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中石兽阅读题答案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寻十余里,无迹。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一、双基测评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山门于河()数小舟()曳铁()为暴涨携之去()湮于沙上()啮沙为坎穴()石必倒掷坎穴中()溯流逆上()据理断()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干:___________(2)山门于河:___________(3)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岁:___________(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___________3.指出下面加线的古义和今义。(1)如是再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5.译下面的。(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个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迁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楚有祠者,赐舍人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8.解释句中加线的词。(1)引酒且饮之引: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2)蛇固无足固:___________(3)终亡其酒终:___________亡:___________9.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数人饮之不足B.引酒且饮之C.子安能为之足D.一人饮之有余10.译下面的句子。(1)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创新运用1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面的广告语有没有毛病?试作分。(1)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对同一个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请你举一个例子,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评反思](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园地](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是_______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小舟()曳铁()湮()啮()溯流()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数小舟,曳铁(: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众服为确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对下列句子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7、译下列句子。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pǐzhàoyèzhǎngyānnièzhìshuòyì2.(1)靠近岸(2)倒塌(3)经历年(4)推究,推理3.(1)这样判断动词(2)事物的道理物理学(3)只但是4.D5.(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断吗?6.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7.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二、能力迁移8.(1)拿,端将要(2)本来(3)最终失去9.C10.(1)请在地上画蛇,先画成蛇的人饮酒。(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11.画蛇添足12.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三、创新运用13.(1)前后互相矛盾,既说不收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工地安全生产责任合同协议
-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立法研究考核试卷
- 饮水管合同(标准版)
- 租大车合同(标准版)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5
- DB3212-T 1186-2025 交通信息化工程交(竣)工文件编制规范
- 2025年湖北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安管人员考试(项目负责人B类)水路工程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训练练习题(解析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同步练习练习题(解析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题训练试题(详解)
- 国开电大《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1-6答案
-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
- 企业地震安全教育培训
- 西安鸡蛋行业现状分析
- 柜子安装服务流程
- patran培训教材(有限元分析)
- 汽车设计-汽车 仪表板横梁设计规范模板
- 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流程
- 腾讯云大数据云平台TBDS 产品白皮书
- 《创新思维》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口腔种植学 课件 口腔种植学导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