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59-2004 奶牛育种技术规范_第1页
DB13T 559-2004 奶牛育种技术规范_第2页
DB13T 559-2004 奶牛育种技术规范_第3页
DB13T 559-2004 奶牛育种技术规范_第4页
DB13T 559-2004 奶牛育种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永福、董玉京、刘月琴、王建设、刘建辉。1奶牛育种技术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GB3157中国黑白花奶牛GB4143牛冷冻精液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3术语和定义异质选配同胞半同胞成年当量2将奶牛不同胎次的产奶地用系数校正到机当于成年时的产奶量。校正系数详见表表1校正系数表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4.1引种要求4.1.3引入的奶牛(包括冻精和胚胎)应有三代以上完整的系谱和详细的生产性能记录。4.2活体奶牛引入的奶牛综合评分应在70分以上,评分按GB3157的规定执行。4.3胚胎和冻精引入胚胎的母亲产奶批应在8000kg以上,冷冻精液应符合GB4143的规定。4.4检疫5牛只编号5.1规则牛号包含的内容应全面、简便易行、便于使用,在一定的历史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有关规定,牛号的编制共有10位数字,分a)第一部分是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两位数,河北省为13;某头牛的编号为1301503078,说明该牛是河北省第015号奶牛场2003年山生的第078号奶牛。5.2牛号标记方法4耳上。6奶牛的选种3心群用于选择种子母牛和优秀母牛,一般占成年母牛总数的30%,繁殖生产群占50%~60%,淘汰群占10%~20%。各牛群的年更新率应为15%~20%。6.2.2种子母牛的选择核心群中生产性能最高的5%头胎牛,或305天成年当量产奶量在9000kg以上、乳脂率在3.6%以上、外貌评分在80分以上的母牛作为种子母牛,用于作为培育种公牛的母本。6.3奶牛的体型评定6.3.1奶牛的外貌鉴定评分6.3.2奶牛体型的线性评定按照附录A的规定逃行。8.4种用公牛的后裔测定6.4.1被测公牛的条件c)体质健壮,外型结构匀称,无明显缺陷。d)对种子母牛所产的公犊,在6月龄和12月龄时进行两次选择,每次淘汰1/3,最后选出1/3参6.4.2.1参加后裔测定的公牛一般满14月龄进行试采精,精液品质应符合GB4143的要求。冷冻精液600头份,并集中在3个月内完成随机配种,应至少配孕母牛100头以上,其女儿的分布应跨越省界且不少于10个牛场,分布场数越多越好。6.4.2.2被测公牛的全部女儿满15月龄进行配种,待其分娩产奶后详细记录生产性能和外貌鉴定成6.4.3承担公牛后裔测定的奶牛场的条件饲养成年母牛头数不低于100头;饲养条件稳定:管理规范,档案制度完善,技术力量有保障。6.4.4育种值计算和结果公布测公牛的女儿在完成第一个泌乳期后,应及时汇总资料并公布后裔测定结果。6.4.5被测公牛的选留后商测定成绩公布后,在全部被测公牛中选出1/3作为继续使用的良种公牛。7奶牛的选配7.1.1根据育种日标综合考虑,加强优良特性,克服缺点。7.1.2尽址选择亲和力好的公母牛进行交配,应注意公牛以往的选配结果和母牛同胞及半同胞姐妹的7.1.3公牛的遗传索质要高丁母牛,有相同缺点或相反缺点的公母牛不宜选配。7.1.4慎重采用近交,但也不绝对回避。7.1.5搞好品质选配,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同质选配或异质选配。7.2品质选配7.2.1同质选配7.2.1.1为了保持纯种公牛的优良性状,或经一定导入杂7.2.1.2在准确判断欲配双方的基因型基础上,以一个性状为主进行选配。7.2.1.3有共同缺点的公母牛不宜交配,以避免隐性不良基囚的纯合和巩固。7.2.2异质选配使牛群的生产性能趋于群体平均数,故应严格选种并坚持经常性的遗传参数估计工作。49.1配种繁殖记录e)胚胎移植的供体和受体母牛,应记录胚胎采集及胚胎移植的情况、移植日期、产犊日期9.2体尺及体重记录测量奶牛的体尺和称重一般在初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初次产犊时进行并记录。9.3外貌评分记录9.4生产性能测定记录9.5兽医诊断及治疗9.6牛个体卡片9.7饲养记录记录犊牛、育成牛、初孕牛、产奶牛每日、每月、每年实喂的饲料(包括喂奶量)种类和喂量。9.8奶牛场日志种用奶牛饲养场的兽医防疫按NY5047的规定执行,防治疾病所用药物按NY5046的规定执行。5附录A(规范性附录)A.1线性评定的性状及标准根据十字部实测高度评分。对于25~30月龄的母牛中等体高为140cm,评为5分:145cm评为7分,150cm以上评为9分;130cm以下评为1分。体高的线性评定可按照图A.1所示执行。图A.1体高胸宽指两前肢之间正确站立时的宽度,即胸底宽。宽25cm为中等,评为5分:每增减2.5cm评分相应加减1分。35cm以上,评为9分,15cm以下评为1分。胸宽的线性评定可按照图A.2所示执行。1分5分9分图A.2胸宽肋骨开张度70°评为5分。极深的评为9分,极浅的评为1分。体深的线性评定可按照图A.3所示执极浅(1分)中等(5分)极深(9分)图A.3体深A.1.4棱角性(清秀度,ANGU)两指半(楞角鲜明)评为5分,肋骨间越宽,骨骼越明显越加分,非常明显9分,非常不明显1分,以7~9分为最佳。此外,还要根据雌相是否明显、皮肤薄厚而定。棱角性的线性评定可按照图A.4所示61分5分9分分。腰角略高于坐骨结节(臀角)4cm(S°)评5分,坐骨结节(臀角)明显高于腰角4cm(逆10°)评为1分,水平评为3分,腰角明显高于坐骨结节(臀角)12cm(10°)评为9分。尻角度的线性评哗角高1分腰角向臀角稍斜5分腰角高9分极窄(1分)中等(5分)极宽(9分)评为9分,155°角以上(直飞)评为1分。后支侧视的线性评定可按照图A.7所示执行。直飞(1分)中等(5分)山飞(9分)7松弛(1分)中等(5分)紧凑(9分)加2cm评分减少1分,每减少1.5cm评分增加1分。32cm以上评为1分,低(1分)中等(5分)高(9分)8窄(1分)中等(5分)宽(9分)分相应增减1分。极深(6cm),评为9分,无深度(0cm)、韧带松弛评为1分。悬韧带的线性评定可松弛1分中等5分强9分根据后乳房基底与飞节的相对高度评分。高于飞节5cm评为5分(一胎牛7分以上,4胎牛3分以下),每增减2.5cm评分相应增减1分。飞节以上15cm评为9分,飞节以下5cm评为1分。悬韧带飞节稍上5分飞节稍上9分飞节稍上5分极外(1分)中问(5分)极内(9分)9短(1分)中(5分)长(9分)短(1分)中(5分)A.2具体要求整体评分。根据整体评分可将奶牛分为6级,即优(90分以上)、良(85~89分)、佳(80~84分)、好(75~79分)、中(65~74分)、差(64分以下)。该6级用英文字母表示分别为EX、VG、G+、G、123456789尻角度蹄角度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乳房深度乳头长度特征性状具体性状体高胸宽体深后肢侧视蹄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前房附者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孔头长度注:表中各特征性状下括号内的数字为该特征性状占整体评分的权重,英文字母为该特征性状的缩写.附录B(规范性附录)B.1测定项目和方法B.1.1产奶量测定牛个体产奶量的测定应以牛场(或牛群)为单位,每个月测定1次,两次测定的间隔时间最短为26d,最长为35d。每次应对牛场或牛群中正在产奶的全部奶牛进行24小时的产奶量测定。产犊后第二天作为泌乳期的开始,但前5d不应测定奶量,第六天开始可以测定并采集奶样。奶量可用流量计测定,或用秤称、容器量,容器刻度不应超过200g,以千克表示,保留2位小数。B.1.2乳成分测定30ml,可在其中加入数滴重铬酸钾饱和溶液防腐,检验前以接近0℃(但不能低于0℃)保存。通常应B.2泌乳期产奶量与平均乳成分含量的计算B.2.1测定日产奶量和乳成分量测定日奶量为当日各次挤奶量的总和,奶成分含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等)为对各次采取B.2.2异常测定日记录及缺失记录的估计当母牛发病、受伤或发情时,其泌乳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测定日实测产奶量过低就应将此百分比大于B.1式的计算结果。D——测定日产奶量与上一个测定日的产奶量相比下降的百分比,%;M₁—前一测定日奶量。若某头牛偶尔缺失一次记录,和异常记录一样,也应用B.2式进行估计。示例一头母牛在第85个泌乳日时测定得产奶量为9.07kg,它的前一个测定日是在第50个泌乳日,产奶量为24.95kg,测定间隔t=85-50=35(天),下降的百分比为(24,95-9.07)/24.95=63.6%,它大于B.1式计算的D=27.4+0.4×35=41.4%,因而这个测定日记录被判定为异常。B.2.3各测定间隔期产奶量和乳成分量的计算包含产奶高峰的测定间隔期、从第305个泌乳日至前一个测定日间隔期、最后一个测定间隔期。B.2.3.1正常测定间隔期对于多数测定间隔来说,产奶量(乳成分量)就是两个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量)的平均值与测定间隔(天)的乘积。计算公式即B.3式:B.2.3.2第一个测定间隔期第一个测定间隔是指从产犊到第一个测定日的间隔天数(包括产犊日和第一个测定日),这个间隔期的产奶量按B.4式计算: 其中的系数c按下面的回归方程B.5式计算:t—间隔天数;表B.1a,bi,b₂和b₃校正系数值泌乳期a第一一—一一第一第一示例某母牛第一泌乳期在第20个泌乳日时进行了第一次测定(t=20),其测定日产奶量为M₁=20.4lkg,先根据表B.1按B.5式求出系数c:将c、t、M₁代入B.4式得B.2.3.3包含产奶高峰的测定间隔期泌乳高峰通常在产犊后第40d出现,由于在此之前的测定日…其中的校正系数c第一泌乳期按B.7式计算,第二及以后的泌乳期按B.8式计算:……——间隔天数;示例B.2.3.2示例的这头牛在第50个泌乳日时进行了第二次测定,泌乳量M₂=24.95kg,则对于这一测c=0.998+1.23/20²+0.011再代入B.6式求出此间隔期产奶量:B.2.3.4从第305个泌乳日至前一个测定日的间隔期计算这一间隔的产奶量主要是为了计算305d以前那一个测定日到第305d的产奶量,这一间隔期产奶量按公式B.9的计算:…——为从前一个测定日至第305d的间隔天数。示例B.2.3.2示例的这头牛在第280个泌乳日时测定了一次,测定日产奶量M₁=18.14kg,在第310个泌乳日测定了一次,测定日产奶量M=15.88kg,D=310-280=30,t=305-280=25.代入B.9式至305d这个间隔期的产奶量为:M=[18.14+1/2×(15.88-18.14)/3B.2.3.5最后一个测定间隔期t——从最后一个测定日到干奶的天数;a,b——校正系数,取值见表B.2。第一泌乳期第二及以后泌乳期abab示例a)B.2.3.2示例的这头牛在第一泌乳期第280个泌乳日时测定了一次,产奶量ML=18.14kg,在第290d时干奶,=290-280=10,D=280。先由B.11式算出F:再按B.10式算出最后一个间隔期的产奶量b)如果一头母牛是在305d以后干乳,但在305d后没有进行测定,而第305d的产奶量,则从最后一次测定至305d的产奶量的计算和B.10式相同,但式中的t改为从最后一次测定至305d的间隔天数。如上述这头牛在第280个泌乳日时测定了一次,奶量为M=18.14kg,在第310d时干奶,这期间没有进行测定,则t=305-280=25,D=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