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科技开启新能源时代方案_第1页
能源科技开启新能源时代方案_第2页
能源科技开启新能源时代方案_第3页
能源科技开启新能源时代方案_第4页
能源科技开启新能源时代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科技开启新能源时代方案TOC\o"1-2"\h\u24509第一章新能源科技概述 2264331.1新能源科技的定义与发展 249901.2新能源科技的重要性 214874第二章太阳能技术发展 3105532.1太阳能电池技术 3174622.1.1晶硅太阳能电池 3180842.1.2薄膜太阳能电池 4245362.1.3柔性太阳能电池 488902.2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478812.2.1太阳能热水器 4194372.2.2太阳能热泵 4210552.2.3太阳能热发电 42552.3太阳能发电系统 4119802.3.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5147622.3.2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521742第三章风能技术发展 595953.1风力发电原理 528073.2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 5231793.3风能资源评估与开发 67015第四章生物质能技术发展 6314834.1生物质能转化技术 689474.2生物质能源利用途径 739384.3生物质能政策与市场 713249第五章氢能技术发展 814185.1氢能制备技术 881135.2氢能储存与运输技术 8322995.3氢能应用领域 92462第六章地热能技术发展 9106416.1地热能勘探与开发 976806.1.1地热资源分布及特点 9128746.1.2地热能勘探技术 954696.1.3地热能开发策略 9282276.2地热能发电技术 10305596.2.1地热能发电原理 1046276.2.2地热能发电技术发展 1029616.2.3地热能发电挑战与对策 10161846.3地热能利用与环保 1133436.3.1地热能利用方式 11198556.3.2地热能利用环保措施 1183696.3.3地热能利用与环保协调发展 1129016第七章新能源储能技术 11187977.1锂离子电池技术 11108777.1.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11135857.1.2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1238357.1.3锂离子电池发展趋势 12193277.2飞轮储能技术 12208887.2.1飞轮储能工作原理 12320167.2.2飞轮储能关键部件 12121117.2.3飞轮储能应用领域 12288777.3超级电容器技术 122807.3.1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 13311237.3.2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 13238017.3.3超级电容器发展趋势 1312658第八章新能源政策与市场 13185558.1国际新能源政策分析 13216838.2我国新能源政策现状 13204798.3新能源市场前景 14626第九章新能源科技发展趋势 14126779.1新能源科技研发方向 14303879.2新能源科技产业化进程 14324859.3新能源科技国际合作 1512878第十章新能源科技与社会发展 153136610.1新能源科技与环境保护 152642110.2新能源科技与能源安全 151922210.3新能源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16第一章新能源科技概述1.1新能源科技的定义与发展新能源科技,是指在传统能源体系之外,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技术。它涵盖了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个领域,旨在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科技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当时全球石油资源紧张,各国纷纷寻求替代能源。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新能源科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我国,新能源科技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导者之一。1.2新能源科技的重要性新能源科技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是新能源科技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传统能源资源逐渐枯竭,新能源科技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缓解能源供应压力的重要途径。(2)减少环境污染新能源科技在降低碳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比化石能源,新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3)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通过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和安全。(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新能源科技产业链条较长,涵盖了设备制造、工程安装、运维服务等多个环节。新能源科技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5)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科技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在新能源科技领域取得的优势地位,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力。新能源科技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继续加大对新能源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章太阳能技术发展2.1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柔性太阳能电池等类型。2.1.1晶硅太阳能电池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其优点在于转换效率较高、稳定性好、寿命长。我国在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多晶硅制备技术、PERC技术等。但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对原材料和设备的要求较高。2.1.2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弯曲等特点,适用于建筑一体化、便携式设备等领域。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但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尚需进一步提高。2.1.3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弯曲、可穿戴的太阳能电池,适用于柔性材料和曲面结构。柔性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有机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这类电池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目前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耐久性和转换效率仍有待提高。2.2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泵、太阳能热发电等。2.2.1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用于加热生活用水。太阳能热水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等优点,已在我国广泛推广。但是太阳能热水器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热水供应稳定性有待提高。2.2.2太阳能热泵太阳能热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技术相结合的设备,可实现太阳能高效利用。太阳能热泵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如供暖、空调、热水等。但太阳能热泵的初期投资较高,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2.2.3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蒸汽轮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具有规模可大可小、适应性强等优点。但是太阳能热发电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且受天气、地理等因素影响较大。2.3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发电系统。2.3.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等组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安装简便、维护成本低、可大规模部署等优点。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初期投资较高,且对地形、气候等条件有一定要求。2.3.2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蒸汽轮机、发电机等组成。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规模可大可小、适应性强等优点。但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且受天气、地理等因素影响较大。第三章风能技术发展3.1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是通过捕捉风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的过程。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风力驱动风电机组旋转,从而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系统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塔架、基础、电气设备等部分。当风吹过风电机组的叶片时,由于叶片的形状和角度设计,气流在叶片两侧形成压力差,使叶片受到一个指向风向的力,从而驱动叶片旋转。叶片的旋转通过增速箱增速后,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最终实现电能的输出。3.2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机组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与制造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风电机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叶片设计:叶片是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其设计需要考虑气动功能、结构强度、重量等因素。目前常用的叶片材料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等。(2)增速箱设计:增速箱是连接叶片和发电机的关键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叶片的低速旋转转换为发电机的中速旋转。增速箱设计需要考虑传动效率、可靠性等因素。(3)发电机设计:发电机是风电机组的能量转换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功率、效率、可靠性等因素。目前常用的发电机类型有异步发电机和同步发电机。(4)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负责对风电机组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调节,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部件的选型和参数设置。风电机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叶片制造、塔架制造、电气设备制造等环节。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质量,保证风电机组的功能和可靠性。3.3风能资源评估与开发风能资源评估是对风能资源的分布、质量、可开发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风能资源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能资源调查:通过实地测量、气象数据收集等手段,获取风能资源的分布、风速、风向等基本信息。(2)风能资源评估:根据风能资源调查结果,评估风能资源的质量、可开发潜力等指标,为风能开发提供依据。(3)风能项目规划:根据风能资源评估结果,制定风能项目开发规划,包括项目规模、布局、投资估算等。(4)风能项目开发:根据风能项目规划,进行风电机组选型、安装、调试等环节,实现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高度重视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风能产业快速发展。在风能资源评估与开发方面,我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风能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未来,我国风能产业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为新能源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第四章生物质能技术发展4.1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生物质能转化技术是指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能源的方法和过程。当前,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直接燃烧、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液化和生物质固化等。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后,直接燃烧产生热能。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投资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在缺氧条件下加热,使其产生可燃气体。该技术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且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较低,但设备投资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高。生物质液化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生物油、生物柴油等。该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燃烧功能好、运输和储存方便等优点,但技术复杂,投资成本较高。生物质固化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转化为固体燃料,如生物质成型燃料。该技术具有燃烧功能好、污染物排放低、储存和运输方便等优点,但设备投资成本较高。4.2生物质能源利用途径生物质能源利用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质发电:利用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电能,供应给电网。(2)生物质供热: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热能,用于供暖、烘干等。(3)生物质燃料: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替代化石燃料。(4)生物质化学品: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生物化学品,如生物塑料、生物肥料等。4.3生物质能政策与市场在政策方面,我国高度重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可再生能源法》、《生物质能发展规划》等,以推动生物质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在市场方面,生物质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生物质能源市场将逐渐扩大。目前生物质能源在国内外市场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如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市场逐步成熟。但是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投资成本、市场推广等。因此,未来生物质能政策与市场的发展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生物质能转化效率,降低投资成本。(2)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环境,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3)加强市场推广,提高生物质能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4)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第五章氢能技术发展5.1氢能制备技术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制备技术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氢能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水解制氢、电解水制氢、化石能源制氢以及生物质制氢等。水解制氢技术是通过加热水蒸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氢气。该方法制备的氢气纯度高,但能耗较大,对设备要求较高。电解水制氢技术是通过电流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技术具有制备过程清洁、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但能耗较高,设备投资大。化石能源制氢技术包括煤气化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等。这些技术制备的氢气纯度较高,但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生物质制氢技术是将生物质转化为氢气,具有原料可再生、碳排放低等优点,但制备过程中能耗较高,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5.2氢能储存与运输技术氢能储存与运输技术是氢能应用的关键环节。当前,氢能储存技术主要包括高压气瓶储存、液氢储存和固态储存等。高压气瓶储存是将氢气压缩至高压状态,储存在特制的高压气瓶中。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储存密度,但气瓶体积较大,运输不便。液氢储存是通过将氢气液化,储存在绝热容器中。液氢储存密度高,但液化过程能耗较大,且需要特殊的储存设备。固态储存是将氢气吸附在金属氢化物等固态材料中。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储存密度,但储存材料成本较高,且释放氢气过程较慢。氢能运输技术主要包括管道运输、槽车运输和船舶运输等。管道运输具有运输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但建设成本较高,适用于大规模氢能输送。槽车运输和船舶运输适用于小规模氢能输送,但成本相对较高。5.3氢能应用领域氢能在能源、交通、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能源领域,氢能可用于燃料电池发电、燃气轮机发电等。燃料电池发电具有高效率、低噪音、零排放等优点,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移动电源等领域。燃气轮机发电则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适用于大规模发电。在交通领域,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等优点,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氢能还可用于船舶、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动力系统。在工业领域,氢能可替代化石能源,用于钢铁、化肥、石化等行业的原料和燃料。这将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实现工业绿色转型。氢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氢能产业有望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地热能技术发展6.1地热能勘探与开发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勘探与开发对于推动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因此,地热能勘探与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6.1.1地热资源分布及特点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区,具有以下特点:(1)地热资源类型多样,包括高温地热、中温地热和低温地热等;(2)地热资源潜力巨大,但开发程度较低;(3)地热资源分布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受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影响。6.1.2地热能勘探技术地热能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我国地热能勘探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勘探技术不断进步,对地热资源分布、成因及潜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高,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地热资源分布和开发潜力;(3)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不断完善,为地热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6.1.3地热能开发策略针对我国地热资源特点,以下开发策略值得借鉴:(1)加大勘探力度,明确地热资源潜力;(2)优化开发布局,实现资源合理利用;(3)技术创新,提高地热能开发效率;(4)政策支持,促进地热能产业发展。6.2地热能发电技术地热能发电是一种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可持续等特点。我国地热能发电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6.2.1地热能发电原理地热能发电原理主要是利用地热蒸汽或热水驱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根据地热资源的温度和压力,地热能发电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1)闪蒸式发电;(2)双循环发电;(3)全循环发电;(4)干蒸汽发电。6.2.2地热能发电技术发展我国地热能发电技术取得了以下进展:(1)高温地热能发电技术逐渐成熟,实现了商业化运营;(2)中低温地热能发电技术取得突破,降低了发电成本;(3)地热能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提高,降低了投资成本;(4)地热能发电产业链逐步完善,促进了产业发展。6.2.3地热能发电挑战与对策地热能发电面临以下挑战:(1)地热资源勘探不足,导致开发风险较大;(2)地热能发电设备投资成本较高;(3)地热能发电技术尚不成熟,运行稳定性有待提高。针对以上挑战,以下对策:(1)加大勘探力度,降低开发风险;(2)技术创新,降低投资成本;(3)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发展。6.3地热能利用与环保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在开发地热能的过程中,仍需关注环保问题,保证地热能的可持续发展。6.3.1地热能利用方式地热能利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地热发电;(2)地热供暖;(3)地热种植;(4)地热养殖;(5)温泉旅游。6.3.2地热能利用环保措施在地热能利用过程中,以下环保措施:(1)合理规划地热资源开发,避免资源浪费;(2)优化地热能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地热能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建立健全地热能开发监管体系,保证资源可持续发展。6.3.3地热能利用与环保协调发展为实现地热能利用与环保的协调发展,以下措施:(1)加强地热能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完善地热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3)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4)加强公众宣传,提高社会对地热能环保利用的认识。第七章新能源储能技术7.1锂离子电池技术新能源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储存方式,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的作用。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源、储能系统等领域。7.1.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正负极之间的锂离子迁移。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材料释放锂离子,负极材料吸收锂离子;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电解质作为锂离子的传输媒介,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7.1.2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硅基材料、钛酸锂等;电解质主要有液态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隔膜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等。7.1.3锂离子电池发展趋势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提高能量密度,开发新型正负极材料;提高安全性,研究固态电解质和新型隔膜;降低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7.2飞轮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能量的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环保等优点,适用于短时高功率输出的场合。7.2.1飞轮储能工作原理飞轮储能系统主要由飞轮、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和储能柜组成。在储能过程中,电机驱动飞轮旋转,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在释放能量时,飞轮减速,电机作为发电机运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7.2.2飞轮储能关键部件飞轮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包括飞轮、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和储能柜。飞轮需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的机械功能和稳定性;电机/发电机要求高效率、高可靠性;控制器负责调节系统运行状态;储能柜用于安装飞轮、电机/发电机等部件。7.2.3飞轮储能应用领域飞轮储能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调峰、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飞轮储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7.3超级电容器技术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能量储存装置,具有快速充放电、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短时高功率输出场合。7.3.1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电荷储存。电极材料通常具有高比表面积,电解质为离子传输媒介。在充电过程中,电极表面积累电荷;在放电过程中,电极释放电荷。7.3.2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包括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电极材料主要有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电解质主要有水系电解质、有机电解质等。7.3.3超级电容器发展趋势超级电容器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本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开发新型电极材料,提高能量密度;研究新型电解质,提高循环寿命;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第八章新能源政策与市场8.1国际新能源政策分析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各国政策制定的重要议题。在国际范围内,各国新能源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1)政策目标明确。各国纷纷设定了新能源发展的具体目标,如欧盟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32%的目标。(2)政策手段多样。包括税收优惠、补贴、绿色信贷、碳交易等,以刺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3)国际合作加强。各国在新能源领域开展技术交流、投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新能源发展。8.2我国新能源政策现状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果。(1)政策体系完善。我国新能源政策涵盖了规划、技术、产业、市场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政策体系。(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手段,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3)政策实施效果显著。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8.3新能源市场前景新能源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新能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1)新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逐步上升。(2)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不断加大,未来有望实现技术突破,降低新能源成本。(3)新能源产业规模扩大。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国际合作空间广阔。新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日益加强,有望推动全球新能源市场发展。第九章新能源科技发展趋势9.1新能源科技研发方向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科技研发方向逐渐成为各国科技战略的重点。当前,新能源科技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新能源转换效率:通过优化新能源转换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新能源广泛应用创造条件。(2)降低新能源生产成本:研究新型材料、工艺和设备,降低新能源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3)拓展新能源应用领域:摸索新能源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提高新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4)加强新能源储能技术研究: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储能技术,为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提供保障。9.2新能源科技产业化进程新能源科技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