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代史知识重点梳理与练习题集编汇_第1页
历史古代史知识重点梳理与练习题集编汇_第2页
历史古代史知识重点梳理与练习题集编汇_第3页
历史古代史知识重点梳理与练习题集编汇_第4页
历史古代史知识重点梳理与练习题集编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古代史知识重点梳理与练习题集编汇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地址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一、选择题1.古代史基本知识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为奴隶制社会

B.秦汉时期为封建社会

C.隋唐时期为资本主义社会

D.宋元明清时期为封建社会

(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算盘

2.历史朝代顺序

(1)下列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周秦汉

B.秦汉周夏

C.周秦汉夏

D.周夏秦汉

(2)下列朝代中,属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是:

A.晋

B.前秦

C.后赵

D.隋

3.重要历史人物

(1)下列人物中,被誉为“兵圣”的是:

A.孙武

B.孙膑

C.李白

D.王安石

(2)下列人物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宣帝

D.汉哀帝

4.重大历史事件

(1)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统一六国

C.汉武帝时期

D.隋唐时期

(2)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的是:

A.宋元明清时期

B.明朝末年

C.民国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历史文献

(1)下列著作中,属于《二十四史》的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2)下列文献中,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三国志》

6.历史地理

(1)下列地区中,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是:

A.陕北

B.江南

C.四川

D.河南洛阳

(2)下列地区中,位于“丝绸之路”东段的是:

A.河西走廊

B.青海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地区

7.历史文化

(1)下列文化现象中,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是:

A.竹简书法

B.汉画像石

C.汉画像砖

D.竹编工艺品

(2)下列文化现象中,属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是:

A.砖木结构

B.砖石结构

C.框架结构

D.悬挑结构

答案及解题思路:

1.(1)B(2)D

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为奴隶制社会,秦汉时期为封建社会,隋唐时期为封建社会,宋元明清时期为封建社会。

2.(1)A(2)B

解题思路:根据我国历史朝代的更替顺序,夏商周秦汉的顺序正确。五胡十六国时期是晋朝后期的民族分裂时期,前秦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代表政权。

3.(1)A(2)A

解题思路:孙武被誉为“兵圣”,其著作《孙子兵法》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深远影响。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1)B(2)D

解题思路:秦朝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明朝末年,封建社会开始衰落。民国时期,封建社会结束,进入近代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5.(1)A(2)A

解题思路:《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资治通鉴》是纪事本末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末年(公元959年)的历史。

6.(1)C(2)A

解题思路:四川盆地地形肥沃,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段,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7.(1)A(2)C

解题思路:竹简书法是古代书法的一种形式,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是古代石刻艺术,竹编工艺品是古代手工艺品。框架结构是古代建筑的典型结构形式。二、填空题1.中国古代史重要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和变革时期,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始。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

2.中国古代史著名发明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用于军事。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发明之一,对航海和地理大发觉有着重要影响。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3.中国古代史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赵国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魏国。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孙刘联军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曹操。

淝东之战,是南宋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岳飞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金军。

4.中国古代史著名文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5.中国古代史著名建筑

长城,是我国古代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闻名。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应天塔,是唐代著名的佛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古代佛教建筑的典范。

6.中国古代史著名艺术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一种石刻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著称。

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一种形式,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有着重要作用。

油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种,以其丰富的色彩和表现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书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以汉字的书写为载体,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7.中国古代史著名哲学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道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理念。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强调法治、权谋和严刑峻法。

答案及解题思路:

1.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

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分别列举出这些时期的代表性和影响。

2.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定义和影响,选择其中四个。

3.桂陵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淝东之战

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名称和背景,选择其中四个。

4.《诗经》、《楚辞》、《史记》、《红楼梦》

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著名文学的代表作,选择其中四个。

5.长城、颐和园、故宫、应天塔

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著名建筑的名称和特色,选择其中四个。

6.汉画像石、雕版印刷、油画、书法

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著名艺术的名称和特点,选择其中四个。

7.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

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著名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选择其中四个。三、判断题1.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__________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__________

3.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__________

4.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__________

5.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

__________

6.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__________

7.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萌芽的朝代

__________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自称始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2.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分裂和混战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

3.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集权,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4.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5.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尤其是宋词和绘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6.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7.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明朝并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萌芽的朝代。实际上,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宋朝,明朝虽然也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并非第一个。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分期

答: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分期包括以下五个时期:

(1)夏商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

(2)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2.简述中国古代史上的四次民族大融合

答:中国古代史上的四次民族大融合分别为:

(1)汉民族与蒙古族的融合: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1368年)

(2)汉族与满族的融合: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1年)

(3)汉族与藏族、维吾尔族的融合:唐朝时期(公元618年—907年)

(4)汉族与回族、土家族、白族的融合: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

3.简述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发明

答: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发明分别为:

(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4.简述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名著

答: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名著分别为:

(1)《红楼梦》

(2)《三国演义》

(3)《水浒传》

(4)《西游记》

5.简述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美女

答: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美女分别为:

(1)西施

(2)王昭君

(3)貂蝉

(4)杨玉环

6.简述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名臣

答: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名臣分别为:

(1)诸葛亮

(2)范仲淹

(3)文天祥

(4)于谦

7.简述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战役

答: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战役分别为:

(1)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

(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3)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大败前秦军队。

(4)垓下之战: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大败项羽,建立汉朝。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2.元清、明、唐、宋。

3.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4.《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5.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6.诸葛亮、范仲淹、文天祥、于谦。

7.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垓下之战。

解题思路:五、论述题1.试论述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答案: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是一个复杂且反复的过程。统一往往伴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而分裂则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解题思路:

(1)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时期,如秦朝、汉、唐、元、明、清等,分析其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2)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如三国、五代十国、辽、金、宋、元等,探讨其分裂的原因和表现。

(3)结合统一与分裂的历史实例,探讨统一与分裂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试论述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繁荣与衰落

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繁荣与衰落并存。繁荣时期主要表现为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衰落时期则表现为文化创造力下降,传承中断。

解题思路:

(1)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分析其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2)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衰落时期,如南北朝、五代、南宋、明朝晚期等,探讨其衰落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文化繁荣与衰落的历史实例,探讨文化繁荣与衰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试论述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与冲突

答案: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冲突是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融合表现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冲突则表现为民族矛盾、战争等。

解题思路:

(1)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实例,如秦汉时期的北方民族融合、唐宋时期的民族交流等,分析其融合的原因和影响。

(2)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冲突实例,如五代十国时期的民族战争、南宋与金朝的战争等,探讨其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民族融合与冲突的历史实例,探讨民族融合与冲突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试论述中国古代史上的科技进步与阻碍

答案: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科技进步与阻碍并存。科技进步表现为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步,阻碍则表现为科技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解题思路:

(1)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科技进步实例,如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分析其科技进步的原因和影响。

(2)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科技阻碍因素,如封建制度、官僚主义、闭关锁国等,探讨其阻碍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科技进步与阻碍的历史实例,探讨科技进步与阻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试论述中国古代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

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集权制度的过程。演变过程中,政治制度不断变革,反映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

解题思路:

(1)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如夏商西周的世袭制度、秦汉的郡县制、唐宋的科举制等,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2)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变革,如明朝的君主专制、清朝的满族统治等,探讨其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实例,探讨政治制度演变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6.试论述中国古代史上的经济发展与阻碍

答案: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发展与阻碍并存。经济发展表现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繁荣,阻碍则表现为经济结构、政策、战争等因素的制约。

解题思路:

(1)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实例,如汉代的丝绸之路、唐代的商业繁荣等,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阻碍因素,如封建制度、官僚主义、战争等,探讨其阻碍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经济发展与阻碍的历史实例,探讨经济发展与阻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7.试论述中国古代史上的宗教信仰与影响

答案: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丰富多样,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教信仰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题思路:

(1)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儒教等,分析其信仰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2)分析宗教信仰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如宗教战争、宗教改革等。

(3)结合宗教信仰的历史实例,探讨宗教信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六、材料分析题1.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

(1)题目:《史记》中记载的秦朝统一六国的事件,如何体现秦朝的历史地位?

答案:《史记》中记载的秦朝统一六国的事件,体现了秦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解题思路:阐述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分析统一六国对秦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总结秦朝统一六国对后世的历史意义。

2.分析《资治通鉴》中的历史人物

(2)题目:在《资治通鉴》中,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

答案:在《资治通鉴》中,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得到了较高的评价。解题思路:回顾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生涯,包括他的统治时期、主要成就等;分析李世民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总结李世民在《资治通鉴》中的地位和影响。

3.分析《汉书》中的历史现象

(3)题目:《汉书》中描述的汉代盐铁官营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汉书》中描述的汉代盐铁官营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解题思路:分析盐铁官营政策在汉代实施的原因;阐述盐铁官营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总结盐铁官营政策在《汉书》中的地位。

4.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背景

(4)题目:《三国演义》中描绘的三国鼎立局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哪些矛盾?

答案:《三国演义》中描绘的三国鼎立局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地域等方面的矛盾。解题思路: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背景;探讨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表现;总结三国鼎立局面在《三国演义》中的意义。

5.分析《红楼梦》中的历史意义

(5)题目:《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答案:《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义。解题思路:概述《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人物形象等;总结《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6.分析《水浒传》中的历史背景

(6)题目:《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梁山好汉起义,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哪些矛盾?

答案:《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梁山好汉起义,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政治矛盾等。解题思路:分析梁山好汉起义的历史背景;探讨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表现;总结梁山好汉起义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7.分析《西游记》中的历史元素

(7)题目:《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历史元素,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答案:《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历史元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题思路:分析《西游记》中的历史元素,如佛教、道教、民间传说等;探讨这些历史元素对后世文学、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总结《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史记》中记载的秦朝统一六国的事件,体现了秦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解题思路:阐述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分析统一六国对秦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总结秦朝统一六国对后世的历史意义。

(2)答案:在《资治通鉴》中,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得到了较高的评价。解题思路:回顾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生涯,包括他的统治时期、主要成就等;分析李世民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总结李世民在《资治通鉴》中的地位和影响。

(3)答案:《汉书》中描述的汉代盐铁官营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解题思路:分析盐铁官营政策在汉代实施的原因;阐述盐铁官营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总结盐铁官营政策在《汉书》中的地位。

(4)答案:《三国演义》中描绘的三国鼎立局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地域等方面的矛盾。解题思路: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背景;探讨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表现;总结三国鼎立局面在《三国演义》中的意义。

(5)答案:《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义。解题思路:概述《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人物形象等;总结《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6)答案:《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梁山好汉起义,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政治矛盾等。解题思路:分析梁山好汉起义的历史背景;探讨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表现;总结梁山好汉起义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7)答案:《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历史元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题思路:分析《西游记》中的历史元素,如佛教、道教、民间传说等;探讨这些历史元素对后世文学、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总结《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七、名词解释1.长城

名词解释: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过多个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2.1万公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2.秦始皇陵

名词解释: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墓。陵园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马俑坑,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