5/20/20251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间货币交易、资本运动、资金融通规律、制度安排及其组织管理的学科,是金融学科中的一门理论与应用有机融合的课程。5/20/20252国际金融学说的开展国际金融学是在世界经济不断开展的进程中萌芽、形成和开展的。它的开展历程大致可以归纳为3个阶段:早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成长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现代国际金融学说阶段

5/20/20253

早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5/20/20254

成长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时间范围: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戈逊、卡塞尔、阿夫塔利昂等

研究重点:汇率、国际收支、资本流动

特征:国际资本流动纳入研究视野国际金融的理论框架开始形成

研究方法:多样化5/20/20255

现代国际金融学说阶段5/20/20256国际金融开展的新动向5/20/20257第1章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5/20/20258

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第1章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5/20/20259本章阅读资料

5/20/2025101.1国际收支的概念及其理解

国际收支的概念

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另一国居民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概念理解时注意的问题►流量概念►反映的内容为经济交易〔交易的具体内容〕►经济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具体规定〕第1节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5/20/202511附:交易的具体内容

第1节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5/20/202512附:居民与非居民概念

第1节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5/20/2025131.2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将国际收支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那么☻复式薄记原理〔借贷记账法〕☻贸易账户:离岸价格计算☻记帐时间:交易标的物的所有权变更为准第1节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5/20/202514附:借贷记账法

第1节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5/20/20251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帐户设置第1节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5/20/202516[例1]本国企业动用其在国外银行的存款进口50万美元的设备。因为动用在国外银行存款就是对外资产减少,因此记作:贷〔+〕借〔-〕进口50万美元私人短期资本50万美元

[例2]本国向外国出口60万美元的货物,货款三月后才能到,但三月后收回债权时正好是下一个编表年度。在本年度记作:贷〔+〕借〔-〕出口60万美元私人短期资本60万美元

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举例5/20/202517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举例5/20/202518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举例5/20/202519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举例5/20/202520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举例5/20/202521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举例5/20/202522[例10]美国进口商用其在纽约某银行的账户支付10万美元给英出口商。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作:贷〔+〕借〔-〕进口10万美元私人短期资本10万美元注: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美国进口商对外支付美元后,美国的对外负债并未清偿。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举例5/20/202523第2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2.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差额关系☻贸易差额〔TradeBalance〕☻经常账户差额〔CurrentAccountBalance〕☻根本差额〔BasicBalance〕☻官方结算差额〔OfficialSettlementsBalance〕☻综合差额〔OverallBalance〕5/20/202524贸易差额经常帐户差额根本差额官方结算差额综合差额5/20/202525第2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2.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5/20/202526第2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工程分析〔差额分析〕☻贸易工程分析☻经常工程分析☻资本与金融工程分析☻官方储藏变动分析☻误差与遗漏工程分析5/20/202527第2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2.3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民收入帐户的关系☻GDP=C+I+G+(X-M);☻GNP=GDP+国外净要素报酬收入NFP☻经常账户差额CA可以近似地〔忽略转移收支〕表示为:CA=(X-M)+NFP从而,GNP=C+I+G+CA,这就是国际收支和GNP的关系。☻假定T为税收,私人部门储蓄为S=Y-T-C,上式可整理为:CA=(S-I)+(T-G)这就是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最根本公式。5/20/202528第3节国际收支失衡3.1国际收支失衡的界定5/20/202529第3节国际收支失衡3.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偶然性因素☻

货币性因素☻

周期性因素☻

结构性因素☻

不稳定的投机资本流动5/20/202530第3节国际收支失衡3.3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效应巨额逆差的经济效应☻货币有贬值趋向☻经济增长受到约束巨额顺差的经济效应

☻货币有升值趋向☻产生通货膨胀压力

5/20/202531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4.1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金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见以下图〕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黄金流入物价上涨进口增加出口减少黄金外流5/20/202532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纸币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价格效应☻利率效应☻收入效应5/20/202533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5/20/202534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机制:☻优点:简单易行;短期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局限性:动用储藏,数量有限;借外债,有债务压力。5/20/202535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渠道:▲乘数效应(收入效应)▲相对价格效应▲利率效应☻局限性: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适用于周期性失衡.5/20/202536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机制:改变汇率,改变相对价格,影响进出口▲进出口商品弹性大小▲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及资源转移机制健全程度▲J曲线效应▲贸易对手的报复行为5/20/202537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时间0T1T2T3ABC时间0T1T2T3ABCJ曲线效应5/20/202538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有形本钱(管制费用)产生的生产低效率社会福利损失(见下页)5/20/202539ECHIFGSDoBAWP5/20/202540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5/20/202541第4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5/20/202542本章讨论题5/20/202543本章复习思考题5/20/202544第2章国际储藏及其管理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对国际储藏的根本概念、构成及其管理问题进行介绍;在此根底上,对中国的国际储藏问题作一分析。主要内容国际储藏的概念及构成国际储藏的规模管理国际储藏的结构管理中国国际储藏问题分析5/20/202545本章阅读资料5/20/202546第1节国际储藏概念及构成1.1国际储藏的概念5/20/202547第1节国际储藏概念及构成5/20/202548第1节国际储藏概念及构成1.2国际储藏的构成储藏头寸〔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国际储藏5/20/202549第1节国际储藏概念及构成附1:储藏头寸〔ReservePositioninIMF〕5/20/202550第1节国际储藏概念及构成附2: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SDRs,〕5/20/202551第1节国际储藏概念及构成与其他储藏资产相比,SDR有着显著的区别:〔1〕是一种凭信用发行的资产,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但其价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2〕由IMF按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各成员国。〔3〕具有严格限定用途,即只能在IMF及各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任何私人企业不得持有和运用,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5/20/202552第1节国际储藏概念及构成1.3国际储藏的结构演变国际储藏制度的演变:国际储藏结构的演变:5/20/202553第2节国际储藏规模管理2.1国际储藏规模管理的含义2.2国际储藏规模量确实定——从一国对国际储藏资产需求的角度,确定最适度的国际储藏量。规模管理的界限〔特里芬的主张〕:确定规模应该考虑的因素:☻持有国际储藏的本钱

☻进入国际市场筹措应急资金的能力5/20/202554第2节国际储藏规模管理

☻国际收支发生冲击的规模与类型☻进出口的规模☻本国资本工程的开放程度及国际游资冲击的规模正因为如此,一般认为,适度的国际储藏量应该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值。5/20/202555第3节国际储藏结构管理3.1结构管理的原那么平安性盈利性流动性3.2

结构管理的内容储藏货币种类的比例安排管理的原那么:☻币值的稳定性☻资产的盈利性〔汇率、利率、通胀率〕☻国际经贸往来的便利性5/20/202556第3节国际储藏结构管理5/20/202557第4节中国国际储藏分析5/20/202558本章案例讨论

5/20/202559本章复习思考题

5/20/2025605/20/202561主要内容:汇率的概念与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决定的根底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汇率变动的效应5/20/202562本章阅读文献5/20/202563C1C2B1B2本币支付外币100万美元5/20/2025645/20/2025651.2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DirectQuotation)间接标价法(1ndirectQuotation)〔1〕:A==X*B〔2〕:B==1/X*A式中:A——外国货币B——本国货币X——兑换率注意:汇率升降的真实含义汇率的升降指:货币的升值或贬值5/20/2025661.3汇率的根本分类5/20/202567按汇率的制定方式分:☻根本汇率☻套算汇率〔具体套算方法如下〕5/20/202568①两种货币对第三种货币均为直接标价法〔两种货币对第三者货币均为间接标价法同理〕例如::USD1=CAD1.4580/90USD1=CHF1.7320/30求:CAD1=CHF?方法:两种汇率的标价法相同、即其标价的被报价货币相同时,要将竖号左右的相应数字交叉相除。即:1.73201.73301.45901.4580即:CAD1=CHF1.1871/865/20/202569②两种货币对第三种货币,一为直接标价法,一为间接标价法例如::GBP1=USD1.6550/60USD1=CHF1.7320/30求:GBP1=CHF?方法:两种汇率的标价法不同、即其标价的被报价货币不同时,要将竖号左右的相应数字同边相乘。即:GBP1=CHF1.6550×1.7320=2.8665GBP1=CHF1.7330×1.6560=2.8698即:GBP1=CHF2.8665/985/20/202570中国工商银行远期汇价〔2005年11月28日〕期限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现汇买入价现汇卖出价起息日

当天

807.74805.72809.762005-11-30

20天

(20D)806.95804.93808.972005-12-19

1个月

(1M)806.12804.1808.132005-12-29

2个月

(2M)804.01802806.022006-01-27

3个月

(3M)801.65799.64803.652006-02-28

6个月

(6M)794.23792.24796.212006-05-30

9个月

(9M)786.33783.73788.912006-08-29

12个月

(1Y)778.84775.72781.952006-11-295/20/202571公司A公司B银行A银行B100万美元付款指令委托委托5/20/202572按汇率的效应分:☻名义汇率☻实际汇率〔见附1:实际汇率的计算〕衡量汇率的总体强弱:有效汇率:反映汇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的综合变动情况,是对几种货币币值的加权平均数权重确定:根据贸易值所占比重来定〔见附2: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5/20/202573假设:2001年1月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20.25JPY/USD,2004年1月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08.40JPY/USD;同期,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由107.6上升到110.2,而日本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由110.5上升到121.8;此时:美元兑日元名义汇率下降了:(108.4—120.25)/120.25=-9.85%但实际汇率的变化为:2001年1月的实际汇率为:120.25/〔110.5/107.6)=117.092004年1月的实际汇率为:108.40/(121.8/110.2)=98.08实际汇率的变动为:(98.08—117.09)/117.09=-16.24%说明:从2001年月----2004年1月,美元兑日元名义汇率虽然下降了9.85%,但实际汇率却下降了16.24%.附1:实际汇率的计算:5/20/202574

假设:美国对加拿大贸易比重0.6628美国对日本贸易比重0.33722002年的实际汇率分别为:对加拿大:1.3250,对日元:105.002004年的实际汇率分别为:对加拿大:1.4200,对日元:108.40那么2004年的实际有效汇率为:0.6628×(1.4200/1.3250)+0.3372×(108.4/105)=1.0584即美国2004年对加拿大元和日元的综合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5.84%.附2: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以上为例〕:5/20/202575第2节汇率的决定根底2.1金本位制下汇率确定的根底:☻铸币平价:两种货币含金量之比例如:在1925—1931年期间,英国规定1英镑的纯金量为113.0016格令(Grains),美国规定1美元的纯金量为23.22格令,这样:英镑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即为:GBPl=113.0016÷23.22=USD4.86655/20/202576第2节汇率的决定根底铸币平价黄金输出点黄金输入点输金费用市场汇率5/20/202577第2节汇率的决定根底2.2布雷顿森林制度下汇率确定的根底☻金平价:两种货币代表金量之比☻汇率波动范围:由政府协定约定

2.3牙买加货币制度下汇率确定的根底☻购置力平价:两种货币购置能力之比☻汇率的波动:影响因素十分复杂5/20/202578第3节汇率的变动3.1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

5/20/202579第3节汇率的变动3.2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个方面:

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经济的影响☻对进出口贸易〔1〕对进出口贸易量〔2〕对进出口收支:考虑因素:进出口弹性J曲线效应贸易对手的报复5/20/202580第3节汇率的变动

☻非贸易收支

☻国际资本流动

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对国内物价水平

☻国内利率

☻国内就业及国民收入等5/20/202581本章讨论题登陆,查阅近10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资料,分析讨论如下问题:1、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特征及其原因?2、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20/202582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汇率的根本分类及其应用。2、试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3、简述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4、结合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人民币的汇率变动趋。5/20/202583第4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外债管理

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指标等问题作一分析。

主要内容

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外债管理的内容

外债管理的主要指标5/20/202584

本章阅读资料5/20/202585第1节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描述

1.1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与形式

概念:跨国界的资本流动5/20/202586第1节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描述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贸易资金流动1.2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追求利润☻资本避险☻其他原因5/20/202587第1节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描述

1.3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特征国际资本流动的长期特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别离导致资本配置失灵☻短期资本流动规模大且不稳定5/20/202588第2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2.1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效应:麦克杜格尔模型分析假设:世界有两个国家A,B资本在两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A国资本丰富,其它要素短缺;B国资本短缺,其它要素丰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且要素价格由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决定pMMNNO1O2QSURDLG

EAB5/20/202589第2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分析1:总福利效应☻在资本流动之前

A国的资本总量为O1Q,B国的资本总量为O2Q。

A国的总产量为O1MTQ,B国的总产量为O2MUQ。☻在资本流动之后A国的总产出为O1MPS,比流动之前少了SPTQ局部;B国的总产出为O2MPS,比流动之前增加了QUPS局部。因此,世界总产出比以前增加了三角形TPU局部。可见,资本流动不仅增加了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的福利水平,而且有利于增进全世界的生产和总的福利水平。5/20/202590第2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分析2:福利分配格局效应5/20/202591第2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5/20/202592第2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2.2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入国的效应•国际收支效应•市场结构效应•就业创造效应5/20/202593第2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2.3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的效应•国际收支调整效应•贸易进出口效应•产业结构效应•金融体系扩张效应5/20/202594第3节外债及其管理

3.1外债的定义与特征国际金融机构的定义:——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居民的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归还义务的全部债务.特征:

区分居民与非居民

具有契约性

已使用而未清偿

包括外币,也包括本币;包括价值形式,也包括实物形式.5/20/202595第3节外债及其管理

中国政府的外债定义:——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归还义务的全部债务。注意:外币债务;外资金融机构业务往来;债务担保;5/20/202596第3节外债及其管理

3.2外债的种类

外国政府贷款•特点:金额大、期限长、附加费用少,附加条件多•主要形式:混合贷款5/20/202597第3节外债及其管理

对外发行债券

国际金融租赁5/20/202598第3节外债及其管理

3.3外债的监控指标

衡量外债承受能力的指标:

•负债率:年末外债余额/当年GNP〔≤20%〕•债务率:年末外债余额/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收入〔≤100%〕衡量外债归还能力的指标: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收入〔≤25%〕5/20/202599第3节外债及其管理

衡量外债结构的指标:•期限结构〔短期债务率〕:短期外债余额/外债总余额〔≤25%〕•种类结构:商业银行贷款比率〔≤70%〕•利率结构•币种结构5/20/2025100第3节外债及其管理

3.4外债管理

外债规模管理

外债的结构管理

外债的使用管理

外债的风险管理3.5中国的外债管理

外债形势分析5/20/2025101本章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国际资本流动与国民收入的关系。2、试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出国以及对资本流入国的影响。3、简述外债的定义与根本特征。4、简述外债监控的各种指标,并说明其经济含义。5/20/2025102第5章国际货币制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与开展的逻辑关系有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同时把握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主要内容国际货币制度的的历史演变各种货币制度的运行特点与比较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主要主张5/20/2025103本章阅读资料5/20/2025104第1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1.1国际货币概述货币职能回忆价值标准——可以降低信息本钱交易媒介——可以降低交易本钱价值储藏——购置力稳定国际货币职能的具体表现5/20/2025105私人交易政府交易价值标准计价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用以表示商品劳务价格,以及在国际投资中用以表示债权债务金额的货币。基准货币:政府在制定货币平价或对外汇率时所使用。交易媒介结算货币:在商品劳务交易中充当交易媒介,在信用活动中用于资金借贷和偿还的货币。干预货币:政府在干预外汇市场时所使用的货币。储藏手段资产货币:私人部门在持有对外财富时使用的货币。储备货币:政府在持有官方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第1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5/20/2025106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条件第1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5/20/2025107第1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收益5/20/2025108第1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本钱5/20/2025109第1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1.2国际货币制度

概念

内容国际货币或储藏资产确实定国际支付原那么汇率制度确实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确实定5/20/2025110

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确定了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开展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进行了标准,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奠定了根底

确立了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监督机制,为国家间的平等合作创造了条件

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按储藏资产形式划分按汇率制度形式分第1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5/20/2025111第2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开展2.1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的根本内容和运行特点根本内容

运行特点

作用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5/20/2025112第2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开展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2.2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征

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崩溃5/20/2025113第2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开展

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评价

历史作用

存在的问题加剧了西方兴旺国家之间的摩擦与矛盾具有“先天性〞的内在不稳定性〔特里芬难题〕国际收支调节效率不高国际储藏货币的供给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5/20/2025114第2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开展2.3牙买加货币制度牙买加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牙买加货币制度的运行效率分析

对国际经济的推动作用

运行中的弊端5/20/2025115第3节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3.1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根本原那么

利益分配的均等性制度内部的相容性调节责任的对等性3.2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主张建立国际信用储藏制度方案

建立汇率目标区方案5/20/2025116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及构成。2、简述国际金本位制的运行特征。3、简述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崩溃原因。4、简述牙买加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运行特点。5、概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主张。5/20/2025117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5/20/2025118

主要内容:国际收支弹性论的根本思想国际收支乘数论的根本思想国际收支吸收论的根本思想国际收支货币论的根本思想国际收支调节的内外均衡理论5/20/2025119本章阅读资料

●DominickSalvatore:InternationalEconomics(Fifth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P616-648●何国华:?国际收支调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5/20/2025120第1节国际收支弹性论

1.1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提出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由琼·罗宾逊在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的根底上提出来的.

研究的核心问题: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根本假设:▲经济体的收入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不考虑资本移动,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5/20/2025121第1节国际收支弹性论

根本观点:▲本币贬值调节进出口的机制:贸易逆差本币贬值出口价格下降出口量上升国际收支改善▲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Dx+Dm>1………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对外贬值速度快于对内贬值速度·贸易伙伴国不采取报复行为5/20/2025122第1节国际收支弹性论

▲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将根本假设中的“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抛弃之后,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为:SxSm>DxDm贸易条件恶化SxSm=DxDm贸易条件不变SxSm<DxDm贸易条件改善

缺陷:▲局部均衡分析法▲没有考虑资本流动▲比较静态分析5/20/2025123第2节国际收支乘数论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成功的将凯恩斯的乘数理论用于对国际收支问题分析得来的.代表人物哈罗德和马克鲁普.根本假设:▲汇率与价格不变,仅考虑收入变动的影响

▲没有资本流动

核心思想:在汇率与价格不变时,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进口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调节国际收支.5/20/2025124第2节国际收支乘数论

根本内容:▲通过收入变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效果,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m)的大小,亦取决于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和一国开放度的上下.〔附:推导过程〕5/20/2025125第2节国际收支乘数论

附:推导过程如下:

凯恩斯模型:

不考虑资本流动时:

可见,逆差时,压缩I、G,顺差时,扩张I、G.5/20/2025126第2节国际收支乘数论

5/20/2025127第2节国际收支乘数论

乘数分析法的简要评价

缺陷:

没有考虑货币量与价格因素,即没有考虑进出口的变化可能带来的货币量变化,以及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此引发的物价变化;

没有考虑资本的国际流动,对于国际收支的分析并不全面;5/20/2025128第3节国际收支吸收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德尼.亚历山大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根底于1952年提出的,考察总支出与总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3.1根本表达式与经济含义Y=C+I+G+X-MX-M=Y-(C+I+G)令TB代表贸易差额〔X-M〕,A代表吸收,即国内总支出〔C+I+G〕;那么有:TB=Y-A经济含义:•国际收支是一国的国民收入〔Y〕与吸收〔A〕比较的结果:顺差:收入大于吸收逆差:收入小于吸收•国际收支失衡最终要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吸收来调节5/20/2025129第3节国际收支吸收论

3.2调节方式的选择

经济非充分就业状态:增加Y,途径是通过货币贬值

经济充分就业状态:压缩A,即减少吸收由TB=Y-A得到:△TB=△Y-△A△A可进一步表示为:△A=α△Y+△D△TB=〔1-α〕△Y-△D式中:〔1-α〕△Y为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D为货币贬值的直接效应3.3货币贬值的效应分析5/20/2025130第3节国际收支吸收论

☻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通过3条途径实现〕:

闲置资源效应:贬值刺激国外居民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增加。随着收入增加,吸收也会增加,具体情况视α大小而定。贸易条件效应: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效应比较复杂,具体情况也视α的大小而定

资源配置效应:货币贬值导致政府管制的放松,诱使资源的合理配置5/20/2025131第3节国际收支吸收论

☻货币贬值的直接效应〔通过两条途径实现〕:

通过货币途径的效应

现金余额效应货币幻觉效应

通过分配途径的效应5/20/2025132第3节国际收支吸收论

3.2简评☻

将国际收支决定和变动与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对国际收支失衡性质的认识☻缺陷:

没有对国内支出为因,国际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逻辑分析

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变动在调整中的作用

没有考虑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贬值可能引发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对国际收支的结果

没有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素5/20/2025133第4节国际收支货币论

60年代后期,由孟德尔、约翰逊、弗兰科尔等人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主义原理引申到开放经济中,从货币角度对国际收支问题进行的分析.4.1货币分析法的根本假设

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即货币中性;

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汇率是固定的,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依靠储藏的变化来调节;5/20/2025134第4节国际收支货币论

4.2货币分析法的根本模型及含义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货币市场的不平衡所引起的。如果以MS表示名义货币的供给量,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那么从长期来看有:MS=MD而一国的货币供给总量为:MS=D+R那么有:R=MD-D该公式是货币分析法的根本方程式。5/20/2025135第4节国际收支货币论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如下2点结论:

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由货币市场的不平衡引起的。具体说:MD>D国际收支顺差;MD<D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给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给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国民收入、产量等〕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处于平衡状态。5/20/2025136第4节国际收支货币论

4.3对贬值效应的分析

在实现充分就业时,贬值意味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贬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升值国的国内价格下跌;

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通过贸易差额而逐渐消失,即由贬值国的贸易盈余补充其短缺的现金余额,由升值国的赤字抵消其过多的现金余额,从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5/20/2025137第4节国际收支货币论

5/20/2025138第4节国际收支货币论

4.5简要评价☻主要奉献:唤醒了人们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新重视☻主要缺陷:

过分突出了货币因素在国际收支决定中的作用,而把收入、支出和贸易条件等其它因素看成是次要的,这实质上是把现实的经济因果关系颠倒了;假定货币需求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及假定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这与现实情况是不相吻合的;5/20/2025139第5节内外均衡理论

5.1内外均衡的含义内部均衡: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5.2内外均衡的冲突内部经济均衡与外部经济均衡之间的冲突经济状态内部均衡政策对外部均衡的影响Ⅰ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恶化Ⅱ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改善Ⅲ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改善Ⅳ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恶化5/20/2025140第5节内外均衡理论

5.3内外均衡冲突的协调丁伯根原那么:5/20/2025141第5节内外均衡理论

5/20/2025142第5节内外均衡理论

丁伯根原那么的拓展: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那么5/20/2025143第5节内外均衡理论

5.3.2米德冲突〔Meade’sConfict〕及协调

米德冲突的含义

米德冲突的协调顺差、通胀顺差失业逆差通胀逆差、失业ED0A•YYEE斯旺图示5/20/2025144第5节内外均衡理论

经济状态政策取向与组合内部经济状态外部经济状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顺差紧缩政策扩张政策通货膨胀逆差紧缩政策紧缩政策失业顺差扩张政策扩张政策失业逆差扩张政策紧缩政策5/20/2025145第5节内外均衡理论

财政支出利息率0ⅠⅡⅣFXXFA•P图中:Ⅰ区: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Ⅱ区: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Ⅲ区:失业与国际收支逆差Ⅳ区:失业与国际收支顺差5/20/2025146本章复习思考题

5/20/2025147第7章汇率决定理论

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对各种理论的根本假设、主要观点、分析思路及主要缺陷有一个比较好的掌握。主要内容国际借贷理论的根本思想购置力平价理论的根本思想及主要缺陷利率平价理论的根本思想现代汇率理论的根本思想5/20/2025148本章阅读资料

●DominickSalvatore:InternationalEconomics(Fifth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P616-648●戴金平:?国际金融前沿开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P67-146.●Officer,L.H.:PurchasingPowerParityandExchangeRate:Theory,Evidence,andRelevance,GrennwichConn.,JAIPress1982.5/20/2025149

第1节国际借贷理论

1.1国际借贷学说的主要观点5/20/2025150第1节国际借贷理论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固定借贷:流动借贷:5/20/2025151

第1节国际借贷理论

1.2对国际借贷说的简要评价▲合理性:较好的解释了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变动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合理,而且也符合当时的现实经济运行.▲缺乏:将汇率问题的分析严格限定于金币本位制下,而对于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的汇率变动问题没有做出很好的解释。未对流动借贷的不同构成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对汇率问题的分析,仅限于从国际贸易角度进行,没有考虑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作用。5/20/2025152

第2节购置力平价理论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汇率?一书中系统地阐述的。购置力平价理论的根本内容:·根本思想: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置力;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其购置力之比.·购置力平价的形式:绝对购置力平价相对购置力平价5/20/2025153

第2节购置力平价理论绝对购置力平价式中:Pa表示A国的一般物价水平Pb表示B国的一般物价水平转换为:Pa=R·Pb,这就是国际间商品市场的“一价定律〞注意:绝对购置力的前提条件

针对可贸易商品而言的.

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

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占的权重是相同的5/20/2025154

第2节购置力平价理论相对购置力平价根本分析前提:各国间商品在交易时存在交易本钱各国间的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权重不同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偏离相对购置力平价表示式:结论:汇率的变化由两国通货膨胀率的比来决定5/20/2025155

第2节购置力平价理论购置力平价的检验·物价指数选取导致的非可比性·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与差异性·基期年份选择的重要性短期看,汇率对购置力平价的偏离长期看,实体经济因素的变动导致名义汇率与购置力平价的永久性偏离5/20/2025156附1:购置力平价的困惑—中国威胁论●1991年12月19日:台湾?联合报?载文指出:按照官方汇率,中国大陆的人均GNP仅为360美元左右,与海地、印度、肯尼亚等低收入国家大致相等。但大陆人民生活水准远远高于上述国家。文章认为:按照人民币的实际购置力,大陆人均国民收入不下1000美元。●1990年世界银行利用购置力平价法〔国际比较工程法〕测算各国的人均收入,测得1990年中国人均GNP为1950美元,而海地、印度、肯尼亚分别为960美元、1150美元、1120美元,由此进行推算,1元人民币的购置力约合1.02美元。5/20/2025157

附1:购置力平价的困惑—中国威胁论●联合国开发方案署公布的?1990年人文开展报告?推断:1元人民币约合2美元。●1988年美国著名的信息和预测机构,兰德公司预测了到1990年中国的经济开展状况,推算出1元人民币的购置力约等于0.94美元。●美国著名国务活动家亨利。基辛格等人研究了中国经济之后认为:1元人民币的购置力与1美元大致相等。●中国国际金融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认为,1元人民币相等于0.8美元的购买力。5/20/2025158

1990年大陆的人均GNP为360美元〔按当时的汇率1美元=5.2221元〕计算假设按上述研究结论的平均数:1美元=1元人民币计算,那么大陆的人均GNP为1879.2美元.附1:购置力平价的困惑—中国威胁论5/20/2025159

附2:1997--98年对人民币汇率上下的估计▲陈学彬的估计:人民币汇率比均衡汇率低估7%左右,主张人民币应该升值参见:?近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态势分析?,?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5/20/2025160

第3节利率平价理论

3.1解释的问题☻利率平价说说明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那么通过国际资金套利来实现,反映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于汇率决定的作用。☻凯恩斯最初提出利率平价说时,主要用以说明远期差价的决定。后来,艾因齐格又补充提出了利率平价说的“互交原理〞,揭示了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利率、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5/20/2025161

第3节利率平价理论

3.2根本假设☻资金移动没有交易本钱☻市场的套利资金数量是无限的☻市场参与者均是套利者5/20/2025162

第3节利率平价理论

3.3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根本内容:在资本可以自由移动的情况下,高利率货币远期发生贴水;低利率货币远期发生升水;升贴水率与两种货币利差大致相当.即:(利率平价公式)5/20/2025163

第3节利率平价理论

简要评价:理论意义: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说明的不仅仅是远期差价的决定,也揭示了通过套利性资金活动,各国利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5/20/2025164

第3节利率平价理论

3.4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对非抛补套利者而言,持有本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同样是本币的利息率(rd),但持有外币资产所获取的预期收益率不再是外币利息率(rf)加远期外币升水率〔p〕,而是外币利息率加预期汇率上升率〔πe〕。

〔ρ为汇率的预期变化率〕

与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相比,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还存在一个严格的假设:非抛补套利者为风险中立者。即:5/20/2025165

第4节国际收支理论

4.1国际收支学说的根本内容均衡汇率满足以下条件:BP=CA+KA=0式中:CA=f(Yd、Yf、Pd、Pf、R0)KA=g(Id、If、Rf、R0)求得均衡汇率:R0=f(Yd、Yf、Pd、Pf、Id、If、Rf)5/20/2025166

第4节国际收支理论

4.2对各因素影响的分析〔假设其他条件不变〕5/20/2025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