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系列分析报告:供应链安全角度美国关税方向_第1页
供应链系列分析报告:供应链安全角度美国关税方向_第2页
供应链系列分析报告:供应链安全角度美国关税方向_第3页
供应链系列分析报告:供应链安全角度美国关税方向_第4页
供应链系列分析报告:供应链安全角度美国关税方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券研究报告·政策研究【中信建投政策研究】供应链系列(一):从供应链安全角度看美国关税方向政策研究核心观点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减少对外依赖、强化本土制造与盟友协作,构建具有弹性的供应链体系,以维护经济与国家安全。其政策特

征体现

为:战

略目标

持续升

级对抗

性,将中国

视为首

要竞争

对手,通过《美国竞争法案》等推动关键技术“去中国化”;产业覆盖从国防扩展

至半导

体、清

洁能源

等新兴

领域;实

施“本

土化回

流”与“

友岸外包”双轨策

略,结

合财政

激励与

排他性

联盟

重塑供

应链网

络;同

时完善组织

机制,成立跨

部门工

作组强

化执行

。该

政策对

美国产

生复杂

影响:短期

推高通

胀与失

业风险

,长期

削弱产

业竞

争力;资本市

场因政

策不确定性加剧动荡。对中国影响则表现为出口受阻与高科技产业发展受发布日期:

2025

04

13

日到抑制,但同时也自主创新。摘要美国供应

链安全

政策以“减少

对外依

赖、强

化本

土控制

”为核

心逻辑,通过

立法、行政令

及跨部

门协作

构建弹

性供

应链体

系,战

略对抗

性持续升级。自

2017

年将“经济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后,美国相继推出《出口改革法》《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政策,明确将半导体、关键矿物等产业供应链与对华竞争深度绑定。政策特征呈现四重维度:一是战略目标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主导,对华技术“脱钩”意图显著;二是产业覆盖从国防工业扩展至

ICT、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2021

年行政令对四大关键产业实施全链条审查;三是推行“制造业回流”与“友岸外包”双轨策

略,通

过税收

优惠吸

引本土

投资

,同时

联合盟

友构建

排华供应链

网络;四是完

善执行

机制,成立供

应链

韧性中

心等机

构,强

化跨部门协

同。政

策影响

复杂多

元:对

美国自

身,关税与

保护主

义推高

短期通胀和失业风险,长期或削弱产业创新力;资本市场因政策波动加剧,2025

年美股科技板块一度暴跌

10%。对中国则形成较大冲击:出口受相关研究报告【中信建投政策研究】:美关税落地后政策后市如何看2025-04-06【中信建投政策研究】:政府与市场配2025-04-03

合,民生与发展并重——价格治理改革政策解读关税压制

、高科

技产业

遭技术

封锁,自主创新;同时全球供应链区【中信建投政策研究】:积极财政精准2024-03-19

施策,收支平衡动态优化——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案报告学习体会域化加剧,东南亚等“近岸”节点竞争激化。未来政策将延续“弹性优先”逻辑,通过《印太经济框架》等深化盟友协作,扩大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并

可能引

发全球

供应链

效率下

降与阵

营化

分割。尽管短

期推动

本土制造回流,但长期或使美国陷入“去全球化”反噬,加剧经济滞胀与产业链脱钩风险,最终重塑

21

世纪全球贸易格局。【中信建投政策研究】:抓住政策机遇,大力提振消费2024-03-182024-03-16【中信建投政策研究】: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学习体会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目录一、美国关税政策扰动全球供应链1二、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思路及政策脉络

1(一)美国供应链现状

1(二)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的主要思路及特征

2(三)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的决策机构

3(四)美国推行的重要供应链政策和具体行动方案4三、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带来的影响

6(一)供应链安全政策对美国的影响

61、供应链体系62、关税政策

63、宏观经济

74、资本市场

8(二)供应链安全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101、供应链体系102、宏观经济

103、资本市场

12(三)对全球的影响

121、对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冲击:效率下降与阵营化风险

122、国际经贸规则与治理体系加速重塑

123、全球经济的长短期风险:从通胀到衰退

13四、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前瞻

131、战略重心持续聚焦“弹性供应链”与“去中国化”

132、“友岸外包”与供应链联盟的深化

133、关税政策或现更多变数134、供应链回流恐难实现

13风险分析

15表目录表

1: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决策机构一览3表

2:美国重要供应链政策和行动方案一览

5图目录图

1:2023

年美国主要进口伙伴进口额(千亿美元)2图

2:2024

年美国主要进口伙伴进口额(千亿美元)2图

3:2017

年美国进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分布(十亿美元)6图

4:2024

年美国进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分布(十亿美元)6图

5:中国光伏出口情况7图

6:2025

年美股标普

500

指数走势9和声明。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图

7:2025

年美元指数走势9图

8:2025

年布伦特原油价格10图

9:美国从中国的货物和服务进口(单位:百万美元)

11图

10: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净出口)对

GDP

的同比贡献率11和声明。tVlWqWfZcZkWdVmNnM9P8QaQnPnNsQnQiNrRmQkPqRoNbRsQrQvPnOpOwMmNpR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一、美国关税政策扰动全球供应链2025

4

月,特朗普政府以“经济核弹”级别的关税政策再度震撼全球——对

180

余个国家和地区加征对等关税,其中对华商品税率叠加至

125%(截至

4

10

日)。这一系列政策并非孤立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而是美国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供应链安全战略的延续与升级。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关税壁垒重构全球产业链,将供应链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框架,实现“去风险化”与“近岸化”的双重目标。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与供应链安全政策形成深度协同。例如,对进口汽车加征

25%关税,直接推动车企将生产环节回迁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以满足《美墨加协定》(USM

CA

)的原产地规则要求,强化区域供应链自主性。此举与其国内产业政策(如《芯片与科学法案》)形成政策组合拳,前者通过关税产业回流,后者以资金扶持关键领域本土化生产,共同构建“安全优先”的供应链体系。这种“关税+补贴”的政策模式,实质是将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相结合,试图在半导体、新能源、关键矿物等领域摆脱对中国等国家的供应链依赖。然而,这一政策组合正引发全球供应链的剧烈震荡。以汽车产业为例,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后,欧盟、日本等主要出口国被迫调整产能布局,部分企业转向墨西哥等近岸市场,导致全球汽车供应链加速区域化。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通过稀土出口限制等反制措施,直接冲击美国高科技产业,迫使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这种“以关税促安全”的策略,不仅加剧了中美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博弈,也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向“北美-欧洲-亚洲”三大板块分化,未来三大板块或将各自形成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供应网络。二、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思路及政策脉络(一)美国供应链现状当前美国供应链全球化布局与区域化调整并存。在制造业方面,美国高度依赖中国(如电子、太阳能组件)和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的纺织业);在高科技与半导体方面,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获取先进技术,推动供应链向本土及盟友(如日韩、中国台湾)集中;在能源与零售方面,美国依赖全球化布局,但受关税和物流成本上升影响,部分企业加速向本土化仓储倾斜。2025

年初,美国供应链面临关税政策调整(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和港口风险的双重冲击,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和交付延迟。为规避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部分企业将供应链向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转移,形成“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趋势。这从近年来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与从墨西哥、越南等国进口额的此消彼长便能窥见一斑。和声明。1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图

1:2023年美国主要进口伙伴进口额(千亿美元)图

2:2024年美国主要进口伙伴进口额(千亿美元)墨西哥墨西哥中国4.755.06中国加拿大德国加拿大德国12.2213.284.274.39日本日本韩国韩国4.134.19越南越南1.141.161.59所有其他国家1.371.32所有其他国家1.471.481.60数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中信建投证券数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中信建投证券(二)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的主要思路及特征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的核心思路是通过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特别是竞争对手国家的依赖度,确保关键产品和物资的稳定供给,从而保障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具体特征包括:1.战略目标明确且对抗性持续升级:美国对供应链安全的关注由来已久,可追溯至小布什政府时期。到特朗普第一任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美国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的战略设计进一步完善,关注重点也从防范灾难性风险,逐渐转向应对大国政治博弈风险,并将供应链安全正式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范畴。2017

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论断,其中

7

次提到“供应链”一词,之后美国先后推出《出口改革法》、《建立供应链韧性、振兴美国制造、的措施。促进广泛增长》、《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改善供应链数据新举措》等一系列加强供应链2.产业覆盖范围持续扩张:从早期聚焦关键基础设施和国防工业,逐步扩展至信息通信技术(ICT)、半导体、关键矿物、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2021

年《第

14017

号行政命令》对四大关键产业(半导体、新能源电池、关键矿物、医药用品)进行全链条审查,并针对中国在稀土、光伏等领域的优势制定针对性限制措施,2025

年更将海运网络纳入战略范畴,通过《美国船舶法案》重构航运规则。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的持续扩容旨在全面增强美国供应链的弹性和安全性。3.强调本土化与联盟构建:一方面,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通过财政激励(如

2021

年拜登公布“重建美国”基建计划中包含1800

亿美元科技投资)和强制配额(如

2024

12

月美国国会正式提出的《美国船舶法案》规定,未来

15

年内,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中,至少要有

10%必须用美国建造、注册,并由美国船员操作的船只运输),推动制造业回流,加强本土供应链的建设;另一方面,与欧盟、东盟、日韩等建立排他性供应链联盟,构建更加稳定和可控的供应链网络,如“近岸外包”至墨西哥等邻近国家,以及通过“友岸外包”与日本、韩国等盟友加强供应链合作。4.供应链安全事务组织机制不断完善:美国在国家和产业层面成立多个专项委员会与工作小组,不断完善供应链事务工作的组织机制,旨在通过快速响应、主动施策,加强对本国关键产业的保护。例如,2021

年6

月美国政府发布供应链百日调查报告后,拜登总统计划启动“贸易打击力量工作组”和“供应链特别工作组”,同年

7

月便正式组建“美国供应链中断工作组”,负责对关键产业供应链进行常态化安全审查和弹性供应链建设。同时,美国对关键产业供应链安全战略部署响应迅速。和声明。2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三)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的决策机构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涉及多个核心机构和跨部门协作机制,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1.国家安全核心协调机构:APNSA/National

Security

Advis

or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APNSA

)是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的核心成员,直接向总统汇报,负责统筹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供应链安全领域,APNSA

主导跨部门协作,协调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等机构的政策行动,确保供应链安全议题与外交、国防和经济战略联动。例如,在

2021

年拜登政府发起的“供应链百日审查”中,APNSA

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半导体、稀土等关键领域的风险评估与政策调整,强化美国供应链的“去风险化”布局。2.科技政策主导机构:OSTP

NSTC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成立于

1976

年,依据《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组织和优先事项法》设立,其核心职能是向总统提供科技领域的政策建议。在供应链安全政策中,OSTP

负责识别关键技术(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供应链脆弱性,并推动研发投入以降低对外依赖。例如,OSTP

在《芯片与科学法案》制定过程中,提出加强半导体制造本土化的技术路线图,协调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机构资助芯片材料创新,确保美国在尖端技术供应链中的主导权。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

C)是白宫科技政策的核心协调机构,负责整合联邦部门的科技资源,确保政策与总统目标一致。NSTC

下设的先进制造业小组委员会(SAM)专门负责制定《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每四年更新一次,规划联邦政府在

3D

打印、生物制造等领域的研发优先级。例如,在

2022

年战略中,SAM提出建立“弹性制造生态系统”,联合商务部、能源部推动关键工业部件(如电池、精密机床)的本土生产,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3.跨部门协作与执行机构美国还会根据需要将其他相关部门纳入进来。商务部成立美国制造业研究所、MEP

中心,推动网络安全供应链风险管理计划、半导体制造和先进包装审查,成立专门的供应链竞争力咨询委员会和供应链办公室,提供专业和商业服务。能源部成立美国制造业研究所、关键材料研究所、BOTTLE

联盟、制造业和能源供应链办公室,推动制造业供应链计划。农业部推动农业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仓储设施贷款、地方食品推广计划、构建终端农贸市场、优化增值生产商拨款、构建区域食品系统伙伴关系、推动乳品企业创新计划、促进商业和工业担保贷款计划。环保署寻求材料资源替代模式,推动可持续材料管理计划。表

1: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决策机构一览机构类别机构名称职能描述统筹国家安全战略制定与实施;主导跨部门协作,协调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等机构的供应链安全政策。国家安全核心协调机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AP

NSA)识别关键技术(如

AI、量子计算)的供应链脆弱性,推动研发投入以降低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对外依赖。科技政策主导机构整合联邦科技资源,制定科技政策;下设先进制造业小组委员会(SAM)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

C)规划研发优先级。和声明。3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推动网络安全供应链风险管理计划、半导体制造审查;成立供应链竞争力咨询委员会和供应链办公室。商务部跨部门协作与执行机构能源部农业部主导关键材料研发和制造业供应链计划;推动能源相关供应链优化。加强农业供应链基础设施,优化区域食品系统。环保署(EPA)探索材料资源替代模式,推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资料:物流技术与应用,中信建投证券(四)美国推行的重要供应链政策和具体行动方案2017

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论断,其中

7

次提到“供应链”一词,涉及保卫国防工业供应链、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并保证供应链完整性等方面1。2018

年《出口物项及军事相关技术的出口限制。法案将国家安全审查范围从传统军事领域扩展至商业技术领域,明确将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等

14

类“新兴和基础技

术”纳入

清单,并要求商务部每两年更新技术目录2。改革法》,该法案是美国出口体系的核心法律框架,旨在强化对新兴技术、两用2019

7

月,美国国防后勤局(Defense

Log

istics

Agency)发布《供应链安全战略》,首次提出了供应链安全的顶层设计,该体系框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识别威胁和漏洞及划分风险优先级,该部分是整个框架的基础,目的是建立一个全面的、可重复的、持续性的标准评估识别流程。2021

年白宫发布了题为《建设有弹性的供应链,振兴美国制造业,促进广泛增长:根据第

14017

号行政命令的百日评估》报告,对

4

类关键产品(半导体、新能源电池、关键矿物、医药用品)进行广泛的供应链风险和漏洞评估,并提出全面加强美国供应链弹性的六项措施建议3。2021

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包括《无尽前沿法案》、《2021

年战略竞争法案》、《2021

年迎接中国挑战法案》等。法案将授权约

1900

亿美元用于增强美国科技,并拨款

540

亿美元用于半导体、微芯片和电子通信设备生产4。2022

年,美国推出《振兴美国制造业及确保关键供应链安全计划》,其目标是建立具有长期弹性的关键供应链,将供应链弹性作为国家经济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三大要点:一是保障资金支持,计划通过出口信贷、基金投资等方式为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以推动其半导体、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等产品能够占领全球市场。二是加强产业扶持,举办制造业圆桌会议、创业博览会等方式促进技术创新。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拜登政府将联系盟友和贸易伙伴建立全球统一标准,恢复美国在供应链上的全球领导地位5。2022

年推出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其中饱含希望美国在先进制造业发挥领导地位的愿景,促进经济增长,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增强环境可持续性,应对气候变化,加强供应链,确保国家安全,并改善医疗健康。其实现方式是开发和实施先进的制造技术,发展先进的制造劳动力,以及提升制造供应链的弹性。1

资料2

资料3

资料4

资料5

资料:/articles/351:/bill/115th-congress/house-bill/5040/text:/articleInfo/NDk1NDQ=:/f8/10/c21253a325648/page.htm:/rain/a/20220425A0423T00和声明。4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2022

10

月发布《2022

年国家安全战略》,称为“决定性十年”的行动指南。包含开发和实施先进的制造技术、壮大先进制造业的劳动力队伍、提升供应链弹性,确定了未来四年的

11

项重点目标和

37

项实施路径,建立四年一次的供应链审查机制,包括持续收集数据和供应链监控的进程和时间表(穿越了美国选举周期)。这项审查将帮助政府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供应链风险和挑战,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持续发展6。2023

年,国土安全部建立供应链韧性中心,致力于确保为美国民众提供基本服务所需的关键基础设施和供应链韧性,尤其是美国港口内的风险。计划在2024

年进行跨境供应链韧性的测试,以评估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安全性和效率7。2024

12

月,拜登政府发布首份《四年期供应链审查报告》,总结了美国过去四年在加强供应链韧性方面的成就,并宣布了进一步支持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新举措。通过《基础设施法案》《芯片法案》等驱动万亿私营投资,新增制造业岗位,并成立跨部门工作组应对供应链危机。核心措施包括:60

亿美元清洁能源激励、关键矿产勘探、1.16

亿本土化肥投资、260

亿半导体国产化;首推《国防工业战略》并投资

4.65

亿保障战略材料。国际合作以全球峰会、印太框架强化多边协同,联合巴西打击强迫劳动,共建太平洋通信网。计划

2025

年升级风险评估工具,重点布局

AI

与量子技术供应链抗风险体系8。2025

2

21

日,特朗普签署《“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以泛化国家安全为由,系统性限制中美双向投资,通过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权,将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八大科技领域及农业、能源等战略行业纳入投资,首次将“绿地投资”和中企在美

AI

人才聘用纳入审查范围,并威胁暂停中美税收协定以施压超

7

万家在华美企。该政策延续美国对华“脱钩断链”路径,升级

AI

领域监管霸权,强化“小院高墙”科技围堵策略,通过限制关键领域资本流动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9。表

2:美国重要供应链政策和行动方案一览年份政策/报告主要内容首次将经济安全等同于国家安全,7次强调供应链安全,要求保护国防工业及敏感信息。2017《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AI、半导体等

14

类新兴技术出口,商务部每两年更新清单,20182019202120212022《出口改革法》覆盖军事和商业技术领域。《供应链安全战略》《建设有弹性的供应链,振兴美国制造业,促进广泛增长:根据第

14017

号行政命令的百日评估》《美国创新与竞争法》首个供应链安全顶层框架,建立威胁识别和风险评估标准化流程。评估半导体、电池等

4类产品供应链风险,提出六项弹性强化措施。拨款

2440

亿美元,1900亿投入科技研发,540

亿用于半导体生产。通过资金扶持半导体/生物企业、举办产业会议、联合盟友制定标准,重建供应链领导地位。《振兴美国制造业及确保关键供应链安全计划》推动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培养专业劳动力,提升供应链弹性以保障国家安全。20222022《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2022

年国家安全战略》建立四年一次跨选举周期的供应链审查机制,持续监控数据识别风险。6

资料7

资料8

资料9

资料:/rain/a/20221019A00SI200:/zkcg/ydkb/kjzcyzxkb/2024/zczxkb202401/202403/t20240319_7045921.html:/article/ap/p/202501/20250103559665.shtml:/international/content/2025-04/08/content_9162821.html和声明。5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20232024供应链韧性中心(国土安全部)《四年期供应链审查报告》国土安全部设立机构监测港口风险,2024年测试跨境供应链效率。通过《基础设施法案》《芯片法案》等驱动万亿私营投资,新增制造业岗位,并成立跨部门工作组应对供应链危机。以泛化国家安全为由,系统性限制中美双向投资,通过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权,将科技、农业等战略行业纳入投资,首次将“绿地投资”和中企在美

AI

人才聘用纳入审查范围。2025《“美国优先”投资政策》资料:美国白宫网站,中信建投证券三、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带来的影响(一)供应链安全政策对美国的影响1、供应链体系2017

年以来,美国积极推行一系列供应链安全政策,旨在重塑其供应链格局。从美国进口对中国依赖程度的数据变化中,可清晰洞察这些政策带来的影响。在部分领域,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显著降低,例如在产品进口自中国的比例为

90%

-100%的依赖区间内,2017

年从中国的进口额为

550

亿美元,到

2024

年减少至140

亿美元,体现出美国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去中国化”

的政策导向。然而,尽管历经一系列政策调整,2024

年的数据显示,美国进口在多个依赖区间仍对中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依赖。如

80%-90%依赖区间从

2017年的

440

亿美元升至

2024

年的

700

亿美元,70%

-80%、60%

-70%等依赖区间数值也不容小觑。这表明,美国供应链在降低对中国依赖的进程中,面临诸多现实阻碍,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倚重。同时,美国供应链重构也使其面临成本上升、物流不畅等一系列挑战。图

3:2017年美国进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分布(十亿美元)图

4:2024年美国进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分布(十亿美元)90%-100%80%-90%70%-80%60%-70%50%-60%40%-50%30%-40%20%-30%10%-20%0%-10%5590%-100%80%-90%70%-80%60%-70%50%-60%40%-50%30%-40%20%-30%10%-20%0%-10%14447068883956342222714842414046662255数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中信建投证券数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中信建投证券注:产品在

6

HTS

编码级别进行分类注:产品在

6

HTS

编码级别进行分类2、关税政策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减少对外依赖,尤其是对关键产业(如半导体、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的供应链控制。而关税政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通过加征关税限制进口,美国希望迫使企业将生产环节回流本土。为此,拜登政府发布的《建设有弹性的供应链》行政令推动了对四大关键产业的审查,和声明。6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并配套关税政策以保护本土制造业。例如在光伏产业,拜登政府通过“201

关税”“301

关税”“双反税”等关税政策对来自中国的锂电池、光伏组件征收

50%“防御性关税”,同时援引《通胀削减法案》(IRA)为本土清洁能源企业提供

30%税收抵免。这导致

2023

年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金额下降至

484.80

亿元,同比下降

5.40%。其中,光伏电池片对美国出口

334.7

万美元,占我光伏电池出口总额不足

0.1%份额,同比下降

6.7%10。2025

4

月以来,特朗普提出“对等关税”,其目的同样在于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回流美国。该关税政策呈现出对亚洲关税较高、欧盟次之、北美较低的特点,这或许是因为美国试图破解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关键原料和中间品,经东盟再加工、组装后出口至美国的贸易模式,降低由此带来的供应链安全风险,进而吸引更多制造业向北美区域,尤其是向美国本土回流。图

5:中国光伏出口情况9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10.00202120222023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金额(单元:亿美元)同比数据:中国光伏协会,中信建投证券除了通过关税政策直接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还在更广泛的层面将供应链联盟建设与关税政策相结合,以实现其供应链安全战略目标。美国通过贸易规则重构与关税工具精准施压双向发力,积极纠集所谓志同道合国家(like-minded

countries),大力推行“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和“集

体韧

性(collective

resilience)”战略,拉拢盟国构建“供应链联盟”,加强与盟友的供应链合作。一是关税差异化作为供应链联盟黏合剂。例如美墨加协定下的商品豁免关税,对加拿大、墨西哥等盟友豁免部分关税,而对其他贸易逆差国加征高额关税,以此巩固北美供应链联盟,引导供应链向其政治友好国家转移。二是区域贸易协定嵌入供应链安全条款

。美国于

2022

5

月与印度、日本、韩国等

14

个亚太国家达成《印太经济框架供应链协议》,并成立

IPEF供应链委员会,建立

IPEF

供应链危机应对网络,以此为美国建立多元化、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增强半导体、关键矿物和冷链服务相关的关键供应链弹性。美国通过关税政策工具与"友岸外包"略相结合,构建起跨区域的供应链联盟体系,实质是以政策捆绑重构排他性供应链网络,谋求在高科技与战略资源领域形成对华竞争的制度化壁垒。3、宏观经济供应链安全政策以及配套的关税政策会给美国带来“短期阵痛”与“长期滞胀”风险。一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胀风险。美国自

2018

年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进口价格不断上升,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持续上升。瑞银集团日前表示,预计关税政策将使美国

CPI

上涨

2%,同时零售商需将价格提高

10%-12%10

资料:/jjxw/2024-05-17/doc-inavpunh7584132.shtml和声明。7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以转嫁关税成本,这会给美联储带来更多挑战11。以汽车产业为例,3

4

日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

25%的关税,对中国的额外关税从

10%提高到

20%,美国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对被征收关税的整车和相关零部件进行独立分析之后估算称,美国国内的汽车生产和销售等的年度成本将增加

610

亿美元。下游制造业成本上升还可能传导至消费端,美国消费者与家庭也将因关税政策而承压。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指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美国家庭平均每年将因此多花超过

5000

美元。二是和失业风险。关税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并通过价格传导链形成对消费与投资的抑制,阻碍经济发展:一方面,家庭实际购买力因生活成本上升而下降,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形成需求侧收缩;另一方面,企业中间品投入成本抬升挤压利润空间,迫使企业缩减生产规模或推迟资本支出。根据奥肯定律(GDP每增加

1%,就业率大约上升

0.5%),经济增速下降时会进一步推高失业率。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2018

年钢铝关税虽保住

1.4

万个岗位,但导致下游制造业损失

7.5

万个岗位,净就业效应为负。2025

年4

月,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当地时间

4

9

日,高盛分析师发布报告,将未来

12

个月内美国能性上调至

65%,并预计美国失业率将升至

5.7%

。然而

,仅

1

个多小时后,随着特朗普突然调整关税措施,高盛不得不撤回

65%这一预测,将美国

可能性下调至

45%,但仍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

0.5%。的可三是相关产业竞争力受损风险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过人为设置市场壁垒,虽能在短期内为本土企业创造喘息空间,但长期来看有诸多不利影响。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削弱市场竞争,进而影响企业的研发和创新动力。其次,关税政策会导致进口零部件成本上升,使得本国企业的制造成本上升。例如前文提到的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可能将美国国内的汽车生产和销售等的年度成本将增加

610

亿美元。4、资本市场美国产业链安全政策以及相关配套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市场信心受挫。一是股市方面,2025

年一季度,美股标普

500

指数下跌

4.6%,纳斯达克指数暴跌

10.4%,创两年多最差表现。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美股盘后市场迅速反应,主要股指期货大幅下跌。纳斯达克指数期货暴跌逾

4%,标普

500

指数期货下跌

3.5%。科技股成为此次震荡的重灾区,苹果公司盘后大跌

7.5%,特斯拉和英伟达分别下跌

5%和

4.4%,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对科技行业供应链可能受到冲击的担忧。11

资料:/world/20250407/a0ab5e347cce4d5ca0155de7049bd739/c.html和声明。8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图

6:2025年美股标普

500指数走势6400.006200.006000.005800.005600.005400.005200.005000.00数据:ifind,中信建投证券二是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稳定方面,美元指数进一步下跌,4

11

日跌破

100,为

2023

7

月以来首次,非美货币则出现上涨。日元兑美元汇率上涨

1%,创下自

3

14

日以来的新高;欧元兑美元也上涨

0.21%。与此同时,新兴市场货币普遍下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

7.3475,投资者避险情绪推高金价至每盎司

3200

美元历史峰值。图

7:2025年美元指数走势112.0000110.0000108.0000106.0000104.0000102.0000100.000098.000096.000094.0000数据:ifind,中信建投证券三是大宗商品市场方面,关税政策还引发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布伦特原油价格失守

66

美元/桶,日内跌幅达

4.56%;纽约期铜价格下跌

2.53%。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连续第七日下跌,显示出市场对全球贸易需求可能下降的担忧。和声明。9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图

8:202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85.0080.0075.0070.0065.0060.00数据:ifind,中信建投证券(二)供应链安全政策对中国的影响1、供应链体系美国要求在华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或转移至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友善国家”,对中国供应链体系直接冲击,削弱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地位,引发中国出口增速放缓和全球市场份额的下降。美国推动“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致使全球产业链趋向区域化和碎片化。这种重构增加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中断风险,同时也迫使中国面临与东南亚等国家的激烈竞争。2、宏观经济一是出口与国际贸易下降,短期来看,全球需求下降必然导致中国的出口增速放缓。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逆差国(2024

年贸易逆差约

1.3

万亿美元),如果其贸易量减少,全球的出口国都会受影响。美国

2018年开始对中国加征关税后,美国从中国的货物和服务进口大幅下滑,从

2018

年的

5583.24

亿美元下降至

2020年的

4486.54

亿美元,两年累计下降

19.64%。因此,除非其他国家(如东南亚、欧盟)能在短期内填补美国需求下降的缺口,否则中国出口将面临萎缩压力。美国措施迫使在华美企将部分生产线迁出,直接减少了中美之间的出口机会,降低了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数据显示,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在面临政策压力时可能受到影响。和声明。10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图

9:美国从中国的货物和服务进口(单位:百万美元)600000.00500000.00400000.00300000.00200000.00100000.000.00数据:美国经济分析局,中信建投证券二是中国经济增长承压,推动中国政府出台提振内需的刺激政策。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在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及其配套的关税政策下,美国对华商品综合税率从

2024

年的

20%提升至

54%(新增

34%关税),直接影响

5250

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中国的外需净出口下降,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承压。数据显示,美国加征关税后都会使净出口对

GDP

的同比贡献率下降,例如

2018

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后,净出口对GDP

的同比贡献率由

2017

年的

4.6

%下降至

2018

年的-8.7%。市场主流观点认为,此次特朗普实施的对等关税,或使中国

GDP

增速面临

1-2

个百分点的下滑压力。在此情形下,亟需中国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以有效对冲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图

10: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净出口)对

GDP

的同比贡献率200.00150.00100.0050.000.00-50.00-100.00-150.00消费投资净出口数据:国家统计局,中信建投证券三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的供应链政策加剧了全球“逆全球化”趋势,促使主要经济体收紧宏观政策、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从而使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和不稳定,增加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经营决策的不确定性。和声明。11政

策研究政策深度报告四是给中国高端科技产业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美国通过多元举措打造更具弹性的供应链体系,加速高精尖产业回流至美国本土。例如,美国在科技业持续推进供应链本土化进程,目前几乎全球所有头部芯片制造企业近年均在美国投资设厂。美国的供应链安全政策凭借出口和投资审查手段,提高我国获取先进技术、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的难度,严重阻碍我国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进程。不过,在美国持续施压之下,中国也被迫加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增加国内企业集采规模、大幅提升研发经费投入、提高专利申请数量以及积极推动产业升级等。以研发投入为例,2024

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

3.6

万亿元,比

2023

年增长

8.3%12,以实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一定程度上或可努力推进一些产业链支持政策。、刺激国内企业成长,而一部分企业的海外业务或反而还将受益于美方的3、资本市场一是直接导致出口相关企业股价下降。对于依赖出口以及外贸相关企业,美国供应链安全政策及其配套的关税政策将直接影响其应收,造成相关企业股价下跌。例如

3

26

日,美国宣布对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加征25%关税,比亚迪北美市场占比从

8%降至

5%,墨西哥工厂投产延迟

6

个月,海外营收增速预期从

30%下调至

12%,从

3

27

日至

4

3

日,比亚迪股价从

386.48

元一路下降至

357.51

元,累计跌幅达

7.5%。二是造成投资者信心受损,由于美国政策可能导致中国出口订单减少以及制造业竞争力下降,资本市场对中国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前景产生担忧,进而引发股价波动和市场情绪的不确定性。(三)对全球的影响1、对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冲击:效率下降与阵营化风险美国的“本土化”和“友岸化”政策导致供应链区域化分割,企业需承担多重合规成本与地缘政治风险。波士顿咨询预测,美国企业可能因供应链调整损失

40%利润。此外,全球贸易体系趋向碎片化,WTO

多边机制被区域协定(如美墨加协定)取代,加剧国际经贸规则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最新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升级,进一步冲击供应链稳定性。2、国际经贸规则与治理体系加速重塑美国政府绕开

WTO

争端解决机制,以行政令形式单方面加征关税,迫使贸易伙伴被动反制。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已明确表示将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或相应应对方案,导致贸易争端从双边摩擦升级为多边混战。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削弱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未来,国际贸易体系也将面临多重挑战。短期来看,将导致投资、贸易萎缩与成本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已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使用

IW

EP

软件测算发现,美国对等关税将导致全球贸易下降

8.2%。长期来看,美国的关税政策将导致产业链区域化与贸易碎片化,产业链“去美国化”加速,区域贸易集团崛起。如欧盟计划通过“经济独立”战略减少对美依赖,日本加速与东盟构建区域供应链,这种趋势将削弱美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为应对美国单边主义,各国将转向区域合作。例如,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已初步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全球贸易体系可能分裂为多个区域集团,进一步割裂全球化分工。12

资料:/sj/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