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要求》_第1页
【编制说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要求》_第2页
【编制说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要求》_第3页
【编制说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要求》_第4页
【编制说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要求》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团体标准由中关村华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联盟提出并归口,旨在指导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工作,也可供主管监管部门、第三方测评机构等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能力进行评估。(二)协作单位本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包括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关村华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联盟、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国信城研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天津恒御科技有限公司、奇安信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方实验室(沈阳)股份有限公司、中检集团天帷网络安全技术(合肥)有限公司、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江苏大道云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君航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2家单位。这些单位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及数据安全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业务范围覆盖电信、交通、能源、教育等重要行业领域,且涵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科研机构、测评机构、安全厂商等多个层面,为标准的起草提供了广泛的技术与专业支持。(三)主要工作过程预研阶段各起草单位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政策要求,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与防护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和集中研讨。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梳理各行业现有数据安全防护规范性要求与执行情况,为本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起草小组组建根据各单位的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组建了由22家涵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科研院所、测评机构、安全厂商的单位构成的起草小组,每家单位委派1-2名专家深度参与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成员包括:曹咪、孙艺、逯瑶、宋淑杰、李浩宇、胡文慧、徐雷、李佳杭、陶冶、陈厚昕、孙琪、欧阳维乐、唐刚、张璋、白惠文、李安伦、吴建华、王世轶、毛争艳、游顺、张少昌、王尊、赵冉、谭志彬、张平贺、修凤洲、徐彬、李月航、肖红阳、郭建宇、杜渐、贺林佳、李海涛、李琳、胡兴元、刘洋、李恒、方展涛、王海霞、王梦媛、刘志强、黄圣超、增周君、金虎山等。并明确了起草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标准起草工作有序进行。标准起草起草小组严格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和实际需求,完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要求》(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在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充分考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关联性,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框架、总体要求。针对运营者实施数据安全防护的实际需求,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防护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涵盖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数据安全风险防范等核心要素。内部评审与修改起草小组先后召开5次内部研讨会议,邀请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相关专家参与评审,广泛征集各起草单位代表、小组成员及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覆盖标准框架合理性、内容完整性、条款科学性及语言规范性等多个维度。依据内部研讨与专家评审意见,起草小组对标准进行多轮修改完善,进一步优化结构、细化内容,提高了标准的质量。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一)编制原则科学性原则本标准以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为基础,紧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数字生态安全核心需求,确保标准内容准确反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的防护要求。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参考国内外权威管理要求与技术文献,充分汲取相关领域前沿科研成果和丰富实践经验,构建科学的数据安全能力框架,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进行细致拆解,使各项能力要求精准合理、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实用性原则本标准秉持实用性导向,紧密贴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防护的实际应用需求,聚焦其特性及能力建设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安全防护要求。同时,深度衔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和标准,确保与等级保护制度体系有机融合,形成全面且具操作性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要求体系。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吸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安全厂商、研究机构等多方意见建议,力求标准既科学严谨又切实可行,为运营者及相关方提供实用可靠的数据安全防护指南。协调性原则本标准遵循协调性原则,充分考虑与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的协同性。制定过程中,深入分析相关标准内容,确保与现行标准无冲突。同时,严格采用通用技术术语和定义,保障本标准与其他相关标准相互衔接、配套使用,助力构建统一协调的标准体系。(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数据安全能力框架建立以GB/T35274《数据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为基础,融合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GB/T39204《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的核心要求,深入剖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防护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将能力要求拆解为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数据安全风险防范等核心模块,旨在构建科学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安全能力框架。相关标准参考参考了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例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9204《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GB/T35274《数据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4147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要求》、GB/T37973《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等,确保与现行标准体系的兼容性和协同性。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一)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在与等级保护制度有机结合方面,重点调研了不同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防护实践。在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要求的基础上,针对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补充要求,力求全面覆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各类场景。在整体能力框架构建方面,参考了电信、能源以及交通等关键领域的管理要求,初步验证表明,本文件提出的数据安全能力要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后续计划选取典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开展试点验证,进一步检验标准的可落地性与应用适配性。(二)技术经济论证技术可行性本标准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基于充分的调研验证制定,起草单位在数据安全能力规划、建设及运营方面具备丰富经验,标准内容深度结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特性、数据安全防护需求及当前技术发展水平。通过对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技术工具、运营机制等多维度的验证,证明标准在技术层面具有切实可行性,能够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建设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依据。经济合理性在经济合理性方面,本标准通过细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体系,明确能力建设的实施路径,助力运营者科学规划数据安全能力建设方案,精准控制成本预算,避免运营者在数据安全防护建设中的过度投入或重复投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从而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预期的经济效果推动行业发展本标准的实施将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相关行业提供清晰的数据安全能力建设指引,有助于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数据安全防护水平,激发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促进数据安全产业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融合。标准的推广应用将引导行业资源向高效安全领域配置,构建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降低经济损失明确的数据安全能力要求可帮助运营者建立前瞻性防护体系,有效减少数据泄露、勒索攻击等安全事件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降低声誉受损、业务中断等间接风险。通过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不仅有利于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更能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为运营主体和社会整体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安全价值。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一)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在本文件起草过程中,项目组对ISO/IEC信息安全管理体系、NIST隐私框架、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规范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鉴于当前国际层面缺乏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的专门标准,且现有国际标准在适用场景、法律体系及技术要求上与我国国情存在差异,因此未直接采用特定国际标准作为起草基础,而是立足国内实际需求构建能力框架。(二)与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与国际同类标准对比国际主流标准如ISO27000系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NIST隐私框架及GDPR,主要聚焦通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尚未形成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的专项标准体系。本标准紧密结合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要求,针对电信、交通、电力等关键领域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防护特性,从组织保障、技术防护、应急处置等维度构建能力体系,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的专项规范上具有显著的本土适应性和创新价值。与国内同类标准对比国内已发布实施GB/T39204《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等基础性国家标准,但在数据安全领域的能力要求尚未形成细化规范。本标准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和指标,填补了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专项标准的空白,为不同运营者落实《数据安全法》要求提供了可落地的操作指南,有效促进相关国家标准的配套实施。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共享等全流程规范中确保与上位法的一致性,杜绝标准内容与法律条款相冲突。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目前国家尚未发布数据安全相关的强制性标准,本文件作为团体标准,为行业提供兼具合规性与技术前瞻性的能力建设参考。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七、标准作为团体标准的必要性(一)满足特定领域需求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数据安全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要素。当前行业缺乏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的专项能力规范,本团体标准聚焦该领域实际需求,明确数据安全组织保障、技术防护、应急处置等核心能力要求,为运营者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提供精准指导,满足中关村华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联盟成员单位及行业标准化防护工作的迫切需要。​(二)促进技术创新与交流作为团体标准,本标准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检测机构、安全厂商等相关方搭建统一技术交流平台。通过标准制定与推广,推动行业在数据安全能力建设领域的经验共享与技术协作,鼓励企业在合规框架下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形成“标准引领—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助力全行业数据安全防护水平迭代升级。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宣传推广中关村华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联盟负责组织标准宣传工作,通过举办标准宣贯会、技术论坛、行业研讨会等形式,向会员单位、相关企业及机构全面解读标准内容、实施意义及应用价值,提升标准的行业知晓度与影响力。​培训教育组织开展针对本标准的培训教育活动,邀请起草专家对相关人员开展专项培训,重点解析数据安全能力框架、技术指标及实施路径,确保其准确理解标准要求,为标准的落地实施提供人员保障。示范应用鼓励具备条件的会员单位率先开展标准试点应用,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应用案例,展示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实施参考,降低后续推广成本。​(二)措施建议建立监督机制中关村华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联盟建立对本标准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机制,定期对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的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标准有效贯彻实施。反馈与改进在标准贯彻实施过程中,建立专门的标准反馈渠道(如邮箱、线上平台),及时收集企业和机构在应用标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优化建议等,由标准起草小组定期汇总分析,并结合行业技术发展和监管要求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