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IC 110001-2021 3E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_第1页
T-STIC 110001-2021 3E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_第2页
T-STIC 110001-2021 3E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_第3页
T-STIC 110001-2021 3E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_第4页
T-STIC 110001-2021 3E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STIC110001-2021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发布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本文件为第一次修订,代替T/SCA110001-准版本发生了变化,且增加了涂装与安全、职业健康相关国际标准,特进行此次修订。与ENISO13849Safetyofmachinery-SafISO4624Paintsandvarnishes-PulISO4628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ISO8503-1Preparationofsteelsubstratesbeforeapplicationofpaintsandrelatedproducts-Surroughnesscharacteristicsofblast-cleanedsteelsubstratISO12100Safetyofmachinery13E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号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ISO286-2:GB/T12668.6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6部分:确定负载工作制类型和相应电流额定值的导则GB5226.32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2))GB/T21707变频调速专用三相异ENISO13849Safetyofmachinery-SafISO4624Paintsandvarnishes-PulISO4628Paintsandvarnishes-EvaluationofdegradaISO8503-1Preparationofsteelsubstratesbeforeapplicationofpaintsandrelatedproducts-Surroughnesscharacteristicsofblast-cleanedsteelsubstratISO12100SafetyofmachineryISO19840Paintsandvar33E级岸边集装箱起重机3EQuaysid4技术要求4.1工作级别和环境条件4.1.13E岸桥的工作级别应为A6~A8。4.1.2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4.2整机要求4.2.33E岸桥静载试验要求:各机4.2.43E岸桥额定载荷试验要求:各机构应工作正常,各部件完好现象,连接处无松动,无异常响声,固定结合44.3主要参数及工作速度4.3.23E岸桥可进行常规的单吊具作业4.3.3单、双吊具切换应可以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参4.3.4双吊具模式下,小车上滑轮位置应适应吊具上架上滑轮位置的变动,可以固定,但优先推荐电≥70m≥20m≥30m±0.5min,0~80°±1°≥67m速度偏差±10%≥48m≥65t≥83t/105t≥75t4.4.1主要零件的材料应有材料生产厂的合格证书,否则应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化验和试验确认,其5 ≥HRC62,有效深度≥2.5mm— 4.5结构件1b)2Δ3C≤4≤6≤8≤106≤154567ΔL3≤3;D-D≤4ΔL3≤5;D-D≤787T/STIC110001-f≤3B9δ<6,D>1500:δ>6:δ—圆筒壁厚e≤8δe8fd)f≤8e≤0.3δaa)f≤5差94.5.6所有焊缝均不得有漏焊、烧穿、裂纹、未焊透、熔瘤、咬边、夹渣、凹坑等影响性能和外观质))海侧上横梁与立柱连接处大车方向最大水平位海侧上横梁与立柱连接处小车方向最大水平位注:上表中DL是指岸桥自重(小车等活动载荷除外);TL4.6主要零部件4.6.1钢丝绳、滑轮及卷筒4.6.1.4钢丝绳出入滑轮槽的偏角(相对于滑轮槽中心平面)不得大于3°。M6M84.6.2制动轮(或制动盘)及制动器4.6.2.1制动轮(或制动盘)上不得有裂纹,成品制动轮(或制动盘)的制动面上不得有影响使用性4.6.2.3直接安装在轴上的制动盘对轴的端面跳动量不得大于0.24.6.2.8装配后的制动器,各铰点应转动灵活。制动衬(或制动带)与制动轮(或制动盘)接触面积4.6.3齿轮及减速器4.6.3.4减速器在正常润滑条件下以额4.6.4联轴器BBD280<D≤3804.6.4.3齿轮联轴器的两个半联轴器的相对端面跳动和相对径向圆跳动的最大偏差值为0.2mm。4.6.5车轮及轨道4.6.5.3车轮可采用钢材轧制或直接车制或铸造,铸造车轮的踏面和轮缘内侧不得有气孔、夹渣等缺4.6.5.5车轮垂直偏斜的偏差值f及f'见图6(车间内排装):a)车轮向外倾f≤0.0025L,见图6(a'(ab)4.6.5.6同一侧轨道上相邻车轮的同位偏差值△d不大于2mm,见图7。4.6.5.7同一侧两水平导轮距离的中心线同轨道中心的偏差值不得大于±1mm,见图8。4.6.5.8小车轨道截面宽度中心线与轨道梁图9小车轨道截面宽度中心线与轨道梁支承a)——轨道设在承轨梁中部:△S为-3mm至+3mm;4.6.5.10在垂直于小车运行方向的平面内,两根轨道顶面的高低偏差值△H不得大于轨距的0.15%,4.6.5.13轨道接头应对齐,允4.6.5.14发运前,大车车轮排装需达到以下标准:同一台车上车轮中心距离小于2mm;同一轨道上4.6.6液压系统4.6.6.1主要液压元件(油缸、油4.6.6.4对系统的液压油应使用符合规定品质的液压油4.6.6.5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和冲击的安全装置,溢流阀调整压力不得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4.6.7润滑系统在起重机出厂前应对每个油路各部位逐个检查确保畅通。4.6.9集装箱吊具及回转减摇装置4.6.9.2伸缩吊具宜采用具有上架的结构,吊具上架可与吊具本体分开,两者之间用易拆装的锁销或4.6.9.3吊具锁销热处理加工后,应进行无损4.6.9.4吊具离开地面后应能沿水平平面纵、横轴线回转±3°,沿垂直中心线回转±5°。4.7.2特殊要求4.7.2.1变压器要求4.7.2.1.1宜采用主动力变压器和副动力变压器二个变压器供电,主动力变压器供电给驱动设备,副动力变压器供电给3E岸桥上的其它辅助电气设备;或者采用三绕组变压器,一个次级绕组供电给驱动4.7.2.1.2主、副动力变压器应选用干式自冷变压器。初级线圈应设±2×2.5%的手动调节分接头(断4.7.2.1.8主动力变压器容量计算,除有可靠证据证明可以采用其它计算方法,宜优先采用依据岸桥0.7XSY三sn<SY注:应用功率是在电机功率计算中计算出的S1连续功率,其值cosp---驱动系统调整后的额定功率因数。SP<2XSYpi---第i个电机的峰值功率,KW。4.7.2.1.9副动力变压器容量计算sn=⃞KXS(KVA)(3)0.7XSY三S,<SYSP=KXS1十S2SP<2XSY---容量设备对应的启动倍数;4.7.2.2开关柜要求4.7.2.2.1高、低压开关柜宜采用整体防护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柜内应设有防冷凝加热器、检修照明灯;通风口应有防尘措施;电缆进出口施4.7.2.3其它要求4.7.2.3.2照明电源与动力电源应分开设置,当动力电源切断时,照明电源不能失电。照明箱上各支4.7.2.3.3高压供电的3E岸桥应设有码头供电4.7.2.3.5机上采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微型计算机(PC)所有部件应坚固、可靠,适海港岸桥的高温、振动、潮湿的恶劣工作环境。岸桥动作的顺序、联锁等均由PLC软件完成,但紧急4.7.3.1电力电子和微电子控制的驱动调速柜、PLC控制柜、微型计算机监控数据管理,故障诊断系4.7.3.3高、低压开关柜内,应一律采用铜质母线,分相色标应符合国家标准。柜前操作距离,高压4.7.3.4行程(接近)开关的撞(滑)杆(块)及支架,测速、测位装置(测速发电机、编码器)的4.7.3.5风速报警器的风标,应安装于不受外物阻碍处,并宜具有瞬时风速的显示能力。荷重传感器4.7.4线缆敷设同节电缆短0.5m~1m;以承受运行过程中的机械拉力,并余留长度的510余留一定f)高压电缆应单独敷设,动力电缆、强电控制电缆,弱电控制电缆应分别敷设。4.7.4.5一根电缆穿管系数(电缆外径截面积之和与管子或管道或电缆槽内截面积之比)不应大于0.53,两根电缆穿管系数不应大于0.31,两根以上电缆穿管系数不应大于0.4。4.7.4.6用作电缆机械性保护的金属罩壳,应采取有效防腐蚀措施。电缆紧固件、支承、托架和附件4.7.4.7电缆紧固件或扎带应坚固,并应具有足够表面积和一定形状,以紧固电缆而不损伤护套或外4.7.4.8所有接头应压接牢固、可4.7.4.9电缆管、管道、电缆槽的接头处应保证机械和电气上的连续性,并应可靠接地。布置上应使4.7.4.10高压电缆头应按专用工艺制作。高压电4.7.5安全联锁及故障检测4.7.5.1所有安全联锁、限位、信号指示、报4.7.5.2至少应在司机室操纵台、变幅操纵台、电气室、机房及大车行走车架上4.7.5.3大车运行机构应设有清晰4.7.5.5应设有故障显示及报警装置。主要功能为超风速、超负荷、超速(起升、俯仰)、短路、过流、过压、过载、过热,堵转过流、失压、失磁、失反馈、漏电、缺相、调速装置和PLC控制系统主4.7.6接地与防雷4.7.6.13E岸桥大车轨道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规定应接地的所有点整机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4.7.6.3开关柜、操作台、接地铜绞线最小截面为2.5mm2。4.7.6.4高压电气设备接地铜绞线截面按容量选用,最小为6mm2。4.7.6.5电缆金属护套或金属外护层应两端有效接地,但最后分路允4.7.6.7采用PLC、PC等微电子设备的控制、监视、管理、诊断系统的接地施工应按上述设备特殊4.7.7.33E岸桥各主要通道、扶梯、平台4.7.7.43E岸桥门腿下部应设照明灯具4.8涂装和外观4.8.1耐久性要求结构锈蚀不超过ISO4628中规定Ri3(因机械损伤或外因破坏除外)。4.8.2表面处理4.8.2.1在涂装前构件表面应进行(G),Rz=40µm~75µm。箱体内表面,用手动4.8.2.4施工金属母材温度必须高于露点温度3℃(或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4.8.2.5一般施工时环境温度应在5℃~40℃之间(特殊涂料可参照4.8.2.6所有使用涂料均为无铅涂料,即总铅含量≤600PPM。含量≥80%,面漆的体积固体份含量≥55%。4.8.3涂层与漆膜厚度4.8.3.1主结构外表面涂层、涂料品种、最低额定干膜厚及道数见μm1114.8.3.3主结构内表面涂层、涂料品种、最低干膜厚及道11114.8.4涂装颜色干膜厚度控制按ISO19840标准规定,80%的被测点达到或超过油漆配套中要求的漆膜厚4.8.6漆膜附着力按照ISO4624进行附着力测试,所有测试点附着力(拉下涂层时)至少应大于5MPa(无机锌涂层4.8.7外观5.1试验条件5.1.4试验时环境温度应在-20℃~+45℃之间5.1.6试验载荷应标定准确,其允许偏差为±1%。5.2试验准备5.2.3钢丝绳的缠绕应符合设计及工作5.2.4检查各传动件、紧固件的安装情况,连5.2.7检查变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及其变压数值,5.2.10检查防风、锚定装置的锁定销、锚定地坑、锚链5.3质量、几何参数5.3.2几何参数5.4技术性能参数5.4.1起升速度分别测量空载与额定载荷下的额定起升(下降)速度,取吊具稳定运行通过105.4.2小车运行速度5.4.4前大梁俯仰速度与角度5.4.5大车运行速度岸桥沿码头面轨道以额定速度运行,测量吊具空载5.5.2将吊具从码头平面处上升至终点和极限位置,检查减速开关上终点与极限开关动作的准确性和5.5.3将前大梁仰至最高位置再下降至水平状态,上、下终点报警和限位应准确,其间终点前减速保5.5.6移动整机,检查整机供电电缆卷筒的电缆缠绕长度是否足够,电缆在缠绕过程中不得有电缆松5.5.7吊具的伸缩、导板动作、平面回转、倾斜及转锁动作应满足设计要求,指示灯显示、限位、联5.6静载试验5.6.2试验时,吊具带着试验载荷应分别位于最大带载前伸距、最大带载后伸距、海侧与陆侧轨道中5.6.6测量前大梁、后大梁、海侧门框、陆侧门框的挠度、变位,测量次数应不少于三次,取三次测5.6.7测定前大梁、后大梁、海侧门框、陆侧门框、前拉杆、中拉杆、后拉杆、斜撑杆、水平撑杆等5.7额定载荷试验5.7.1额定载荷试验的目的是检验岸桥各工作机构及主要结构件在额定载荷下的工作性能及承载能1前大梁呈水平状态;最大带载前伸试验载荷由海侧轨道与陆侧轨道中间地面起升至最大高度(中间制动一次)——小车运行至最大工作前伸距处(中间制动一次)——下降至接近地面(中间制动一次)——再上升至最大高度——小车运行至原位——下降到地面32前大梁呈水平状态;最大带载后伸试验载荷由海侧轨道与陆侧轨道之间的正中间地面起升至最大高度(中间制动一次)——小车运行至最大工作后伸距处(中间制动一次)——下降至接近地面(中间制动一次)——再上升至最大高度——小车运行至原位——下降33前大梁呈水平状态;海、陆侧门框中间;空载及额定试验载荷由海侧轨道与陆侧轨道之间的正中间地面起升至离地约0利用倾转机构进行左倾——倾转机构归零——利用倾转机构右倾——倾转35.7.3测量前大梁、后大梁、海侧门框、陆侧门框的挠度、变位5.7.5测取电机工作时最大电流、稳态电流、励磁电流、电枢电压值。各机构起、制动时间测量值应5.7.7试验时,测定前大梁、后大梁、海侧门框、陆侧门框、前拉杆、中拉杆、后拉杆、斜撑杆、水平撑杆等主要结构件的应力,测量次数应不少于三次5.7.8测量司机室座椅处在起升、小车运行同时联合动作时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测量值5.7.9检查小车运行至前大梁与后大梁铰点附近时,前大梁小车轨道与后大梁小车轨道交岔处的下沉5.8动载试验5.8.2试验时,各机构均为中档速度运转。T/STIC110001-20215.8.3试验中应包括悬挂着的载荷作空中起升运动,试验载荷在空中起动时均不得出现反向动作和瞬5.8.4动载试验工况中起重量为1.1倍额定起重量,循环次5.8.6测定前大梁、后大梁、海侧门框、陆侧门框、前拉杆、中拉杆、后拉杆、斜撑杆、水平撑杆等5.9可靠性试验5.9.1可靠性试验的作业循环情况和试验数据应填入记录表中,表格样式参见附录A。1升到最大高度——小车运行至最大工作前伸距23升到最大高度——小车运行至最大工作后伸距为该工况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用公式(5)计算各工况完Ti=ti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