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62∕T 25-3077-2014 湿陷性黄土地区抗疏力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程_第1页
(高清版)DB62∕T 25-3077-2014 湿陷性黄土地区抗疏力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程_第2页
(高清版)DB62∕T 25-3077-2014 湿陷性黄土地区抗疏力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程_第3页
(高清版)DB62∕T 25-3077-2014 湿陷性黄土地区抗疏力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程_第4页
(高清版)DB62∕T 25-3077-2014 湿陷性黄土地区抗疏力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面基层技术规程highwayroadbasesincollapsibleloessregions2014-01-16发布2014-07-01实施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湿陷性黄土地区抗疏力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程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4年7月1日由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主编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抗疏力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程》,已经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审定,现批准为甘肃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62/T25—3077—2014,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并委托甘肃建筑标准图发行站出版发行。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1月16日34按照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3年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及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甘建标)[2013]193号的要求,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根据甘肃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和抗疏力材料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本规程由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与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湿陷性黄土地区抗疏力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编制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213号,邮政编码:730030,E-mail:zgh131523@163.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陇东学院57 23一般规定 44.1抗疏力材料 4.2土 44.3水 54.4集料 54.5抗疏力稳定土 54.6抗疏力材料应用设计 65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 5.1一般规定 5.2原材料试验 5.3抗疏力稳定土室内试验 5.4抗疏力稳定土配合比设计 6施工 96.1一般规定 9 96.3厂拌法施工 7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7.1一般规定 7.2质量管理 7.3检查验收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811.0.1为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抗疏力材料,做到经济适1.0.2本规程适用于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新建、改建的一级及以下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的抗疏力底基层、基层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1.0.3抗疏力底基层、基层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规定。2.0.1抗疏力材料anti-collapsingmaterial加使用。2.0.2抗疏力稳定土anti-collapsingstabilizedsoil量拌合均匀而成的混合料称为抗疏力稳定土(混合料)。2.0.3抗疏力底基层anti-collapsingsubbase一定厚度而成为路面底基层结构的某一层次,称为抗疏力底基层。2.0.4抗疏力基层anti-collapsingbase一定厚度而成为路面基层结构的某一层次,称为抗疏力基层。233.0.2应对抗疏力材料的土质及其变化情况作充分调查与必要的试验。与抗疏力稳定土应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各项试验,并由具有相应2配合比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抗疏力稳定土的配合比设计报告;3施工技术人员应了解所使用抗疏力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与固化机理,理解使用性能与方法,掌握抗疏力稳定土现场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4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人员抗疏力材料应用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现场技术交底工作;5认真组织试验路段的铺筑,记录施工全过程,及时总结。抗疏力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应对材料性能进行复测,严禁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产品。3.0.4抗疏力底基层与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检查按本规程规定进行,并按现行施工与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工程监理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道路工程的规定,按照抗疏力材料的性能要求及道路工程设计要求,对抗疏力稳定土现场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理。4.1抗疏力材料4.1.1抗疏力材料分为液剂与粉剂,抗疏力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除应符合行业标准《土壤固化剂》CJ/T307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的规定,还应符合表4.1.1的规定。液剂的技术指标检验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含固量粉剂的技术指标检验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细度含固量于土总质量的5%。不宜大于0.3%。4.2.3土的其他技术要求可由室内试验根据抗疏力材料类型提454.3.1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4.4.1抗疏力稳定土中抗疏力材料和所加土的总质量与碎石或砂砾的质量比宜为1:2,即碎石或砾石在混合料中质量应不少于65%。抗疏力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颗粒组成范围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中级配碎石的规定。道路等级层位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城市次干路和支路基层底基层4.5.1抗疏力稳定土应做到配合比准确,拌和均匀一致,拌合物呈最佳含水量状态。4.5.2抗疏力稳定土试件7天(标准养护6天,浸水1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5.2中的规定。道路等级层位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二级与二级以下公路、城市次干路和支路试验方法基层(MPa)底基层(MPa)4.6.1抗疏力材料掺加量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1液剂材料为土与级配碎石或砾石总质量的0.4%o~0.5‰(质量分数);2粉剂材料为土与级配碎石或砾石总质量的1%~1.5%(质量分数)。4.6.2抗疏力稳定土应用设计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6.2的规定。道路等级层位厚度(mm)压实度(%)弯沉Ir(0.01mm)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道基层底基层二级公路、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基层底基层三、四级公路基层4.6.3对于特殊道路(如运煤道路)等,应进行特殊设计。675.1.1抗疏力稳定土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应根据土的种类和性质,结合其他原材料性能,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最适宜抗疏力材料的设计配合比。5.2.1用作抗疏力稳定土中的细粒土,应取代表性试样,进行下列试验,并应符合表5.2.1的规定。检验项目试验方法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易溶盐试验(硫酸根离子)含水率5.2.2应测定抗疏力稳定土拌合用水的pH值。5.2.3抗疏力材料的试验项目,应参照表4.1.1中所列项目,并应符合其中的规定。5.3.1抗疏力稳定土应进行表5.3.1项目的试验。抗疏力稳定土室内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凝结时间试验体积安定性试验标准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5.4.1抗疏力稳定土配合比设计应以抗疏力稳定土的凝结时间与体积安定性合格为前提,以表4.5.2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疏力材料品种及配合比例。2选择参考配合比通过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抗疏力稳定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4抗疏力稳定土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试验;5抗疏力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测定;6确定设计配合比。5.4.3配合比设计结果需进行验证试验,并铺筑试验段。896.1.1抗疏力底基层与基层施工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6.1.2使用抗疏力材料时,应严格检查其包装与标志内容是否完6.1.3抗疏力稳定土的施工环境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6.1.4抗疏力稳定土经压实后,待自然养护10天以上即可铺设T80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其工艺应符合图6.2.1的流程。第二次喷洒抗疏力液剂第二次喷洒抗疏力液剂拌和第一次喷洒抗疏力液剂拌和场地准备下承层验收合格施工放样拌和场地排水畅通1抗疏力稳定土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5cm。2液剂应与水按1:50~80的比例(体积比)混合使用。第一次喷洒时用去抗疏力材料液剂的80%;第二次喷洒时依据拌合后的素土层。工技术规范》JTJ034实施。T80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其工艺应符合图6.3.1的流程,其中拌合时间不得少于30s。验收验收自然风干检测碾压整形摊铺运输抗疏力稳定土拌合测量放样整理下承层7.1一般规定7.2质量管理7.2.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应包括外形尺寸与内在质量的控制及检查。7.2.2抗疏力稳定土底基层与基层的外形尺寸与施工质量控制的项目、测量频率和质量标准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的相关规定。7.3检查验收的规定,检查内容包括工程竣工后的外形和质7.3.2抗疏力基层质量检查应以1千米长的路段为检验单元,不足1千米时以每天完成的段落为检验单元。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语: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2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引用标准名录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6《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基层技术规程 4材料与设计 22 5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 24 7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1.0.1为有效防止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湿陷性黄土带来的路的一级及以下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底基层与基层;二是适用于既有一级及以下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底基层与基层改建工程,其设1.0.3由于抗疏力材料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原材料等很多方面,还与相关专业交叉进行,故提出抗疏力材料系2.0.1~2.0.2这两条包含了用于抗疏力材料系统所涉及材料组疏力稳定土。2.0.3~2.0.4抗疏力稳定土根据应用层位的不同,相应地规定了抗疏力底基层与抗疏力基层。3.0.1本条规定是抗疏力材料加固路面底基层与基层的首要条件,是抗疏力材料选择的前提,应按照本规程规定进行各项试验。3.0.2本条规定了抗疏力底基层与基层施工着重做好试验检测、现场作业人员对抗疏力材料这一种新型化学材料的应用达成共3.0.3抗疏力底基层与基层在施工时不同于一般土质底基层与定土的厚度是达到底基层与基层设计强度的重要指标,为此本规程第4.6.2条规定了厚度要求。固化各类细粒土,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土壤固化料适用于<0.075mm,颗粒含量大于20%的细粒土。故应根据土质4.3.1一般情况下,水pH值以6~8为宜。4.5抗疏力稳定土1抗疏力稳定土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是指在一定的压实能2抗疏力稳定土的凝结时间是指按最佳含水量拌合的抗疏力稳定土停放4小时再制作试件,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损失应不大于10%。抗疏力稳定土凝结时间一般应大于4小时。3抗疏力稳定土体积安定性是指抗疏力稳定土试件经65℃蒸养24小时后,在蒸煮箱中自然冷却,试件表面不得有裂纹。4抗疏力稳定土强度标准值,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参考《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80中液粉状、石灰、粉煤灰类强度标准值,并考虑路基层位与抗疏力材料应用实例实测拟定。5抗疏力稳定土强度的增长存在长期效应,其路面弯沉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提高。4.6.1抗疏力材料在应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强基薄面”的原青面层热量积累,防止软化变形。抗疏力稳定土的混合比例可参考表4.6.1的规定。土级配碎石、砾石等质量为30%~35%质量为65%~70%5.1.1抗疏力稳定土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是确定抗疏力材料种类和用量的依据。5.3.1抗疏力稳定土的试验方法参考《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进行。5.4.3铺筑试验段,需通过钻芯取样验证其强度,经建设方或监理批准后方可确定为施工配合比。6.1.1抗疏力稳定土具有很强的封水性,在施工中,不管是铺好的路面,还是堆放的原料,不会发生渗水,因此表面洒水再碾压效进行碾压。6.2.1抗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