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一部分教材核心考点特训目录01知识体系·特训导航03分析材料·提能特训02核心知识·蓄能储备04中考考点·考向特训知识点1
法不可违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为什么说违法无小事?)(P46)(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后果。(P48)(1)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分类:(3)后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比较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区别危害程度相对轻微相对轻微严重触犯法律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罚处罚(主刑、附加刑)★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P48~54)区别典型表现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公共场所起哄、打闹等拦路抢劫、故意杀人等联系(1)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触犯了法律或法规,是违法行为,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2)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注: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定就是犯罪续表4.民事活动的表现、民法的作用及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1)民事活动的表现: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2)民法的作用: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5.(教材相关链接)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51)(1)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信原则;(5)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6.遵章守法的要求。(我们应如何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P5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1)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2)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3)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热点素材链接净网行动、高空抛物、诋毁英烈、偷窃、抢劫等图示技巧点拨违法行为的辨识可从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罚款、拘留涉及的是行政违法行为,罚金、拘役涉及的是犯罪;赔偿一般涉及的是民事违法行为。刑事拘留并不一定就是犯罪。1.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是一回事。(
)×改正: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不是一回事,法不可违,违反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来家玩耍的表弟无聊时对小静说:“我打119,说附近有人家失火,逗着玩。”(
)×改正:谎报险情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易错判断3.纪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改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4.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都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改正: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都属于一般违法行为。5.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的法律后果是刑法。(
)×改正: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行政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民事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受到民事处罚或民事制裁,刑事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受到刑罚处罚。知识点2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及作用。(P52)(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P53~54)(1)含义: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3)法律后果:刑罚。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种类:4.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5.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55~56)(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热点素材链接刑罚处罚、判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1.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改正: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2.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也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改正: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结果。易错判断3.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4.“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改正: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及时矫正,可以预防我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有不良行为的人不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知识点3善用法律★1.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P59)(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如通过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诉讼的含义、地位及适用情况。(P60)(1)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适用情况: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3.(教材相关链接)诉讼的三种类型。(P60)(1)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2)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3)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4.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原因。(P61)(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3)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5.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62)(1)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见义“智”为)6.(教材方法与技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P62)(1)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5)保护好作案现场。7.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做法。(青少年应怎样尊法守法?)(P62)(1)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2)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3)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教材相关知识八下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依法行使权利: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起诉。(
)×改正: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非诉讼手段是维权常用的最有效、最正规的一种手段。(
)×改正:依法维权的手段有两个:非诉讼手段是我们最常用的有效手段;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易错判断3.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我们长大后的事。(
)×改正: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体力不具优势,但是也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未成年人要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易错点)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适用答题维度:违法行为的分类)3.(易错点)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4.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5.(易错点)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适用答题维度:犯罪的基本特征)6.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做法)(适用答题维度:预防犯罪的做法)7.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地位)8.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适用答题维度:遇到法律问题,如何依法求助)
当下,短视频平台流行的“AI换脸”(AI:人工智能)术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新鲜的体验。道德与法治课上,某班学生以“‘AI
换脸’侵害肖像权吗?”为主题开展案例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案例回放林某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自己身穿古风汉服出镜的短视频。之后,林某在某公司运营的一款“AI
视频换脸”小程序中发现含有该短视频中外部形象的视频要素合成模板。不特定用户付费成为该小程序会员后,即可将该视频模板中林某的面部进行替换,形成面部特征不同但其他内容与原视频相同的“AI换脸”视频。林某认为这一行为侵害了自己的肖像权……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教材知识链接小程序运营公司侵犯林某合法权益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1)结合法律链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公司相关行为的看法(限定设问类型)。答案:①该公司未经他人授权进行“AI换脸”是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违法行为;②随意使用“AI换脸”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风气;③我们要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权利。(2)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说说你会建议林某如何(限定设问类型)维权。答案:①与该公司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消除影响、赔偿损失;②必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考点一
法不可违1.(2024烟台中考)为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某班开展“民事案件模拟法庭”活动。下列案件可以作为模拟法庭使用的是(
)DA.高某因违反管理规定向大熊猫投掷物品,被终身禁止进入此熊猫基地参观B.李某因超速违章,被系统拍照并曝光在电子屏上C.段某非法搜集军事情报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D.王某与果农张某签订果园承包合同后,看到张某获利颇丰,王某见利眼红,私自毁约解析:高某向大熊猫投掷物品,违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A不符合题意;李某超速违章,违反了交通管理行政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B不符合题意;段某非法搜集军事情报,涉嫌犯罪,C不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1.1
(2024济宁二模)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要在相应法庭进行。下列四个案例中能在如图所示法庭审理的是(
)B(注: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公诉人是代表国家提起诉讼的司法人员。)A.张某在电影院起哄闹事,引起现场一片混乱B.王某迷上网络赌博,为筹赌资,多次偷窃他人财物,后与同行多次拦路抢劫C.李某借了朋友一笔钱,逾期未还,朋友追讨多次无果D.赵某在候车室高声喧哗,旁若无人,还随地乱扔瓜子皮解析:张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案件不上法庭,A不符合题意;李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在民事法庭中进行,C不符合题意;赵某的行为是不道德行为,不需要上法庭,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4烟台中考)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如“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等。对于小微违法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D①虽是违法行为,但危害不大,以“小”视之即可②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③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④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4日照二模)2024年1月31日,警方通报“奔驰车主插队砸车骂人”:已被行拘10日,罚款500元。该事件发生在广东湛江徐闻港,日照市民徐奶奶女儿称她们在排队进港坐轮渡时,遭一保定牌照的奔驰车车主加塞砸引擎盖及辱骂。该视频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假如你当时也正在浏览该信息,你应该产生的正确认知或行为是(
)AA.奔驰车主排队时要学会控制情绪,耐心等待B.网友说的都是真的,作为日照人就应该为本地市民发声C.该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属于民事违法行为D.体验负面情感,积极转发未经证实视频扩大影响力考点二预防犯罪解析:“都是真的”说法过于绝对,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B说法错误;奔驰车主的行为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政违法行为,社会危害程度较轻,C说法错误;我们要学习调节负面情绪,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不能“转发未经证实视频”,D说法错误。故选A。4.(2024济南二模)在“我是小法官”活动中,同学们对相关案件的违法性质进行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序号法律案件违法性质①某住户晚上装修且噪声很大,影响其他住户休息民事违法②司机张某醉酒后驾驶小型客车回家刑事违法③王某挤占人行道摆地摊行政违法④李某在网上散播谣言,损坏他人名誉行政违法A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李某在网上散播谣言,损坏他人名誉,这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④说法错误。故选A。5.(2024聊城三模)2024年4月20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一起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该案涉及一名男子长期虐待并故意伤害其女儿小乙,行为极为恶劣。经过调查和审理,法院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了虐待家庭成员罪,并依法作出了有期徒刑五年的判决。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①小乙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应受到法律特殊保护②男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有期徒刑五年属于行政处罚中的主刑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解析:小乙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①说法错误;有期徒刑五年属于刑罚处罚中的主刑,③说法错误。故选D。6.(2024临沂中考)近年来,一些恶性的校园欺凌案件不时刺痛人们的神经,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小明搜集到一张漫画(如下图),下列对漫画的认识正确的是(
)D①欺凌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②面对校园欺凌要讲究策略、机智应对③未成年人实施欺凌行为不用负法律责任④欺凌者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考点三善用法律解析:未成年人实施欺凌行为并非不用负法律责任,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年龄来判断。如果未成年人的欺凌行为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错误;欺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状腺功能亢进芯片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墙纸设计与生产定制合同标准模板
- 2025版投标员实习期间职业道德教育合同
- 2025年健康养生中心经营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房抵工程款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合作协议
- 2025年度豪华学区二手房买卖协议
- 2025版全新杂物间租赁及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文本
- 2025年度企业人才引进与委托培训一体化项目合同
- 2025年船舶保险与运输合同
- 2025二手楼赎楼担保与房产交易合同
- 购物中心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 安顺康闽果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40吨年糕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邹平梁邹矿业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学校宿舍楼建筑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技术经济分析
- 外脚手架监理实施细则
- 高考688个高频词汇 word版
- 氟化工艺课件
- 项目融资概述课件
- 社会调查与统计第四章抽样
- 《国际结算(第五版)》第九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