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282-2018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_第1页
DB13(J)∕T 282-2018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_第2页
DB13(J)∕T 282-2018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_第3页
DB13(J)∕T 282-2018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_第4页
DB13(J)∕T 282-2018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Configureandconstructionstanruralpublicservice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2术语 23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和分类 3 34设区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155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21 21 21 22 22 23 246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26 26 26 26 27 27 27 287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29 29 30本标准用词说明 32引用标准名录 33附:条文说明 35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23Urbanandruralpublicservicefacilitiesclassificationandclassification 33.1Urbanandruralpublicservicefacilitiesclas 33.2Urbanandruralpublicservicefacilitiesclassi 34Urbanpublicservicefacilitiesconfigurationandconstructionstandards 4.1Urbanpublicservicefacilities 54.2Districtpublicservicefacil 114.3Communitypublicservicefacili 5Countypublicservicefacilitiesconfigurationandconstructionstandards 215.1Generalrequireme 21 21 22 22 23 246Townpublicservicefacilitiesconfigurationandconstructionstandards 266.1Generalrequireme 26 26 26 27 27 27 287Villagepublicservicefacilitiesconfigurationandconstructionstandards 297.1Centralvillagespublicservice 297.2Ordinaryvillagepublicservicefa 30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Listofquotedstandards 33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511.0.1为推进河北省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优先保障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空间,构建功能完善、配置和建设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设区市、县(市)、镇(乡)、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1.0.3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配置和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0.4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时,不同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应统筹考虑,同级别的宜相对集中布置,形成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中心。1.0.5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建设应与服务的人口规模和服务范围相适应,服务范围应兼顾行政层级,并考虑地形、地貌、交通等条件对实际服务范围的影响。1.0.6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河北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22.0.1公共服务设施publicservicefacilities指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满足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设施总称。2.0.2城市社区urbancommunity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标准以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为基准单元,按照人口规模将城市社区分为四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2.0.2的规定。距离与规模一级二级三级步行距离(m)800~1000500300—居住人口(人)50000~10000015000~250005000~120001000~3000住宅数量(套)17000~320005000~80001500~4000300~10002.0.3中心村centralvillages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3.1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3.1.1设区市公共服务设施按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配置和建设;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按县级和社区级两级配置,县级市可执行县城配建要求;建制镇公共服务设施按镇级和社区级两级配置和建设,乡政府驻地可参照建制镇配建要求;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按中心村和普通村庄两类配置和建设。3.1.2市级、县级公共服务设施应充分发挥聚集优质要素资源的条件,按照功能定位,以所辖区或更大范围为服务对象进行配置和建设。3.1.3镇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整合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建设、高效利用。3.1.4村庄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贴近服务对象,满足服务半径需要。3.2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3.2.1本标准所指公共服务设施分为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六类。3.2.2本标准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分类应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的规定。3.2.3本标准中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分类应符合《镇规划标准》4GB50188的规定。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分类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3.2.4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3.2.5医疗卫生设施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3.2.6文化设施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剧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等。3.2.7体育设施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池)、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球类场地、健身步道、健身路径、室外综合健身场地3.2.8社会福利设施包括老年养护院、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救助管理站等。3.2.9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和服务用房、物业管理用房、集贸市场、菜市场、邮政所、银行储蓄所等。54.1市级公共服务设施4.1.1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应以满足本市城乡居民需求为主,具有一定的区域辐射和服务作用。4.1.2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应在市域范围内合理布局,统筹安排。4.1.3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应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相关技术规定。4.1.4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体现地方特色,注重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4.1.5市级教育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1.5的规定。普通高级中学应根据规划服务人口规模均衡布置。设施名称设施类型规模(班)用地面积最小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普通高级中学 24312006~10▲应设不低于400m环形跑道田径场和100m的直跑道。303510036480004857600特殊教育学校盲校916000 ▲应设适宜残疾学生使用的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含60m以上的直跑道),集中绿化用地不应小于校园建设用地面积的10%。盲校、聋校每班学生数宜为12人,智培学校每班学生数宜为8人。2300027280006设施名称设施类型规模(班)用地面积最小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特殊教育学校聋校916000 ▲应设适宜残疾学生使用的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含60m以上的直跑道),集中绿化用地不应小于校园建设用地面积的10%。盲校、聋校每班学生数宜为12人,智培学校每班学生数宜为8人。230002730000培智学校914000 ▲200002726000职业学校——4000015~40▲(40~60)万人应设1~2所60~120)万人应设2~3所,超过120万人每40万人宜设1所;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可设置。建筑面积不应低于24000m2,用地面积不宜大于16ha,新建或改建的生均用地面积不宜小于33m2。注:1▲为应设项目,△为可设项目,下同。2教育设施用地面积不含宿舍用地,寄宿制学校每名寄宿生生均占地面积应增加10m2,下同。3生源过少、办学条件特别困难的地区,可统筹设立综合类职业学校,或与其他教育设施合并设置。4高等教育院校按国家和河北省相关规定进行配置和建设,不在本标准规定的范围内。4.1.6市级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1.6的规定。市级医疗机构综合床位数按照每千人6床配置。设区市根据市域常住人口数,每(100~200)万人口宜设置1~2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服务半径宜为50km,地广人稀的地区人口规模可适当放宽。每个设区市应设一个急救中7心,宜按18km2~50km2设置直属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服务半径宜为3km~5km,可独立设置也可依托医院设置。每个设区市应设置至少一处采供血机构和一所传染病医院,其他专科医院依据实际需要酌情设置,配置标准参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执行。设施名称床位数(床)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综合医院600~70051600~6020067800~79100—▲新建医院宜以多层建筑为主,建筑密度不宜大于30%,容积率不宜大于1.5。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床配置。800~90070400~7920088800~999001000≥90000≥109000医院30023400~24000——▲40032000~3360050042000~43500妇幼健康服务机构<200—<17600—▲单独建设时,建筑密度不宜大于35%,容积率不宜大于1.3。改建、扩建用地紧张时,其建筑容积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2.5。200~40017000~34000≥401≥3300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800~7000—>500▲容积率不宜大于2.0。4700~5800—300~5003500~4700 100~3002500~3500—<1004.1.7市级文化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1.7的规定。8鼓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当提高文化设施容积率。不同级别的同类文化设施应避免临近布局,鼓励各类文化设施集中布置,形成城市公共文化中心。设施名称设施类型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文化馆特大型6000~10000>300▲应设不低于12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大型5000~8000100~300应设不低于10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3500~600050~100应设不低于7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图书馆大型27000~80000400~1000▲宜分2处设置,容积率不宜小于1.4,建筑密度为30%~40%。11000~38000150~400—9500~17000100~150容积率不宜小于1.0,服务人口90万人以上容积率不宜小于1.2,建筑密度为25%~40%。4000~1100020~100博物馆特大型30000~120000≥500▲新建博物馆建筑密度不宜大于40%。大型20000~50000300~500大中型10000~20000100~3008000~1500050~100科技馆特大型56000~120000≥500▲建筑密度宜为25%~35%,50万人口以下城市不宜设置科技馆。大型28000~56000300~50011000~28000100~300小型7000~1100050~100△9设施名称设施类型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乐厅)特大型>30000≥500▲服务人口500万以上城市至少设置2处剧场(音乐厅),服务人口100万以上至少设一处,服务人口50万以下不宜设置。大型12000~30000300~5008000~12000100~300小型4000~800050~100△美术馆特大型26400~42000≥500▲20万人口以下城市不宜设置公共美术馆。大型18000~26400300~500大中型6500~18000100~3003800~650050~100工人文化宫特大型7000~15000≥300▲应设不低于15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大型5000~10000100~300应设不低于10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2000~600050~100应设不低于4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青少年宫特大型≥12000≥500▲应设不低于36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大型8000~20000300~500应设不低于24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大中型4000~13000100~300应设不低于12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2500~600050~100应设不低于750m2的室外活动场地。注:1各类文化设施建筑规模按照相关建筑标准执行。2大型图书馆覆盖的6.5km服务半径内不应再设置中型馆;大、中型馆覆盖的2.5km服务半径内不应再设置小型馆。4.1.8市级体育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1.8的规定。特定条件下,达不到规定指标下限时,应利用规划和建筑手段来满足场馆在使用安全、疏散、停车等方面的要求。设施名称规模(千座)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体育场30~50156100~207900300~500▲规划服务人口300万以上的设区市可设2处。有条件的设区市体育场馆可配建热身场地与训练馆。30~5086000~122000100~300体育馆6~1535500~72800300~500▲4~1011000~20000100~300游泳馆2~417600~36900300~500▲2~413000~17000100~3004.1.9市级社会福利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1.9的规定。设施名称床位数(床)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老年养护院≥300≥7500—▲应独立占地,活动场地不少于400m2。建筑密度不应大于30%,容积率不宜大于0.8。养老院≥200≥5000—▲建筑面积不应低于35m2/床。儿童福利院351~45020500~27800400~600▲服务人口低于100万人的市,可参照标准下限执行或适当减少床位数。251~35015500~22800300~400151~2509800~17100200~300100~1506900~10800100~200未成年人救助保护201~3009400~15000150~220▲服务人口为流动人口,流动人口35万以下的市,可参照标准下限执行或适当减少床位数。101~2005100~1100075~15050~1002800~590035~75设施名称床位数(床)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残疾人康复中心—3500~5000100~200▲应独立占地。1800~350050~100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2508100~12200—▲—80~2402400~1080015~70400~3000救助管理站 ≥2000 ▲建筑面积不应低于1500m2。注:城市人口超过600万,儿童福利院可按实际需要分点建设;城市人口不足100万,建设规模可参照Ⅳ类标准下限执行或适当减少设置床数。4.2区级公共服务设施4.2.1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项目与规划布局应满足当地居民和区域内各类人群需求。4.2.2区级教育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2.2的规定。中小学校规模应根据城市服务人口规模和千人学位数共同确定,小学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初级中学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km;住宅项目分期建设的,配套建设的小学设施应安排在首期建设;新建小学和初中应预留家长等候区,具体标准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设置。设施名称规模(班)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小学12200~180000.7~2.0▲应设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2416200~230001.0~2.6应设300m~400m环形跑道田径场。3020300~330001.4~3.23624300~330001.6~4.0初中18000~225002.0~4.0▲应设300m~400m环形跑道田径场。2424000~300002.4~5.53030000~375003.0~7.03636000~480003.6~9.0注:改扩建的中小学用地面积可采用下限指标,新建中小学不应低于上限指标。4.2.3区级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远离城市主城区的区可按照县级配置。设施名称床位数(床)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综合医院200~30016000~2400023400~35100—▲新建医院宜以多层建筑为主,建筑密度不宜大于30%,容积率不宜大于1.5。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床配置。301~50033200~4150046000~57500—医院604140~4320——7200~7500——20015000~15600——设施名称床位数(床)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妇幼健康服务机构<200—<17600—▲单独建设时,建筑密度不宜大于35%,容积率不宜大于1.3。改建、扩建用地紧张时,其建筑容积率可适当提高,不宜超过2.5。200~400—17000~34000—≥401—≥3300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01~6150—>8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用地容积率不宜大于2.0。—2451~4100—40~80 1251~2450 10~40 850~1250 <104.2.4区级应设置1所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保健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应为65m2/人(人指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妇幼保健机构编制人员)。4.2.5区级文化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2.5的规定。鼓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当提高文化设施容积率。不同级别的同类文化设施应避免临近布局,鼓励各类文化设施集中布置,形成城市区级公共文化中心。设施名称设施类型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文化馆3500~600050~100▲服务半径≤6km,应设不低于7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小型2500~450020~50服务半径≤4km,应设不低于5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小型800~2500<20服务半径≤2.5km,应设不低于2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设施名称设施类型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图书馆4500~1100020~100▲服务半径≤6.5km,容积率不宜低于1.0,建筑密度为25%~40%。小型1200~50005~20服务半径≤2.5km,容积率不宜低于0.9,建筑密度为25%~40%。可与社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合并设置。博物馆8000~1500050~100△有条件的区宜设置小型博物馆。新建博物馆建筑密度不宜大于40%。小型5000~1000020~50科技馆小型7000~1100050~100△建筑密度宜为25%~35%,50万人以下的区不宜设置。青少年宫2500~600050~100▲服务半径≤6km,应设不低于75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小型1500~500020~50服务半径≤4㎞,应设不低于450m2的室外活动场地。600~2500<20服务半径≤2.5km,应设不低于18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工人文化宫2000~600050~100△服务半径≤6km,应设不低于4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小型1000~400020~50服务半径≤4km,应设不低于2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600~2000<20服务半径≤2.5km,应设不低于120m2的室外活动场地。注:服务人口>20万人的区,区级图书馆应分中、小两级服务体系,设置中型馆1处,每20万服务人口设1处小型馆。4.2.6区级体育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2.6的规定。三大体育设施宜集中布局,形成规模效应。设施名称一般规模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规模(千座)用地面积(m2)体育场20~30≥75000▲规划服务人口20万以下的区不设。10~15≥6000020~50△体育馆4~6≥20000▲2~3≥1500020~50△游泳馆(池)≥17000▲—≥1500020~50△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000~8000▲用于体育健身的室内场地面积不得少于1500m2,不设固定看台,可与有关项目组合集中设置。 2000~400015~504.3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4.3.1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期投入使用。分期实施的住宅项目,应优先建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得增加既有公共服务设施压力。4.3.2独立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用地范围,附设的公共设施应予以标注。4.3.3鼓励使用性质相近、可相互促进的公共服务设施混合设置,在保证建筑规模不减少的前提下,总用地面积可酌情调整。4.3.4社区级教育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3.4的规定。设施名称最小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幼儿园4班12004班18000.3~0.6▲室外游戏场地人均面积不应低于4m2。6班18006班27009班26009班38000.6~▲12班330012班52404.3.5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应独立设置,3个班以下的可与居住建筑合建。住宅项目分期建设的,配套的幼儿园宜安排在首期建设。4.3.6社区级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3.6规定。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00~20001420~2860≤4.5▲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宜独立设置,建筑密度不宜超过45%,容积率宜为0.7~1.2。床位数不应超过50床。1700~22002200~35005~10卫生服务站150~220—0.8~▲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应安排在建筑首层,设独立出入口。4.3.7社区级文化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3.7的规定。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000~60003000~120003.0~5.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含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可与其他建筑合并设置,宜靠近同级中心绿地安排。文化活动站300~1200 0.5~▲△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宜结合或靠近同级中心绿地安排。独立四级社区应设置。4.3.8社区级体育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3.8的规定。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体育场(馆)2000~50001200~150005~1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宜设60m~100m直跑道和环形跑道及简单的运动设施。球类场地 /多功能运动场地—3150~36205~1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宜设置篮球、排球、7人足球场地各1处。球类场地 /多功能运动场地—1310~24601.5~2.5▲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宜设排球、5人足球场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小型球类场地组合 /多功能运动场地—770~13100.5~1.2▲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用地800m2。室外综合健身场地—150~7500.5~1.2▲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用地面积不宜小于150m2。健身中心<2000>10000.7~1.0▲室内体育场地面积不应低于300m2。4.3.9社区级社会福利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3.9的规定。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养老院7000~175003500~220005~10▲一般规模为200床~500床,每床建筑面积不应低于35m2。残疾人托养所(助残所)600~750——▲建议与居住区养老设施合并设置,一般7床~10床,每床建筑面积宜为35m2。老年养护院3500~175001750~220005~10▲一般规模为100床~500床,每床建筑面积不应低于35m2。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350~750—0.5~1.2▲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4.3.10社区级室内体育设施人均建筑面积不应低于0.1m2,可与有关项目集中设置,室外活动场地人均用地不应低于0.3m2,应独立占地,宜设于公共绿地附近,保证良好的日照条件。4.3.11社区级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街道办事处1000~2000800~150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建筑面积不应低于700m2。街道服务中心700~1500600~120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司法所80~240 ▲宜与街道办事处或其他行政管理单位结合建设,应设单独出入口。派出所1650~22501500~20002.5~5.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800m,应有独立院落。社区服务站/居民委员会600~1000500~8000.3~1.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物业管理用房——0.7~1.0▲应按照不低于开发建设住宅总建筑面积0.3%的比例建设。快递送达设施——0.1~0.3▲可结合住宅建筑或公共活动空间设置。4.3.12社区级商业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4.3.12的规定。便利店、综合超市等商业设施,宜相对分散设置,便于服务居民。设施名称建筑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菜市场600~30001.0~5.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宜单独设置或设于建筑底层,不宜设于地下室。社区菜市场应配置公共厕所和垃圾收集站(点)各一处。邮政所—1.0~5.0▲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银行储蓄所—1.0~5.0▲—其他商业设施1000~50000.1~5.0▲便民商业设施按千人指标引导,根据需求配置和建设。5.1一般规定5.1.1县级公共服务设施应与县城功能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5.1.2县级公共服务设施应在所辖范围内合理布置,统筹安排,对分期建设项目应预留发展备用地。5.1.3县级公共服务设施应将优质资源集中配置和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增加其运营效益,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5.1.4县级公共服务设施应着力优化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5.1.5县级公共服务设施应充分考虑为特殊人群服务,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促进产教城融合。5.1.6县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可按城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要求执行。5.2教育设施5.2.1县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配置和建设应按城市市级要求执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中学的建设标准应达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5.2.2小学和初级中学的配置和建设应按城市区级要求执行。5.3.3特殊教育学校的配置和建设可参照市级要求执行,残疾学生规模达不到办学规模条件时,应创造条件方便学生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或与普通中小学校、医疗康复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城市设施相结合,设置特殊教育班。5.3医疗卫生设施5.3.1在县级行政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应设1个县办综合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科室等),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中医类资源缺乏,难以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县可在县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建设标准按城市区级要求执行。5.3.2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置和建设标准应按城市区级要求执行。5.3.3每个县城应设1个急救中心,可独立设置也可依托医院设置。5.4文化设施5.4.1县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的配置和建设应按城市区级要求执行,其他文化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5.4.2有条件的县可按照需求设置美术馆,配置标准可参照市级要求执行。5.4.3鼓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当提高文化设施容积率。不同级别的同类文化设施应避免临近布局,鼓励各类文化设施集中布置,形成县级公共文化中心。设施名称设施类型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科技馆11000~28000100~300▲规划服务人口少于50万的县不宜设置。科技馆建筑面积不宜小于5000m2,建筑密度宜为25~35%。小型7000~1100050~100△剧院8000~12000>100△小型4000~800050~100工人文化宫大型5000~10000100~300▲服务半径≤10km,应设不低于10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2000~600050~100服务半径≤6km,应设不低于4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小型1000~400020~50服务半径≤4km,应设不低于2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5.5体育设施5.5.1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配置和建设应按城市区级要求执行,其他体育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5.5.1的规定。5.5.2如用地条件允许,可增加运动项目种类和场地面积,但应控制看台固定座席数量。设施名称规模(千座)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体育场30~5086000~122000≥100▲市可设2处。有条件的设区市体育场馆可配建热身场地与训练馆。20~3075000~9700050~10015~2069000~8400020~5010~15≤63400≤20体育馆4~1011000~20000≥100▲4~611000~1400050~1002~414400~1990020~502~3≤19900≤20游泳馆2~413000~17000≥100▲2~313000~1600050~1001~316300~2480020~50△≤1.5≤16900≤205.6社会福利设施5.6.1县级社会福利设施的配置和建设应符合表5.6.1的规定。5.6.2县级残疾人社会福利设施应根据服务范围内残疾人人口规模设置。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残疾人康复机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三者选其一配置。宜优先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残疾人人口≥0.65万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宜为820m2,残疾人人口<0.65万人,建筑面积宜为610m2。设施名称床位数(床)用地面积(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老年养护院≥100≥2500—△应独立占地,活动场地面积不应低于400m2。建筑密度不应大于30%,容积率不宜大于0.8。养老院≥200≥5000—▲建筑面积不应低于35m2/床。残疾人康复中心—3500~5000100~200—应独立占地。1800~350050~1001000~180020~50500~1000≤20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2508100~12200—80~2402400~1080015~70400~3000救助管理站—≥2000—△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6.1一般规定6.1.1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符合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根据镇总体规划统筹安排。6.1.2中心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建设,除为全镇服务外,还应考虑为周边乡镇服务。6.1.3一般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应统筹考虑镇区和镇域服务需要。6.1.4镇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可参照城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要求。6.2教育设施6.2.1镇级小学和初中配置和建设标准参照城市区级要求执行,镇级幼儿园应配置和建设标准参照城市社区级要求执行。6.3医疗卫生设施6.3.1镇级医疗卫生设施应配置和建设乡镇卫生院,每千服务人口宜设置0.6床~1.2床,容积率0.7~1.0。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可建设成为县办医院分院。6.3.2乡镇卫生院按床位规模分为无床、1床~20床和21床~99床,无床建筑面积宜为200m2~300m2;1床~20床建筑面积宜为300m2~1100m2;21床~99床按每床位50m2~55m2核定。床位规模不宜大于100床。6.3.3中心镇卫生院按本乡镇常住人口加暂住人口,再加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辐射乡镇人口的1/3计算;一般镇卫生院按本乡镇常住人口加暂住人口计算。6.4文化设施6.4.1镇级文化设施应配置和建设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小于500m2,用地面积800m2~1500m2。6.4.2其他文化设施可参照城市社区级标准执行。6.5体育设施6.5.1室内体育设施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应低于0.1m2,包括健身房、棋牌室、室内体育活动室等设施,可与有关项目组合设置。6.5.2室外活动场地人均用地不应低于0.3m2,室外健身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00m2。应独立占地,宜设于公共绿地附近,并保证良好的日照条件。6.6社会福利设施6.6.1镇级社会福利设施应配置养老院,建筑面积不宜小于900m2,用地面积不宜小于1200m2,每所最小床位数为30床。6.7商业设施6.7.1镇级商业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6.7.1的规定。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集贸市场600~3000—1.0~5.0▲尽量利用原有集市单独设置或设于建筑底层。邮政所——镇域▲—银行储蓄所 镇域▲ 6.7.2其他商业设施宜按千人指标进行引导,根据需求进行配置和建设。7.1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7.1.1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建设应符合规模适度、相对集中、布局合理、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基本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可参照执行。7.1.2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建设应与村民居住形态、生活需求相适应。7.1.3幼儿园应有独立院落和出入口,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分布,设于方便家长接送的地段。幼儿园其建筑及用地应满足日照规定。居民住宅项目分期建设的,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应安排在首期建设。7.1.4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7.1.4的规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公共服务—≥5000.3~1.0▲—物业管理50~150—0.3~1.0▲—幼儿园3班12006班18003班18006班27000.3~1.0▲室外游戏场地人均面积不应低于4m2。6班230012班430018班550024班71006班920024班219000.3~1.0▲应设不小于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卫生室 ▲ 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托老所—≥2000.3~1.0▲—文化活动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0—0.3~1.0▲可与公共服务中心结合设置。室外活动场地—≥10000.3~1.0▲室外健身场地面积不小于1000m2。菜市场 200~5000.3~1.0▲ 邮政所——0.3~1.0▲—银行储蓄所——0.3~1.0▲—农资超市100~30070~150—▲—其他商业 1000~35000.3~1.0▲ 农机大院 600~20000.3~1.0▲农机大院也可作为粮食晾晒场地使用。礼事堂3000.3~1.0▲用于农村居民集中举办活动的公共场所。7.1.5新建卫生室应选址在群众方便就医且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村卫生室与村民委员会、村民服务中心等设施集中建设。7.2普通村庄公共服务设施7.2.1普通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应充分考虑服务人口数量、中心村辐射作用等因素,优先安排完善功能类项目,尽量利用既有建筑或场地。7.2.2开展旅游活动村庄应增加相关的服务设施,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当地风俗民情。7.2.3近期将整合或搬迁的村庄,可只保留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不再增加新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7.2.4普通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应符合表7.2.4的规设施名称一般规模(m2)规划服务人口(万人)配置要求备注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村委会100~200≥400—▲可集中建设村民公共服务中心。农业合作社≥150——▲幼儿园2班4002班520—△应有独立占地的室外游戏场地。3班6003班7004班7004班3000 △现有村庄小学用地应予以保留。6班23006班920012班4300文化活动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0≥1000—▲每个行政村应配置一处。室外活动场地—≥10000.3~1.0▲室外健身场地面积不小于1000m2。托老所—≥200—△结合村民公共服务中心集中设置。每处配置生活用品超市≥100≥100—▲—农资超市100~30070~150—▲—7.2.5普通村庄卫生室应按中心村建设标准执行。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镇规划标准》GB501883《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6《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条文说明《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DB13(J)/T282—2018,经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年12月3日以第56号公告批准、发布。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够正确理解条文规定,《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一些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在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等进行了说明。但是,本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2术语 3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和分类 40 40 404设区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41 41 44 465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48 48 48 486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49 49 49 49 49 7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51 1.0.1为引导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建设,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空间,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为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标准规定了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分类和规划配置和建设标准。1.0.2参照上海市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适用范围的规定,在城市新区应严格按照本标准要求执行,在用地特别紧张的已建成区可对设施进行差别化配置和建设。在已建成区的改造更新中应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空间,以旧城改造为契机,解决公共服务设施的历史欠账问题。1.0.3~1.0.5为方便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设施的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各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和建设应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并符合合理服务半径的要求。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同层级的同类设施在布局时应考虑空间分布的均衡性,避免上下层级同类设施邻近布局,造成资源浪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建设应与城市结构相适应,同时还应注意不同地形对设施服务半径的影响。2.0.2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将城市社区为划分四级,一级城市社区与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相对应,宜与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一致;二级城市社区与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相对应;三级城市社区与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相对应;四级城市社区与居住街坊相对应。3.1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3.1.1~3.1.5有条件的县级市可参照设区市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执行。按照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和服务范围来分级设置公共设施,这种方式有利于居民方便地使用各类公共设施,体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的公平性,提高服务设施的效率。为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应尽量结合行政层级划定。3.2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3.2.1~3.2.3本标准结合国家对公共服务设施行业的划分,以及《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类。4.1市级公共服务设施4.1.2、4.1.3为方便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设施的服务水平和使用率,各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和建设应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并符合合理服务半径的要求。在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服务层级和服务范围时,从国内外规划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看,对文化、体育和社会福利类公共服务设施,均鼓励和提倡向邻近的社区提供相应的服务,即上层级的设施包含下层级同类设施的功能。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同层级的同类设施在布局时应考虑空间分布的均衡性,避免上下层级同类设施邻近布局,造成资源浪费。4.1.5考虑到各设区市在学校服务人口、服务范围、办学方式、建设条件、办学质量等差异,参考其他城市标准,结合河北省实际确定普通高级中学的办学规模。根据《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最小规模。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确定相关指标。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中第四章第十一条确定本标准中普通高级中学建设规模。根据《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试行)》中规定,普通高中生均占地面积:4~8轨学校26m2/生,8~20轨学校24m2/生,20轨以上学校22m2/生。寄宿制学校应适当提高学校占地面积。鼓励有条件的市适当提高,本标准8~12轨学校用地面积均按照26m2/生执行,河北省与国家标准及部分城市普通高级中学教育设施标准比较见表1。设施类别国家标准北京天津广州重庆本标准普通高级18/24/30/3624/30/3624~2824/30/3630/3624/30/36/484.1.6河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确定河北省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为6.0张。根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规定的医疗卫生设施用地的千人指标,确定医疗卫生设施的用地总量,其具体设施应在城乡总体规划与医疗卫生专项规划中统筹布局安排。根据城市医疗卫生设施的千人床位数,设区市可根据发展实际需要确定专科医院、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床位数占城市医疗卫生设施总床位数的配置和建设比例。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确定综合医院配置和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应符合表2的规定。建设规模200床~300床400床~500床600床~700床800床~900床1000床用地指标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拟建医院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状况,以及现有医院的病床数量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综合医院的数量、规模和占地面积。一般情况下,宜建设300床~800床的综合医院,限制1000床以上超大型医院的建设,不宜建设200床以下的综合医院。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河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确定河北省中医类医院千人床位数为0.55床。根据《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标〔2017〕248号医疗用房面积按照200床以下、200床~400床、401床及以上,每张床分别按88m2、85m2、82m2标准增加相应的住院及与之配套的医技、后勤保障等用房面积。专科医院可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精神、肿瘤、康复等市办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根据《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建标〔2016〕268号),急救中心的设置和布局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急救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地理交通、经济水平以及需求量等综合条件确定。4.1.7文化馆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应按照《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136—2010)中第十六条相关规定执行。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应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中第二十条相关规定执行,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应避免邻近布局,大型馆覆盖的6.5km服务半径内不应再设中型馆;大、中型馆覆盖的2.5km服务半径内不应再设小型馆。根据《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建标101—2007)中第三章划分科技馆等级,确定河北省科技馆配置和建设标准。因国标中的部分文化设施千人指标为区间值,在计算设施规模时,应同时满足设施最小规模与千人指标的下限值。4.1.8参照《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各城市根据服务人口规模,明确不同的赛事承办等级要求。考虑到大型竞技比赛前,参赛队伍需要一定规格的场地进行赛前热身与训练,具备承办大型赛事能力的体育中心,应保证有足量的热身场地与训练场馆,热身场地与训练场馆参照相关行业标准执行。4.1.9根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建标145)、《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11)等标准规范内容确定。根据《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中第十九条,500床、400床、300床老年养护院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别为42.5m2/床、43.5m2/床、44.5m2/床。根据《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中第3.2.2市级养老院用地面积应为45m2/床~60m2/床。4.2区级公共服务设施4.2.2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标准(国家及部分城市中小学规模标准比较见表3确定小学、初级中学的配置和建设标准(小学、初级中学、普通中学规模与服务人口的设置规定见表4、5)。小学每班学生数不应超过45人,中学每班学生数不应超过50人。表3国家标准及部分城市中小学规模设施类别标准北京上海重庆本标准初级18/24/3018/24/3024~3618/24/302024/30/3618/24/30小学18/2424~3012/18/24/302824/30/3618/24/30/36千人学位数(个/千人)服务人口(万人)24班服务人口(万人)30班服务人口(万人)36班服务人口(万人)60以下1.4~2.02.0~2.62.6~3.23.2~4.060~801.0~1.41.4~1.81.8~2.22.2~2.780以上0.8~1.01.0~1.41.4~1.61.6~2.0千人学位数(个/千人)服务人口(万人)24班服务人口(万人)30班服务人口(万人)36班服务人口(万人)48班服务人口(万人)30以下3.0~4.04.0~5.55.5~7.07.0~9.09.0~12.030~402.3~3.03.0~4.04.0~5.05.0~6.06.0~8.040以上—2.4~3.03.0~3.63.6~4.54.5~6.04.2.5考虑到文化馆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本标准要求每个区应配置一处,有条件的区可根据居住人口分布特征与城市组团功能完整性等因素,配置和建设多处。根据《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中第1.0.4条,有条件的区宜配置和建设小型博物馆。4.2.6区级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池)作为重大赛事承办设施,同时也是对外展示城市体育竞技水平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三大体育设施宜集中布局,形成规模效应,便于各类体育比赛同时就近开展,有利于承办大型赛事与开展重大节庆活动。根据《全民健身中心分类配置要求》GB/T3428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城市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配置要求》GB/T34419、《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1〕5号)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