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半导体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100字】_第1页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半导体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100字】_第2页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半导体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100字】_第3页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半导体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100字】_第4页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半导体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1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半导体企业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3"\h\u3846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半导体企业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6551.1.1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 124198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程度的相关研究 112466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相关研究 210919全球价值链在中国行业层面的相关研究 2193371.1.2跨国并购相关研究 323569跨国并购动因 312964跨国并购效果 4126371.1.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跨国并购相关研究 474351.1.4半导体行业相关研究 553461.1.5文献评述 525959参考文献 6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Potter在1985年提出。Potter认为企业价值链是由公司经营中研发、生产、组装、销售、市场营销几个环节相互协调作用产生的。同时期的学者Kogut(1985)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其价值链的环节会产生新价值,因此该过程可看作一条价值增加链。宏基创始人施振荣(1992)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该理论将价值链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加工装配和经营销售四个环节。位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营销环节是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而位于中间的生产制造、加工装配环节是附加值最低的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Gereffi(2001)通过研究单一产业的价值链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升级,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术语。此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了《2002-2003年工业报告》,将全球价值链重新定义为一个全球网络组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将商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回收和加工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限于单个企业的内部。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程度的相关研究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一般通过构建相关指标,来探究行业或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参与度。Inomata(2008)运用东亚数据,对中国范围内供应链位置进行测算,发现中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全球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装配环节。Koopman(2010)则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两个指标,分析得出一个国家特定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李焱等人(2018)采用2000-2014数据,计算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总长度,并发现中国的该产业全球价值链所处地位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相关研究方面,许多学者认为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企业自身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Dedrick等(2008)根据微观企业数据对单个产品附加值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李平和王文珍(2018)研究发现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越高,续存时间更能延长;特别的,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而延长企业存续时间的效果在贸易导向型、技术密集型以及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相关研究有关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从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驱动因素等视角进行了探析。有关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方面,国外学者Humphrey和Schmitz(2002)提出产业或企业通过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环节或不同价值链间升级四种升级方式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的,取决于在升级到下一环节前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除了这四种传统的升级路径之外,Gereffi(2016)提出了另外三种升级路径作为补充:一是进入新价值链,即企业第一次参与价值链竞争,这是最困难的升级模式。第二,升级后向连接,例如当地企业开始向占据全球价值链前端的企业提供投入或服务。第三,终端市场升级,即企业转向细分市场,或通过量产掌握定价权,进入更大的市场。基于上述理论,国内学者基于中国的实践也对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做了诸多探索。蔡勇志(2015)提出应发挥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在链条和功能上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吕文晶等(2019)基于海尔的单案例,探索出了基于智能制造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整合分析框架。有关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驱动因素研究方面,辛晴等(2011)、杨连星等(2017)、王杰等(2019)通过该实证研究,均认为FDI有利于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工艺、产品、功能和链条升级,促进企业不断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杜江等(2020)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在微观制造业企业层面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全球价值链在中国行业层面的相关研究。全球价值链在中国行业层面的相关研究有关中国行业层面全球价值链的研究重要集中在纺织服装、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在纺织服装行业方面,戴婷(2014)发现在行业内部的全球价值链中有垂直分解和垂直一体化两种驱动力。在汽车行业方面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比如李焱等人(2018)通过对Koopman的GVC地位指数和Fally的全球价值链长度指数的分析发现,中国汽车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逐年加深;尽管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有所改善,但仍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在生物医药行业方面,高山、石建伟(2010)通过对中国中医药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分析发现: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阻碍了该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跨国并购相关研究基于本文的研究主题,对跨国并购的动因和效果相关的文献梳理如下:跨国并购动因目前国外研究者基于西方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实践,总结了如下跨国并购动因理论:规模经济、协同效应、代理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主要是指供给的变化,即企业希望以跨国并购这种方式来扩大生产规模,以期降低长期平均成本,获得规模经济。协同效应理论。这一理论最早由Weston(1998)提出,其具体含义是两家公司合并后的总产出应大于合并前两家公司的总产出之和。根据协同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财务协同和经营协同。代理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公司的代理人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促进企业的并购。不过,Roll(1986)的自大假说认为,由于过度信任自己的判断,并购主体的管理层过于关注并购主体的未来价值。这样就容易忽视并购的负协同效应,高估并购成本,最终导致违背股东利益。市场势力理论。该理论是指企业借助并购占据市场的行为。一方面,利用挤出效应企业可以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并购组成大规模企业集团,对抗外来竞争,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形成了市场垄断,同行难以打破行业壁垒,获得了超额利润,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基于上述国外学者的理论,国内的研究学者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企业实践做了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拓展了国外的跨国并购研究理论。张新(2003)基于对中国1993-2002年间1200个并购事件的分析,印证了协同效应和代理理论解释中国企业并购动因的有效性。但是,中国企业在大多数行业仍然是后发企业。因此,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动机也存在着不同于西方跨国公司的独特之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很大的独特性是Luo等(2007)提出的“跳板理论(springboardperspective)”,该理论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国企业系统的借助跨国并购这一国际化手段,寻求关键资源、克服后发劣势,从而绕开贸易壁垒,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薛求知(2004)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分为资源寻求型、技术获取型、市场寻求型和战略导向型。魏涛(2012)从非物质资源的角度,提出促进非物质资源系统的升级改善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张文佳(2015)提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动因是获取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市场、国际化品牌等资源。随着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贸易格局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全球价值链面临着重构,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动因进一步出现了“中国特色”。唐晓华等(2019)以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他们认为目前以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活动为基础的跨国并购动机理论研究,对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后发企业的跨国并购动机解释有限。薛安伟(2020)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价值投资、全球供应链布局、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新动机。特别是在全球价值链攀升这一动机里,他认为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是企业参与全球分工合作的两个重要步骤。以跨国并购实现价值链升级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来说是发挥后发优势的途径之一。中国企业基于价值链跨国并购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升在本产业内的竞争地位;二是推动企业沿着价值链向高端产业转移;三是跨产业在不同价值链间跃升。跨国并购效果跨国并购对并购方企业发展起到正面还是负面效果,学界目前没有统一定论。其研究主要集中跨国并购对企业短期和长期经营绩效的影响两方面。在短期绩效的研究方面,学者在跨国并购对公司的财富创造效应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跨国并购在财富创造方可产生积极效应,在研究方法上通常采用事件研究法。比如,危平、唐慧泉(2016)以及Bhagat(2011)等人通过分析都得到跨国并购的确可以帮企业生成财富,创造财富额度的结论,即跨国并购给并购方企业股东带来正的财富效应。然而,章丽群和刘彬(2012)通过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19家企业为样本分析得出,这些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未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跨国并购未能给并购企业的股东带来财富,短期市场绩效为负的结论。在长期经营绩效的研究方面,学者们目前持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两种不同的态度,研究方法通常采用财务指标法。正向影响方面,程惠芳、张孔宇(2006)通过检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对企业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发现:并购方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跨国并购完成后得到了显著改善。Fukao等(2008)通过1994-2002的日本企业跨国并购事件,发现跨国并购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获得迅速增长,尤其对于非制造业行业的公司,经营绩效提高的效果更为明显。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跨国并购为经营绩效带来了消极的结果。例如,陈珍波(2012)对2000-2009年37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分析发现,在并购后三年里的并购方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没有明显改善,反而有所下降。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跨国并购相关研究在全球价值链与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嵌入理论和资源基础观两大理论。嵌入理论认为一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越深,越能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包含跨国并购)的促进效应,提升并购企业的治理水平和绩效。ZhiWang等(2017)认为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状况都会制约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并提出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嵌入度会对企业跨国并购产生影响。资源基础观则认为顶层的制度安排能够影响企业资源作用于企业相关行为和决策。杜群阳等(2014)以资源基础观的视角,研究发现跨国企业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越高,越能占据领导支配地位,从而推动企业国际化绩效的提升。这一研究揭示了行业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嵌入程度对行业内企业跨国并购效果的深刻影响。陈爱贞等(2016)也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价值链的重新配置,以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谢洪明等(2015)基于全球价值链和跨国并购整合理论,通过对卧龙与均胜电子的比较案例研究,构建了民营公司的跨境并购整合模型以及如何通过并购整合来实现价值创造。郭威等(2017)提出非国有企业应该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机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跨国并购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全球化战略布局。半导体行业相关研究半导体行业作为全球最重要高精尖产业之一,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在上世纪九十年才开始起步,因而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出现较晚。目前,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产业政策及其对比、产业技术合作等领域。在产业发展研究方面,一些学者从产业整体和子产业的发展两个视角进行了探究。产业整体研究方面,翁寿松(2003)认为特征尺寸的缩小和晶圆尺寸的扩大是半导体产业在技术层面的两个主要发展目标。在子产业的研究方面,刘陆天(2006)则认为构筑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平台、在细分板块中率先形成设计优势,加强设备制造支持对半导体子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方面,DieterErnst(2015)发现中国半导体政策制定的推动因素由政府到企业转变为企业到政府,并提出产能过剩、创新系统分散化、网络安全以及国际与投资协议是中国半导体升级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尹小平等(2010)则基于美日半导体的竞争中政府干预的关键作为,认为政府的干预对半导体成长各个阶段都至关重要。在产业技术合作的有关研究中,方荣贵等(2010)基于研究提出中国应借鉴欧、美、日的共性技术研发联盟模式,在联盟内部进行技术的研发与拓展。周建军(2018)则通过研究日韩两个典型的后发国家产业组织,提出在行业龙头和政府政策的双驱动下,企业成立研发合作联盟、开展技术收购或进行公司并购,充分发挥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以此推动技术创新。文献评述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发现,作为后发追赶者的中国企业,国内外学者对其跨国并购在动因方面的研究多是从资源寻求、技术获取、市场寻求等角度出发,然而伴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有能力的企业越来越注重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现有研究对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提升全球价值链附加值的研究关注较少。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效果的研究多集中在财务绩效、短期市场绩效、创新绩效等方面,对于全球价值链提升效果这一绩效外的衡量标准尚有一定的研究空间。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业研究上来看,以全球价值链提升为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纺织、汽车制造、医药等传统行业,而作为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半导体行业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既能够丰富在中国半导体企业基于全球价值链提升视角下跨国并购动机和效果的理论研究,又能为该研究方向提供案例参考,从而丰富现有理论和实践研究。参考文献Bhagats,Malhotras,ZhuPC.Emergingcountrycross-borderacquisitions:Characteristics,acquirerreturnsandcross-sectionaldeterminate[J].EmergingMarketsReview,2011,12(03),p.250-271.蔡勇志.“再工业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路径思考[J].求实,2015(05):37-44.陈玉罡,李善民.并购中主并公司的可预测性——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7(04):90-100.陈爱贞,刘志彪.以并购促进创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产业困境突破[J].学术月刊,2016,48(12):63-74.陈颖桦.我国半导体行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绩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9.DedrickJ,KKraemer,GLinden.WhoProfitsfromInnovationinGlobalValueChains?AStudyoftheiPodandnotebookPCs.ReportpreparedfortheSloanIndustryStudiesAnnualConference,Boston,2008,May1-2.戴婷.中国服装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研究综述.淮阴工学院学报,2014.23(06):43-46+102.杜江,吴瑞兵.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实证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01):64-70.丁文武,孙加兴.新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对策[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481-486.FukaoK,ItoK,etal.Cross-BorderAcquisitionsandTargetPerformance:EvidenceFormJapaneseFirm-LevelData[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08(04),p.512-562.方荣贵,王敏.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研究——基于日、美、欧典型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案例比较[J].技术经济,2010(11):47-54.GereffiG.CommodityChainsandGlobalCapitalism[M].1994.GereffiG.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1999(01),p.3340.Gereffi.G,Kaplinsky.R.Thevalueofvaluechains[J].IDSBulletin,2001(02),p.127-131.GereffiG,Fernandez-StarkK.GlobalvaluechainAprimer[M].SecondEdition.DukeCenteronanalysis:Globalization,Governance&Competitiveness,2016.高山,石建伟.中国中医药产业升级路径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经济与管理,2010.24(12):85-88.耿晔强,白力芳.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研发强度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9(08):88-102+136.郭威,王志强.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民营企业跨国并购路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7(05):96-100.顾竹青.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绿叶制药集团跨国并购效果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20.龚三乐.全球价值链内企业升级绩效、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东莞IT产业集群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27(07):178-181.Humphrey.J,Schmitz.H.GovernanceandUpgrading:LinkingIndustrialClusterandGlobalValueChain[R].IDSWorkingPaper120,Brighton:InstituteofDevelopmentStudies,2000.Inomata,S.AveragePropagationLengths:ANewConceptofthe‘Distance’sbetweenIndustries,withanApplicationtotheAsia-PacificRegion[J].Sangyo-Renkan,2008,16(1):46-55.Koopman,R.,Powers,W.,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