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uildingexcavationeng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6年7月1日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机构:由甘肃众联建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修编的《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已经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审定,现批准为甘肃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62/T25-3111-2016,自2016年7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62/25-3001-2000同时作废。本规程由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并委托甘肃建筑标准图发行站出版发行。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年4月7日34根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甘建标[2011]506号)文件的要求,由甘肃众联建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中单位参加,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建筑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等,在认真总结近十五年我省基坑工程实践经验和专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62/25-3001-2000的修编工作。边环境、地质条件、开挖深度等方面,拟定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具体划分标准;3、根据新收集的抗剪强度试验结6、将工程实践中行之有效,保证击入式钢管土钉灌浆质量的管口注浆法及防止自稳能力极差岩土体坍塌的支挡措施列入本规程;了经验公式;8、强调了真空井点法在含水强风化砂岩中的推广编制组成员:(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马安刚马恒山王立红王旭明王建成龙照刘天仙刘若琪孙耀锐李小红李兴红李晶明李朝晖李慧荣杨林吴小梅吴生祥张斌张恩祥张森安梁守信董志奇鲁相俊鲁海涛廖胜修56主要起草人:梁守信廖胜修马安刚张森安王立红吴小梅李朝晖龙照戴宏王建成张斌张恩祥姜显明刘若琪郑明军许善分华遵孟张豫川莫庸黄锐 22.1术语 22.2符号 53岩土工程勘察与环境调查 9 246.1一般规定 6.2设计与构造 6.3施工与检测 27 7.1一般规定 7.2设计计算 287.3构造 7.4施工与检测 418重力式水泥土墙 478.1一般规定 478.2稳定性与承载力验算 8.3构造 8.4施工与检测 579支挡式结构分析与稳定性验算 9.1结构分析 7学兔兔www.bzfxw.com标准下载89.2稳定性验算 7110.1一般规定 7110.2设计与构造 7110.3施工与检测 7711地下连续墙 8111.1一般规定 11.2设计与构造 8111.3施工与检测 85 9012.1锚杆设计 90 98 13.1一般规定 15基槽与井状基坑支护 16.1一般规定 16.5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 17基坑开挖与监测 附录B弹性地基梁解析法 附录C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附录D土钉抗拔试验要点 附录E圆形截面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附录F渗透稳定性验算 附录G常用材料性能与规格 附录H基坑涌水量计算 附录I常用真空泵和潜水泵规格 附录J常用设备、建筑材料附加荷载标准值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91.0.1为了在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保护环1.0.2本规程适用于建(构)筑物临时性基坑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基坑开挖与监测。对湿陷性土,应充分估计其浸水可能性,做好基坑周边及坑底的防水、排水。1.0.3应综合考虑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要求、地下结1.0.4基坑支护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工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与基坑开挖相互影响的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岩土体与地下水体的总称。2.1.3基坑支护retainingandprotectionforexcavations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2.1.4支护结构retainingandprotectionstructure支挡或加固基坑侧壁的结构。2.1.5设计使用期限designworkablelife设计规定的从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至完成基坑支护使用功能的时段。2.1.6支挡式结构retainingstructure以挡土构件和锚杆或支撑为主的,或仅以挡土构件为主的支护结构。2.1.7锚拉式支挡结构anchoredretainingstructure以挡土构件和锚杆为主的支挡式结构。2.1.8支撑式支挡结构struttedretainingstructure以挡土构件和支撑为主的支挡式结构。232.1.9悬臂式支挡结构cantileverretainingstructure仅以挡土构件为主的支挡式结构。2.1.10挡土构件structuralmemberforearthretaining设置在基坑侧壁并嵌入基坑底面以下的支挡式结构竖向构2.1.11排桩soldierpilewall钢、钢管)、钢板桩等,按一定间距或连续咬合排2.1.12双排桩double-row-pilewall双排桩是沿基坑侧壁由前、后两排平行的支护桩及联系梁和冠梁组成的刚架式支挡结构。2.1.13地下连续墙diaphragmwall地下连续墙是采用成槽设备,沿开挖工程周边,在泥浆护壁条件下,每次开挖一定长度的沟槽至指定深度;清槽后吊放钢筋笼、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单元槽段;依此逐段进行而形成的地下连续钢筋混凝土墙体。地下连续墙用于挡土、截水、防渗或承重。2.1.14锚杆anchor由杆体(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普通钢筋或钢管)、注浆固结体、锚具、套管所组成的一端与支护结构构件连接,另一端锚固在稳定岩土体内的受拉杆件。杆体采用钢绞线时,亦可称为锚索。2.1.15内支撑strut设置在基坑内的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构件组成的用以支撑挡土构件的结构部件。支撑构件采用钢材及混凝土时,分别称为钢内2.1.16冠梁cappingbeam设置在挡土结构顶部的将挡土构件连为整体的钢筋混凝土2.1.17腰梁waling设置在挡土结构侧面的连接锚杆或内支撑杆件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2.1.18土钉soilnail植入土中并注浆形成的承受拉力与剪力的杆件。例如,钢筋杆体与注浆固结体组成的钢筋土钉,击入土中的钢管土钉。2.1.19坡率法sloperatiomethod系指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通过选择适宜的边坡坡率,在无支护、无加固条件下,依靠土体自身强度保持边坡稳定,满足坑下作业及周边环境要求的方法。2.1.20土钉墙soilnailingwall土钉墙是随基坑开挖分段、分层设置的,由土钉群、喷射混凝土面层、原位土体组成,用于保持基坑侧壁及边坡稳定的支护结2.1.21复合土钉墙compositesoilnailingwall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微型桩、旋喷桩、搅拌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复合型支护结构。2.1.22重力式水泥土墙gravitycement-soilwall重力式水泥土墙是以水泥系材料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或高压旋喷,就地将原状土和固化剂拌和,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整体性和水稳性的壁状或格栅状的重力式支挡结构,用于保持基坑侧壁及边坡稳定或同时兼作截水。2.1.23地下水控制gyoundwatercontrol为保证支护结构、基坑开挖、地下结构的正常施工,防止地下水变化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所采用的截水、降水、排水、回灌等措施。2.1.24截水帷幕curtainforcuttingoffdrains用以阻隔或减少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入基坑和控制45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的幕墙状竖向截水体。2.1.25落底式帷幕closedcurtainforcuttingoffdrains底端穿透含水层并进入下部隔水层一定深度的截水帷幕。2.1.26悬挂式帷幕unclosedcurtainforcuttingoffdrains底端未穿透含水层的截水帷幕。为防止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入基坑,用抽水井或渗水井降低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方法。2.1.28集水明排openpumping用排水沟、集水井、泄水管、输水管等组成的排水系统将地表水、渗漏水排泄至基坑外的方法。2.1.29动态设计informationbaseddesign根据施工反馈的岩土条件和现场监测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并在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及时补2.1.30信息化施工informationbasedconstruction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监测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的施工方2.1.31监测报警值alarmingvalueonmonitoring为保证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对监测对象可能出现异常、危险所设定的警戒值。2.2.1作用和作用效应E水、E——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标准值;G——支护结构和土的自重;M——弯矩设计值;M.——作用标准组合的弯矩;N——轴向拉力或轴向压力设计值;N——作用标准组合的轴向拉力值或轴向压力值;P——预加轴向力;V——剪力设计值;V.——作用标准组合的剪力值;S₄——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k——作用标准组合的效应或作用标准值的效应;9o——均布附加荷载标准值;q——降水井的单井流量;sa——基坑地下水位的设计降深;s——降水引起的建筑物基础或地面的固结沉降量;v——挡土构件的水平位移。2.2.2材料性能和抗力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支护结构位移或建筑物基c——土的粘聚力;E——锚杆的复合弹性模量;E…——锚杆固结体的弹性模量;E,——锚杆杆体或支撑的弹性模量或土的压缩模量;f——水泥土开挖龄期时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py——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k——土的渗透系数;R——锚杆或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9k——土与锚杆或土钉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o——单井出水能力;67Ra——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R——影响半径;γ——土的天然重度;Y——水泥土墙的重度;Yw——地下水的重度;4——土的内摩擦角。2.2.3几何参数A——构件的截面面积;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A,——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b——截面宽度;h——基坑深度或构件截面高度;H——潜水含水层厚度;la——挡土构件的嵌固深度;l₀——受压支撑构件的长度;M——承压水含水层厚度;rw——降水井半径;β——土钉墙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锚杆、土钉的倾角或支撑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2.2.4设计参数和计算参数k——土的水平反力系数;kB——弹性支点轴向刚度系数;K——安全系数;K——主动土压力系数;K,——被动土压力系数;m——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α——支撑松弛系数;Yp——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Yo——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ξ——坡面倾斜时的主动土压力折减系数;λ——支撑不动点调整系数;μ——墙体材料的抗剪断系数。893.0.1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宜与拟建工程勘察同步进行。当建筑地基勘察资料不能满足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要求时,应进3.0.2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点范围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当基坑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关勘察资料并结2勘探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其间距宜取15m~25m;当场地3基坑周边勘探孔的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基坑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或承压水含水层时,勘探孔深度应穿过软弱土和土工试验,提出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尤其是主要土层(包括素填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土性及工程重要性选取抗头高度;6应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进行分析;7当支护结构成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时,应对水、土腐蚀性进行评价;8当基坑需要降水时,宜采用抽水试验测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影响半径;勘察报告中应提出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参数。3.0.3基坑工程环境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环境调查范围应超过基坑开挖边线之外,且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2应查明既有建筑(构)物的结构类型、高度、位置、基础形式应包括其渗漏状况及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4应查明道路的类型、位置、宽度、道路行驶情况、最大车辆荷载等;5应查明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临时荷载的要求;6应查明雨期时的场地周围地表水汇流和排泄条件,地表水渗入对基坑安全的影响等;7应查明临近基坑与地下工程的支护方法,其开挖、使用对本基坑工程的影响。当临近场地进行降水施工时,应查明其降深、影响范围和预计的停抽时间;8应查明邻近边坡、不良地质体的分布及其对基坑工程的影4.0.1基坑工程设计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基坑工程环境调查资料;2用地红线范围图,建(构)筑物平面图及与建筑红线的关4根据坑深、地层地下水分布和周边环境要求划分典型设计1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2保证主体地下结构施工安全,提供正常施工的作业空间与4.0.3基坑工程施工应连续进行,从开挖到地下室完成并回填,设计使用期限不应小于一年且不宜超过两年;当基坑支护结构作下不同结构形式的组合。各类支护结构的适用条件详见各章节内4.0.5在既有边坡坡脚附近开挖基坑,沿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合下列规定:1在既有边坡坡脚附近开挖基坑时,应将既有边坡与拟开挖基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计算,或在基坑设计中将既有边坡作为地面超载进行计算;2沿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时,坑深应算至排水沟底;3较大、较深的电梯井、集水井、大型承台等坑中坑,应进行支护设计,计算时将邻近的基坑侧壁作为地面超载。4.0.6基坑支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按表4.0.6划分为一、二、三级。当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响很严重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一级;影响严重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二级;影响不严重时(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为三级;对同一基坑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IⅡⅢIⅡⅢIⅡⅢ碎石类土、中风化岩石等;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轻微;4.0.7支护结构设计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1)支护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或过度变形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Yo——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其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1、YF——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不应小于1.25;Sk——作用标准组合的效应;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2)整体滑动、坑底隆起失稳、挡土构件嵌固段推移、锚杆与土钉拔动、支护结构倾覆与滑移、土体渗透破坏等稳定性计算与验算,均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R——抗滑力、抗滑动力矩、抗倾覆力矩、锚杆和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等土的抗力标准值;S——滑动力、滑动力矩、倾覆力矩、锚杆和土钉的拉力等作用标准值的效应;K——安全系数,见表4.0.7。安全等级一级二级抗拔安全系数K,/圆弧滑动稳///圆弧滑动稳///全系数K。单层锚拉式、单层支撑式支挡结构////突涌稳定安//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由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沉降等控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S——作用标准组合的效应(位移、沉降等)设计值;C——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沉降的限值。4.0.8基坑支护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设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控制值和基坑周边环境的沉降控制值:1当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建(构)筑物或地面沉降控制值应按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相关标准对允许变形的规定;2当支护结构构件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不应大于主体结构设计对其变形的限制;3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应根据土质特征、计算结果、当地工程经验并参考表4.0.8确定。监测项目构类型一级二级基坑深度(h)控制值d值(h)控制值d值控制值d顶部水平位移~40~~~墙///~70~~10~//////~10~顶部竖向位移0.1%~~~墙///50~~70~~//////~的小值。4.0.9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及周边环护结构的承载力、稳定及变形计算(附计算书);地下水控制设计(包括坑内外地表水防、排措施);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及技术要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施工计划及劳动力计划;概预算等。4基坑周边车辆、施工材料和设备等附加荷载。按实际作用值计取,实际值如小于20kPa,宜按20kPa均布荷载计应按水土压力分算计算,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侧压力等于土压力 度标准值(kPa);K、K——分别为第i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被动土压力系按表5.0.4选用;h;——第i层土的厚度(m);下水位以下,水土压力分算取有效重度(浮重度),水土压力合算取饱和重度(kN/m³)。抗剪强度指标选用以上当缺少有效应度指标cm、9m、以下指标c’、φ'度指标cm、9m;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95.0.6对成层土,土压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下层界面深度,既为第i层土的层底深度,又为第+1层土的层顶深度,第i+1层顶面的土压力强度标准值用C:+1、4:+1计3洪、坡积地层,当不同类土互为夹层或透镜体难以分层时,可用该剖面各类土抗剪强度按厚度的加权平均值进行计算。5.0.7水土压力分算时,若止水帷幕插入坑底下部相对不透水h——基坑外侧地下水位至主动土压力强度计算点的hp——基坑内侧地下水位至被动土压力强度计算点的垂直距离(m);对承压水,地下水位取测压管水当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止水帷幕下仍为透水性强的土体)000000a——支护结构外边缘至附加荷载的水平距离(m);b——附加荷载宽度(m);l——与基坑边平行方向上附加荷载的长度(m);q:——附加荷载作用下土中计算点的附加竖向应力公式计算支护结构顶面以上土体在支护结构上产生的主动土压力00表中:za——支护结构顶面至土中计算点的竖向距离(m);a——支护结构外边缘至放坡坡脚的水平距离(m);b₁——放坡坡面的水平尺寸(m);q;——附加荷载作用下土中计算点的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Pak——附加荷载作用下土中计算点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h₁——地面至支护结构的竖向距离(m);y——支护结构顶面以上土的天然重度(kN/m³);对多层土取各层土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值;c——支护结构顶面以上土的粘聚力(kPa);K——支护结构顶面以上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对多层土取各层土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值;Eak——支护结构顶面以上土体的自重所产生的单位宽度主动土压力标准值(kN/m)。6.1一般规定2场地开阔具备放坡条件;用放坡的开挖深度不宜大于4m;6.2设计与构造一致软弱结构面且自坑边向外等于基坑深度范围内无地面荷载的岩土类别坡率允许值(高宽比)坡高在5m以内坚硬或硬塑状态的粘性土、粉土)中密续表6.2.1-1岩土类别坡率允许值(高宽比)坡高在5m以内砂土)/自然休止角(内摩擦角)/自然休止角(内摩擦角)黄土状土(Q₄)马兰黄土(Q₃)离石黄土(Q₂)午城黄土(Q₁)中密~密实/坡率允许值(高宽比)工中等风化Ⅱ中等风化Ⅲ/中等风化/中等风化///6.2.2计算土质边坡、极软岩边坡、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时,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安全系数取1.20。当基坑底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坑底隆起稳定性验算,验算方法见本规程第7.2.6条。分级放坡时应验算边坡整体和各级的稳定性。6.2.3常用边坡形式有单坡式、折线式、台阶式(图6.2.3)。单坡式:用于深度不大且土质均匀的边坡。折线式:土质单一、深度较大时,坡率宜上陡下缓;由数种土体组成且深度较大时,宜根据土层变化采用不同的坡率。台阶式:深度较大或土层复杂时,可在不同高度处或岩土分界处设置一级或多级过渡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m。6.2.4对于土质侧壁或易风化的岩质侧壁,应视土质条件、裸露时间、施工季节等情况,选取下列适宜的坡面保护措施:1薄膜覆盖:在已开挖的边坡上铺设塑料薄膜,坡顶、坡角等部位用土包压边;2砂浆覆盖:在坡面上抹30mm厚水泥砂浆,砂浆强度等级不3喷射混凝土或挂网喷射混凝土: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面层钢筋应双向设置,钢筋直径不宜小锚筋直径6mm~8mm,长度300mm~400mm,间距不宜大于1m。6.2.5基坑周围地面应向远离基坑方向形成排水坡势,必要时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严禁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坑底应视具体情况设置排水系统,坑底不得积水。当坡面有渗水时应设置泄水孔。6.3.1开挖前应较核开挖尺寸线,检查地面排水措施,如需降水应检查水位标高,符合要求后方可开挖。6.3.2土方开挖应按先上后下的开挖顺序,分段、分层进行。开挖过程中应定时检查平面尺寸、竖向标高、坡面坡度、降水水位及排水措施。开挖中应确保坡壁无超挖,坡面无虚土。开挖时应预留100mm~200mm土层进行人工修坡。6.3.3边坡坡顶应设置有效的安全围护措施,应设置人员及设备上下的坡道。6.3.4土方运输车辆应在安全防护距离以外行驶,应限制坡顶周围有震动荷载作用。6.3.5在人工和机械同时作业的场地,作业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6.3.6雨期或冬期施工时,应按要求做好排水和防冻措施。6.3.7坡率法施工质量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6.3.7的规定。允许偏差(mm)2地下水位以上或经人工降水后,具有临时自稳5当基坑潜在滑动面内有建筑物、重要地6在大厚度碎石类土中采用土钉墙时,应充分考虑设置土钉7.2设计计算式中:Nk;——第j层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kN);α;——第j层土钉的倾角(°);ξ——墙面倾斜时的主动土压力折减系数;5章有关规定计算;η;——第j层土钉轴向拉力调整系数;Sxj——土钉的水平距离(m);S2;——土钉的垂直距离(m);z;——第j层土钉至基坑顶面的垂直距离(m);β——土钉墙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φm——基坑底面以上各土层按厚度加权的等效内摩擦角平h——基坑深度(m);ηb——经验系数,可取0.6~1.0;△E.——作用在以sxj、Sz;为边长的面积内的主动土压力标7.2.2单根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单根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抗拔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2单根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也可按下式估算,但应通过附录D规定的土钉抗拔承载力检测试验进行验证:3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土钉墙可按公式7.2.2-1确定单根土4当按本条1~3款确定的土钉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大于A,——土钉杆体的有效截面面积(m²)。5土钉在直线滑动面以上土体中的长度近似按下式确定(图式中:l——土钉在直线滑动面以上部分的长度(mh,——土钉至坑底的垂直距离(m);aβ//软塑0.75<I≤1可塑0.25<I₁≤0.75硬塑0<I₁≤0.25续表7.2.2(包括Ip≤10的黄土)中密0.75<e≤0.90中密15<N≤30中密、密实N635>10/7.2.3单根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7.2.5应对土钉墙的每一开挖工况进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的最小值宜通过搜索不同圆R'k.k——第k层土钉或锚杆在滑动面以外的锚固段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与杆体受拉承载力标准值(fA,或θk——滑动面在第k层土钉或锚杆处的法线与垂直面的夹当墙底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稳定性验算的滑动面中应包括由圆弧与软弱土层层面组成的复合滑动面。1-滑动面2-土钉或锚杆3-喷射混凝土面层7.2.6基坑底面下有软弱土层的土钉墙结构应进行坑底隆起稳定性验算,验算可采用下列公式(图7.2.6):N(N₄-1/tanφ式中:K,——抗隆起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的土钉墙,qo——地面均布荷载(kPa);Ym——基坑底面以上土的天然重度(kN/m³);对多层土取各层土按厚度加权的平均重度;Ym——基坑底面至抗隆起计算平面之间土层的天然重度(kN/m³);对多层土取各层土按厚度加权的平均重度;h——基坑深度(m);D——基坑底面至抗隆起计算平面之间土层的厚度(m);当抗隆起计算平面为基坑底平面时,取D=0;N、N₄——承载力系数;c、φ——分别为抗隆起计算平面以下土的粘聚力(kPa)及内b₁——土钉墙坡面的宽度(m);当坡面垂直时取b₁=0;b₂——地面均布荷载的计算宽度(m);可取b₂=h。q三三二二二二二三三l二二二三7.2.7土钉墙与截水帷幕结合时,应按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进行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7.3.1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宜适当放坡,坡率(高宽比)不宜大于1:0.2,当基坑较深、土的抗剪强度较低时宜取较小坡率。微型桩、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应采用桩与土钉墙面层贴合的垂直墙面。基坑较深、空间允许时,可分级放坡,两级间宜设置邻两个侧面宜上下错开或角度错开布置。面层应沿坡顶向外延伸7.3.2土钉分为钻孔注浆型钢筋土钉与击入式型钢土钉(型钢可孔的松散土层及软弱土层宜采用击入式型钢土钉。型钢为钢管时,土钉可分为注浆型钢管土钉与非注浆型钢管土钉两类。当钢7.3.4在立面上土钉可梅花状布置,也可上下对齐网格状布置;第一排土钉距地表的垂直距离宜为0.5m~2.0m;最下排土钉距坡脚的垂直距离不大于土钉排距的2/3,不小于0.5m;土钉的竖向布置宜采用上长下短或中部长上下短的形式(上部土钉长度不宜7.3.5土钉水平和竖向间距宜为1.0m~2.0m;当基坑较深,土的7.3.6钻孔注浆型钢筋土钉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2土钉钢筋宜选用HRB400、HRB500钢筋;钢筋直径宜取3应沿土钉全长设置对中定位支架,其间距宜取1.5m~采用双面焊,双面焊的搭接长度或绑条长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底底土钉钢筋顶8~于48mm,壁厚不宜小于3mm;注浆型钢管土钉出浆孔应设置在钢管底部(1/2~2/3)土钉长度范围内;每个注浆截面对称设置2个出浆孔,出浆孔径为8~10mm,出浆截面间距为350mm;出浆孔外应设置倒刺,倒刺一般采用热轧等边角钢制作(边宽30mm~63mm,边厚3mm~6mm,长度50mm~60mm),倒刺与钢管应焊牢2钢管土钉接头强度不应低于钢管强度;绑条钢筋数量不少于3根,直径不小于16mm,长度(双面焊)不小于钢管直径的2倍;7.3.8土钉注浆材料可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20MPa。2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终凝时间不宜超过4h,厚度宜为80mm~100mm;3钢筋网宜采用HPB300级钢筋,钢筋直径宜为6mm~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钢筋网间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应小于300mm;墙面钢筋网应向上延伸至墙顶4土钉之间应设置通长水平加强筋;加强筋宜取2根直径度时,加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土钉杆体截面面积的1/2;5土钉与加强钢筋宜采用焊接连接,其连接应面层钢筋网面层钢筋网土钉墙顶加强筋土钉加强筋喷射混凝土面层端部做成螺纹端螺帽垫板喷射混凝土面层7.3.10采用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时,预应力锚杆应符合下列1锚杆杆体材料可采用钢绞线,HRB400或HRB500级钢筋,精轧螺纹钢及无缝钢管;2用于减小地面变形时,锚杆宜布置在土钉墙的较上部位;用于增强面层抵抗土压力的作用时,锚杆应布置在土压力较大及墙背土层较软弱的部位;3预应力锚杆应设置自由段,自由段在土体内长度可由式4锚杆的拉力设计值(1.25Y₀Nk)不应大于土钉墙墙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5锚杆与喷射混凝土之间应设置腰梁,腰梁可采用槽钢腰梁或混凝土腰梁。采用钢腰梁时,面层宜局部加厚并设置加强钢筋网,见图7.3.10。混凝土腰梁的宽度不宜小于400mm,高度不宜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腰梁可按以锚杆为支点的多跨连续梁设计计算;6锚杆锁定值宜取为(0.75Nk~0.90Nk),Nk为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锚杆锁定前,对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Nk、1.2N的检测值进行预张拉。考虑到锁定过程的预应力损失,锁定时的锚杆拉力可取锁定值的1.1倍~1.15倍;7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锚杆的构造尚应符合本规程第12章的有关规定。7.3.11采用微型桩垂直复合土钉墙时,微型桩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坑侧壁自立性较差(松散砂土、填土,软、流塑黄土等)时,为满足施工过程中土体稳定性要求,宜采用微型桩复合土钉2微型桩可采用小直径混凝土桩(直径200mm~300mm),钢管(直径48mm~250mm),型钢(如I10~I22工字钢)等。采用成孔后插入型钢工艺时,孔内宜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并充填密实。钢管桩可在距孔底1/3孔深范围内的管壁上设置注浆孔(孔等级不宜低于20MPa;5微型桩应与喷射混凝土面层贴合。1应根据土层特性、基坑周边环境及当地施工条件选用搅拌2水泥土桩伸入坑底的长度宜大于桩径的2倍,且不应小于4水泥土桩用作截水帷幕时,应符合本规程第7.3.13当土钉墙后存在滞水时,应在含水层部位的墙面设置泄厚5mm~10mm的塑料管制作,插入土体内长度不宜小于300mm,管身应设置透水孔,孔径宜为10mm~20mm,开孔率宜为10%~20%,外裹1层~2层滤网并扎牢。7.4施工与检测禁超挖”的原则。土钉墙施工的一般流程为: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土钉、锚杆定位→钻孔→制作、安装土钉及锚杆→清孔→注浆→绑扎、安装钢筋网→喷射面层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开挖下层工作面,重复以上流程直到完成。7.4.2土方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水泥土桩、小直径混凝土桩复合土钉墙时,应在其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进行土方开挖;2土方开挖分层厚度应与设计要求相一致,通常为上下排土钉间距;分段长度:软弱土中不宜大于15m,一般土中不宜大于30m;基坑面积较大时,允许在距离四周边壁10m的基坑中部先行开挖,但应与分层作业区的开挖相协调;3严禁超挖、欠挖及松动边壁土体;开挖后采用小型机具或4应在上层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养护时间大于48h后,开挖下层土方;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应在锚杆施加预应力后开挖下层土方;应在土方开挖后24h内完成土钉、锚杆及喷射混凝土施5为防止边坡裸露土体坍塌,对松散砂土、填土,软塑土体等可采取以下措施:1)修整后的边壁立即喷上一层厚为1cm~3cm的砂浆或2)先构筑钢筋网混凝土面层,后钻孔并设置土钉;3)设置微型桩,其间距应满足桩间土稳定性要求;4)当边坡土体自稳能力极差时,可采取如图7.4.2所示的支挡措施。图中微型桩与土钉均采用槽钢,土钉网格状布置、水平击入(不灌浆),其水平与垂直间距、长度由计算确定。施工顺序为:设微型桩→击入第一道土钉,与微型桩焊牢→安设第一道角钢,与微型桩及土钉焊牢→在角钢后插入竹笆,边插边挖至第二道角钢附近→击入第二道土钉,与微型桩焊牢→安设第二道角钢,与微型桩及土钉焊牢→向下开挖并继续插入竹笆→重复上述步骤至穿过软弱土层。第一道土钉[100第一道角钢第二道土钉[100第二道角钢[100微型桩A[100微型桩L50×3角钢与微型桩焊牢[100土钉④6开挖时,如土层性状与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时,应通知有关方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7挖至坑底时,应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层的原状结构。7.4.3土钉成孔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钉设置范围内存在地下管线等设施时,应查明其位置并2成孔机具的选择要适应现场的土质特点和环境条件,保证进钻和抽出过程中不引起塌孔;一般可选用洛阳铲、冲击钻机、螺旋钻机、回转钻机等,在易塌孔的土层中应采用套管跟进成孔;3钢管土钉可用气动冲击锚杆机打入。7.4.4土钉安装前应清除污锈,钢筋土钉应调直。7.4.5土钉注浆应符合下列要求:1为清除孔内或钢管内残留的碎屑,土钉注浆前,应将风管通至孔底或钢管底,用压缩空气清孔,风压0.2MPa~0.6MPa,边清边拔管;2土钉注浆材料可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浆的水灰比(重量比)宜为0.5~0.55;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宜为0.4~0.45,灰砂比(重量比)宜为1:0.5~1:1.0,砂浆用砂应选用最大尺寸小于2mm的砂,含泥量不大于3%;应根据地层条件选用水泥类型,一般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3钻孔注浆型土钉注浆压力宜为0.4MPa~0.6MPa。采用底部注浆方式:注浆管与锚杆杆体一起插入孔底,注浆管底距离孔底不宜大于200mm;在注浆同时将注浆管匀速缓慢抽出,注浆管的出浆口应始终处于孔中浆体的表面以下;待浆液回流至孔口时,用水4击入式钢管土钉注浆压力不宜小于0.6MPa。采用管口注浆法:将注浆泵与钢管出露端直接相连;浆液经钢管内腔流入,由管壁出浆孔流出;待浆液由钢管外四周回流至孔口时,用水泥袋、5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应计算所需浆液6浆液应拌合均匀,机械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浆液应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一般不超过2h);7开始注浆前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8可根据需要选用具有早强、缓凝、减水、降低收缩及防冻等作用的外加剂。浆液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7.4.6面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含泥量应小于3%;粗骨料宜选用粒径不大于20mm的级配砾石,骨料含水率一般控制在5%~7%;使用速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2当采用干喷法施工时,水泥与砂石的重量比宜取1:4~1:4.5;砂率(砂子在粗细骨料中所占的重量比)宜取45%~55%;水1)单层钢筋网一次喷射时,通常用插入受喷面土体中的2)双层钢筋网分两层喷射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4喷射作业时,喷头应与土钉墙面保持垂直,其距离宜为7.4.7锚杆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12章有关规定。水泥土搅拌桩1土钉位置的允许偏差100mm;5微型桩桩位的允许偏差50mm;6微型桩垂直度的允许偏差0.5%。2应进行土钉墙面层喷射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试验。每于3个;3应进行注浆用砂浆现场试块(边长70.7mm立方体)强度试4应对土钉墙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进行检测,每500m²喷射混凝土面积的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一组,每组检测点不少于3个;全部检测点的面层厚度平均值不应小于厚度设计值,最小厚度不应小于厚度设计值的80%;5锚杆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12章有关规定;8.1.1重力式水泥土墙的适用条件:1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基坑,且施工场地周边较宽敞;2土质条件: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含水率较高的粘性土、石类土;3基坑深度不宜大于7m;4当周边存在对沉降和变形较敏感的建(构)筑物时应慎用。拌法(干法),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时,不宜采用干法;2可采用单轴、双轴、多轴搅拌机械,搅拌桩直径及加固深度取决于机械选型,搅拌桩直径一般为500mm~850mm;3当用于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土、pH值小于4的酸性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性土,或在腐蚀性环境中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使用时,必须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8.1.3高压旋喷桩2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直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和高含量有8.2稳定性与承载力验算值(kN/m);E——墙前墙后水压力的合力(kN/m);当水土压力合算时G——水泥土墙的自重(kN/m);um——水泥土墙底面上的水压力(kPa);墙底位于地下水位um=0;c、φ——分别为水泥土墙底面下土层的粘聚力(kPaB——水泥土墙的底面宽度(m);h——基坑外侧水泥土墙底处的压力水头(m);h——基坑内侧水泥土墙底处的压力水头(m);Yw——地下水重度(kN/m³),取γ=10kN/m³。8.2.2重力式水泥土墙的倾覆稳定距离(m);距离(m);平距离(m);8.2.3重力式水泥土墙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进行圆弧滑动稳式中:K,——圆弧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其值不应小于1.3;K;——第i个圆弧滑动体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的比值;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的最小值宜通过搜索不同圆心与半径的所有潜在滑动圆弧确定;C;、4;——分别为第j土条滑动面处土的粘聚力(kPa)、内摩擦θ;——第j土条滑动面中点处的法线与垂直面的夹角(°);l;——第j土条的圆弧长度(m),取l=b;/cosθ;;q;——第j土条上的附加分布荷载标准值(kPa);△G——第j土条的自重(kN),地下水位以上的土体取天然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取饱和重度;分条时,水泥土墙可按土体考虑。当墙底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稳定性验算的滑动面中应包括由圆弧与软弱土层层面组成的复合滑动面。8.2.4重力式水泥土墙其嵌固深度应符合下列坑底隆起稳定性9o——地面均布荷载(kPa);(kN/m³);多层土取各层土按厚度加权的平均重度。h——基坑深度(m);N、N₄——承载力系数;c、φ——分别为水泥土墙底面以下土的粘聚力(kPa)及内摩D——基坑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土层厚度。B——验算截面处水泥土墙的宽度(m);W——水泥土墙截面抵抗矩(m³);M.——单位长度水泥土墙验算截面的弯矩标准值Ea、Epki——分别为验算截面以上的主动土压力标准值、被动土压力标准值(kN/m);验算截面在坑底以上时,取μ——墙体材料的抗剪断系数,取0.4~0.5;G₁——验算截面以上的墙体自重(kN/m);f.——水泥土开挖龄期时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N/m²);应根据现场试验或工程经验确定;f.——墙底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²)。8.2.6重力式水泥土墙的正截面应力验算应包括下列部位:1基坑面以下主动、被动土压力强度相等处;2基坑底面处;3水泥土墙的截面突变处。8.2.7当地下水位高于坑底时,应按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进行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8.3.1重力式水泥土墙宜采用水泥土桩相互搭接成格栅状结构形式,也可相互搭接成连续的实体(图8.3.1);水泥土桩的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0mm;在墙体圆弧段或折角处,搭接长度宜适当加大。(a)连续型8.3.2可按下式初步确定重力式水泥土墙的宽度及嵌固深度:式中:B——水泥土墙的宽度,对淤泥质土不宜小于0.7h,对淤泥不宜小于0.8h;l.——水泥土墙埋入基坑底面以下的深度,对淤泥质土不宜小于1.2h,对淤泥不宜小于1.3h;h——基坑深度。8.3.3重力式水泥土墙采用格栅形式时,格珊的面积置换率:淤泥不宜小于0.8;淤泥质土不宜小于0.7;一般粘性土、砂土不宜小于0.6。格珊内侧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墙体宽度大于等于3.2m时,前后墙厚度不宜小于1.2m。每个格珊内的土体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A——格珊内的土体面积(m²);c——格珊内土的粘聚力(kPa);按本规程表5.0.4规定确定;对多层土,取水泥土墙深度范围内各层土按厚度加权的平均粘聚力;u——计算周长(m);按图8.3.3计算;Ym——格珊内土的天然重度(kN/m³);对多层土,取水泥土墙深度范围内各层土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天然重度。1-水泥土桩2-水泥土桩中心线3-计算周长8.3.4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板,板厚不宜小于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15,板内应设置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水泥土桩与压顶板之间应设置连接钢筋,钢筋直径10mm~20mm,连接钢筋长1~2mB长1~2m钢管48×3长1~2m7B长1~2m钢管48×3B210~220,长1~2m888.3.5当水泥土墙兼作截水帷幕时,应符合本规程第16章对截水的要求。学兔兔标准下载8.4施工与检测8.4.2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土质条件经室内配比试验,确定水泥掺宜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水泥。深层搅拌法的水泥掺量一般为10%~20%(以每立方米加固体所拌和的水泥重度与土的天然重度之比计),湿法的水灰比宜采用0.5~0.6;高压旋喷法的水泥掺量一般为20%~30%(每立方米加固土体的水泥掺入量不8.4.3搅拌桩及旋喷桩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性试桩,依据试桩结8.4.4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步骤一般为:机械就位并调平→预搅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边喷浆(或粉),边搅拌提升至预定的停浆(或灰)面→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喷浆(或粉)或仅搅拌提升至预定的停浆(或灰)面→关闭搅拌机械。根据工程需要在预8.4.5旋喷桩施工步骤一般为:机械就位并调平→贯入喷射管至升至预定的停喷面→拔管及冲洗,移位及关闭施工机械。对需要2成桩数日后,采用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判3应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岩芯检测水泥土桩的单轴抗压强度、完整性及桩长等。单轴抗压强度芯样的直径不应小于80mm;检测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6根。9.1结构分析1锚拉式支挡结构,可将整个结构分解为挡土结构、锚拉结2支撑式支挡结构,可将整个结构分解为挡土结构、内支撑结构分别进行计算;挡土结构宜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的荷载应取挡土结构分析时得出的支点力;对挡土结构和内支撑3悬臂式支挡结构、双排桩宜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4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空间结构分析进行整体分析;或采用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分9.1.2支挡式结构应对下列设计工况进行结构分析,并应按其中2对锚拉式和支撑式支挡结构,基坑开挖至各层锚杆或支撑3在主体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当需要以主体结构构件替换支撑或锚杆时,主体结构构件应满足替换后各设计工况下的承载4对水平内支撑式支挡结构,基坑各边水平荷载不对等的各种情况。9.1.3支护结构的基本挠曲微分方程及结构分析模型:1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的基本挠曲微分方程如式9.1.3-1及式9.1.3-2所示,结构分析模型见图9.1.3-1,采用杆系有限元式中:EI——支护结构的抗弯刚度;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z——支护结构顶部至计算点的距离;y——计算点水平变形;h——某工况基坑开挖深度;b₀——抗力计算宽度;Pak——计算点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P.——分布土反力。2弹性地基梁解析法:计算悬臂式支挡结构时,以基坑底面为界将支挡结构分成基坑底面以上和以下两部分。基坑底面以上部分可视为以基坑底面为固定端的静定悬臂梁(或悬臂板),受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作用,用材料力学方法求解。基坑底面以下部分为弹性地基梁(或板),其顶端作用以悬臂梁(或板)底端的弯矩及剪力,其基本挠曲微分方程如式9.1.3-3所示,采用幂级数求解,见附录B。WWWW221心3-心-Pa×b-9.1.4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宜按桩的水平载荷试验结果确定,缺少试验资料时可按表9.1.4选用,式9.1.4计算结果可供参考。式中:m——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⁴);V₆——挡土构件在坑底处的水平位移量(mm);计算时坑底水平位移量V₆取表9.1.4中相应的水平位移值;c、φ——分别为土的粘聚力(kPa)和内摩擦角(°)。地基土类别m值(MN/m⁴)相应的水平位移(mm)9.1.5挡土结构采用排桩时,作用在单根支护桩上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宽度b。应取排桩间距;土反力计算宽度b₀应按下列公式计矩形或工形桩:b₀=1.5b+0.5式中:b₀——单根支护桩上的土反力计算宽度(m);当按公式计算的b₀大于排桩间距时,b₀取排桩间距;d——桩的直径(m);b——矩形桩或工字形桩的宽度(m)。挡土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时,作用在单幅地下连续墙上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宽度b和土反力计算宽度b。应取包括接头的单幅墙宽度。9.1.6锚拉式支挡结构的弹性支点刚度系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锚拉式支挡结构的弹性支点刚度系数宜通过附录C规定的基本试验按下式计算:Q,Q₂——锚杆循环加荷或逐级加荷试验中Q-s曲线上对应锚杆锁定值与轴向拉力标准值的荷载值(kN);对锁定之前进行预张拉的锚杆,应取循环加荷试验中在相当于预张拉荷载的加载量下卸载后的再加载曲线上s——锚杆水平间距(m)。E——锚杆的复合弹性模量(kPa);E.——注浆固结体的弹性模量(kPa);A——注浆固结体的截面面积(m²);A,——锚杆杆体的截面面积(m²);l——锚杆长度(m);3当锚杆腰梁或冠梁的挠度不可忽略不计9.1.7支撑式支挡结构的弹性支点刚度系数宜通过对内支撑结构整体进行线弹性结构分析得出的支点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确支撑两对边基坑的土性、深度、周边荷载等条件或开挖时间有差异时,对土压力较大或先开挖的一侧,取λ=0.5~1.0,且差异大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对土压力较小或后开挖的一侧,取(1—λ);当基坑一侧取λ=1时,基坑另一侧应按固定支座考虑;对竖向斜撑αR——支撑松弛系数;对混凝土支撑和预加轴向压力的钢支0.8~1.0;E——支撑材料的弹性模量(kPa);A——支撑截面面积(m²);l₀——受压支撑构件的长度(m);s——支撑水平间距(m)。9.2.1悬臂式支挡结构的嵌固深度(la)应符合下式要求(图Ek、E——分别为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合力的标准值(kN);aa、api——分别为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至挡土构件底端的距离(m)。PakEakPaEpk9.2.2单层锚杆(或单层支撑)支挡式结构的嵌固深度(la)应符合下式要求(图9.2.2):式中:K.——嵌固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锚拉式(或支撑式)支挡结构,K.分别不应小于1.25、a2、ap2——分别为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至支点的距离(m)。法进行整体滑动稳定性验算,其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图K;——第i个圆弧滑动体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的比值;Cj、4;——分别为第j土条滑动面处土的粘聚力(kPa)、内摩擦l;——第j土条的圆弧长度(m),取l=b;/cosθj;的较小值(kN);对悬臂式、内撑式及双排桩支挡结θk——滑动面在第k层土钉或锚杆处的法线与当墙底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稳定性验算的滑动面中应包90——地面均布荷载(kPa);Ym、Ym2——分别为基坑外、基坑内挡土构件底面以上土的天然重度(kN/m³);对多层土取各层土按厚度加权的平均重度;l.——挡土构件的嵌固深度(m);N、N₄——承载力系数;c、4——分别为挡土构件底面以下土的粘聚力(kPa)及内摩D——基坑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土层厚度。当挡土构件底面以下有软弱下卧层时,坑底隆起稳定性的验算部位尚应包括软弱下卧层。软弱下卧层的隆起稳定性仍按式(9.2.4-1)~式(9.2.4-3)验算,式中的Ym、二二一一9.2.5锚拉式和支撑式支挡结构,当坑底以下为软土时(指天然孔隙比≥1,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C、4;——分别为第j土条滑动面处土的粘聚力(kPa)、内摩擦b₃——第j土条的宽度(m);θ;——第j土条滑动面中点处的法线与垂直面的夹角(°);l;——第j土条的圆弧长度(m),取l=b;/cosθ;;q;——第j土条顶面上的竖向压力标准值(kPa);△G;——第j土条的自重(kN),地下水位以上的土体取天然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取饱和重度。9.2.6采用悬挂式截水帷幕或坑底以下存在水头高于坑底的承压水含水层时,应按附录F的规定进行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9.2.7挡土构件的嵌固深度除应满足第9.2.1条~第9.2.6条的规定外,悬臂式结构不宜小于0.8h,当嵌固段为稍密~中密碎石类土及强风化砂岩,坑深等于大于6m时,取0.5h(h为基坑深度)及5m中的较大值;对单支点支挡式结构,不宜小于0.3h;对多支点支挡式结构,不宜小于0.2h。确定嵌固深度时,应考虑四周排水沟及桩(墙)底部沉碴厚度的影响。10.1一般规定3适用于多种土层条件;一般土层中悬臂式排桩的坑深不宜大于10m,软弱地层中不宜大于5m;锚拉式或内撑式排桩支护适10.2设计与构造10.2.1分离式排桩是最常用的围护体形式,适用于无地下水或为配筋桩与素混凝土桩相互咬合,形成可起到止水作用的咬合桩1悬臂式排桩支护宜采用较大桩径,锚拉或内撑式排桩支护4当桩间距大于两倍桩径时,应验算桩间截水帷幕的抗剪承排桩,桩径宜大于或等于400mm;桩心距可取2d~2.5d(d为桩径2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5;3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500钢筋;不论配筋形式如何,任何情况下,纵向钢筋净间距不应小于60mm、不大于4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采用水下灌注5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时,纵向钢筋数量不宜少于8根,不得少于6根;6现场施工能够保证钢筋笼安装方向时,可采用沿受拉区和受压区周边局部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方案(附录E图E.0.2)。对筋净间距可取120°,受拉区纵向钢筋按全截面计算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和0.45f.If,的较大值(f₁、f,分别为混凝土及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根数不得少于3根。对应于受压钢筋的圆心角宜为混凝土受压区截面面积对应圆心角之半,受压区的纵向钢筋数量不应少于5根。在不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的圆周力钢筋直径的1/2,且不应小于10mm,纵向构造钢筋的环向间距不应大于圆截面半径和250mm的较小值;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的1/4,且不应小于6mm;箍筋间8当沿桩身分段配置纵向受力主筋时,钢筋截断点位置应通过计算,钢筋的锚固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5;冠梁宽度宜外包桩体并每侧突出50mm~100mm;其高度不宜小于桩径的0.6倍;3冠梁用作支撑或锚杆的传力构件时,应按受弯构件进行截4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当冠梁沿基坑四周封闭,且直线段两端阴角为90°左右时,可分段考虑冠梁横向刚度的有利作用;5支护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冠梁时,纵向钢筋伸入冠梁的长度宜取冠梁厚度,冠梁配筋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构造配筋的要求;冠梁按结构受力构件设置(冠梁用作支撑或锚杆的传力构件)及在计算中考虑冠梁的横向刚度时,纵向钢筋伸入冠梁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8.3节对钢筋锚固的有关规定,当不能满足锚固长度要求时,钢筋末端可按规范要求采取机械锚固措施。10.2.5混凝土支护桩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挡土结构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或弹性地基梁解析2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截面支护桩,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宜按本规程附录E第E.0.1条的规定进行计算。为使用方3沿受拉区和受压区周边局部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截面支护桩,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宜按本规程附录E第E.0.2条的规定进4圆形截面支护桩的斜截面承载力,可用截面宽度为1.为圆形截面半径)和截面有效高度为1.6r的矩形截面代替圆形截10.2.7无地下水或人工降低地下水后采用分离式排桩时,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桩间土是否需采取防护措施。如需要,宜采用内置钢筋网或钢丝网的喷射混凝土面层间隔防护(图10.2.7)。钢筋网采用HPB300钢筋,直径不小于6mm,水平及竖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横向拉筋由两端短筋及中间连接筋组成,采用HPB300或HRB400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竖向间距小于等于1500mm,横向拉筋两端短筋用植筋方法设置,锚入桩身长度及外露长度均面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部位)应设置泄水孔。泄水管直径不小于50mm,其外端伸出支护10.2.9排桩采用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间隔布置的钻孔咬合桩形式时,支护桩的桩径可取800mm~1000mm,相邻桩咬合长度不宜小于200mm。素混凝土桩应采用塑性混凝土或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超缓凝混凝土,其初凝时间宜控制在40h~70h之间,10.3施工与检测铲成孔、旋挖钻机成孔等),也可采用湿作业成孔工艺(泥浆护壁10.3.2当排桩桩位邻近的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对地基变1桩位允许偏差应为50mm;2桩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0.5%;3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20mm;4一般支护桩,在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200mm;当支护桩兼作承重结构时,端承型桩不应大于100mm;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6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沿桩截面周边非均匀配置纵向受力钢筋7混凝土灌注桩设有预埋件时,应根据预埋件用途和受力要求,控制其安装位置及方向;8混凝土灌注桩采用分段配置不同数量的纵向钢筋时,钢筋笼制作和安放时应采取控制钢筋竖向定位的措施;9混凝土灌注桩,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内力较大处。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8.4节对梁类构件的规定。10.3.4冠梁施工时,应将桩顶浮浆、低强度混凝土及破碎部分清除(应据施工工艺预估浮浆层厚度)。10.3.5灌注桩采用湿作业成孔工艺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式施工前必须试成孔,用以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设2应设置孔口护筒,施工期间护筒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3除能自行造浆的粘性土层外,均应制备泥浆。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应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进行泥浆配合比设计,保证孔壁稳定;4成孔后,灌注混凝土前应进行清孔,清孔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后立即进行: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一次清孔采用正、反循环工艺;冲击成孔灌注桩采用掏渣筒排渣,此时应及时补给泥浆;旋挖成孔灌注桩用清孔钻头(沉渣处理钻头)进行第一次清孔。第二次清孔在下放钢筋笼及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二次清孔通常采用压风机清孔(气举反循环)。灌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粘度不得大于28s;5成孔需一次完成,不得间断。成孔完毕至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24h,第二次清孔结束后孔内应保持水头高度,并应在30min内灌注混凝土。10.3.6钻孔咬合桩施工可采用液压钢套管全长护壁、机械冲抓成孔工艺,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顶应设置导墙,导墙宽度宜取3m~4m,导墙厚度宜取2相邻咬合桩应按先施工素混凝土桩、后施工钢筋混凝土桩的顺序进行;钢筋混凝土桩应在素混凝土桩初凝前,通过成孔时切割部分素混凝土桩身形成与素混凝土桩的互相咬合,但应避免过早切割;3钻机就位及吊设第一节钢套管时,应采用两个测斜仪贴附在套管外壁并用经纬仪复核套管垂直度,垂直度允许偏差为0.3%;液压套管应正反扭动加压下切;抓斗取土时,抓土面与套管底的距离应大于1.0m;4孔内虚土和沉渣应清除干净,并用抓斗夯实孔底;灌注混凝土时,套管应随混凝土浇筑逐段提拔;套管应垂直提拔,阻力过大时应转动套管同时缓慢提拔。10.3.7存在地下水且第三系强风化砂岩出露于坑壁及坑底时,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风化砂岩的渗流破坏危及基坑安全:1坑外管井降水与坑内砂岩层轻型井点降水结合降低地下2采用咬合桩或设截水帷幕,咬合桩及截水帷幕在坑底以下的长度应满足渗流稳定要求;3强风化砂岩在坑壁出露高度不大时(1.5m以内),在管井降水同时采用图10.3.7所示防护措施。其施工程序是:1)当基坑开挖接近风化砂岩时,设置第一道插筋及横杆;插筋采用HPB300或HRB400钢筋,直径不小于20mm,度100mm;横杆为75号角钢,横杆间距一般为500mm;2)边下挖边将竹笆(或竹架板)插入;3)下挖至一定深度后设置第二道插筋及横杆,继续下挖并插入竹笆(或竹架板);4)如此重复至基坑开挖到指定深度。1组混凝土试件;直径不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³的桩,应每个灌注台班留一组混凝土试件。每组试件为3件;2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3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类或IV类时,11.1一般规定4支护结构需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6地下室外墙与建筑红线距离过小,采用其他支护形式无施7适用于深度较大的基坑工程,尤以超深基坑工程(如30m~11.2.1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应进行强度、变形和稳定1按本规程第9章规定,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悬臂2按本规程第9章规定,进行嵌固稳定性、整体滑动稳定性、11.2.2地下连续墙槽段的平面形状或1200mm。周边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施工条件(如钢筋笼重量、混凝土供应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一字形槽段长度宜取4m~6m。当成槽11.2.4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取C30~C40。地下连筋的保护层厚度,在基坑内侧不宜小于50mm,在基坑外侧不宜小1纵向受力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保山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国家能源佛山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财务审计岗位
- 中国移动杭州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通信技术类
- 汕尾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金融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 蚌埠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国家能源济宁市2025秋招机械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中国移动伊春市2025秋招行业解决方案岗位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肇庆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安全环保岗
- 2025国企竞聘上岗与干部竞聘上岗笔试题及答案
- 武科大大学生手册考试内容及答案
- 集装箱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家用WiFi路由器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2025年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一中学中考二模数学试题
- 信息技术基础教程(WPS版)课件 第3章 Windows 10 操作系统的使用
- 小鹿斑比题目及答案
- 2024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 2025-2030中国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 2025年第33届WMO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赛区省测(复测)九年级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