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7T 419-2025 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4107T 419-2025 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4107T 419-2025 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4107T 419-2025 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4107T 419-2025 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ICS65.020.20CCSB05新 乡 市 地 方 标 准DB4107/T419—2025代替DB4107/T419—2019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2025-06-09发布 2025-07-09实施新乡市场监理局 发布DB4107/T419DB4107/T419—2025PAGE\*ROMANPAGE\*ROMANII前 言GB/T《标准化工作导则第DB4107/T419—2019DB4107/T419—2019将本文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引用标准“GB/T13382豆粕”替换为“GB/T13382食用大豆粕NYT119麦麸”标准替换为“NYT119饲料原料小麦麸”,“NY5358无公害食NY/T5010将本文规范性引用文件中“NY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和“NY/T5333无公害食品食3.14.36.18~9~10239~1010~121~37.167.210d~13d7d~10d7.30.14MPa~0.151h~1.5h0.11MPa~0.14MPa时,灭菌1.5h~2h”;7.411.5cm×11.5cm”k) 将7..10.05~0.070.005c.14Ma~0.5M,保持230.3M~.14MP保持2l) 8.129072%12:91%、711%m) 10(0.14MPa~0.15MPa)2h~3h(0.13MPa~0.14MPa)2将133.1617。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靳荣线、鲁欣欣、邹明、王玲燕、朱坤、夏彦莉、郭莎莎、刘翼成、朱长春、赵建选、汤建明、任静。本文件于2019年首次发布,本文为第一次修订。DB4107/T419DB4107/T419—2025PAGEPAGE1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白灵菇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条件及栽培原料、生产技术、栽培季节、菌种制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采收、采后管理、病虫害防治。本文件适用于白灵菇袋栽塑料大棚种植及控温菇房种植。(GB/T8321(有分) 农药理用GB/T12728 用术语GB/T13382 用豆粕NY/T119 饲原料NY/T528 NY862 NY/T5010 NY5099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后熟培养菌丝长满后至出菇前的菌丝生理成熟阶段。塑料大棚6m~9m30m~60m日光温室7m~9m30m~60m温控出菇房栽培环境应符合NY/T5010规定的要求。栽培场地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近水源、背风向阳、卫生条件良好的环境。禁止与畜禽养殖场、化工厂、污水沟、煤矿等靠近,避免对白灵菇生产造成污染。菇房可选择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或控温出菇房栽培。栽培原料原则栽培原料、用水质量及基质处理方法,应符合NY5099的要求。玉米芯选用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使用前将玉米芯粉碎成0.2cm~0.5cm大小的颗粒。棉籽壳锯末(NY/T119GB/T13382菌种制备→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后熟培养→出菇管理→采收→采后管理。7~~101~38912在控温出菇房内全年均可安排生产。品种选择选择后熟期短(40d以内)、出菇率高、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商品性状好的品种。母种制备采用PDA培养基或PDPYA培养基作为母种培养基,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7d~10d菌丝长满试管后备用。需按照NY/T528规定的要求生产,质量符合NY862的要求。原种制备+11210.105MPa1.5h~2h3023℃~2525dNY862栽培种制备68%30%11651cm,长14cm~16cm148h18cm×35cm0.005cm(0.105MPa~0.11MPa2h)(1012h~43023℃~2530d93%5%1%117cm~18cm×350.005cm23℃~2530dNY/T528拌料配方配方1:玉米芯40%、锯末20%、棉籽壳15%、麸皮15%、豆粕5%、玉米面3%、石灰1%、石膏1%。配方2:棉籽壳91%、玉米面7%、石灰1%、石膏1%。拌料按配方准确称量原料,搅拌均匀后使含水量达65%左右,把培养料酸碱度调节至pH值8~9后直接装袋。使用玉米芯时,要提前预湿处理,保证玉米芯充分吸水;锯末要提前过筛。装袋(17~18)cm×(35~38)cm0.005cm~0.006cm灭菌采用常压灭菌,灭菌灶内料温达100℃保持12h~14h;高压(0.105MPa~0.11MPa)下灭菌2h~2.5h。无论常压或高压灭菌,都必须做到彻底排净灭菌锅内冷空气,方能保证灭菌效果。接种冷却当栽培菌袋内温度降至28℃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接种0.575培养场所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光培养。进菌袋前,应提前对培养场所清扫和场地消毒。培养场所23℃~2560%~70%7d2030d~40d后熟培养白灵菇菌袋长满后,在23℃~25℃,空气湿度70%以下继续培养30d~40d,直到菌丝洁白、菌袋坚实有弹性即达到菌丝生理成熟。出菇菌袋上架将出菇棚(室)提前清扫干净并消毒处理,采用墙式出菇、网格架出菇或层架式立体出菇。低温刺激控制菇房温度1℃~3℃左右低温冷刺激7d。搔菌解开菌袋袋口进行搔菌,厚度约0.1cm~0.2cm,面积2cm2~4cm2,掻菌后将料袋袋口旋转至微封闭状态,进行催蕾。催蕾温度控制8℃~16℃,空气相对湿度70%~80%,光照强度控制在300Lx~500Lx,CO2浓度控制在0.1%~0.15%,催蕾10d~13d后原基即可形成,待菇蕾长至绿豆大小时即可打开完全打开袋口或卷起袋口。疏蕾5cm1~214~168~10L~300Lx,二氧化碳浓度0.06%~0.08%。出菇期必须预防高温,春末出菇时必须做好菇棚降温管理。采收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