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题库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80分)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A.贾宝玉、林黛玉B.贾宝玉、薛宝钗C.林黛玉、贾宝玉D.薛宝钗、贾宝玉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在书中,林黛玉被喻为“阆苑仙葩”,她聪慧敏感、才情出众;贾宝玉则被称为“美玉无瑕”,他叛逆多情、善良纯真。通过对书中人物特点的把握,可判断出答案为C选项。2、下列各句都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选出不同的一项()A.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们正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呢!B.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C.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比拟修辞手法的掌握。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A、B、D选项把果子、红石榴、雨滴当作人来写,是拟人。C选项“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把人当作有尾巴的动物,是拟物。所以C选项与其他选项所用的比拟手法不同。3、选出下列词语中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篇幅fú停泊bó蓬勃péng心驰神往chíB.融洽qià气慨gài棉花mián络绎不绝juéC.农谚yàn丰饶yáo瓶颈jǐng俯仰生姿zīD.字帖tiè匹配pǐ琴弦xuán高朋满座zuò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正确掌握。A选项中,“篇幅”的“幅”读fú,“停泊”的“泊”读bó,“蓬勃”的“蓬”读péng,“心驰神往”的“驰”读chí,均正确。B选项“气慨”应为“气概”,“络绎不绝”的“绝”读jué。C选项“丰饶”的“饶”读ráo。D选项“琴弦”的“弦”读xián。综上,答案选A。4、下列语段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生活中,总有人爱夸夸其谈。他的话可能使你心生向往,也可能使你心生【鄙夷】。你也许觉得他的话夸张得没谱,荒唐得【无与伦比】,而他看上去却还是【一本正经】。这时,精神心理专家会提醒你——这可能是“夸大妄想症”的【症状】。A.鄙夷B.无与伦比C.一本正经D.症状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鄙夷”指轻视、看不起,在此语境恰当。“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符合文意。“症状”用于描述疾病表现,使用无误。“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用在形容荒唐程度不恰当,应选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B.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C.一份由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和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总设计师刘竹生领导的科研小组提供的研究报告表示,我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能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一歌唱组合成员的平均年龄仅20岁。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判断。A项,“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B项,“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前缺少主语。C项,“一份……研究报告表示”句式杂糅。D项句子成分完整,没有语病,所以答案是D。6、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关于李白、杜甫出现原因及当今文学状况的理解。A选项正确,文中从多方面阐述了李杜成就的原因。B选项符合文意,原文明确说只是可能性非必然性。C选项也对,文中提到当今物质条件更好。D选项不正确,文中未表明当今未出杰出文学家主要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找原因。综合判断,答案选D。7、下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惬意(jiè)眷顾(juàn)训诫(jiè)头晕目眩(yūn)B.贮藏(zhù)挑衅(xìn)慰藉(jiè)随声附和(hè)C.恶劣(luò)亘古(gèn)庇护(bì)不屈不挠(náo)D.蜷缩(quán)刚劲(jìn)树冠(guān)好逸恶劳(wù)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字的读音。A选项中“惬意”应读“qiè”;C选项“恶劣”应读“liè”;D选项“刚劲”应读“jìng”。B选项中“贮藏”“挑衅”“慰藉”“随声附和”的读音均正确。在汉字读音中,要准确区分多音字和易错读音,平时需多积累。8、下列句子中,【】中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往【之】女家D.与民由【之】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女子之嫁也”中“之”的意思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选项“丈夫之冠也”中“之”用法相同。B选项“山川之美”中“之”是“的”的意思。C选项“往之女家”中“之”是“到”的意思。D选项“与民由之”中“之”是代词。所以答案选A。9、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选项说法错误,区分上下依赖直观不对称参照系,区分左右依赖不对称基准,并非都依赖打破对称性。B选项,马赫提出设想,已有实验证明,并非他亲自实验证明。C选项,人类生活在近似对称世界,处处遭遇对称,所以科学家对自然规律对称性痴迷,该选项正确。D选项,驴子不饿死是因细微差别影响,而非大脑不对称性。综上,答案选C。10、选出对下面语段各句子修改有误的一项()
①五一假期,上海街头巷尾的一家家特色小店引领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目光。②据报道,今年一季度,上海新开的特色小店数量已超过3万家左右。③这些各美其美的小店,不仅悄然孵化和营造出新的消费生态和文化空间,还彰显了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④通过举办“上海逛马路节”等活动,让“无小店,不上海”的理念深入人心。A.将①句中的“引领”改为“吸引”。B.将②句中的“左右”删去。C.将③句中的“孵化”与“营造”调换位置。D.将④句中的“让”删去。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病句修改。①句中“引领目光”搭配不当,应改为“吸引目光”。②句“超过3万家左右”,“超过”与“左右”矛盾,需删去“左右”。③句“孵化”与“消费生态”、“营造”与“文化空间”搭配更恰当,无需调换位置。④句“通过”与“让”并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删去“让”。综上,答案选C。11、下列对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对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作者的情感。B.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C.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运用最多的是议论和抒情。D.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小说文学样式的理解。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主要通过描写,而非议论和抒情。A选项准确说明了小说的作用和反映内容;B选项指出了小说的关键要素;D选项阐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阶段。所以C选项不正确。1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搓衣服局势滥用薰黑B.萤光屏枯瘦挽联包裹C.腊八粥绷带慷慨蟋蟀D.手榴弹涶沫残暴女佣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书写。A项“薰黑”应为“熏黑”;B项“萤光屏”应为“荧光屏”;D项“涶沫”应为“唾沫”。C项中“腊八粥”“绷带”“慷慨”“蟋蟀”书写均正确。日常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准确记忆字词的写法,避免错别字。13、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B.徐志摩作为一个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C.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D.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判断。A选项句意清晰,表达合理,称徐志摩为“诗哲”“诗圣”不过分。B选项“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表述不当。C选项未提及语病问题。D选项“看到”与“乡音”搭配不当。综合判断,A选项没有语病,是正确的。14、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十几集、几十集的(习以为常)。B.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他俩同窗八载,一直是(相敬如宾),从来没有为琐事吵过架。D.“新的文化观念”日趋多元化,常常让我们(莫衷一是)。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用于电视连续剧集数不恰当。“浮光掠影”指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刻,与“留下深刻印象”矛盾。“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不能用于同学。“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符合“新的文化观念”多元化让人难以判断的语境。所以选D。15、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A项“羌笛何须怨杨柳”运用拟人;C项“杨花榆荚无才思”运用拟人;D项“护田”“排闼”运用拟人。B项没有使用拟人手法,而是用了假设。所以答案是B。在诗词中,拟人能使描写更生动形象,而假设则是一种假设性的表达。16、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琵琶行》诗句的赏析理解。D选项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运用的是设问而非反问的修辞手法。A选项准确描述了开头的要素及环境烘托作用;B选项点明送别基调及情景交融;C选项体现了情景交融和对演奏效果的烘托。综合来看,D选项赏析不正确。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滋润起来。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判断。A项“歌声”不能“浮现在眼前”,搭配不当;C项“通过”和“使”并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D项“身体瘦弱的”修饰对象不明。B项句子表达清晰,没有语病方面的问题。所以应选B选项。18、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人偏好的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常被视为高雅、有气节的象征。苏东坡强调“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反映出他对竹子所代表的精神品质的重视。选项A松、C梅、D菊均不符合苏东坡的这一表述,所以答案是B。19、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D.个人的努力是成为伟大诗人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李白杜甫在唐代出现原因的理解。A选项提到历代诗歌积累为其奠定基础,符合史实。B选项指出唐代文艺政策宽松,诗人创作自由,这是重要原因。C选项说明诗赋的地位促使诗人有创作动力,也正确。D选项说个人努力不可或缺,但这不是李白杜甫在唐代出现的独特原因,其他时代的诗人也需努力,所以不正确。20、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坚忍②凝重③蓬勃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无比的生的意志。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③①②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与搭配。“火一样”常与“蓬勃”搭配,形容充满活力;“不可逼视的光”用“凝重”形容恰当,体现深沉严肃;“生的意志”用“坚忍”来描述,强调坚定忍耐。综合来看,依次填入③②①,答案选B。2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仔细观察了公园里的那棵长了几百年的大柏树。B.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充分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作用。C.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D.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这颗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判断。C选项中“出色工作”不能被“采用”,主谓搭配不当。A选项表述清晰无语病;B选项逻辑合理;D选项语言通顺。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要注意词语搭配、逻辑关系等,从而准确找出有问题的选项。2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小李杜”。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C.《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文学常识。A选项,李白、杜甫合称为“大李杜”,“小李杜”是李商隐和杜牧;B选项,《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C选项正确,《哈姆雷特》确为莎士比亚代表作之一;D选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综上,答案选C。23、下列名句不是出自唐代诗人作品的一项是()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唐代诗人作品名句的熟悉程度。唐代诗歌风格多样,成就极高。A选项出自李白作品,B选项出自李白作品,D选项出自杜甫作品。C选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所以答案选C。24、下列词语中,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wēng)郁郁B.尸骸(hài)混(hùn)浊潜(qián)意识椭(tuǒ)圆C.拙(zhuó)劣扭曲(qū)不禁(jìn)气质(zhì)D.点缀(zhuì)飘(piāo)渺笼(lǒng)罩绚(xuàn)烂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字词注音。A选项“蓊蓊郁郁”的“蓊”应读“wěng”;B选项“尸骸”的“骸”应读“hái”;C选项“拙劣”的“拙”应读“zhuō”,“不禁”的“禁”应读“jīn”。D选项注音完全正确,所以答案是D。2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春秋战国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C.子、夫子,古时均是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称呼,如孔子、孔夫子,后来成为人们对教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相关文化常识的了解。A选项准确说明了《论语》的特点及地位。B选项对《大学》的阐述无误。C选项,“子、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称呼,后来成为对教师或有道德、有学问之人的尊称,但并非“古时均是对男子的尊称”。D选项关于《诗经》的介绍正确。综上,答案选C。26、“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中“而”字的解释正确的是()A.表转折B.表假设C.表因果D.表修饰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在“宋无罪而攻之”中,“而”表转折关系。意思是宋国没有罪过却去攻打它,前后存在逻辑上的转折。A选项符合这种语境,B选项表假设、C选项表因果、D选项表修饰均不符合此句的逻辑关系。2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特有的时间体系,它以自然时序服务日常生活,蕴含传统文化的智慧。B.过量食用冷饮会让我们的胃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容易发生腹泻,所以切忌不要贪吃冷饮制品。C.古人喜欢荷花,不仅仅因其清丽、淡雅,更因对其坚贞、清正品质敬仰的原因。D.“节奏”是一种萦绕在训练与比赛中的无形力量,能否发挥出自身能量,取决于训练和比赛的节奏。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判断。A选项表述清晰准确,二十四节气作为特有的时间体系,服务生活并蕴含智慧,逻辑合理,语言规范。B选项“切忌不要”表意矛盾。C选项“因……的原因”句式杂糅。D选项两面对一面,“能否”与后面“取决于”不对应。所以A选项没有语病。2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什么句式()A.被动句B.倒装句C.省略句D.判断句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知识。在古文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通过对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可判断出此句为倒装句,强调了蚯蚓爪牙和筋骨的特点。29、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A.(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B.(排比)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加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C.(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本质不同且有相似点,A选项中“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两人都是人,本质相同,不是比喻。B选项用排比展现不同人物的特点。C选项将油蛉和蟋蟀拟人化。D选项用反问强调矿坑是人类自掘的陷阱。综上所述,A选项修辞使用错误。30、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长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比如七月的“节气”是立秋,“中气”是中秋。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提出“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的主张,宣扬“仁政”,反对战争。D.科举制度是指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共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级,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A项,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不是长篇。B项,七月的“中气”是处暑,不是中秋。C项,“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D项,科举制度分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内容多为儒家经义,表述正确。综上,答案选D。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多选题]下列成语都有“没有成功”的意思。()A.功亏一篑B.功败垂成C.前功尽弃D.明争暗斗答案:AB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表示“没有成功”意思成语的掌握。功亏一篑指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功败垂成指事情接近成功时失败;前功尽弃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它们都体现了“没有成功”。而明争暗斗指用各种手段争斗,与“没有成功”无关。2、[多选题]下列应用文的结束语与相关文种的对应,正确的有()A.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批转有关单位研究执行(呈报性报告)B.是否妥当,请批示(请示)C.如蒙录用,请赐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外包服务方案
- 多级循环闭式交叉流热泵干燥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
- 糖醇类甜味剂致泻风险再评估-饮料类添加量上限研究
- 房地产工程质量管理手册范本
- 公路桥梁维护养护技术方案及预算
- 基于工件实际尺寸轮廓的机器人打磨轨迹优化
- 软件测试流程优化与质量保证措施
- 银行柜员业务流程标准手册
- 一年级数学质量检测试卷设计
- 基于特征增强和知识蒸馏的带钢缺陷检测算法研究
- 喷粉喷塑喷涂工艺失效模式分析
- 全息头疗课件
- 测绘项目投标技术文件范例
- JAC300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化学运行班长主值岗位试题
- MBA《创新管理》课件
- 少给父母添麻烦-课件
- 演讲与口才第二章口语表达课件
- 创伤性凝血病课件
- (完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