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教材习题答案_第1页
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教材习题答案_第2页
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教材习题答案_第3页
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教材习题答案_第4页
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教材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2)g

点燃 Mg+2HClMgCl+H2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答案()⑨⑩⑤③④⑥⑦()单质

Mg(OH)2+2HCll+2H2(答案合理即可8.答案()aO(2)CaO+HOCa(解析(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空气属于混合物,汽油属于混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H2O是氧化物;CH4(甲烷)和C2H5OH(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H2、O2和Al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O3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2.答案()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分类:无氧酸(盐酸和氢硫酸)含氧酸(、硝酸和磷酸);()根据酸性强弱分类:强酸(盐酸、硫酸和硝酸)、中强酸(磷酸)、弱酸(氢硫酸);(3)根据酸能够离解(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分类:一元酸(盐酸和硝酸)、二元酸(硫酸和氢硫酸)、三元酸(磷酸)。

()Ca():CaO+H2OCa()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2HClCaCl2+H2(答案合理即可()aCl、PO等(第二节离子反应1.答案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2.CKNO3属于电解质项错误;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项错误;NaCl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了电离,D项错误。3.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项错误项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3恒,错误;D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2HCa2++HO+CO↑,错误。34.DA项,H+与OH-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B项,Ca2+3331~1003331~1003CO2HO,不能大量共存35.答案()

H+(2)KOHK+4.C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Fe(

胶体是液溶胶

(3)Fe(SO

2Fe3+ 4 云和雾是气溶胶,三者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水是纯净物,

(4)NHNONH+ 糖溶液和

溶液属于溶液,三者均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6.答案(1)NaSO+BaCl↓+ SO2-+ 5.答案()aO+HO

BaSO4↓(2)2Al+3CuSO4l(SO4)3+3Cu

3Cu2+2Al3++ (3)2HCl+NaCO2+HO()lO32KCl+3O↑、2HO2H↑+O

2H+CO2-CO↑+HO()()n+H2SOZnSO4+H2↑、Zn+CuCl2ZnCl2(4)BaCl+NaSOBaSO↓+

溶于水、易电离的盐,NaNO3与KCl BaCl2+H2SO4BaSO4↓+

7.答案()u(3)2+2NaOHCu()2↓+(2)HNO+NaOHNaNO+H2NaOH+CuClCu(OH)↓+

(3)2HNO+Na

2NaNO+CO↑+H2NaOH+HSONaSO+2H

(4)CuSO+FeFeSONaO+HSONaSO+H

(答案合理即可6.答案()

8.答案()n+2HZn2++H↑()n+Cu2+Zn2+2CuO+H2SO4CuSO4+H22CuSO4+2NaOHCu(OH)2↓+aSO4Cu(OH)2+H2SO4CuSO4+2H2O

Cu(3)H++OH-HO(4)Ba2++2OH-+Cu2++SO2-BaSO4↓+Cu(OH)2↓ 9.答案()a+2OH+2H+SOBaSO↓+2H Fe+CuSO4FeSO4

(2)

(2)

解析()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的产物BaSO和水都是电解3 CO2+Ca()2CaCO↓+HOCaCOCaO3 CaO+H2OCa(OH)Ca(OH)2+2HClCaCl2+2H2(答案合理即可7.答案()e+HSOFeSO4+H

质,①错误;溶液的导电性与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关,B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②④正确;BC段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是因为过量的硫酸电离出了自由移动的离子,③错误。10.(1)(2)难溶二氧化硅在牙膏中用作摩擦剂,若易溶于水则起不到摩擦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硅难3 溶于水()aCO高温CaCO↑、Ca3

Cu+H2

Ca()2、Ca()

+Na2

CaCO3↓2NaOH②与方法二:CuO+H2SO4CuSO4+H2Fe+CuSOFeSO

甲同学相比,乙同学的方案流程简单、易于操作、能耗小CaCO+2HCa2++CO↑+HO、Ca2++CO2-CaCO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2.答案氯元素化合价降低,ClO-为氧化剂;铁元素化合价升高,Fe3为还原剂。解析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ClO-→l,1.答案()

2HO+O

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lO为氧化剂;Fe3+→FeO2-(eO2-22 △(2)

2KCl+3O

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3 △△

反应,Fe为还原剂(3)2KMnO4K2MnO4+MnO2+O2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数来看,三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从元素化合价变化角度来看,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答案氧化还原解析H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H做氧化剂;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23 2 23.答案2Al+FeO高温Al23 2 2解析Al0价升高到+3价,被氧化,为还原剂;Fe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FeO3为氧化剂,被4.答案解析①金属的冶炼过程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②钢铁腐蚀过程中Fe元素化合价由0+3价,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③食物腐败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④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5.答案③④①②6.C项中反应是置换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他选项的反7.CBA、D项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项,氢元素的化合价由价降低到价l做氧化剂;项,部分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l做还

在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学习的一些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等,往往是不完善和不全面的,这些概念常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初始阶段的概念,并注意它们的发展。1.答案()BC酸H(2)2Cu+O2+H2O+CO2Cu2(OH)22.答案解析Fe3→Fe2,铁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说明维生素被氧化,具有还原性。3.答案C解析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做还原剂;中的S、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S和KNO3做氧原剂

4.答案Cr

28.CA项,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符合题意;B项,Cu

解析CrO2-r的化合价为+r3的过程中,发2价升高到2,发生了氧化反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不符合题意;C项,Cu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发生了还原反应,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符合题意;D项,C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发生了氧化反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不符合题意。9.D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无单质,不是置换反应,A项错误;该反应中NaH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由+价项错误项正确。10.答案()O,H()

生了还原反应r2-为氧化剂铁元素化合价升高e2+被25.答案()Zn3()2解析ZnCO3中的锌元素、碳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ZnCO3被还原;C被氧化,做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6.ACa()2的俗称,不是混合物项中氯化氢不是混合物项中空气是混合物,胆矾是化合物。7.B稀硫酸和铁片反应,生成的是FeSO拆写成Cu2和SO2;硝酸银能溶于水,应拆写成Ag和NO (3)氧化剂是HSO,还原剂是Fe 8.CCa2、H2,Mg2+和OH,Ba2+和SO2-均不能在溶液()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Hg解析还原剂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化剂中所含元素11.答案()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解析()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中大量共存232 9.BA项,II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加入氧化剂不能实现;B项,Fe2+→e3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正确;C项,HCO-→CO,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无需加入氧化剂即可实现;MnO→MnO,锰元素化合价降低,232 HO2()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HO2为还(3)O2中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部分氧元素化合价降低,H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热分解,无需加入氧化剂即可实现10.DFe能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Cu,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A项正确;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被氧化,B、C项正确;金属单质11.答案反应①②③④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⑤⑥是非氧化还

4.A钠在空气中放置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A项正确;NaOH在空气中易潮解,会吸收CO2aOH反应

2氧化剂:O,还原剂

CO2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NaCl变质,C项错误;反应②:2C+O22CO氧化剂:O

晶水的碳酸钠晶体,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反应

2氧化剂:O,还原剂

5.C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根据固体质bg,可以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碳酸钠的反应④:C+CO22CO氧化剂:CO反应⑤:CO+Ca()2CaCO↓+H反应⑥:CaCO3+2HCll+CO2↑+H212.答案用稀硫酸即可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①HSO NaSO+2HO,H++OH- NaSO+HO+CO↑,2H++CO2-HO+CO

质量分数,A项不符合题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都生成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总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都已知,可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B项不符合题意;溶液的质量为bg,无法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C项符合题意;应,逸出的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 ③HSO+Ba(OH)BaSO↓+2HO,2H++SO2-+Ba2+

CO2bg,可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 2OH-BaSO↓+2H

不符合题意 13.答 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CaCl、KCO,可能含

6.答案()白色粉末()盐酸、 Ba()。a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①向盛有Na溶液的试管中滴Ca2++CO2-CaCO ②向盛有Na溶液的试管中滴CaCl2溶液Ca2++CO2-CaCO ③向盛有Na溶液的试管中滴②HCO-+H+CO +H2CaCO↓;Ba2++CO2-BaCO↓();CaCO+2H+ Ca2++HO+CO↑;BaCO+2H+Ba2++HO+CO ();Cl-+Ag+l↓解析()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K2CO3,含有Ba(NO3)2、CaCl2中的至少一种。()向()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说明()中生成的沉淀是碳酸盐(3)()AgNO3明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CaCl。综上所述,原白色粉末中aCl、KCO,可能含有Ba()。 3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3 1.答案加热 △NaCO3

(4)①根据碳酸钠所属的物质类别,结合同类物质的性质预测碳酸钠的性质,然后用实验验证;运用了观察法、预测法、实验验证法。②可以将固体加入带橡胶塞和导管的试管中,加热,将导气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有沉淀产生,则固体为NaHCO,若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为NaCO 解析利用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差异,可以除去碳酸钠粉末中的碳酸氢钠杂质2.答案()氧化物(或过氧化物)()淡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aO2+2CO22NaCO3 做氧化剂和还原剂

可以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若立即产生气体,则固体为NaCO3,若开始无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则固体为Na2CO3。解析()碳酸钠是白色粉末3(2)2-能够与Ca2+、Ba2+3401.263

盐酸反应生成CO2和水,据此作出合理的推测+解析()aO2是氧化物,Na

3(3)aCl2a,Ca3别,其焰色呈黄色

aCO白色沉淀。CO2-与盐酸反应,先生成HCO ()(、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HCO-CO,HCO化钠与水、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和水

()该潜水艇上50:0.80L×1.429g24×60×=82310.4g,设所需Na2O2的质量为x,则:2Na2O2+2CO22aCO3+O2156 32 82310.4x=401263.2g=401.2632kg3.B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具有强还原性,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A、C、D项正确,B项

()①根据题中探究过程,归纳该组同学所采取的思路和方2aHCOa的热稳定性差异,以及COHCO-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方案。33 33 1.BaHCO2.C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化学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A、B、D项正确;Na、Fe、Cu、H2等能在氯气中燃烧项错误。3.C阀时不能漂白红布条。Na溶液能吸收氯气,C处红布条不褪色,②正确;浓硫酸会吸收氯气中的 4.答案()l+2OHCl-+ClO+HO (2)取该漂白液少许于试管中,Ag++Cl-2 5.答案()aCl+2HO电解2NaOH+Cl↑+2

教材习题答案糖0.39~0.61mmol,换算成毫克相当于0.39mmol×180mg/mmol~mmol×180mgmmol,70.2mg~mg。5.答案会造成所配溶液中溶质偏少,溶液浓度偏低6.答案14解析根据稀释公式:c()·V()=c(稀溶液)·V(稀溶液),可算出需要18mol/LH2SO4溶液的体积为250mL×1.0mol÷18molmL。7.答案224∶140∶35∶色的火焰,Cl2()l+Ca()CaCl+Ca(lO)+HO

解析n=m/M,4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n(a)∶n(g)

n(Cu)∶n(Fe) 0.840l-

0.324l-

0.2 64l-解析()NaCl溶液生成Cl、H2和此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H2Cl2

0.01g56g·l-

=224∶140∶35∶色火焰,Cl2的集气瓶口有白雾产生()l2Ca()2的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6.答案()氯气与水反应:Cl2+HOHCl+HClO,生成的HCl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保存时应注意密封、避光7.答案()(2)因为收集氯气前需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装置中还存留氯气,故实验过程中消耗的MnO2质量大于理论值。解析(1)400L氯气的质量:2.91g/L×0.4L=1.164g。设

8.答案()×10-4mol()×10-5解析(1)1LMg2+4.8mg,其2.0×10-4mol,因此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是2.0×10-4mol44(2)1LSO2-的质量最多为19.5mg,其物质的量约为2.03×10-4mol,该饮用矿泉水的净含量为350mL,故SO2-的物质的量最大约为2.03×10-4mol/L×0.35L≈1×10-5mol。449.答案()mol()mol0.4解析CuClm=270g×=27g,CuCl

的质量为m,则△

n 27

=0.2mol,n(Cu2+)=0.2mol,n(Cl-)MnO+4HCl(浓)MnCl+Cl↑+2H 135l- 87 71 1.16487g=71g 1.164m1.g8.答案氯气可以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制作漂白粉;在有机化工中,氯气是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的重要原料。同时,氯气又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氯气被用来制作毒气弹。由此可知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地利用化学,才能使它更好地为人们服务。第三节物质的量+1.B0.5molNaSO4中的Na的物质的量为1mol6.02×10。+2.B设甲烷与氧气的质量分别为g和g,

0.4mol1.B氯化钠溶液中不含有氯分子,A项错误;氯水中含有氯分子和氯离子,B项正确;漂白粉中无氯分子,C项错误;液氯中Cl项错误。2.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FeCl项错误3.C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由n=c·V可知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C项正确;溶质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故溶质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A、B项错误;酸的元数不一定相等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项4.C未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22.4LN2的物质的量不1mol,A;80g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B项错误;在相同状况下,NH3和O2的体积比与其分子数之比相同项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为气

∶4=1∶2,1∶2。

体,1mol水的体积不是22.4L,D5.答案Na Ca2++CO2-CaCO3.B根据稀释公式:c(稀溶液)·V(稀溶液)=c(浓溶液)·V(浓溶液),可知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

解析钠长期置于空气中,发生如下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转化aCO:4.答案()

H Na

NaCO·10HO风化Na 2

2 (2)体检报告中葡萄糖、抗坏血酸、胆红素、尿胆原、酮体、血糖、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项目的指标是用物质的

NaClCaCO,离子方程式为Ca23CO2-CaCO3 量浓度表示的()血糖正常值范围是~mgd他(她)的血糖解析()表示葡萄糖指标的单位是mmolL,它是物质的量

6.答案()mol7g()L()∶解析(1)标准状况下,5.6LCO的物质的量 5.6 22.4l-0.25mol,质量为0.25mol×28g·l-=7g的单位()~mmolL,1dL

()标准状况下,11g

的体积 1144l-

×22.4Lmol-1=5.6()CO2的质量均为m二者所含原子个数之比为 ×2∶ ×3=22∶21。28g·l- 44g·l-7.答案(1) (2)CO2-+2H+CO↑+H

解析(1)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Cl+ClO,溶液呈酸性,同时还含有具有强氧化性的ClO(具有漂白性)。将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Cl可以中和NaOH使溶液碱性减弱而褪色,ClO也可能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褪色3(3)Cl2+H2O

()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若恢复解析()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②XY在常温下为液体,HO在常温下为液体;③氯水具有漂白性。则

红色,则说明是溶液碱性减弱导致溶液褪色,若不能恢复红色,HClO氧化导致溶液褪色。12.答案()()CO:CO2-+2HCO

2+

(2)

2H CO2

H2O

OHH2H2()Cl+HHCl+HClO。8.答案()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ClO-+Cl-+ 2H+Cl↑+H ()84消毒液等,常见的清洁剂有洁厕剂等。84消毒液使用注意事项:消毒液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上手套,避免皮肤直②84消毒液应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被误服③蔬菜、水果等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消毒消毒液具有挥发性,消毒后所有人员离开室内关闭门窗,20分钟左右打开门窗,保持通风状态。洁厕剂使用注意事项①洁厕剂主要是靠盐酸来达到去除尿碱的目的,而盐酸具有腐蚀性,所以使用洁厕剂时应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洁厕剂。不②洁厕剂不能用于非瓷地面,如木地板、水泥地、大理石地③洁厕剂尽量不与其他洗涤用品同时使用9.答案分别取少许两种固体于小试管中,然后分别向试管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固体溶解、无明显现象的是 10.答案()aCO+2HCa+CO↑ (BCOD(3)2Na2O2+2CO22Na2CO3(4)氧气F,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F中,木条解析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利用题中装置证明CO2能够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即可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A装置是CO2的制取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2HCa2++CO↑+HO;B

(3)100mL测定实验进行了4次,每次加入的盐酸是25.0mL,四次使用的盐酸体积为100mL,则应选择100mL(4)解析()为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应先配制所需溶液,然后将研碎后的药片溶于水,再加入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最后Na中和过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②④③(2)碳酸钙难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写成化学式(3)进行了4次实验,每次加入的盐酸是25.0mL,4次使用100mL,100mL的容量瓶。(4)4次实验的数据都很接近,均为有效数据,4次实验所消耗的NaOH13mL,则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的体积为12mL,即与碳酸钙反应的H+的物质的量为0.012L×0.1mol/=1.2×10-3mol。设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m +2H+Ca2++CO↑+HO100g 1.2×10-3100g∶m=2mol∶1.2×10-3解得:m=0.06该药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0.06g×100%=0.1 2 13.答案CNa 4Na+3CO 2 解析中的现象可知,黑色和白色固体的成分分别是C和NaC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反应的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34 1.答案3Fe+4HO(g)高温FeO 34 2FeCl3 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装置中过氧化钠与CO2反应;D装置用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试管F

解析Fe,水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0价,HO为氧化剂;Fe与Cl2的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于收集产生的氧气11.答案()①氯水中的HNa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导致溶液褪色②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0价降低到-1价,Cl2被还原22.答 (1) 2Fe3++Fe (2)22Fe3+ (3)FeFe+Cu2+Fe2+

2Fe2++

2()Na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

3.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反应生成FeCl,FeCl3中铁元素为+3价,B项正确;Fe3+、Cu2+、H+与铁反应生成Fe2+,A、C、D224.DA项,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2+和H:Fe+2H+Fe2++HeCleCl易溶于水且易电离,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Fe3++2Cl-;C项,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2

教材习题答案8.答案NaOH具有腐蚀性,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NaOH和铝粉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软化毛发等,利用产生的氢气的压强冲开堵塞物,从而达到疏通管道的目的。9.答案应考虑金属材料是否耐磨、耐腐蚀,原料是否易得等10.答案6.72解析5.4gAl0.2mol,设生成气体的物质的x。①Fe②向FeCl溶KSCN溶液,再滴入几滴溶液后无明显现象滴加氯水后溶2Fe+Cl2FeFe+3SCN③2Fe+Fe

2H2O

+3H2解析①锌的金属性比铁强,能够从氯化亚铁溶液中置换出铁,Fe2的氧化性。溶液检验滴加氯水后的FeCl2溶液中是否存在Fe3+,以验证Fe2+③Fe3+能够与铁反应生成Fe2+:2Fe3++Fe3Fe2+

0.2 x=0.30.3mol6.7211.答案55%2.1×106解析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ω=168××设生铁的年产量为x23高FeO +4CO 3Fe+4CO 2310000t× 6.答案()eCl2

(2)4Fe(OH)2+O2+2H2O4Fe(OH)(3)2Fe3++Fe3e2解析焰色试验呈紫色说明溶液中存在K+;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转化为红褐色沉淀,为e(OH)2到e(OH)3的转化;e(OH)3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eCl3溶液(G溶液)。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B、C、D、E、F、G、H分别为e、eCl2、KOH、KCl、e(OH)2、e(OH)3、eCl3、AgCl。第二节金属材料1.答案钢碳素钢合金钢Cr2.答案酸碱两性

10000t××360=解得.1×t21.答案Fe+2HFe2++H22.答案Fe()3Fe3.答案解析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所剩余的固体可被磁铁吸引,说明铁粉过量,则Fe3+、Cu2+、H+均已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存在较Fe2。4.答案铁粉Fe+2Fe解析为防止FeSO4溶液变质,可加入少量铁粉, 3.答案()2Na溶液发生反应,易拉罐中气体压强减小,易拉罐变瘪CO+2OHCO+HO()

氧化生成的Fe3反应生成Fe25.答案2∶解析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

3+3Fe2+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易拉罐中气体压强增大,2Al+2OH-+2HO2AlO-+3H

假设生成的Fe2+为3mol,溶液中Fe2+和Fe3+

相等,Femol,Fe为解析CO2Na溶液后与浓NaOH溶液发生反应,易拉罐中气体压强减小,易拉罐变瘪;CO2反应完后,NaOH溶液与铝质易拉罐表面的氧化铝发生反应,最后Al与浓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易拉罐4.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A项错误;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项错误生铁的含碳量为~.%项错误;稀土金属可用于生产合金,D项正确。5.D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以与酸、强碱反应,常温下在空气中6.A根据Al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铝完全反应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1∶1。7.答案钢铁冶炼技术成熟,钢铁产量大,易于加工,故大量应用于生活中;铝合金质轻、耐腐蚀、硬度大,加工方便,广泛用于门窗框等。

2∶6.BFe3,溶液即可,若溶Fe3。7.C铁片加入稀硫酸中有气体放出,A项错误;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质量减小,B项错误;铁片加入硫酸铁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且没有气体放出,C项正确;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质量减小,D项错误。8.D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项错误;B项、C项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错误。9.Ae3明铁粉已变质,正确;B项,若铁粉未完全变质,溶于稀盐酸时铁粉将生成的e3+还原,滴加KSCN溶液,溶液也不变红,错误;C项,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e3+,但不能确定铁粉是否变质,错误;D项,若铁粉未完全变质,溶于稀盐酸时铁粉将生成的e3+还原,滴加KSCN溶液,溶液也不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错误。10.答案(1)e+2e3+3e2+(2)将氯化铁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将沉淀放在坩埚中灼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Cl3+3NaOHe(OH)3↓+3NaCl、

其非金属性在该族元素中最弱项正确中子数为176Ts,其核素符号为293Ts5.答案(2Fe(

FeO+3H3 2

(2)2Na+2HO2Na++2OH-+H11.答案()①e、Cu

③Cu

⑤过量

(3)Cl+HO Fe⑥过滤HSO4(2)KSCN溶液、新制氯 无明显现象、溶液变为红22Fe2++Cl2Fe3+2(3)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FeSO+2NaOHFe()NaSO、4Fe()O

(4)CH4NH3H2解析由题表可知①②③是第二周期元素,④⑤⑥是第三周期元素,其中③为氧元素。据此可以推出①~⑥分别是碳元42H2O4Fe(OH)

解析实验的目的是从含eSO和Cu2+的废水中获得eSO和金属铜,故先加入过量铁粉置换出金属铜,过滤,然后用过量稀硫酸溶解滤渣,过滤,合并两滤液,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eSO4·7H2 12.答案人体需要正二价的铁元素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是含Fe2+的物质中的铁元素。适合做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补铁剂的物质有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产品中,比非血红素铁13.答案(1)用足量铁粉与稀硫酸反应;(2)用足量铁粉与硫酸铁溶液反应;(3)用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4)用氢氧化14.答案().9()∶解析Mg、Al与过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2HCll+H2↑、2Al6HCl2AlCl33H2↑。g该合金中Mg的物质的量为xmoll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生成标准状况下5.6L可知:24x+27y=5.1、22.4x+33.6y=5.6,解得:x=0.1,y=()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gg≈()该合金中铝和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答案2mol解析uSO4e2()3溶液的体积均为1混合后溶液体积为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

金银铜铁锌钛族第ⅠB金银铜铁锌钛族第ⅠB第ⅠB第ⅠB第ⅡB第ⅣB另外,在元素周期表中,还用不同颜色来表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8.答案食盐、食用小苏打、酱油等含有钠元素,食盐和酱油是调味剂,食用小苏打可用作膨松剂。牙膏中含有钙元素,其中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答案减小减弱增强NaAl解析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三周期元素中,Na的金Fe2++Cu、Fe2Fe3+3Fe2+可知,最终生成的Fe2+

属性最强,Cl的非金属性最强;Al()

具有两性4mol,2mol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33671.答案()LiLi()CN()Na3367

2.答案()He、Ne、Ar()a()()aO、Na3.B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常用于制4.答案()a<K()l()性:S<Cl()非金属性:O>S解析33解析()Li和Li互为同位素33

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5.答案()PO

()g( (3)23Na的中子数为23-11=12,24Mg的中子数为24-12= (3)碱性:Al(OH)<Mg( 二者中子数相同2.B-=

解析()PO<HNO 3.C由F到I,电子层数由2到5,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A、B、D项正确,C项错误。4.D号元素在第号元素的左侧,故为第七周期第ⅦA族的元素,A项正确;同位素的原子序数相同,即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B项正确;Ts是第ⅦA族的最后一种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Mg的左下方,金属性K>Mg,故碱性KOH>Mg()。()g和Al位于同一周期,Mg在Al的左侧,金属性碱性Al()3<Mg()2 (Og)位于第七周期0族,与He、Ne、Ar等具有相似解析Og的原子序数为可知,其位于第七周期族;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故Og与He、Ne、Ar等具有相似的8.第三节化学键

教材习题答案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分子数虽然相同但原子个数比为2∶3,因此质子数之比为(×8)∶(×8)=2∶Z3.A中,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量数,AZ为中子数,Z相同的原子,电子数一定相同Z相同A不相同则互为同Z4.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项符合题意。5.答案()A、B、C、D、E、F、G依次为Na、O、H、Cl、Na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